书城养生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肿瘤(第二版)
45250600000004

第4章 鼻咽癌

(一)概述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调查死亡率为1.88/10万人口,占全部恶性肿瘤死因的2.81%,居第8位。尤以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最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35%。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0~60岁为发病最高峰,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10∶1。

鼻咽癌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具有种族易感性和家族聚集倾向,环境中微量元素镍的含量高对此病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其它因素如与维生素A缺乏,长期吸入致癌气体及食用含亚硝胺化合物的食品有关。

鼻咽癌一般初期症状不显,几乎50%的病例是因颈部转移或颅神经受损后而发现。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鼻塞,呈进行性加重,鼻涕带血丝或血块,阻塞性耳鸣,耳痛及听力减退,呈进行性加重的偏头痛或全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鼻咽癌的诊断可依据间接鼻咽镜检查,细胞涂片检查,荧光检查,X线检查,局部活体组织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病理检查容易作出诊断。

本病类似中医的“鼻渊”、“真头痛”、“瘰疠”、“石山疽”、“失荣”等病证。中医学认为,肺热痰火及肝胆热毒上扰为鼻咽癌发病主要原因。上焦积热,肺气失宣,津聚为痰,继而气血凝滞,痰热蕴结而成肿块;或肝气郁滞,郁久化火,灼液为痰,痰热上扰而致本病。

(二)名医妙方

1.王士贞鼻咽癌方

【方药】沙参15g,麦冬15g,玄参15g,天花粉15g,桑白皮12g,射干10g,咸竹蜂10g。

【用法】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清肺润燥,养阴生津。

【案例】杜某某,女,32岁,于1975年7月确诊为鼻咽癌(低分化鼻咽癌),并于8月份开始进行放射治疗。放疗期间要求配合中医治疗。初诊:口干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白,双眼干涩,晨起眼眵多,舌红干少苔,脉弦数。检查口腔粘膜溃烂。证属肺阴虚损型,治以清肺润燥,养阴生津。用上方治疗2月后,口干口痛,口腔粘膜溃烂均愈,第2疗程放疗结束后,仍给予养肺胃阴的中药调理,全身情况良好,于1979年生1小孩,身体健康,1984年随访仍坚持全天上班。

【按语】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大量地杀灭癌细胞,但同时也杀伤了不少正常细胞,致使患者体质逐渐虚弱,有些患者因此而不能完成放射治疗计划。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辨证运用中草药,能更好地调整全身的功能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和转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黄霖鼻咽癌三方

(1)软坚散结汤

【方药】牡蛎、葵树子、白花蛇舌草各30g,佛手、生天南星、法半夏、三棱、莪术各10g,蚤休15g,斑蝥0.15g(先煎),穿破石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化痰解毒,软坚散结。

(2)升血调元汤

【方药】鸡血藤30g,女贞子、黄芪、黄精、补骨脂、党参各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血。

(3)固本培元汤

【方药】黄精24g,党参、茯苓各15g,金樱子、鸡血藤各30g,大枣5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固本培元。

【案例】患者某某,女,32岁。1980年12月在某医院确诊为“鼻咽低分化癌”。主诉: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半月,偶伴鼻塞,口干口苦,无头痛及鼻衄,胃纳、睡眠好,大小便正常。舌质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平素健康,无肿瘤病家族史。诊断为鼻咽癌,右颈部淋巴转移。中医诊断为右颈部上石疽。治疗以中药为主综合治疗。以软坚散结汤治疗1个月后,右颈部淋巴结已明显缩小。1981年4月30日复查时发现,右颈部淋巴结完全消散,但鼻咽顶部仍可见黄豆大小肿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白细胞在3500~45009/L,加服升血调元汤,与软坚散结汤每日轮服,以提高白细胞数量。3个月后复查发现鼻咽顶部肿物已消失,仅可见粘膜粗糙,有少许白色分泌物,无其他明显症状。鉴于病情基本稳定,停服环磷酰胺,以软坚散结汤为主,间服固本培元汤,每周3剂,定期追踪观察,患者已恢复全天工作。1984年3月复查时一切良好。

