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生活中不可不知的冷门知识
45270400000007

第7章 健康小贴士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要想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要具备正确的健康理念,同时还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当然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突发的状况,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补救。

不生病并不等于健康

什么叫健康?过去许多人认为没有生病就是健康。现代科学认为,健康的新标准,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

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人们处于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下,其感受力与创造力都会特别强;相反,当处于受到挫折而沮丧、消沉的心理状态时,便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和性格变异。

怎样算是心理健康呢?一般认为应该做到:一是有自我控制能力,想得开、放得下;二是正确对待外界影响,遇事冷静,面对实际,随遇而安;三是经常调节自己的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社会、时代、文化传统、民族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是,人们认为下面三条应当是心理健康的人所共有的,那就是:第一,有自我控制的能力;第二,能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第三,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并非所有的病都危害健康

“有啥别有病”,这是生活中朴素的至理。但是并非所有的病都危害健康,有些病中之病,否极泰来,竟可以使人因而获益。

人们对癌瘤研究时,经常发现有些癌瘤可以自行消失。在癌瘤消失之前,病人大多有病菌感染、体温高热的情况。于是有的医生为证实病毒感染与癌症消失的关系,曾特意给肿瘤患者注射链球菌。奇怪的是,链球菌并不能使肿瘤患者感染,接着采用感染力强大的链球菌丹毒活菌培养液,才使一位肿瘤患者感染。不出所料,几天后患者的肿瘤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肠道的各种细菌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它们通过互相抑制保护了肠腔正常的菌丛环境。如因一部分细菌减少导致另一部分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病害时,医生索性将含有大量杂菌的健康人的粪便灌入患者肠道,此时接受大量的杂菌竟成为治愈疾病的关键。

中年妇女绝经后会进入更年期,由于内分泌尚未达到新的平衡,有的人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症候。大批中年妇女往往因此求医,但是也有不少妇女绝经后,会有活动增加、青春复发之感。有人认为这与肌体中出现了新的调节有关,而绝经后避免了周期性的轻度贫血也似乎与此有关,不少中年妇女因此进入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患肝炎的人脸上起痤疮时,肝功能的化验指标往往会好转。有些神经衰弱的病人严重失眠,一旦生了单纯性疱疹,失眠的症状便会相对减轻。疾病侵害了人的肌体健康,但是有些病中之病却被医生视为恢复健康的转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以病治病的机理,可作这样的解释:人体内存在着许多固有平衡,一旦某一部分因外因或内因产生了障碍(即疾病),使平衡发生了移动,便建立了新的平衡,以病治病就是要用某些人为的小病,使平衡移动,恢复以往的平衡,使障碍(大病)得到抑制。民间流传的用挑痧(针刺放血)、刮痧(用硬钝器刮出瘀血)之类的小量放血术治疗流感、中暑等疾病就是一例。

无声环境并非对人体有益

噪音有害,所以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克服各种噪音,以保护人体健康,然而,一个完全没有音响的环境,也同样对人体不利,因为无声环境会使人感到恐惧不安。

美国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试验,让受试者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里。结果发现,在这一环境中的受试者可听到自己心跳和呼吸的声音,听到行动时关节的摩擦声和衣服的沙沙声;半小时后,受试者听觉更加敏锐,只要轻吸一下鼻子,就像听到一声大喝声,甚至一根针掉在地上时,也会听到像一个大锤的敲击声;一个小时后,受试者开始感到极度恐惧;三四小时后,受试者便失去理智。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就会陷入死亡的陷阱。

平常,不少人也可能有这样的体验:从一个熟悉的音响进入减音室时,听觉便会处于紧张状态,大脑思维也会杂乱无章。

因此,在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既要减轻噪音的污染,也要创造一个和谐而优美的音响环境,这样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并不完全确切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话虽然没有错,但也不能说完全对,而“生命在于脑运动”相对更确切一些。科学家们观察狼孩没有一个是长寿的,痴呆者即使有很好的营养、很规律的活动也会出现早逝的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大脑的活动支配的。人的衰老主要是脑细胞的死亡。灵活性减少,血流量减少,都和脑有关。科学家发现,中老年人的脑细胞虽然每天都有死亡,但在活动的情况下,每天都有新的细胞产生;适宜的脑运动与脑营养则使新生的细胞会比死亡的细胞还多。只有脑运动才能直接促进脑健康;只有通过大脑来协调与控制全身的功能,才能达到真正的身体健康。

深呼吸并非有利于健康

传统的观念认为:深呼吸有利于健康,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过多的吸入氧气与过多的吸入二氧化碳都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既靠氧也靠二氧化碳来维持的。

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也必须有6.5%的二氧化碳。空气中氧的浓度是人体所需量的10倍,二氧化碳的浓度很低,只有人体需求的二十分之一。人体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就可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以弥补空气中含量的不足。如果不停地做深呼吸,吸入过多的人体并不需要的氧气,就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氧供过于求;而二氧化碳则因从空气中吸入很少,经肺排出过多,致使血液中含量急剧下降,造成酸少碱多的碱血症,破坏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体免疫机能,以致丧失对疾病的自卫防御能力。

只有进行剧烈运动的人,因机体的需求增加,二氧化碳产生过多时,才适宜在空气流通的室外做深呼吸。

唾液并非只有帮助吞咽食物的作用

人们往往以为唾液只能帮助嚼食,并无其他作用,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它至少有下面一些作用。

一、是口腔的冲洗剂、杀菌剂和消化液;

二、可用于诊断疾病,如诊断肾功能不全、尿中毒、还可以用它了解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三、促使伤口愈合。因为唾液中有一种名为神经生长因子的东西。

如何正确保护牙齿

糖并不是造成牙痛的主要原因。牙齿表面覆有一层坚硬的珐琅质,我们摄取的食物所产生的酸会侵袭牙齿的珐琅质,而且,所有会黏牙的食物都特别容易危害到牙齿,因它们黏在牙齿表面会助长牙菌斑形成。牙菌斑是一种混合物,是由食物残渣、细菌及细菌的产物所造成的。牙菌斑可以在24小时之内就形成,接着里面便会含有细菌,而细菌会将像糖、淀粉或是马铃薯在内的碳水化合物变成酸性,酸性再来破坏珐琅质。这些细菌获得供给的频率越高,它们所制造出来的酸就越多。因此,常常小口小口喝汽水或是苹果汁的人,牙齿所受到的伤害就会比大口喝下的人要大。

所以在吃完甜食或喝完饮料后一定要记得刷牙!

