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司马
45314100000052

第52章 权力是个魔术师

司马懿第三次就任辅政大臣后,慢慢知道了自己并不是曹叡的第一人选,而是靠着刘放孙资之力才上位的真相。这多少让他有点不爽。但好在曹爽对他敬以父辈之礼,一有了事情,就非常恭谨地向他请教,从不敢独断专行。魏国名义上的首辅大臣是曹爽,但实际上却是司马懿在掌控一切。这又让司马懿非常愉悦。

当然,曹爽这么做,多少也是因为他对于主持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的政务确实毫无经验。而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担任过行政、军事等诸多要职,正是游刃有余的第一人选。

曹爽身为宗室子弟,但从小就谨慎持重,和其他飞扬跋扈的曹氏子弟大为不同。他因为父亲曹真深得曹叡信任,自小就有机会进入宫中。曹叡见他少年老成,行事有礼,而对他十分喜欢。当曹爽把这一套也用在司马懿身上时,自然也获得了司马懿的好感。于是,司马懿对他也十分客气,把他当作可以交心的人。

曹爽和司马懿被授予侍中头衔,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他们两个人各自领兵三千,轮流在宫中宿卫。这一少一老的搭档,在曹芳刚刚继位的初期,显得非常默契合拍。

在这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年过花甲的司马懿慢慢放松了警惕,以为自己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雨煎熬后,终于不用时刻为自己的生存问题担忧了。他渐渐地淡忘了自己从血泪斑斑的经历中提炼凝结出来的权力真谛——权力是会把一个人改变得面目全非的!

德能不足的曹爽又何尝能够例外呢?

社会心理学家曾经设计出一种“E测试”的方法,用于检测一个人是否具备站到对方立场,体验对方的情绪、观念和动机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伸出手指,在自己的额头上划出一个大写的字母E。测试者在自己的额头上划出的“E”如果开口向着自己的左侧,说明这个人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倾向于站到对方立场的换位思考。反之,“E”的开口向着自己的右侧,则说明这个人较为自我,往往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受。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亚当·加林斯基教授利用这个“E测试”,有效探讨了权力与换位思考之间的关系。

加林斯基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的一组在E测试开始之间,先完成了一系列旨在唤起被试权力感的事项。而另一组则先完成了一系列旨在提醒被试缺乏权力感的事项。

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两组被试进行了E测试。结果表明,具有高权力感的被试在自己的额头上划出开口向右的E字母的可能性比低权力感的被试要高出整整三倍。

换言之,哪怕只是在实验中被注入了一丁点儿权力,也会让人变得我行我素,不愿意根据他人的观点调整自己的主张。

这个E测试实验与前文中提到的伯克利甜饼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说明了,哪怕是微薄的权力都可以让一个人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要知道,曹爽被赋予的可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权力啊!巨大的权力,就像一个具备超级能量的魔术师一样,在极短的时间内让曹爽判若两人。

曹爽在渐渐熟悉了治国理政的基本程序套路后,觉得执掌天下权柄,处理国家大事也不过如此,根本用不着事事都向司马懿请教。这样一来,司马懿自然就成了曹爽眼中的拦路石。

事实上,司马懿的能力是他的先天基本素质以及数十年历练而得的职业素养融合而成的。曹爽不是像曹叡那样的天才,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十天的时间里就突飞猛进成为治大国胜似闲庭信步的绝顶高手?

其实,曹爽的这种表现是一种典型的“能力不足效应”,即越是能力不足的人,越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走向过度自信的陷阱。或者说,曹爽的能力不足首先就体现对自我能力认知的不足,他对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从而盲目乐观,认为自己无需司马懿的协助就可以独立掌权处理一切国事了。

当然,曹爽的快速蜕变也离不开一群狐朋狗友的极力撺弄。

曹爽的这群狐朋狗友都是世人眼中的浮华之人。其中最有名的有五个,分别是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

何晏的出身很高贵。他的祖父是东汉末年的大将军何进。何进被宦官所杀后,曹操继之而起,得知何进的儿媳妇貌美,就将其纳为自己的妾。七岁的何晏由此跟着母亲住进了曹操的丞相府。何晏自小就表现出了聪慧过人的才智,曹操十分喜欢他,想要将他收为养子。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个圈,站在里面。别人问他,他说这是“何氏之庐”。曹操听说了之后,知道何晏不愿意当自己的养子,于是就不再勉强他。但曹操还是没有改变对他的喜爱之情,后来把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