【按语】鼻咽癌的病因,中医认为由气郁,痰凝,血瘀所致。故用软坚散结汤加以疏肝解郁,化痰消坚,散瘀破结;在配合“化疗”时出现白细胞低,脱发时,则合用调元升血汤,使白细胞回升;虽鼻咽部及颈部肿物已消失,仍需继续用中药巩固疗效,一方面活血散瘀,另一方面固本培元,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本例仅用环磷酰胺15g,说明中药对本病的疗效是肯定的。

3.民间验方鼻咽癌方

【方药】寮刁竹30g,入地金牛30g,川芎15g,蛇蜕30g,葵树子90g,生地24g,淮山药15g,白茅根30g,蛇泡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或每周3剂。

【功效】软坚散结,补益脾肾。

【案例】曾某某,男,61岁。患者1972年初在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鼻咽癌Ⅱ期。给环磷酰胺20支,并准备放射治疗。注射5支后,出现反应而停止。要求中医治疗。当时检查:患者鼻咽左顶结节状隆起,光滑,左颈淋巴结4.5cm×4cm,质硬,固定。给予鼻咽癌方加生天南星90g,每周3剂,共服265剂,嘱患者自采草药蛇泡水煎服,共约30kg。1974年复查,鼻咽部结节消失,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肿块不显,但深部仍可触及3cm×3cm淋巴结肿块。此后一直坚持服上述中草药。1977年复查,鼻咽部未见新生物,颈淋巴结比以前缩小。患者自起病至今6年,一直饮食正常,精神好,始终坚持参加劳动。

【按语】本验方来自民间,经动物实验证明具有抗癌作用。本方扶正与祛邪兼用,副作用少。使用时可加生天南星、生半夏30~60g,以增强抗癌效力。从临床疗效观察来看,在减轻病人痛苦,缩小肿块,延长寿命,恢复劳动能力,均收到较显著的远期疗效。

4.广州市鼻咽癌防治组鼻咽癌三方

(1)鼻一方

【方药】野菊花15g,蚤休30g,入地金牛30g,龙胆草15g,苍耳子15g,玄参15g,太子参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2)参草汤

【方药】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蚤休9g,海桐皮15g,旱莲草15g,女贞子12g,佛手10g,郁金15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

(3)百合汤

【方药】玄参15g,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2g,百合12g,桔梗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生津。

【案例】梁某某,49岁。原诊断为鼻咽癌,放疗几年后鼻咽局部复发。活检病理为鳞状上皮癌Ⅲ级,并在肿瘤医院使用化学治疗。治疗后患者因痰血,颈痛,耳鸣耳聋,右侧头痛,求中医治疗。鼻咽检查发现,右侧隆突发现有菜花样肿物1cm×1cm,舌红苔白,脉滑细。辨证为肺热痰结,气阴两虚。先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治法,予以方(1)结合化疗,半年后鼻咽肿物开始缩小,症状开始好转。1年后鼻咽检查表明,右顶粘膜仍粗糙不平,但未见明显肿物。因患者有气阴两虚症状,改用方(2)参草汤、方(3)百合汤加减。患者症状逐渐消失。2年后鼻咽部活检未发现癌细胞。患者尚有耳鸣,听力差,其他一般情况尚好。

【按语】临床实践证明,单用中草药治疗鼻咽癌有一定疗效。在配合放疗、化疗中,其作用也是可以肯定的。在使用中草药治疗过程中,必须视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气虚的配用参草汤以健脾益气;阴虚的配用百合汤以养阴生津;热毒盛,肝火旺的要配“鼻一方”,使之既攻邪又不伤正,以加强疗效。

