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四卷
45327400000035

第35章 不亲富贵 不溺酒食

“原文”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译文”

一个能把荣华富贵看成是浮云敝履的人,根本就不必住到深山幽谷去修养心性;一个对山水风景丝毫没有太大癖好的人,如果能经常喝酒吟诗也自有一番乐趣。

“解说”

美酒对佳景,自可怜性养神。但是,如果爱之成癖,就会损害身体健康的。

大家知道,酒精危害最严重的是肝脏。酒精被胃和肠直接吸收,运到肝脏进行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身体活动需要。由于酒精提供了人体所需要的一部分能量,故饮酒的人一般会减少饭量,而酒精所含的成份极为单调,缺乏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例如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等。长期下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肝脏对酒精的分解负担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改变的可能性增大,促使肝硬化发生得越早,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导致肝细胞恶变,诱发肝癌。

当然,适当地饮一些酒,对身体有好处。像劳累时,饮一些酒可以帮助身体行气活血,容易恢复精力。饮酒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2点以后至夜间12 点这段时间内饮酒,可以减少乙醇在血中停留的时间,而对脑的影响小。

“例解”

沈麟得道

沈麟,字廷瑞,筠阳人,唐代吏部侍郎沈彬的第二个儿子。沈麟自幼好学,及长尤喜道家虚寂妙理。沈麟孝敬父母,父亲沈彬去世后,沈麟结庐为合,在墓房守孝三年,以栖聚墓旁反哺母鸟的乌鸦为伴。丁忧以后,嗜酒好诗。

一次,有司审理案件,沈麟醉醺醺走进衙内,吏役见了同他开玩笑地讲:“沈麟啊,什么时候成道呀?”沈麟也不示弱,随手在案几上写下了一首诗。沈麟自此妩足,日行数百里,往来玉笥山浮云林之间,栖野露宿。

南唐保大中期,沈麟到玉笥山精思院,在静室内修炼吐纳养生之术,若干年后负有诗真之名。

北宋太宗雍熙二年正月有个皂山道士曾昭莹造访玉笥山沈麟。半路上遇见一个道人,问道:“道长前往何处?”

道人说:“暂到玄都,然后再去庐山。说着将随身两卷《度人级》交给曾昭莹,临走吟道:“云片随天阔,泉声落石孤。”

曾昭莹见其谈吐不俗,甚是惊讶。别后就赶程到精思院去拜访沈麟。不料道徒告之不久刚出游。曾昭莹便取出经卷和诗文示于沈麟弟子,众弟子都认识这是沈麟的读物,曾昭莹便惆怅下山,半路遇到自己的弟弟,将拜访沈麟不遇事说了一遍,并将上山遇道人的情节也说了。其弟笑着说:“你已见到沈麟了。”

不学无术徒 惯于弄朝权

杨国忠是个不学无术之辈,更谈不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掌握朝政大权后,全凭自己的意志和个人兴趣来处理朝政大事。

唐代时吏部对官员的选用有一套制度化的程序,必须经过三次注册公开唱名,才能决定是否任用。这个过程所用时间,一般需要半年。杨国忠掌权后,即是当朝宰相,又兼吏部尚书,哪管什么制度程序,更不讲考察,每次选任官员他都预先拟定名单,然后再召集有关官员,走走过场,朝廷选任官员完全由他定夺。其他官员屈于杨国忠的淫威,即使有议,也不敢言声,杨国忠反而自我吹嘘办事神速。爪牙们随声附和,说什么宰相处理问题干净利落,讲求实效。这种选任官员的做法,导致走后门之风盛行。那些求官之徒,纷纷给杨国忠送厚礼,贿赂公行,杨国忠大发横财。

杨国忠把提拔官员和撤职官员当成儿戏,甚至以此寻开心。他信口雌黄,不管什么场合心血来潮就封官许愿,或任意撤职。平时,把百官当作自己的仆人一样,随便直呼其名,甚至在公开场合叫其绰号,整个朝廷上下,哪还有什么规矩法度。谁要是不听从他的指挥,马上把对方打到十八层地狱;谁要是死心塌地做他的帮凶,立即高官厚禄。官吏们谁处理问题不符合他的心意,都要遭殃。

杨国忠本是无赖流氓出身,他不愿受任何约束,朝政大事,大多在自己家里裁决,并且还找借口,说什么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成天坐在衙门里,简单是浪费时间,结果上行下效,许多衙门常常是空的。

不学无术的小人得志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大都欺上瞒下。他们极力突出自己的所谓功德,又极力掩盖自己的丑恶实情。杨国忠当政期间,关中连年干旱,粮食收获大减,民间大闹饥荒,但他极力掩盖灾情不让玄宗知道,并依然苛剥百姓,所有赋税照收不减。当时京兆尹李岘说了几句实话,杨国忠马上把发生灾害的责任扣到李岘身上,说什么堂堂京兆尹,在灾害面前毫无应急措施,一下将李岘贬为长沙太守。第二年,关中又连下大雨,大部分庄稼烂在田里,灾情相当严重,唐玄宗都感到忧虑。杨国忠叫手下人专门挑选没有烂坏的禾苗给玄宗看,说:“虽然连年下大雨,托皇上洪福,并没有酿成灾害。”扶凤太守看到本地区灾情实在严重,上书报告,杨国忠勃然大怒,马上指派御史去惩办。自这以后,各地无论发生什么灾情,地方官畏怕杨国忠淫威,统统匿而不报。还有存心不良的官吏,干脆谎报喜讯,报喜不报忧,或者将忧报喜的恶劣风气,一下蔓延开来,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杨国忠执掌朝政后,拥有重兵的地方大吏,都想拥兵称雄。其中安禄山这个野心家早已暗中准备,阴谋造反。他外表装得十分忠诚,逐渐获得玄宗宠信。杨国忠见安禄山拥有重兵,又受玄宗宠信,生怕有朝一日,安禄山会超越自己,于是安、杨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开始了。正好从外地传来安禄山有叛逆活动的说法,杨国忠据此上奏玄宗,可是玄宗不相信。

