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佳状态
45250700000011

第11章 学习的最佳状态——乐学(5)

把每个客户都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以真诚、诚信的心去对待他们,就不会忍心做那些没有提供任何价值、却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转到自己口袋里的事情,也不会忍心制造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来骗取大家的钱财,更不会忍心制造一些有毒有害的产品来谋害大家的性命。

一个人要想获得人生幸福,就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好以上父子、长幼、夫妻、君臣、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这里面的学问实在是太大了,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学习。

学会做人,是人生最重要,也最难的事情,因此儒家把做人的学问作为人生头等重要的学问来对待。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要把孝、悌、忠、信这些做人的基本礼仪做好了,有多余的时间精力了,然后才去学其他知识。

第五节 自由学习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有许多东西是自己不感兴趣、不太想学、但又不得不学的,这可以称之为“被动学习”。

进入工作单位之后,可能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许多自己不太想学的东西,这也属于被动学习。

当然,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知识对我们是有用的,不知道怎样从基础开始一步步展开学习,甚至连学习的习惯都还没有养成,这个时候,被动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仅仅依靠被动学习,被学校、被单位、被环境灌输很多知识,只是被动地吸收,而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自由选择所学的内容,是很难真正成长起来的。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活出人生的精彩,就需要进行自由学习!

什么是自由学习?

自由学习,就是以持久的学习兴趣作为指引,根据自己各方面成长的需要,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来主动展开学习,常常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乐此不疲。

接下来,我们围绕几个关键词来对“自由学习”这个概念进行更多的了解。

主动

人的一生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先不说学能力和学做人,光是那些对我们很有用、需要大量阅读的书籍,就多得看不过来。

然而,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一共有多少本课本?加起来顶多是几百本吧。单靠这几百本课本的知识量,就够我们一生所用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之外,依靠自己主动学习而得来。

为什么需要自己主动去学习?

首先是因为学校里和工作单位所教给我们的东西,远远不够,因此需要我们另外去寻找更多。

其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包括工作和生活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也各不相同。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真正知道你到底需要学些什么,所以我们必须自己主动去寻找、去探求,展开自由学习。

在我们主动展开学习的时候,是可以通过许多灵活的方式来进行的。

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就是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电子资料等,甚至包括视频和音频等资料。我自己就非常喜欢阅读,几乎每年都要阅读几十本书,当然不一定每本书都有用,但总会有一些书能促进自己的思考和领悟,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

除了阅读之外,参加各种课程和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有很多能力,从书本上是学不来的,必须要亲自参加实践和练习才行,这就需要有老师来进行示范、讲解。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老师和专家,可以提供给我们人生各方面的课程,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因此,除了正规的课堂之外,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多参加一些课程学习。

通过旅游来增长见闻、促进思考,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区旅游,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政治、经济等等。边游玩、边思考、边学习,这种学习是非常轻松、惬意的。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不断与别人分享的方式来促进自己的学习。我们学到一些东西,思考有所得的时候,如果能经常拿出来跟别人分享——单独交流也好、通过讲座课程分享也好——这样的分享,能够促进自己对所学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能引发我们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通过分享、甚至通过教别人来促进学习,这会给我们的自由学习带来持久的动力。

乐趣

要进行自由学习,要主动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乐趣。人们做事情的动力来源,主要就是寻找快乐、逃避痛苦。如果学习没有乐趣,如果学习是痛苦的,那么,人们就很难主动地进行自由学习。

自由学习,是以我们内在的学习兴趣作为指引的。当我们根据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学习就是充满乐趣的。

当然,乐趣也是跟我们的需求相关的,对于有内在需要的东西,我们常常会学得津津有味。而那些我们不感兴趣,或者暂时不感兴趣的东西,学起来就会觉得痛苦。

在学校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学古文,一个原因是课本里的古文内容没有引发我的兴趣;另一个原因是古文考得太细太难,学习精力都用来对付各种刁钻的考点去了,没有闲暇来欣赏古文本身的内容。

但自从前几年认识了张庆祥讲师,明白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之后,我对古文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每天还坚持花一点时间来记忆国学经典(例如《道德经》、《金刚经》、《论语》之类)。

中华文明有数千年历史,而现代白话文只有近百年历史,中华文化大部分的精华和智慧都在古文书籍里,懂得古文,能够流畅阅读古文,对于我们中华文化的智慧就会理解更深。这成了我学习古文的主要动力,随着我的收获一点点增加,我对学习古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当然,学习古文,也不一定非得要像个学者那样去通晓每个字词的精确意思(例如“之”字的几种用法),只要能够做到阅读古文的时候不感到枯燥,配合中文解释读起来觉得津津有味,那就差不多了。