5.胡安邦双龙消瘤方

【方药】柴胡5g,龙胆草6g,炙鳖甲24g,地骨皮18g,地龙6g,土贝母12g,海藻12g,昆布12g,凤尾草12g,败酱草12g(加减:鼻衄目赤加贯仲炭12g,藕节炭9g,茅根30g,金银花9g,蒲公英18g,丹皮12g,玄参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案例】某某,患鼻衄4年,面黄目赤,左眼下肿块逐渐增大,鼻左侧有10cm×8cm×6cm大小肿块,遮挡左眼,影响视力,局部切片病理证实为鼻左侧分化癌。X线检查:左筛窦及眼眶下缘均骨质破坏,上颌窦亦显模糊。服本方7周,肿块逐渐缩小,4个半月后已缩小到2cm×1.5cm×1.5cm大小。获得显效,再过2个月肿块又渐增大至4cm×3cm×2.5cm,乃加放射治疗后肿块消失,随访13年情况很好。

【按语】在服用上方时,可加服消瘤丸(全蝎、蜂房、龙衣各等分,研末水泛为丸)9g吞服,每日1次,疗效更佳。

6.贾堃鼻咽癌方

【方药】辛夷12g,苍耳子10g,山豆根10g,露蜂房10g,郁金15g,全蝎10g,茜草15g,黄芪60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清热透脑,通塞止痛。

【案例】尹某某,男,28岁,1983年11月,病人自觉鼻塞,鼻疼,鼻孔流黄水,发现右侧鼻腔有一小肿块,逐渐增大,鼻疼增重,右耳听力减退,右侧面部感觉差。右颌下淋巴结肿大3cm×3cm,质硬,活动度差,活检病理报告:鼻前庭未分化癌,颌下淋巴结转移。病人作钴60“放射治疗,症状反而加重,早晨起床后稠涕多,故停止放疗,遂改用中医治疗。病人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细弦数。证属肺脾灼津,虚热毒蕴。用上方加黄药子、仙鹤草、土贝母、金银花、蜈蚣等,并加服平消片,日服3次,每次8片。服上药2年之久,症状消除,获得临床治愈。

【按语】本汤药组成基本分三部分:一为针对鼻部疾患及症状,如发热,鼻血所选用中药辛夷、苍耳子、白茅根、金银花等;二为扶正药,如黄芪等剂量很大,这类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达到抗癌的效果;三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抗癌中药,如山豆根、露蜂房、全蝎、蜈蚣、土贝母、黄药子等。平消片为贾老研制,是具有中医抗癌特点的中成药。西安国药厂已生产多年,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之功,能抑制癌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本品毒性轻微,可长期服用。

7.文珠元鼻咽癌方

【方药】黄芪、党参、山药、半枝莲、生牡蛎各30g,茯苓、当归、大小蓟、赤芍、海藻、昆布各15g,白术、陈皮、地龙各10g,仙鹤草、玄参各20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大补气血,软坚散结。

【案例】杨某某,男,61岁,患者1976年底无意中发现右颈部包块。经病理检查报告;鼻咽部上皮样癌。放射治疗后,包块由鸭蛋大小而消失。半年后包块复现,且渐渐长大,近3月来右鼻常出血,消瘦,遂改用中药治疗。但见病人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乏力声低,食少眠差,包块疼痛,近1月来长大明显。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细。上方加山慈菇10g,及消核浸膏片,日服3次,每次3片。汤片并进,至1978年8月10日复查,患者右颈包块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至1984年2月报告此病例时,病人已带癌存活6年5个月。

【按语】本例病人接受放疗后鸭蛋大小的肿块曾经消失。不幸后来又复发,这时若再作放疗,效果不好,副作用会大大增加,实际上病人就诊中医时,已出现了一派虚象,文教授用扶正为主,兼顾祛邪的原则,与癌肿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使病人带癌长期生存。文教授治癌不主张用峻猛之剂,认为癌症所生非一日之物,其形之消亦非一二日之功,故要打持久战。他的医言是:留得一分正气,则有一分生机,此乃治癌之要法也。