何晏面色白皙,身为男儿却喜欢涂脂抹粉,这也是他被人视为浮华少年的重要原因。同时,何晏在玄学上造诣颇深,又喜欢清谈。被后世称道的魏晋名士风度就是从何晏开始发端的。只是因为何晏的结局为人诟病,他的始创之功没有得到应该的承认。

邓飏的出身也很高贵。他的先祖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邓飏其貌不扬,但年少就有令名。邓飏特别贪财好色,有个叫臧艾的人,为了求官,竟然把父亲的侍妾送给邓飏。邓飏也竟然毫不客气就收下了。后来洛阳就传开了“以官易妇邓玄茂”的说法(玄茂是邓飏的字)。

邓飏在曹叡时曾担任中书郎一职,但后来因为其言行浮华而和李胜一起被曹叡免职。

李胜也是官宦之后,少有才名,游历洛阳,结交了很多朋友,后来因为行为不符世望而被剥夺官职并下狱。

丁谧博览群书,颇有智谋,但为人放浪无礼。他在邺城时,曾经向别人借了一间空屋,住在里面。当时住在邺城的还有多位曹氏的诸侯王。其中一位诸侯王爷不知道丁谧已经借得这间屋子,直接开门而入。丁谧见了,双脚交叉,横卧不起,倨傲无礼地对自己的下人喝道:“这是什么人?赶紧叫他离开。”这位诸侯王痛恨他如此无礼,回去后立即向曹叡上书。曹叡下令将丁谧收监,拘押在邺城监狱,后来考虑到他的父亲曾经为国立功,才把他放出来。

毕轨年轻时就因为才华出众而闻名,并因此很顺利地走上了仕途。曹叡还没有继位的时候,毕轨曾担任他的文学掾,后来被派到地方当长史。曹叡继位后,毕轨被召回洛阳担任黄门郎,后来又被派到荆州当刺史。

毕轨少年得志,意气高扬,行为放诞,结果惹怒了曹叡,而被免职。

这五个人都很有才华,但在品性上却非无可指摘,而且他们均趋炎附势,热衷于富贵。魏明帝曹叡在世时很讨厌他们的浮华作派,于是对他们一概压制,决不重用。曹爽本来和他们气味相投,但为了不得罪曹叡,忍痛断绝了和他们的交往。也算是曹爽见机得快,否则曹叡必然不会任用他担任首辅大臣。

等到曹叡一死,曹爽掌了大权后,立即原形毕露,重新和这五个人打得火热。这五个人很快就得到了曹爽的重用。

权力会改变曹爽,当然也会改变何晏等五人。况且,这五个人被曹叡强行压制后,内心憋屈了很多年。现在有了曹爽当靠山,当然就更想肆无忌惮地尽情释放。

但是,他们也不能不顾虑四朝元老司马懿的存在。毕竟,就连他们的靠山曹爽也要向司马懿时时请教呢。

何晏等人,个个才识出众,又大多有过实际处理政务的经验。他们并不像曹爽那样尊敬司马懿。于是,自然而然地,他们就想撬掉司马懿这块拦路石。

何晏几个人商议了之后,开始挑拨离间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关系。何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几年前,魏国迎击诸葛亮的时候,司马懿曾经多次让曹爽的父亲曹真受气,最后连累曹真早死。

曹爽一想,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对司马懿的印象就此发生改变。丁谧趁势又说起了司马懿的坏话:“司马公可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且又兵权在握。他的心机深不可测,您可不能以诚心对待他,必须对他有所防范。”丁谧的话中有话,无非是要以此提醒曹爽关于司马懿的“鹰视狼顾论”由来已久,不可不防。

李胜等三人随即一起帮腔说,国家权柄,不可托付外人。曹爽本来已经蠢蠢欲动,在这一帮心腹兄弟的集体轰炸下,起心动念就一发不可收了。于是,曹爽开始与何晏等人商量怎么样来剥夺司马懿的权力。

此时距离曹叡的托孤才刚刚过去一个多月。

当这一场针对司马懿的夺权阴谋悄悄酝酿的时候,司马懿依然沉浸在来之不易的平和生活中,毫无觉察……

心理感悟:权力场上,唯一不能放下的就是警惕性。

权力E测试哪怕是只被注入了一丁点儿权力,也会让人变得我行我素,不愿意根据他人的观点调整自己的主张。

能力不足效应越是能力不足的人,越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走向过度自信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