惯于玩弄朝权,并且视政事为儿戏的杨国忠,见玄宗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心里十分烦恼焦急。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与高明,竟然不顾国家安危,也不考虑严重后果,在没有重大军事部署的情况下,擅自采取轻率行动,示意府县派兵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官邸。

天宝十四年十月,安禄山以诛讨杨国忠为名,公开举起叛乱的旗帜。他率领15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进攻唐朝。消息传到长安,玄宗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杨国忠洋洋得意,一副先知先觉的神态。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最后总算平定。八年之中,生灵涂炭,杨国忠这个小人,负有重大责任。他在叛乱中被杀,葬身马嵬驿,也是罪有应得。

杀民夺其财 耻乞皇帝恩

曹翰(公元924~992年),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人,后周及北宋初期的名将。后周时,历任军中牙校、枢密承旨、雄州刺史、德州刺史等职。北宋初年,率军参加了征讨泽、潞之役,征讨后蜀之役,平南唐之役,并多次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征讨太原,屡立战功,历任济州刺史、西南诸州转运使、威塞军节度使、幽州行营都部署等要职。

仅就军功而言,曹翰之功不可谓不大。如在宋军灭后蜀的战役中,曹翰任西南诸州转运使,负责征蜀宋军全军的粮饷供应,使“饷运不乏”;成都平定,全师雄复叛之后,曹翰又率本部会同刘光毅、曹彬等,讨平了全师雄之乱;不久,军校吕翰又据嘉州反叛,曹翰又率部攻占嘉州城,剿灭了叛军。在其他的历次战役中,他也屡立战功。

但曹翰的为人,却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曰残,二曰贪。年少之时,曹翰为大名郡小吏,就常常仗势欺人,在乡里的名声不佳。后周世宗时,曹翰从征高平,曾矫旨尽杀降卒八百人。周世宗临死前命宰相范质在自己死后将曹翰提升为宣徽史,范质深知曹翰为人狡诈而专横,虽然当时答应了周世宗,但周世宗死后并未照办。

在平南唐之役中,曹翰率军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江州守兵坚决抵抗,曹翰攻了五个月才攻下江州。城破之日,曹翰不令再次杀尽降兵,而且命令宋军屠城,全城上下不分男女老幼尽被杀绝。曹翰又趁机掳掠金银财帛,所获之物堆积如山,价值以亿万计。为了运回这些不义之财,他谎称需要将庐山东林寺的五百个铁罗汉像运回京师,征调了巨舰百艘,将其运回。

他任幽州行营都部署时,更加贪婪无度,一天到晚不理政事,只知横征暴敛,聚集财富,致使民怨沸腾、政事荒废。宋仁宗因为他立有军功,也没有深入追究。一次,汝阴令孙崇望因公务赴朝,告发其私购兵器,欲为不轨。仁宗命将其押入大狱,严加审讯,曹翰的罪行终于败露。曹翰所犯罪行按律当斩,仁宗仍看在其数有军功,免其死罪,只是将其免职流放。他所征敛的巨额财富,也全部被没收。

后来,曹翰又被招回朝,被授以左千牛卫上将军这一虚职。这时的曹翰,已远非当初可比,聚敛的财富已经尽失,手中又无权无职可以再去贪污受贿,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狡诈的曹翰又心生一计,作了一首《退将诗》,其中的两句是:“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并借机念与仁宗。仁宗可怜他的处境,便特意赐银五千两,以补其家用。

财厚方诱人“清官”亦动心

元琛,字昙宝,北魏宗室,齐郡王简子,又出嗣河间王若。其妻为宣武帝元恪之舅女,高皇后之妹。宣武帝在位时(500—515年),元琛出任定州刺史。他凭恃内宠,无恶不作,无财不贪,劫夺大量钱财。至任满还朝时,灵太后下诏说:元琛从定州回来,除了那座中山宫没有带回,其他再没有什么未被他拿回来的东西,这样的人哪能再用?于是,元琛被罢职闲居。

其时,北魏宗室与大臣普遍以奢侈为荣耀,帝族王侯争相在洛阳寿丘里修造豪华园宅,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百姓称寿丘里为“王子坊”。元琛是“王子坊”的豪首。他为了与高阳王元雍比阔,模仿皇宫徽音殿,建造一座文柏台,台旁建一用黄金白玉镶边的水井,取水的绳子用五色丝编织而成。台中有女伎三百人,个个天姿国色,美貌如花。元琛住在台内,日日花天酒地,过着奢靡淫逸的生活。

元琛被废归家后,为了能够继续巧取豪夺,四处活动,窥探机会,企图谋取官位。他见魏明帝开始就学,即进献用金粉写成的《孝经》;又结好灵太后的宠臣侍中刘腾,拜刘腾为养父,并贿赂刘腾价值上亿万钱的各种金银珠宝,从而得到了都官尚书的职位,后又得以出任秦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