维生素保健药并非太平药

维生素虽是一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维生素药片不可过多摄取,否则也会发生中毒。

例如服用过多的鱼肝油就有危害。市售的鱼肝油含有维生素A和D,一向被病人、老人和儿童视为无害的营养品。殊不知,维生素A、D是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不易排泄,容易引起蓄积性中素。

维生素C也不宜多吃。大家都知道维生素C是无毒的,但大量服用后会增加尿中草酸盐排泄,从而在泌尿系统中形成草酸盐结石。还可加重胃肠溃疡患者的症状,妨碍身体制造新的红细胞而引起红细胞减少,人就会感到体力不足而疲倦。

过量维生素E也有害处。前几年人们听说维生素E能抗衰老,一时很多人大量服用维生素E,结果引起头痛、腹痛、口腔发炎、荨麻疹等许多不良反应,同时还会降低维生素A、K的吸收,使视力减弱或导致出血,大量服用维生素E还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生殖机能障碍等许多病症。服用过多的不同种类的维生素B族也会发生中素。

综上所述,可见维生素类的保健药并非太平药。

胆固醇并非不祥之物

动脉硬化是由于我们人体内胆固醇的升高而引起的,因此,很多人都把胆固醇当作不祥之物。

事实上,胆固醇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人体由各种细胞组成,而胆固醇正是构成细胞,特别是细胞膜的基本材料。另一方面,胆固醇又是合成很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原料,人体可以利用胆固醇来制造胆汁酸,而胆汁酸又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它能帮助脂肪和维生素A、D的吸收。现代医学证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是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性功能的重要激素,胆固醇则是制造这两类激素的原材料之一。胆固醇还能转化成维生素D,以管理钙质的代谢和促进骨骼的生长。

研究表明,胆固醇在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中扮演了极不寻常的角色,特别在对肿瘤的免疫中更是如此。实验发现,人体血液中某些白血球具有辨认异常细胞和癌细胞的特殊本领,它们还能杀伤或吞噬癌细胞,起了防微杜渐的作用。值得指出的是,血液中的胆固醇正是维持这些白血球的生存和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过低,这些白血球对癌细胞的辨别能力和吞噬能力就会显著减弱。因此,血液中胆固醇的正常含量,对防癌抗癌非常必要,除了血清胆固醇含量过高的人或动脉硬化病者以外,一般的健康人无须戒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肌肉酸痛时会有乳酸堆积吗

运动过后,肌肉内过多的乳酸会直接在相应的身体部位中燃烧。当人们继续做轻微的运动,多余的乳酸就会跟着分解(排出),此时,身体便会进行自我清洁的工作,而肌肉酸痛却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出现,并且会持续好一阵子。肌肉产生酸痛的原因是肌肉组织的轻微断裂,缺乏锻炼的肌肉在运动之后特别容易产生酸痛。当然,人们突然使用到某块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其存在的肌肉时,会有这种酸痛是很正常的。“继续运动”是消除过多乳酸的好方法,然而肌肉酸痛时的休息也是必要的,这样断裂的纤维才能被修复。

冠心病并非老年疾病

一般来讲,人们都以为冠心病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其实不然,现代医学证明,冠心病虽然在较大年龄才会发病,而实际上病变在人出生后不久即已开始。出生后20天的婴儿,主动脉壁上就可发现脂纹,这说明从出生后20天就开始了动脉硬化的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病逐渐演变、加重。9岁可发现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并有脂纹,10~19岁可见有较明显的脂纹,20~29岁就见有斑块,30~39岁可见有复合病变,40岁以后就常可出现冠心病的症状了。心脏病专家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冠状动脉是正常的,但出生后即逐渐发生变化,到5岁时就有2/3的儿童有早期动脉硬化性改变,而到15岁时冠状动脉很少见到完全正常者。由此可见,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的长期演变、积累和加重的结果。

吃胶囊并非不能用冷水

吃过药的人可能都知道,吃药时要用温水服用,那么,冷水行不行呢?

胶囊外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明胶,它在水中会吸水变软直至溶解,尤其是在热水中,溶解的速度会更快。我们所服用的胶囊是不是真的这么难“伺候”,非得加点儿热水帮助它溶解以释放药物才行呢?

事实上,胶囊的外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难溶解。合格的普通胶囊在37℃水中震荡15分钟之内就应完全溶解,因此一般情况下,胶囊只要在人体体温环境下就能够很快溶解。因此,无论是用冷水还是用热水吃药,胶囊大部分时间都会处于37℃左右的环境中,并不会对药物的释放和药效产生太大影响。

传统的感冒观念并非正确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人对感冒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预防方法和如何治愈的观念并非是正确的。

大家普遍认为,健康者由于吸入了感冒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传播的病毒微粒,于是也被传染上了感冒。美国一家医学院的专家们曾做过一系列试验,将志愿者毫无掩蔽地处于感冒患者的咳嗽、喷嚏之中,结果实验者无动于衷。然而,他们却提出:握手是传染感冒极为重要的途径。

上述专家发现:感冒病毒在手上能生存2小时,在硬物的表面能活72小时。当感冒患者摸鼻子或擤鼻涕时,他们的手中就沾染了活的病毒微粒。然后,这些病毒会被患者置于他们所接触的物体表面——电话、门把……而健康者无意识地用手触摸这些物体后,再通过摸鼻子、抹眼睛……于是病毒经过眼、鼻而进入体内,就会容易患上了感冒。