8.柳兰城黄芪抗癌汤

【方药】生黄芪100g,白花蛇舌草100g,半枝莲50g,黄连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解毒抗癌。

【案例】尚某某,男,46岁。1984年出现鼻腔出血,头痛咽干等症,经省某医院确诊为鼻咽癌,化疗半个月稍有好转。但因经济拮据,遂出院求中医治疗。诊见面色黧黑,形体消瘦,纳差便溏,咽干口渴,头晕目眩,鼻腔时有出血,舌淡白胖嫩,脉弦滑无力。用上方连服150余剂,诸症改善,食欲大增,半年后,经病理复查,癌细胞核分裂数显著减少,病情稳定。至今5年,情况良好。

【按语】黄芪用治癌症,近人多有报告,本例又为其证。黄芪能增加人体免疫功能,从而抑制癌瘤生长;黄连煎剂对鼻咽癌上皮细胞株HNE3的增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有抗癌作用。全方益气升阳,解毒抗癌,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9.马吉福抗癌9号方

【方药】八角金盘、辛夷、苍耳子各12g,山慈菇、山豆根、白花蛇、石见穿、黄芪各30g,丹参、赤芍各15g。阴虚口干加沙参、玄参、麦冬;气血不足加党参、当归、熟地、鸡血藤;血衄加三七粉、茜草炭、血余炭;头痛视力模糊或复视选加白僵蚕、蜈蚣、全蝎、钩藤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天为1疗程,视病情服完1~3疗程后改隔日或3日服1剂,持续半年巩固疗效。

【功效】益气养阴,解毒化瘀,消肿散结。

【病例】李某某,女,49岁,患者右侧鼻腔鼻塞血涕半年,右上颈部肿块2月。体检:右上颈可触及3cm×4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鼻咽顶有结节状肿物。病理活检: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因化疗反应严重,请示中医治疗。诊见形削体弱,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失眠,颧红低热,舌苔薄黄,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毒邪积聚,瘀毒蕴结于鼻。用上方加沙参15g,党参30g,鸡血藤18g,连服2个疗程60余剂,诸症悉减,颈部肿瘤缩小至1cm×2cm。上方去沙参加白术12g,陈皮10g,健脾理气,服2个疗程60剂,诸症悉除。后予抗癌9号隔日1剂,继续治疗3个月,1988年3月随访仍健在。

【按语】中医认为鼻咽癌乃气滞血瘀,毒邪积聚,蕴结于鼻而致,治疗非攻积破结,解毒化瘀之剂不可。“抗癌9号”方取用较大剂量八角金盘、山慈茹、山豆根、白花蛇舌草、石见穿为主药,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之功;黄芪、丹参、赤芍补益气血,活血行瘀;辛夷、苍耳子宣通鼻窍,散结化瘀。全方共奏祛邪解毒,化瘀散结之功,故能奏效显著。

10.李和根鼻咽鳞状细胞癌方

【方药】北沙参15g,川石斛12g,玉竹12g,白花蛇舌草15g,龙葵30g,海藻12g,野菊花15g,苍耳子12g,辛夷花10g(包煎),焦山栀10g,生地15g,赤芍10g,白茅根30g,藕节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清热解毒。

【案例】程某某,男,43岁。1985年7月17日诊为右侧鼻咽部鳞状细胞癌Ⅲ级。曾进行放疗1个月,因严重反应而停止。同年10月23日求中医诊治;诊见右侧鼻咽部有黄豆大肿块,质坚,易出血,口干声哑,痰中带血,寐差梦多,舌紫暗,苔光滑,脉弦数。证属痰热内阻,蕴而成毒,阴液亏损,治拟养阴清热解毒。上方用后3天,出现右侧腮腺肿大,上方加麦冬30g,象贝10g,玄参12g,桃仁6g。7剂后,鼻咽癌肿块及腮腺肿已缩小,原方加夏枯草15g,大枣7枚。连续服药至1986年7月21日,肿块消失,除局部微充血外,余无任何异常,恢复原来工作。

