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安全
45255100000019

第19章 多极化下的国土安全(5)

近年来,印度在美俄等大国武装下,积极扩充军备,军力急速扩张。俄罗斯赠送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还没有入役,美国又提出赠送“小鹰”号航母。弹道核潜艇刚下水热身,印度便公布了庞大的造舰计划。如今,印度是亚洲不多的拥有航母的国家之一,但印度并不满足于此。印度规划在2020年前建成以2—3个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由潜艇和水面舰艇组成的远洋作战编队。为实现拥有3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印度从俄罗斯购买了“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的二手航空母舰。然而,印度政府对此并不满意。2005年3月,印度就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艘国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4万吨左右,并于2009年2月底开始安放龙骨。这是印度的第3艘航母。

目前,印度有15艘常规动力潜艇,包括10艘俄罗斯“基洛”级,但2015年前后一半潜艇面临退役。因此,在2005年,印度就与法国签订合同,在法国协助下由马扎冈船坞公司建造6艘法国“鲉鱼”级潜艇。首艇于2012年建成,以后每年完成一艘。此外,印度还打算花百亿美元购6艘潜艇。据2010年7月11日《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国防当局打算拨款5000多亿卢比(约合110亿美元)为海军新购6艘常规动力潜艇。这6艘潜艇采用柴油和电力推动,装有“不依赖空气推进”的AIP系统,可以延长水下活动时间,提高隐蔽性和生存力。这些潜艇具有对岸攻击能力,未来能适应现代化改装。2009年7月26日,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下水。此外,印度还在同俄罗斯合作开发俄第5代隐形战斗机。印度同俄罗斯磋商,准备购买40架苏—30MKI战斗机、80架米—17直升机和327辆T—90坦克。长期以来印度三军武器的80%左右来自俄罗斯,但随着美国的介入,印度近年来开始将军购市场转向美国。2009年1月,印度购买美国8架P—8海上巡逻机,替换老化的俄制图—142,耗资达21亿美元,4月20日,印美签署《终端用户监督协议》,印度可从美国购买更多的高技术武器。

经过多年发展,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运载火箭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印度已拥有4种类型的国产运载火箭:“卫星运载火箭3(SLV—3)”、“加大推力运载火箭(ASLV)”、“极地卫星运载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2008年4月28日,印度首次进行“一箭十星”的发射,初步掌握多弹头分导技术,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实施“一箭十星”发射的国家之一。2009年9月23日,印度在其东南沿海地区又成功进行了“一箭七星”的发射。2010年7月12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又成功发射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把5颗卫星送入太空轨道。由此可见,印度已经完全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卫星发射技术。这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卫星发射技术,目前只有美俄和中国掌握了这种技术。

另外,近年来印度航天领域接连传来喜讯:继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后,第三颗导航卫星也于2014年10月16日成功发射升空,被寄予厚望的“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距离成形已经越来越近。“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号称可以为印度领土用户提供独立的导航定位服务,它一共由7颗卫星组成,包括定位在东经34度、东经83度和东经132度赤道上空的3颗静止轨道卫星,以及赤道倾角29度,飞经东经55度和东经111度的各两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通过这样的轨道设计,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区域内的定位精度,并将所需卫星数量降到最低。按照计划,印度将在2015年内完成7颗导航卫星的发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立即就能提供导航服务,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在卫星和载荷的调试与测试、星座的组网与运行控制方面可能还需花费一段时间。

印度预计投资高达2500亿美元来升级其武器硬件,缩小与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2014年10月,印度决定耗资320亿卢比(约合32亿人民币),向以色列购买最少8000枚“长钉”导弹,以及300多个发射器。“长钉”是以色列20世纪末期自行研制发展的第四代反坦克制导武器,是以色列国防军标准反坦克导弹系列。10月16日利用本土研制的极轨运载火箭,在印度东南部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一颗导航卫星,这是印度计划建设的区域导航系统(由7颗卫星组成)中的第3颗。另外,印度10月17日在奥里萨邦昌迪普尔试验场首次成功试射“无畏”号亚音速巡航导弹。该型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耗时8年研制,射程为700千米至1000千米,可携带核弹头。这是该型导弹的第二次试射。印度2013年3月曾首次试射该型导弹,但因偏离预定轨道而被遥控引爆。另外,在印度向俄罗斯提出购买请求后,俄罗斯决定向印度提供第三批3艘“塔尔瓦尔”级护卫舰。此前,俄罗斯已向印度提供了两批次3艘11356“塔尔瓦尔”级护卫舰,最后一艘为“特里坎德”号。

印度还加强其边境地区的国防工程建设。2014年10月,印度政府启动了沿中国边境建设4条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长达1000余公里的战略铁路线的进程(该项目曾因最高层没有做出政治决定而搁置了很多年)。这些铁路线分别位于藏南地区、阿萨姆邦、喜马偕尔邦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这4条铁路线是印度军队的14条战略线路的组成部分,这些线路被认为将在必要时用来运输军用物资和进行部队调动。此外,10月28日,印度还决定向越南提供1亿美元军购贷款,协助越南从印度采购四艘巡逻艇,反映印度政府正通过加强与越南的关系遏制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

(三)“习莫会”的“家乡外交”达成中印新共识

2014年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展开对印度的友好访问。古吉拉特是新任印度总理莫迪的故乡,17日正值莫迪64岁生日。莫迪将在古吉拉特邦迎接习近平到访,邀请习近平享用私人河畔晚宴,随后两国领导人在新德里举行正式会谈。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8年再次访问印度,也是2014年7月金砖峰会以来,习近平与莫迪第二次见面。私人外交与国事访问相结合的行程安排,不仅凸显了两国领导人的外交风格,也折射出突出共性、缩小差异的双边关系发展新思路。

事实上,中国和印度的共性和利益共同点之多,在大国之间并不多见。在历史因素带动下,两国共同造就了相近的文化DNA,共同缔造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原则;在现实情境中,两国同为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大使命。也正因为这些共性,在金砖峰会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对中印关系作了不无新意的阐释。习近平表示,“两国的理想和目标息息相通”,莫迪则将中印关系的实质比喻为“一种精神,两个身体”。这些注解,为中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赋予了坚实内核。

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西安,开始了他就任以来的首次中国之行。这也是这位施政风格鲜明的印度领导人展开大国和周边外交布局的“收官之作”。莫迪访华首站选在古都西安,是对2014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莫迪故乡印度古吉拉特邦会晤的回访,因为西安所在的陕西省正是习近平主席的故乡。莫迪西安此行,显然有深意,就是共话友好情意,续写合作篇章。

而中印两国也不缺乏发展双边关系的“抓手”。两国同为G20、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又分别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和“准成员国”,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议题上已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去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时,已经提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构想,同时,印度既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区,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以“********”提升中印经济关系,更充分地实现经济互补,条件正在成熟。

当然,中印两国的边界争议始终是提高两国战略互信的困扰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地缘形势的复杂化,有可能导致中印边界问题脱离双边化解决的范畴,成为********中被利用的因素。中印两国的边界争议,不应成为战略缝隙。因此,两国既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同时要尽可能对接各自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接稳定双边关系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