患了感冒是痛苦的,但患一次感冒将建立起对该病毒的一种免疫机能,以及对与该病毒相接近的病毒的部分免疫,这都是患感冒的“好处”。

为什么感冒时会出现鼻塞呢

我们都有过感冒的经历,感冒后多半会出现鼻塞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感冒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变部位位于上呼吸道,感冒时最先受到影响的总是呼吸道的第一关——鼻子。

鼻子好像一间前后设门的房间,中间由鼻中隔把它分成左右两间,每间的侧壁上又挂着三块卷曲的鼻甲,这间房子称为鼻腔。鼻腔前面通过鼻孔与外界接通,后部通向咽部。咽部是鼻子和口腔后方的空腔,是呼吸和吞咽合用的一条交通要道。

鼻孔到鼻腔都长有毛细血管极其丰富的黏膜,鼻腔黏膜经常分泌少量黏液即鼻涕来清洁吸入的空气。

感冒时,鼻黏膜发炎,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毛细血管扩张,分泌物就会增多,这样就使气体出入受到障碍,鼻子自然就不容易通气了,就像一个本来不宽的通道又放了更满的东西,出入当然不能通畅了。

头晕和眩晕不是同一种症状

不少人把头晕和眩晕看作是同一种症状,实际上,此两种表现是截然不同的病症。

眩晕是指人体对自身和空间位置关系的错觉。眩晕多由内耳的前庭感受器和前庭导路的病变引起,因为它们是接受、转换及传导位觉冲动的最直接的神经组织结构。其次,当大脑皮层有病变时,前庭分析器容易产生机能代偿,故不易产生严重的体位觉障碍,即眩晕。

头晕是指一种不稳定的体位错觉,对自身与空间位置的关系仍有正确的判断。患者感到头部摇晃、颇内空荡、脑力不清、视力模糊、头重脚轻、重心不稳、步态犹如酒醉。头晕的产生则不限于前庭神经系统,而多见于大脑、小脑、脊髓后索及视路病变。

眩晕和头晕虽然并不是一码事,但可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当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机能亢进时,常表现为眩晕,多见于疾病早期。引起机能减失时,常表现为头晕,多见于疾病的恢复期和慢性期。例如前庭神经元炎初期可表现为剧烈眩晕,以后则出现头晕,且迁延甚久。

减体重并非能保持健康

身体过重对于各种重大疾病而言是一种风险因子,但这也不能解释成减重可以保持健康。体重快速下降绝对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在此之后身体对于养分的贮藏通常会特别急切,这时可能就会引起有名的溜溜球效应。那什么是溜溜球效应呢?研究指出,不正确的减体重方式会出现健康上的危机,比如控制饮食的方式会搞乱体内的生理代谢,并且造成水分平衡失序、肝胆出现问题、心律不齐等毛病。

正确地调整饮食习惯与规律的运动,比所有极端的减体重方式都要来得健康。

肥胖并非都是病

一般地说,肥胖有病理性的,但大多数人是生理性的,即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者,如果体重只超过正常值的10%左右,是不能算作肥胖的,超重20%,才可诊断为肥胖症。对于单纯性肥胖者,如果肥胖不很严重,通过调节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便可控制,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由于疾病引起的肥胖称病理性肥胖,主要有下丘脑性肥胖和内分泌性肥胖两大类。下丘脑性肥胖是由于炎症等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的饱食中枢,导致多食而肥胖。其特点是多食、易饥,有饱感障碍,由于大量进食,体重可成倍地增长。美国的胖子之王就是一个典型病例,他的体重最高时可达484.49公斤。此类病人大多伴有性生殖无能,当然这类病人不是很多。还有一类是内分泌性肥胖,其病因和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由于脑垂体或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的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女性男性化的柯兴氏病型肥胖、由于胰岛细胞肿瘤所致的肥胖等。

疾病引起的肥胖一般比较容易诊断,因为这些肥胖者除有一些特有的临床症状之外,还表现出脂肪分布异常。严格地说,这类肥胖才算作疾病,而单纯性肥胖者,如果超重严重或者肥胖时间过长,无论是从防病,还是从保持体型健美的角度讲,都应以控制为好。

恐惧并非来自大脑

是什么原因令人产生恐惧感的呢?很多人都以为由于大脑对外界的反映而产生了恐惧。然而根据专家的研究,恐惧绝不是来源于人的脑海,而是发自内耳。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精神治疗师莱文森说:九成患恐惧症的病人是因内耳故障所引起的。因为人类的内耳系统,控制和调节我们的视觉、听觉、平衡、方向感、移动感、深度感、味觉和焦虑的程度,而内耳的线路更是错综复杂,小小毛病亦会造成任何一种恐惧感觉。

勤动脑筋脑细胞并不会被用光

有人担心,经常动脑筋会不会加快脑细胞的死亡?会不会把脑细胞消耗光?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在脑内有大量的脑细胞存在,仅在人的大脑皮层就有140亿左右。科学家们发现,人在35岁以后,每天约10万个脑细胞死亡,一般在人死亡时脑细胞会消耗掉10%左右,大可不必担心脑细胞会用光。

其次,脑细胞的死亡在用脑时并不比不用脑时来得快;相反,现代科学发现,经常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经常去用脑反而能促进脑细胞的继续生长发育。也就是说脑细胞的发育在少年期即已完成,以后不再发育增生的看法已被否定,人类的大脑即使进入老年期仍能继续增长。因此我们认为,任何年龄的人,当他们参与一些新鲜有趣的活动或在活跃的环境中生活,经常开动脑筋时,脑细胞就会继续生长,只要能给脑提供一种新信息,亦即学习新的东西,就有助于脑细胞的增生发育。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人在40岁以后,就可能因血液流通不畅,脑细胞发生退化而使脑开始萎缩,但在此时如经常动脑,经常用脑细胞,可以改善血运状态,脑细胞就不易退化,脑也不易萎缩。

