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四卷
45327400000083

第83章 猛兽易服 人心难制

“原文”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谷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译文”

两晋时代,眼看就要发生亡国大祸,可是一些高官贵族还在那里炫耀自己的武力;汉代皇族,死后多半都葬在北邙山,尸体都成为山中狐鼠的食物,在世时又何必那样爱惜财富呢?俗谚说:“野兽虽然易制伏,可是人心却难以降服;沟壑虽然容易填平,人的欲望却难以满足。”这真是一句经验之谈。

“解说”

《邙山》诗中说:“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城中日夕歌声起,山上唯闻松涛声。”《红楼梦》中《好了歌》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恨娶无多了,及到多时眼闭了。”五尺之躯,皮囊一具,何以欲望如过于深渊,竟难填平?

“例解”

恶习难改正 谏臣险遭害

晋国原是汾水下游的一个小国,春秋初期,晋献公由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迁都于绛(今山西翼城县),国力日益强盛,并不断兼并其它小国,成为一个地跨黄河南北,称雄中原的大国。周襄王三十一年(前621),晋襄公去世。晋襄公遗孀力争拥立尚为孩提的太子夷皋继位做国君,即后来晋国历史上以残酷专横著称的晋灵公。从此,国力煊赫的晋国走向衰落。

晋灵公初即位时,由于年龄幼小,国家军政要务均由正卿赵盾处理。而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和优闲的宫廷生活,助长年幼的晋灵公形成了目空一切、骄奢暴戾的性格。光阴似箭,十几年后,晋灵公已经掌握了国君的实际权力,自幼形成的恶习便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他不理朝政,不顾诸侯争雄的危机,只千方百计地吸吮百姓血汗,挥霍享乐。

一天,晋灵公在绛霄楼上看戏,园外的百姓纷纷围观。晋灵公见了,顿生邪念。他从侍者手里拿过弹弓,向人群不停射击。瞬时间,人们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懵头转向,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中弹的人哭号啼叫,其惨状目不忍睹。而晋灵公却在楼上哈哈大笑,对左右说,整日在桃园游玩,唯有今天玩得最开心。

晋灵公肆意残害民生以取乐的行为,引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懑,国内阶级矛盾加深,对此,朝中一些大臣忧心忡忡,为晋国的命运担心而纷纷劝谏。晋灵公不仅不听,反而变换手法残害人民。

有一次,赵盾和另一位大夫士季在朝中议事完毕,正准备离宫,忽然看见两个侍女抬着一个竹笼战战兢兢地从大殿走过,笼里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只人手。二人觉得蹊跷,便叫住侍女,让她们打开笼子。他们上前一看,里面盛的竟是一具血淋淋的被肢解了的尸体,便惊疑地问是怎么回事。两侍女支支吾吾不敢回答,赵盾大怒,厉声追问,两侍女慌忙下跪,颤抖地说出原委。原来,竹笼里的人是晋灵公的厨师。灵公喝酒,命他煮熊掌下酒,没过多时,灵公就命他将熊掌快快端上,厨师不敢违命,匆忙将熊掌送上。灵公嫌熊掌焖得不烂,一下子将盘子掀翻在地,拔出剑将厨师砍成几段,令侍女速将尸体扔往野外,不准声张。

赵盾和士季听罢十分气愤。赵盾说:“国君如此暴虐,视人命如草芥,我们如不尽力劝谏,晋国的灾祸即在旦夕。”说罢,便拉着士季要去见晋灵公。士季说:“不行,你是正卿,你我二人一道进谏,假若主公不听,以后还有谁再敢进谏呢?不如让我一人先去,如果不行,再由你去。”