【按语】本案患者以痰热蕴毒,阴液亏损为其病机。用药时,以沙参、生地、石斛、玉竹滋阴养肺,生津养液,使阴液足则正气旺,水阴足而毒火灭;以白花蛇舌草、野菊花、海藻、山栀清热解毒,散结化痰,使火邪伏则少火生,壮火泻而毒热除;更用辛夷、苍耳子启窍通鼻,引药直达病所;至于茅根、藕节,用以止血而为症随施。然似应选仙鹤草,既能止血,又能抗癌,疗效自会更佳。

11.华良才鼻咽癌颈淋巴转移方

【方药】赤芍20g,川贝母、杏仁、生蒲黄、五灵脂各10g,土元4g,山甲珠、丹参、全栝楼、全当归各15g,制乳香、没药各8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并将药渣用纱布包裹热敷局部。

【功效】活血化瘀,祛痰散结。

【案例】李某某,女,47岁。1980年7月12日初诊。3个月前发现右侧颈部有一黄豆大的肿物,近来肿物增长较快,偶有早上涕中带极少量血丝,别无特殊不适。检查:右侧乳突尖端前下方可触及2cm×3cmm肿物,中等硬度,活动差。于颈部肿物取活检,病理报告确诊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证属血瘀痰凝,拟予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服用上方,10剂后,症状无明显进退。加紫草、山慈菇各15g,又20剂,肿物变软,变小,约1cm×2cm大小。又用前方20剂,颈部肿块已消,鼻咽镜检查正常。继用10剂以巩固疗效。1986年3月31日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华良才氏对耳鼻喉恶性肿瘤总结出四种治法,本案系其介绍四法之一“散法”的举例。据华氏称:散法是指恶性肿瘤属于早期发现,肿物不大,无颅内及内脏重要器官转移(但可能有淋巴结早期转移),正气尚盛,可采用活血化瘀,祛痰散结之法,冀图肿物消散。可在辨证论治前提下,选用如下药物:生蒲黄、五灵脂、丹参、赤芍、三七、土元、全栝楼、半夏、胆南星、贝母、杏仁、莱菔子、皂角刺、穿山甲、莪术、龙葵、石菖蒲、乳香、没药、当归、制木鳖子、急性子、紫草、地龙、血竭、守宫。由此可见,华氏之“散”,即通过活血化瘀以渐消缓散,祛痰通络以软坚散结。本法不仅适用于耳鼻喉科,即使任何部位肿瘤,只要瘀、痰指征明显,均可单独“散”之,也可协同它法以“散”之。

12.刘嘉湘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方

【方药】北沙参30g,玄参30g,天花粉30g,苍耳草30g,天冬、麦冬各15g,八月扎15g,黄精15g,赤芍12g,王不留行9g,生山楂12g,鸡内金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养阴活血消肿。

【案例】林某某,男,47岁。诊断:鼻咽癌伴左右两侧颈淋巴结转移。1979年3月10日来诊。主诉:两侧颈部不适已半年,经某院检查为鼻咽低分化鳞癌,而进行放射治疗。放疗后口干较为明显。查:颈部左右两侧触及3cm×3cm肿块各一,质偏硬,不移,无压痛,苔少舌红,脉细数。此乃火毒内盛,耗阴伤津,非重投养阴之剂,不能抑其火毒之势。方用北沙参、玄参、天花粉、苍耳草各30g、天冬、麦冬、八月札、黄精各15g、赤芍12g、王不留行9g、生山楂、鸡内金各12g。服上方1月余,颈部肿块缩小为1.5cm×1.5cm。口干,苔少,舌质暗红,脉细数。阴津难以骤复,瘀毒尚未尽除,再以养阴活血消肿法。方用:北沙参、天花粉、苍耳草、石上柏、蛇六谷(先煎)、半枝莲各30g,玄参、八月札各15g,天冬、麦冬、赤芍各12g,王不留行9g,女贞子、冰球子各30g,生山楂12g。并予天龙片。每次5片,日3次吞服。患者继续服用上方,至今已7年,全身情况良好,颈部肿块亦未见增大,经检查亦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