可见,勤用脑不但脑细胞不会用光,相反能促进脑细胞的增长发育,延缓脑细胞的退化和死亡。

伤口痒是发炎吗

伤口愈合时总会感到有点儿痒,有人就误以为这是伤口在发炎。其实,发炎的时候通常会痛而不是痒。

人的皮肤分为多层,在表皮的最底层,有一层细胞叫“生发层”,这层细胞的生命力很强,能不断地生长繁殖,表皮损伤的浅伤口,就是靠生发层长好的。在愈合的过程中,由于伤口很浅,神经受不到什么刺激,也就不大会有痒的感觉,长好后也没有伤疤。但是,范围比较大和损伤比较厉害、深达深层的伤口,在愈合过程中会有一种新的组织补上去,这种新的组织叫作“结缔组织”,就是从伤口里长出来的“肉芽”。

新生的血管和神经都要在结缔组织中生长。由于结缔组织里的血管密集,在挤压中很容易刺激新生神经。神经很灵敏,特别是新生的神经,稍一受刺激,就会产生痒的感觉。不过,等到伤口完全长好以后,新生的神经对刺激的敏感下降,也就不会觉得痒了。

扁桃体对人身体并非无益

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器官,位于扁桃体窝内。左右各一个,形状似卵圆形,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扁桃体主要由许多淋巴滤泡、支架组织及扁桃体隐窝等构成。大家知道扁桃体处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通要塞,又是外界病菌等侵入呼吸道的必经之地,再加上扁桃体内的淋巴细胞在病原体入侵后便会做出积极反应,因此扁桃体有人体防御的“信号灯”和“卫士”的美称。

扁桃体是咽喉部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主要力量,也是阻止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当病原菌侵入咽喉部时,扁桃体内淋巴细胞会同病原体做斗争,为此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血流增加、病原体引起的光性渗及淋巴细胞浸润、增殖导致的扁桃体充血、肿大、包膜紧张。其中的淋巴细胞在和病原菌的战斗中,随着病体的消灭,部分淋巴细胞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以上就是患急性扁桃体炎症病人感到咽痛、扁桃体发红肿大甚至化脓的病理基础。

其实,在健康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都存在某些病原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及腺病毒等。在机体防御能力正常时,不会引起扁桃体炎症,但当某些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原先潜伏着的病原菌就会大量繁殖,外界的病原体也会乘虚而入,这样就可能引起急性扁桃体炎等。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有:受凉、过度疲劳、体质变得虚弱、过度抽烟饮酒、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等,因此发生急性扁桃体炎也是提示机体防御能力降低的一种信号。

所以,扁桃体并不是像一些人想的那样,是多余的器官、无用的器官,它对人体具有很多有益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要一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就考虑手术割除,那样将使你的身体防御失去一个很忠实的“卫士”和“信号灯”。

蛔虫的头并非只有月初才朝上

在民间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蛔虫的头月初才朝上,月初打虫才打得下来”,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

蛔虫是肠道寄生虫,常常是由于饮食不洁而感染的。感染后,会营养不良,经常腹痛,甚至使儿童发育受到阻碍。蛔虫在肚里上下乱钻,有时还会引起肠梗阻、阑尾炎、胆道蛔虫、肠穿孔等病的发生,危害非常大,因此,必须清除干净。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里,吸吮那里丰富的养料,但是,由于小肠要消化食物,肠壁经常蠕动,蛔虫为了使自己适应这动荡不安的环境,就尽力贴紧肠壁,把尖尖的头朝着上面,使自己不会因肠壁的蠕动而被推到大肠里去,所以蛔虫的头经常都是朝上的。可以服用驱虫的药物,只要药一下肚,不管处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蛔虫都能随着养分把它吸入体内,从而将蛔虫打下来。

艾滋病并非源于人类

在当今世界,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人们认为它的起源与传播是非正常的性生活和血液接触导致的。科学家研究的最新发现否认了这种观点。

研究艾滋病的专家发现,艾滋病在非洲的流行比在美洲和欧洲更早、更快,而且被发现有类似艾滋病毒的猴子也生活在非洲。科学家假定:艾滋病毒是从猴体进入人体的。但它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艾滋病毒在体内生存能力很弱,误食病猴不会染上此病。被猴子咬伤也只会引起癫狂症。叮过猴子的蚊子再叮吮人类,带给人的只可能是黄热病。因此传播途径只有人猴血液接触这一条了。法国一研究人员偶然谈到的一篇报道说,中部非洲大湖地区的有些居民有将公猴血和母猴血分别注入男人、女人的大腿处或耻骨区或后背以刺激性欲的生活习俗。有些居民还用这种方法治疗不孕症和阳痿等病,而这一带正是当前艾滋病的流行区。艾滋病专家认为,如果习俗的历史长于艾滋病的历史,那么很可能在很早以前,艾滋病就曾通过猴子传染给人类,又由于偶然的原因自生自灭,并未形成广泛的蔓延。这种设想无疑给人类战胜艾滋病带来了乐观的前景,如果艾滋病能自生自灭,就说明治愈它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人类曾无意中使用过战胜它的方法。

尼古丁并非香烟中对人体最有害的物质

香烟烟气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可以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其中,烟吸得越多越早,其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就越高。此外,烟气还是喉癌、口腔癌、食道癌的主要病因,也是膀胱癌、胰腺癌、肾癌的促进因素。在死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数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要多上10倍。另据调查,吸烟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患者中,吸烟的比不吸烟的死亡率要高70%。其他如消化性疾病、脑溢血、脑血栓,甚至视力减退等症都与烟气有关。因此,人们提出尼古丁是导致上述病症的罪魁祸首。

大量材料表明,尼古丁含有剧毒,一支烟中,尼古丁的含量为1.6~2.3毫克。一个日吸烟一包的人,即吸入尼古丁约40毫克左右,年吸入量将为15克左右。它们进入人体后,毒手将伸向各个器官,从而致病。这真可谓“有百害而无一益”。