主轴

自由学习,容易被误解为只要学习就行了,随便学什么都可以。虽然,自由学习主要依靠兴趣的指引来进行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表面看起来似乎过于自由和漫无目的,然而实际上,自由学习应当是围绕着主轴来进行的。

这里所说的主轴,大意是某个阶段的学习,应当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中心目标来学习。例如:围绕着专业技能的发展这个主轴来学习,围绕着提升学习能力这个主轴来学习,围绕着提升演讲沟通能力这个主轴来学习,围绕着夫妻相处之道这个主轴来学习,围绕着自己的性格完善这个主轴来学习,等等。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主轴可能并不明显,更多地是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主要以保持学习兴趣为主。然而到一定程度,人生发展的主轴比较清晰了,就可以更多地围绕着主轴来进行学习。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说:“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博学而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以一来贯通所有学问的。”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一”,就是主轴的意思。虽然,孔子在这里并没有说明这个主轴是什么,但我们可以根据论语的思想来推测,这个“一”大概指的是“宽恕”、“仁”、“大道”这类最本质的东西。孔子的学问,就是由一个最本质的主轴贯穿起来的,而并非杂乱无章的。

我在中学、大学阶段以及从事医生工作的那些年里,虽然也看了许多书,思考了很多问题,但其实是没有一个清晰主轴的,所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没有一个框架。那个时候,我其实是处于寻找主轴的阶段。

后来辞去医生工作,开始锻炼自己的销售能力、沟通能力,那几年的工作和学习,基本上都围绕着提升交流能力这个主轴来进行,所阅读的书籍也以成功学、人际关系、销售管理这类比较多。

后来接触到记忆力训练和大脑开发领域,发现这是自己工作的兴趣所在,于是就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学习的主轴也就围绕着这个领域来进行。

在进行全脑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在身心灵方面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于是有几年时间,在工作之余,学习的主轴就围绕着吸引力法则、灵修等领域来进行。

然而,在接触身心灵领域一段时间之后,虽然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但内心中隐隐感觉到这似乎还不是我想要的终极智慧,于是继续寻找,直到09年遇到黄庭禅创始人张庆祥讲师,才真正明白了国学智慧的博大精深,从此也开始围绕着国学智慧这个主轴来进行学习了。

终生

自由学习同时也是终生学习。

当你弄明白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自身的时候,那你就很容易理解,一个人为什么需要终生学习。

因为,人可以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人需要完善的地方也实在太多,这甚至不是一辈子可以完成的,所以需要我们终生学习不辍。

成长无止境,因此学习也无止境。

自由学习最内在、最持久、最强烈的动力,来自于对人生方向的终极探索。关于人生,我们最想了解的问题是:我们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诸如此类。

儒家把关于人生终极问题的学问称之为“大学”。

“大学”,顾名思义,就是人生最大的学问,是一个人在世上应当了解的最重要、最大的学问。这跟我们高中生考大学的那个大学不同,我们在大学里所学习的基本上是职业技能,主要是关于养家糊口、建设国家的学问,并不是关于人生本质问题的。

儒家经典《大学》开篇的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明了人生最大学问的所在。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大意是“令……回复光明”。

“明德”,是指自身中本来所具有的光明德性。用现代身心灵的语言,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身中,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这个宝藏里所储藏的财富,比我们所能想象到的任何东西都要有价值。很可惜,我们身体里的这个巨大宝藏,已经被埋没了,我们根本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或者说根本已经忘记了这个宝藏的存在。我们一直向外努力耕耘,去赚钱、去追求名声地位,但却忘记了,我们身中有一个神奇的宝藏,它才是最值得我们努力开发的。

那么,“明明德”,大意就是说,我们要通过一些方法,找到我们身中的这个巨大宝藏,让这个宝藏重见光明,从而实现我们做人的最大价值。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学问,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找到自身的宝藏,能够把自身的宝藏利用起来,那么,我们自然就很希望也能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帮助他们开发自身的宝藏,这就是“亲民”的大概意思。

最后,我们利用身中的这个神奇的宝藏,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达到人生最美好的境界,这就是“止于至善”。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从十五岁就立志寻找人生最大的学问,三十岁的时候终于找到了这个学问,确立了人生的终极方向,然后一直努力,直到70岁才达到了圆满的人生境界。

以孔圣人的天纵睿智,一生不计较外在的境遇,努力追求大道智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要学到70岁才获得人生的最大圆满。我们凡夫俗子,更应当以此为榜样,终生勤学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