【按语】肺热瘀毒是本例主要病机。毒热久羁,耗阴伤津,此又病机发展之必然。刘氏大剂养阴保肺,始终坚持,扶正顾本“留人”之法。专选苍耳草,直达鼻窍,既通宣又引经,搜痰毒且活络,诚可谓一举多得。

13.黄耀人升麻解毒汤

【方药】升麻30g,黑玄参24g,北沙参18g,苏芡实18g,冬瓜子18g,天花粉9g,粉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养阴清热解毒。

【案例】刘某某,男,46岁,永泰县藉,农民。患鼻咽癌已7年,初经省某某医院确诊后,曾行钴60放射治疗1次。因感烦热,鼻咽部灼热干燥难忍,而自行放弃继续治疗。于1978年6月24日邀余诊治,鼻腔内见菜花样物,舌紫暗,伴浆液淋漓。鼻咽部见肿物下垂至软腭,悬壅垂肿大,左耳流出浆液,双耳轰鸣,以右耳尤甚;双目失明已4年,眼球固定,瞳孔大小不等。重度消瘦,胃纳量极少,卧床不起。舌暗红,苔黄腻,脉沉弦数,双寸弦滑。姑拟自制升麻解毒汤,结合外治剂一试。中药服上方,每日1剂,服4剂。

外治方:冰硼散(成药)1瓶,分次吸入鼻腔及咽部。

药后鼻腔菜花状物及咽部肿物,悬雍垂均见缩小,食欲稍好,一般情况稍转佳。续在原方的基础上,或加牡蛎、侧柏叶、薄荷、菊花、草中黄、藕节等,共服30余剂。外用冰硼散14瓶合珍珠粉6克,分次吸入鼻咽部。前后治疗共3个月,肿物基本消失,能起坐,食欲明显好转,视力恢复可见数米之远,一般情况也显著改善。患者因经济条件较差,未继续治疗。3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仅见鼻流血水,余症悉除。1年半后随访得知症状如前,未见加重。

【按语】本例鼻咽癌虽未痊愈,但已获得稳定。内服外治共施,相得益彰。所奇者,久病正伤而重剂投予升麻,病情反见好转,足证癌肿应着重从“毒”的方面考虑。方药中老师重用升麻于病毒性肝炎,谓机理主在攻毒。此例理同之。

14.张炳坤加味增液汤

【方药】生地15g,玄参15g,天花粉15g,黄芪15g,茯苓12g,山楂12g,紫草根9g,乌梅4枚,银耳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周6剂(星期天停服)。

【功效】养阴生津,润肠通便。

【案例】林某某,女,38岁,教师。既往体质差,于1982年4月下旬确诊为鼻咽癌,5月上旬接受钴60放射治疗。5天后出现头昏、心悸、疲乏、咽干、恶心、便秘等副反应,苔微黄,脉缓。证属热伤津液,肠燥液枯,治宜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方用加味增液汤,每日1剂。连服3剂后,大便通畅,咽干,乏力等症减轻,嗣后按每周6剂,续服49剂。在“放疗”期内不再出现热伤津液症候,血象保持正常范围,仅在“放疗”末期局部皮肤发红,灼热,经加半枝莲及外敷大黄粉后得到缓解。

随证加味:厌食重者加建曲10g;咽干痛甚者加六神丸(或喉症丸)含化,每次2~3粒,日量不超过20粒;乏力,气短等气虚证候加党参12g;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者,加白花蛇舌草或半枝莲24g,另用大黄粉(或虎杖根粉)适量水调外敷。

【按语】放疗、化疗,目前仍不失为现代医学治癌主要手段。但是,不少病例行放疗、化疗时,副反应严重,因而不得不中止治疗。此时如能根据病机,随证投以中药,则中、西合璧而相得益彰。本例放疗时,有热伤津液病机出现,给增液汤化裁后,化疗顺利,症情良好。足证中、西医各取长而互补,有益于学术,有益于病家。然而不少人自今尚囿于对中医之偏见,在他们施用放疗时,反对投给适宜之中药,诚令人哭笑不得!