然而,据美国国立药物滥用研究所主任波林最近为美国医学会杂志撰文时指出,烟气中的尼古丁并不是直接置人于死地的凶手,真正的凶手是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烟雾中微粒和烟草中的焦油。文中指出,一氧化碳是导致心血管病的主要罪犯,微粒是引起肺气肿的凶手,而焦油则是致癌的祸首。在烟气的种种危害中,竟然没有尼古丁的形迹。另外,据最新研究表明,吸烟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所以说,尼古丁是有害的,但是它并不是香烟中对人体健康最有害的物质。

过滤嘴并不能滤掉香烟中的有害物质

许多人认为过滤嘴可心把烟中的有害物质滤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香烟对人体的毒害。事实并非如此,加过滤嘴的香烟与没加过滤嘴的相比,非但无益,反而更有害处。

不错,过滤嘴的确能够除去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酚类化合物等焦油状物质,但是对于致癌物质多环芳烃——3,4苯并芘、尼古丁以及有毒物质坤等的过滤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的一氧化碳却显著增加了,原因是香烟加过滤嘴后,吸抽时的阻力大大增加,香烟燃烧更不充分。据测定,无过滤嘴香烟吸抽阻力约为40~60毫米水柱,而装有过滤嘴的烟吸抽阻力为90~110毫米水柱。香烟中的3,4苯并芘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都是在烟草中的有机物质燃烧不充分时生成的。抽吸时的阻力越大,供氧也越不充分,燃烧越不完全,有害物质的生成量也就越多。通过试验证明,接触一氧化碳的动物比不接触的血管壁上胆固醇的沉积量多4倍,与动脉硬化病理改变相同。用过滤嘴抽香烟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比抽一般香烟高20%,因此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概率。

为什么人一戒烟就会发胖

有很多人在戒烟之后就发胖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香烟有让人失去饥饿感的作用。因为尼古丁会促进肾上腺素分泌,使血糖上升,所以如果每天都抽烟的话,多少都会减低一点饥饿感。一旦戒烟,就会感到强烈的饥饿感,而且舌头的味蕾麻痹症状也会跟着恢复,吃饭时会感觉比以往更好吃,所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吃多了。甚至当人们戒烟之后,燃烧脂肪的代谢速度也会降低,因为之前尼古丁造成肾上腺素分泌,所以代谢速度会提高,但是回到正常速度的时候,脂肪燃烧效率就会降低,也就容易累积皮下脂肪了。

也就是说,人一旦戒烟,食欲就会大振,因而吃得比较多,而且皮下脂肪也会变得容易累积。尤其是原本比较瘦又吃得不多的人,戒烟之后通常都会一口气变胖的。

致癌物质并非那么可怕

科学家普遍认为:杀虫药、溶剂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都普遍具有致癌性。这些致癌物质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生物化学家布鲁斯·艾米斯经过十多年的悉心研究,对这一问题做出否定回答。他分析了数千例实验资料,发现致癌全部是在啮齿动物身上大剂量使用致癌物质时。在试验剂量减少或试验动物量增加的情况下,致癌的可能性便大大减少以至消失。最近,布鲁斯及其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使用大剂量致癌物质对老鼠之类啮齿动物做实验,其结果是不可靠的。这样做实际上夸大了化学物质致癌的严重程度和环境污染的危险性。

他们进一步指出:并不是这种所谓致癌物质的内在性质而是使用剂量大,使DNA遭到破坏,因而致癌。事实上,DNA经常受到轻微的损害,一般都能依靠自身的机能修复和补偿,而大剂量使用致癌物质于试验动物,则严重损害了其机体的修复和补偿功能。所以,致癌物质不过量是没有那么可怕的。

“腰穿”并不能使人变傻

对有些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等病人,为能及早明确诊断,有时需要做腰椎穿刺(简称“腰穿”)。病人和家属一听“腰穿”,就惊恐万状,以为“腰穿”就是抽“脊髓油”,会把人抽傻。其实,“腰穿”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危险可怕,更不会使人变傻。

所谓“腰穿”,是用专用的穿刺针穿过腰椎间隙刺入骨髓腔内,测脑压,抽取少许脑脊液进行化验、确诊疾病,或注入药物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正常人的脑腔和脊髓腔内,有一种透明的液体,就是脑脊液,并非是什么贵不可及的“脑髓油”。脑脊液是由脑室内的脉络丛组织产生,经过自身循环,以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来机械性损伤,调节颅内压,参与脑组织的物质代谢。当脑组织或脑膜发生病变时,脑脊液有时会变混浊或压力发生改变。这时,通过“腰穿”,抽取少量脑脊液进行化验,便可确诊中枢神经系经统是否有感染或出血性疾病。如果患有结核性脑膜炎,就需直接往脊髓腔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正常人脑脊液约150毫升,抽取化验时只不过用3毫升左右;有的病人若脑压过高,还要抽取少量脑脊液扔掉,以缓解症状。因此说,“腰穿”对人体健康并无危害。

眼睛内红并非都是红眼病

“红眼病”是一种由细菌和病毒所感染的“急性结膜炎”。它主要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尤其是清晨起床时往往是两眼糊住睁不开)、有烧灼感或刺痛、摩擦感;有的怕光、流泪,不敢睁眼视物。

但“眼红”并非都是“红眼病”。因为人的白眼珠发红,可以有多种原因:例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糖尿病人及外伤后都可出现球结膜下出血“眼红”;也有的因患“角膜炎”(指黑眼珠发炎)、“虹膜睫状体炎”(瞳仁及周围组织发炎);还有的是“急性充血性青光眼”。这些病也是眼红、怕光、流泪、眼痛、看不清东西,但是分泌物不多。以上病症切勿与一般的“红眼病”混为一谈,应及时请眼科医生检查,积极治疗,否则,贻误了治疗的时间,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色盲并非不能医治

“色盲不是病,没法治疗,因为是遗传形成的。”很多人都这么讲。什么叫色盲呢?正常人对世界上万紫千红的色彩都能进行分辨,而色觉异常者,对这些色调,或多或少不能感觉,这叫色觉异常,习惯上称为色盲。色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一类是后天性。

先天性色盲是一种遗传性眼病,又可分为全色盲,不全色盲和色弱三种。先天性色盲一般是隐性遗传或叫隔代遗性,也就是男性色盲会通过女儿遗传给她们的后代,他的女儿不是色盲,而是色盲遗传因子携带者,所以这女儿则称为隐性色盲。

因为男子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带有异常因子就成为色盲者;女子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上都有异常因子,成为同质结合才是色盲者,所以男子的色盲率比女子高得多。后天性色盲患者是由于视神经或黄斑部某些眼底疾病引起的,所以除了色觉障碍外,还伴有视力障碍的有中心暗点,而这种色觉障碍常常是暂时的,一旦疾病痊愈,中心暗点消失,视力恢复,则色觉障碍也会随之消失。

心电图异常并不一定是心脏病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些拿着“心电图异常”的报告单的人忧心忡忡,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那么,心电图异常一定是心脏病吗?

“心电图异常”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有的表明有心脏病存在,有的并不表明有心脏病。那么,它们当中哪些证明有心脏病存在,哪些又不是心脏病呢?一般来说,下列异常心电图提示有心脏病:

(1)心房肥大、心室加厚(左、右或双)。(2)心肌梗塞心电图。(3)冠状动脉充血不足,常见于冠心病。(4)心包炎的心电图。(5)严重心律失常如频繁早博,多源性早博;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完全性左、右束支、双束支、三束支传导阻滞等。

以下“异常心电图”一般无心脏病存在:

(1)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运动、兴奋、发热、甲亢。

(2)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属颅内压增高、梗阻性黄疤、甲状腺功能低下、使用某些药物所致。

(3)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4)偶发早博(每分钟至少5次)。据研究,几乎每个人在24小时内都有早博发生。

一般来说,心电图异常不一定是由心脏病引起,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因为某些非心脏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久而久之也会累及心脏,如甲亢时间长了,同样会引起甲亢性心脏病。

患过肝炎的人并非不再得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发病较多,危害较大的常见的传染病,有人却说,我已得过肝炎病,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可以不再预防它了。这种说法不对。

病毒性肝炎并不止一种,至今已发现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还有非甲非乙型肝炎。这几种肝炎虽然临床症状相似,但它们的致病毒各不相同,因而传染途径也有差异。尽管各型肝炎患者痊愈后都可以产生抗体,但这种抗体只能抵抗同型肝炎病毒的再传染,而对不同型的肝炎病毒没有抵抗力。所以,患过某些肝炎的人,或正患某型肝炎的人还是可能会再感染其他型的肝炎病毒。因此,人人都应该注意预防肝炎,特别是正在患肝炎的,应按医生的指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重复感染的机会。

龋齿发病与吃糖并没有直接关系

人们常认为儿童龋齿发病率高的原因主要与吃糖有关,因此,凡发现自己的子女患了“虫牙”,就禁止他们吃糖。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导致龋病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留”字:即糖和细软食物等长时间残留于牙齿上,时间一长,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酸化”而腐蚀牙齿,从而使致病的变形链球菌等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最终导致龋齿的发生。如果父母们让自己的子女吃了糖及细软食物后,要马上刷牙漱口,并督促其漱干净,这样就会减少或避免“虫牙”的发生了。

酵母片并不能助消化

酵母片,又名干酵母、食母生,它含维生素B?、B?、烟酸及一些氨基酸。其作用与复合维生素B相似,除补充维生素B族缺乏外,对消化不良与食欲不振作用甚微,临床上多用于脂肪肝、维生素B缺乏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皮炎、糙皮病等的辅助治疗。但是许多人把酵母片当成助消化药,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人们认为酵母片能助消化,大概是想到了发面馒头。殊不知,发面用的是活酵母菌,而酵母片里的酵母菌是死的,不仅根本无发酵作用。即便能发酵,让淀粉在胃内发酵,反而会产生气和酸,引起鼓肠和嗳气,哪有什么帮助消化的作用,所以说酵母片并不能助消化。

镇痛片并非万能药

许多人把镇痛片当作万能药,头痛脑热自不必说,就是感冒发烧,病因尚未查清,也要先吃上几片镇痛药,其实,这样做是极其有害的。

口服的镇痛药主要有去痛片(又称索密痛)、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它们有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肌肉酸痛等,效果也比较明显,如果长期服用对身体就会引起化学炎性反应。去痛片的复方阿司匹林中含咖啡因,部分人由于对咖啡因有嗜好,更易促使人们长期服用。如果每天服1克以上,两三年的时间就会严重损害身体。最常引起的是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因发病隐匿,早期无症状,渐渐就会出现肾绞痛、尿多、尿里出现蛋白甚至肉眼血尿。严重的还会出现浮肿、心脏增大、高血压,最严重的可发生尿毒症。外表的损害有食欲不振、胃溃疡、头痛、皮肤变色、头发灰白等早衰现象。

由此可见,滥用镇痛片不仅不能治病,而且还会引起更大的危害。

鱼肝油并不是补药

一些人习惯地把鱼肝油当成补药来服用,其实,这是错误的。

鱼肝油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维生素A,一种是维生素D。人体内许多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必须有维生素A参加才能进行。当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和泪腺细胞发生角化,泪腺角化后不能分泌眼泪而发生干眼病。维生素D参与人体内钙的代谢,它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保障血液里钙和磷的浓度,促进骨骼钙化。当缺乏维生素D时,小儿可以发生佝偻病,成人则可发生软骨病。鱼肝油可以治疗上述由于维生素A和D缺乏所致的疾病。

许多食物都含有维生素A和D,尤其是牛奶里含维生素A较多,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菠菜也含有丰富的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皮肤经常日晒,也能合成维生素D。所以一般情况下,人并不缺乏维生素A和D。如果不缺乏,却硬要服用鱼肝油,必然会造成体内维生素A和D含量过多。这不仅浪费了药品,而且长期大量服用鱼肝油还可以造成中毒。

维生素A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无力、腹泻、感觉过敏、眼球突出、皮肤干燥、脱发、血中凝血酶原减低及抗坏血酸的代谢障碍。由于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含量远远少于维生素A,所以维生素D中毒较为少见。

鱼肝油不是补药,和其他药一样,治疗疾病是有针对性的,因此不可滥服。

牛皮癣并不传染

皮肤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患者及亲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牛皮癣病传染吗?