15.张靖青蒿鳖甲散加减方

【方药】青蒿10g,鳖甲10g,秦艽9g,地骨皮12g,玄参12g,生地12g,金银花15g,天花粉15g,丹皮10g,赤、白芍各10g,蝉蜕6g,甘草6g,灯芯草1.5g,鲜苇根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阴清热,化湿活血。

【案例】胡某某,男,59岁,干部,1989年6月27日初诊,病历号78。患者于1983年3月29日,因鼻塞而在省医院五官科检查,诊断为“鼻咽癌”。经化疗好转出院。1988年5月上述症状加重,仍用化疗法,症状缓解。1989年1月又重诊省医,再次用化疗法治疗,导致白细胞下降明显,形体消瘦,体质下降,近3月来反复低热,在某中医院等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明显好转,遂转诊于我院。主证:反复低热,时作时止,以夜间尤甚。发热时微恶寒,体温38℃,伴有头昏,胀痛,身热,微汗出,口干,舌质红绛,苔白腻,舌边有瘀点,脉濡数。体查:全身情况好,右侧鼻腔粘膜干燥,欠光滑,鼻腔阻塞不通,无出血及肿块,头颅正常,发音清楚,中医辨证属虚劳,内伤发热。(阴虚,血瘀兼有湿热),拟以养阴清热,化湿,活血,服上方2剂,水煎服,1日1剂,服药后发热时间提前在下午4点半。继服上方4剂加常山10g,黄芪30g。患者近日未见发热,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改用沙参麦冬汤合青蒿鳖甲散加减。服2剂,发热全解,随访1月,未见发热。

【按语】对癌症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中医确有改善病情、缓解痛苦的办法。本书除辨证论治处理症状外,同时收到较多偏方、验方、民间疗法,如退热、止疼、止血、止呕、止泻等。本例针对病机阴虚、瘀血、湿热,先用青蒿鳖甲散,后施沙参麦冬汤,旨在病机与治法合拍,使3个月不退之低热消失。

16.欧阳东滋阴抗瘤汤

【方药】生地黄30g,沙参30g,天冬15g,麦冬15g,玄参30g,山豆根10g,白花蛇舌草30g,金银花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阴培本,清热解毒。

【案例】例1:龙某某,男,41岁,干部,1981年8月就诊。患者于同年5月经某肿瘤医院确诊为“鼻咽癌”,行放射和化学治疗3月后,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自觉头痛鼻塞感加重,伴口干咽燥,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乃就诊于我院。检查:表情痛苦,面色无华,右侧面部肿大,鼻腔充血,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无力。证属放疗伤津,阴虚火旺。治以滋阴抗瘤汤加辛夷、白芷、大黄。服6剂后,大便通畅,头痛鼻塞愈。原方化裁续进。2个月后,诸症告失。原方酌加西洋参和太子参,改间日或3日服1剂,持续服药达2年余。追访6年,多次复查未见扩散及转移。

例2:欧某某,男,64岁,农民。1982年4月就诊。患者因耳鸣伴闭塞感,听力下降1年余,右颈部外上方触及1个鸡蛋大小肿块,坚硬固定,在韶关肿瘤医院确诊为“鼻咽癌”,经放疗和化疗后转我院调治。现症:口干咽燥,时欲饮水润之,大便尚可,小便色黄。检查:形体消瘦,两颧红赤,舌质红绛,少苔,脉弦细数。证属肺胃阴伤,虚火上炎。治拟滋阴抗瘤汤加太子参、石斛、天花粉,服至10剂,火势渐挫,燥渴大减,持续服药年余。后存活4年而亡。