现在这种病在病因学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尤以遗传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最为肯定。此外,至今没有充分的事实论据证实银屑病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对银屑病患者家族史的调查中常可见到父(母)子(女)或兄弟均患本病的例子。但却很少有夫妻双双患病的现象。流行病学调查也没有得出本病具有像其他传染病那样呈地区流行性发病的结果。虽然有些皮肤病学者也曾提出某些病原体如病毒等可能是直接导致本病的假说,但也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科学实验依据。因此现在一般认为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鬼剃头”是怎么回事

有的人,昨天晚上头发还是好好的,可是今早起来发觉头发少了一片,就像刚剃过的一样。对这种突然发生的怪现象,许多人无法解释,有迷信思想的人就说这是“鬼剃头”。

这是一种皮肤病,医学上叫作“斑秃”。为什么会发生斑秃这种病呢?从秃发处的皮肤可以看出,那里比别的部位苍白,这说明在那里血液流通不畅,经试验,那里分泌的功能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也比别的地方减弱,再看一下脱落下来的头发,也可发现毛发根部变得枯萎细小。很明显,这一部分的毛发是因为缺乏营养而脱落的。

那么,造成毛细血管收缩或闭塞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现在已经知道,出这种问题的人,大多是一些神经末梢机能不大健全的人,他们在烦恼、焦虑、疲劳、惊恐、兴奋或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

斑秃这种病,男女老少都可能发生。出这种问题的人,除请医生诊治外,平时注意不要过度疲劳,按时休息,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勤晒太阳。

睡着了为什么会磨牙

为什么有的人睡着了以后,老是磨牙呢?

这有几种原因。一种是由于肠胃里有寄生虫,当人睡熟了以后,寄生虫在肠里蠕动,使人的神经受到了某种刺激,而引起的反射作用。这并不是说肠胃里有寄生虫的人,夜里就会磨牙;也并不是说,夜里磨牙齿的人都是寄生虫在肠胃里作怪。

夜里睡着了磨牙齿的还有一种原因,是由于在白天过于兴奋,神经受了过度的刺激,睡着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力量仍很强而引起的。睡着了磨牙齿的原因,和做梦的原因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在睡眠时,大脑皮质总处于抑制的状态下。不过,大脑皮质抑制程度深,人就睡得熟,如果大脑皮质抑制程度浅,那么,大脑皮质还是可以有所活动的。譬如说,做梦就是人睡着了以后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的表现。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做梦乃是一种复杂的痕迹刺激。可是在做梦时,大脑皮质的兴奋力量一般是比较弱的,所以不会引起人做什么具体动作。但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力量比较强烈时,人就会乱说话和手舞足蹈地动作,如有些人睡着了以后的哭、笑、叫、嘴里叽里咕噜地说“梦话”,甚至有人还会起床走路、梦游等等,而磨牙齿也正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梦魇并不是“鬼”压身

有些人在睡梦中遇见可怕的动物,蒙住自己的头或压在自己的身上,想大叫,却叫不出声音,想挣扎,手脚又不能动,感到极度恐慌。直到惊醒过来,才解除痛苦,这种现象叫睡压,俗语叫“梦魇”。相信迷信的人说,这是“鬼压身”。

睡眠时,心肺的活动能力会减弱,所以当嘴鼻被被子挡住或胸部受压迫时,就会感到心脏活动受到阻碍,呼吸困难。这种外部的刺激传到大脑皮层,便引起不正确的反应,噩梦就产生了。

有的人生了某些慢性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病常常会发生呼吸道不通畅的毛病,所以在睡梦中,也容易发生梦魇。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就会懂得梦魇并不是“鬼”在作怪了。

血色素增高并不一定是健康的标志

血液中的红细胞是运送氧气及二氧化碳的细胞,它可以携带人吸到肺中的氧气,运送到人体各处,同时,又把身体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带到肺部,通过呼吸排出体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医生测试红细胞和血色素,是为了知道患者是否有贫血的征象。那么,红细胞数增高,超过正常值是否就是好事呢?

正常情况下,男性红细胞的数目大约每立方毫米500万左右,女性每立方毫米约有450万左右,而血色素男性大约是每一百毫升血中含有14克左右,女性则大约12克左右。

当一个人的红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量增加,超过正常的标准并非好事,可能与下面一些疾病有关:

一、既然红细胞是在骨髓中制造,因此,骨髓的一些疾病,也可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异常。

二、绝大多数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慢性肺脏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由于肺部功能的大幅度降低,不能供给更多的氧气,身体经常有氧气不足的现象,就会有红细胞、血色素的增高。

三、某些肾脏疾病也可发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高。

四、一些居住在平原地区的居民去高原地区以后,都会发现血液中红细胞及血色素有所增高。但过一段时间后,随着环境及气候的适应,红细胞和血色素会相应保持稳定。

五、一个人在很热的环境下,饮水不足,或是染患腹泻疾病,都使体内和血液中水分减少,变得浓缩,相对地,表现出红细胞以及血色素的增多。

由此可见,红细胞及血色素超量增加,可能会是许多疾病的征兆,并非是健康的标志。

多操心并非老得快

人们往往认为操心老得快,写文章、搞科研伤脑费神,易于衰老。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科学实验证明,大脑和四肢一样,越用越发达。因为人在用脑时,大脑细胞代谢旺盛,其合成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能力提高,脑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延缓了脑细胞的老化速度,也就延长了人的寿命。

有人对16世纪欧美400名著名学者的寿命进行了考查,发现他们大都长寿。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活了74岁,宋朝爱国诗人陆游活了85岁,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现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活了101岁。有的学者从自身的经验体会到,只要坚持用脑,不停地读书写作,好像会永远年轻。

当然,多用脑也不是闭门死读书。若脑力劳动者长期伏案静坐,心脏机能因体力活动少而减退,还会使胸腔狭窄,肺活量变小,容易患肺部疾病。消化器官的功能也会减弱,因此,脑力劳动者也应劳逸结合,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

脑袋大小不代表一个人的聪明和愚笨

有的人在看到脑袋比较大的小孩时常说:“这孩子脑袋好大,长大了一定很聪明。”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苏联文学家屠格涅夫的脑重有2012克,而法国著名小说家法朗士的脑重量却只有1017克。他俩的脑量几乎相差一倍,然而谁能说法朗士不聪明呢?

在人类解剖史上,曾经发现有个人的脑重竟达2800多克,按说他一定是个智力超群的人,然而他却是一个白痴。

影响人的智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人的聪明与否,与脑袋的大小无关,而在于头颅里脑子体积的大小及其结构,更在于后天的开发。

影响孩子的智力因素很多,如果母亲在怀孕时滥用药物,患过风疹以及营养不均衡等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后天智力。另外,孩子后天的教养是否得当,孩子是否勤奋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智力。

绿色并不能养眼护目

人们普遍认为:绿色能养眼护目。其实不然,日本一所医学院的眼科专家做了一条系列试验后指出:绿色却能促使眼睛疲劳。

这是因为人的眼睛在看到某个物体时,视网膜中就会产生一种视觉暂留现象,若长期盯住某一种颜色,会使眼睛酸胀,产生褪色现象。绿色引起视力产生褪色的程度,仅次于黄色,超过蓝色和红色,而要恢复正常视力所需要时间,却以绿色为最长。

如何才能使眼睛减轻疲劳呢?最好的方法是每隔十几分钟向远处眺望一会儿,使眼部负责聚焦的肌肉松弛,或者眨眼几秒钟,接着再紧闭双眼,如此反复几次,就可使眼睛得到休息。

声音大并非就听得清

有些人在打电话时,常常喜欢高声喊叫,以为这样对方才能听清楚。其实不然,越是大声喊叫,对方越是听不清楚。这是因为我们常用的电话筒多是炭精话筒,里面装着一颗颗能导电的炭粒,炭粒上盖着一片振动膜。发话人发出的声音,引起振动膜的相应振动,发话人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就转换为振动膜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当振动膜向里压炭精时,碳粒就被压紧,电阻减小,话音电流就增大;反之则小。话筒就是这样把声音转换成电流传送给对方的。当发话人以正常声音说话时,振动膜随着话音的高低强弱,振动得非常协调,对方也听得清清楚楚;如果大喊大叫,过量的振动会产生失真的话音电流,这时对方反而不容易听清了。

紧张并非对人体有害

人们通常认为,紧张会对人体健康有害,会引起诸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溃疡等疾病。然而,美国的一项研究却发现:紧张是健康的刺激剂。只要能正确地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反而有益于人体健康。

美国相关研究机构对数百名大公司经理的调查发现,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经理,其生病和生重病的机会比工作轻松的同事要少得多,而且,有成就的经理往往渴望有竞争性的环境,觉得这样会更加令人兴奋,并且他们的健康状况都很好。

研究人员分析,紧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只要把紧张的事情看成是有趣的事,兴致勃勃地从紧张的生活中获取知识和乐趣,那么,紧张不但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反而会成为健康的刺激剂,增进人体健康。

有关传统的睡眠见解并非都对

过去人们常说,青年人每天必须睡足八小时,老人要睡七个小时等等,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安排一、睡眠时间,只要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可,睡多睡少都对身体有害。

二、说是入睡后经常翻身会影响睡眠。这也只是一种想象,并不正确,因为睡姿变动有利于肌肉放松,否则,醒来后会感到疲劳、浑身无力。

三、切勿侧向左边入睡,因为朝左边睡会压迫心脏,这也未免太绝对,既然一夜中有无数次翻身,那么,一般情况下侧向哪边入睡又有何妨?

四、睡前勿喝饮料、勿进食。这种说法也不科学。其实,人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些人睡前适量进些饮料或食物并无碍于睡眠。

五、前几天如未睡足觉,必须补回未睡足的时间,这也算得上一个颇有影响的猜测。但实验结果表明:人若3天不睡觉,只需睡上12个小时就可补足失去的睡眠时间。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睡眠也要有固定的节律,不要随意打破。

并非人人都可作日光浴

夏日里,人们会从四面八方纷纷涌向海滨浴场,用不了几天,日光浴便把白皙的皮肤晒得黝黑发亮,散发出强健、生机勃勃的气息。然而,医学家告诫大家:曝晒后的皮肤日后容易患皮肤癌。特别是以下几种人不宜作日光浴。

一、头发颜色变黄或发红;

二、背部皮肤日晒后留下斑点;

三、日晒后皮肤出现粗糙的隆起;

四、过去曾被太阳晒伤,以致皮肤产生水泡;

五、从事夏季户外工作三年以上者;

六、家族中有皮肤癌病人。

为了避免日光浴致癌,国外正处在试制一种人工合成的黑色素激素,它能使皮肤变黑,使人免受皮肤癌的威胁。因为黑皮肤受日照的损害小,黑色人种患皮肤癌的机会也要比其他人种少得多。

头皮屑多并不是病

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头屑过多是由于头皮的浅表感染所致。因为在头屑过多患者的头皮中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有一种皮屑芽孢菌属的酵母菌增加更为显著。

但是,近来的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科研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杀灭了头皮中的皮屑芽孢菌以及相似的一些微生物后,并不能使头屑减少,所以,认为头屑过多只不过是头部表皮脱落这一生理过程增强而已。由此可见,头屑过多并不是病,也根本不可能传染给别人。

头屑过多时,可试用啤酒(外用)疗法。即先用温啤酒将头发弄湿,保持15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冲洗,最后再用普通洗发膏洗发、冲净。每天两次,4~5天即可除净头皮屑。切勿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过勤地洗头,因为这样会将头皮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皮脂洗去,使头皮容易发生癣菌和其他病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