【按语】鼻咽癌常有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当发现症状就诊时,多是中晚期,气血已衰。再经放疗和化疗,津液大伤而出现阴虚之候,故方中以生地黄、沙参、天冬、麦冬、玄参等滋阴培本。据报道,滋阴药物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延长抗体存在的时间,从而提高抗肿瘤的能力。此外,本病多表现有红、肿、痛、热等标实的表现,故方中伍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等。关于活血化瘀药物,李学汤等认为:活血化瘀药物,“当促转移因素强于抑制转移因素时,出现不利效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见《中医杂志》1980年第8期)故本方没有选用。

17.刘浩江白虎汤加减方

【方药】石膏150g,知母10g,甘草10g,石斛10g,蔓荆子10g,菊花10g,生地30g,玄参30g,麦冬30g,金银花30g,竹叶30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生津清热抗毒。

【案例】范某某,男,34岁,医师。门诊号:819542。1981年6月4日确诊为鼻咽癌。该患者经放射治疗1月后,因高热(39.8℃),暂停放疗。1981年7月9日,来中医诊治。诊见:壮热,面赤气粗,汗出烦躁,口渴欲饮,头痛如裂,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拟生津清热,用上方3剂后,体温为39℃;继进4剂,体温正常,诸症减轻,休息7天,继续放射治疗。

【按语】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多维求协论,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藏象正邪论,中医学的诊疗特色是病机中心论。这三论,贯彻中医各学科各系统。它同样适用于攻癌的理论和实践。临床杂证,讲究有是病机用是主药。癌症高热,仍不离病机之所在。本例高热,一派阳明热炽病机,故以白虎收功,至若冬、地、玄参,一者热易伤阴而当亟顾,二者癌久伤阴,也自必然。金银花、菊花,又有抗“毒”之效,攻癌理宜配选。石膏治癌症高热,疗效卓著,但须大量,一般在100~300g之间,方能收功。

(三)述评

癌毒与正虚是引起本病的关键。“虚”与“毒”的关系,是本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癌毒系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经脉阻滞,气血违和,脏腑失调,浊邪积聚,进而所变生的一种强烈致病物质。当其产生并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时,机体开始患有恶性肿瘤,并且不一定有显见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脏腑功能代偿时就进入临床阶段。因此说,癌毒内生是恶性肿瘤的始动之因。《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事实上,正气不足也贯穿在恶性肿瘤的始终。当六淫七情等病邪作用于人体时,若正气来复,则能祛邪外出,则癌毒不得内生,即便产生,也能及时清除;若正气亏虚,不能及时清除病邪,致使邪气长期停滞于体内,才能酿生癌毒,致生癌肿。诚如前贤所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虚则成癌”。因而在治疗鼻咽癌时,也以扶正和攻毒为大法。如黄芪抗癌汤、抗癌9号、鼻咽癌基本方等,都是据此而拟出的一些有效方剂。

目前治疗鼻咽癌仍以放射治疗为首选,但放疗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细胞均同时产生生物效应和破坏作用,产生全身和局部反应。常见的诸如胃纳呆,恶心呕吐,疲乏及局部反应之口腔、鼻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中医认为放射线作为一种热毒之邪可以伤阴耗气,损阴灼津,瘀毒化热而出现一系列见证。故在治疗时用沙参、生地、麦冬、天花粉、黄芪等养阴益气生津;用玄参、山豆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临证时随证加减运用中药,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这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鼻咽癌在我国以南方为多,广东、广西、湖南为高发地区。发病年龄30~60岁为多。其临床表现约有以下五个特点:(1)鼻部症状:血涕、鼻衄为早期症状。(2)颈部肿块。(3)头痛:早期为间断性,晚期较重呈持续性。(4)局部受累症状:耳聋耳鸣等听力障碍。(5)颅神经压迫症状:视神经麻痹、瞳孔缩小等。解放后全国各地对其从各个不同角度作了探索,取得了如上经验。特别是偏方、验方、民间疗法,各学者都十分重视,应努力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