士季径直走入正殿。正在喝酒的晋灵公见他突然闯了进来,心里已想到一定是为了刚才发生的事情,便佯装没看见,只顾饮酒。士季谨慎上前,三次磕揖,直到晋灵公酒案前,晋灵公才不得不抬起眼皮,不等他开口便说:“你不必说了,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今后改了就是。”士季连忙磕头说道:“人谁能没有过错呢?知错能改,就是了不起的好事。《诗经》里说,事情不难有个好的开头,可是,能坚持到底有好的结果却是不多见的。主公若能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晋国的江山社稷就能永保太平,这也是我们做臣子的福份。《诗经》里还说,天子有了过失,全仗大臣仲山甫的劝谏而得到了补救。这是歌颂周宣王善于纳谏,及时纠正错误,才有了‘宣王中兴’的伟大业绩。主公如能像周宣王那样,一定能成为我们的好国君。”士季说完,便退了出来,讲给赵盾听。赵盾点头说:“这要看他以后的行为了。”

谁知第二天,晋灵公仍不上朝,命人驾车又往桃园去了。赵盾得知后,只好再去劝谏。他抄近路先到桃园。晋灵公一到,见赵盾已立在桃园门口,非常惊讶,说:“寡人未曾召唤你,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赵盾向晋灵公叩拜之后,说道:“微臣有言启奏,希望主公宽容采纳!臣听说,‘有道德的国君,把欢乐施予别人,无道德的国君,把欢乐留给自己。’主公宫殿堂皇,姬妾成群,每天外出游玩已足够了,听说还放弹打人,肢解厨师,这些是有道德的国君所不肯做的。人命至重,如滥杀无辜,必然会引起百姓叛乱,诸侯离心,恐怕夏桀、商纣的亡国之祸,将要降临到主公身上了!臣今天直言相劝,恳请主公回车进宫,上朝议事。若如此,臣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听了赵盾这番披肝沥胆的话,晋灵公自觉理亏,但又不肯改正,便说:“请你先回去,寡人只玩这最后一次,以后一定按你说的去做。”赵盾拦门执意坚持,最后晋灵公还是进园了。

此后,赵盾又多次上谏,晋灵公均置若罔闻,反而觉得赵盾干涉他的自由,从而预谋杀掉这个正直强干、一心为国的忠臣。只是两次策划派人谋杀,均未得逞,但却逼得赵盾阖家出走,到别国谋生。

骑劫太轻浮 急躁将士亡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国大举伐齐。燕军大将乐毅率军所向披靡,连克70余城。齐国只剩下莒(今山东莒县)、即墨两城,面临破国之灾。乐毅用右、前军围莒,以左、后围即墨。此时齐盡王被杀,子法章继位于莒,齐国据莒、即墨两城固守,燕军久攻不克,乐毅遂撤军至两城外九里处筑垒,准备与齐军作长期对峙。

即墨被围不久,守将贸然出击,被燕军击杀。任过临淄市掾的田单正在即墨,他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且威望很高,即墨军民共推田单为将。即墨地处富饶的胶东,“三里之城,五里之廓”,为齐国的大城邑。为了挽救危局,田单集结士卒7000余人加以整顿、扩充,并整修城堡,动员一切力量作好防御准备,他“坐则强蒉(纺织草器),立则仗锸(锹)”,深得人心。就这样,即墨与莒两城硬是在燕军的包围圈中熬过了三个年头。

公元前279年,十分信任乐毅的燕昭王去世,其子立,即燕惠王。惠王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乐毅有成见,田单掌握了这一情况,便派出间谍进入燕国散布谣言,说“齐王已死,燕军还不能攻占齐国的最后两座城堡,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乐毅与燕国的新王有矛盾,他怕自己遭诛而不敢归燕国,以攻齐为名,控制住军队想当齐王,现在齐国的百姓还没有都归顺他,所以乐毅故意慢慢地攻打即墨,以待时机称王。齐国人现在已经不害怕乐毅了,最害怕的是燕国又换其他将领来。”燕王本来就与乐毅有隙,又见乐毅三年没有攻下即墨和莒,早就怀疑乐毅另有图谋,一听到齐人传来的这些流言,便信以为真,立即派将军骑劫取代了乐毅,并召乐毅回国。乐毅明白燕王的用心,自知返国后难免杀身之祸,便投奔了赵国。骑劫一来,乐毅一逃,“燕将士由是愤惋不和。”

骑劫上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指挥燕军强攻莒和即墨,仍然不能得手。田单知道骑劫有勇无谋,不足为敌,但即墨被围年久,城内军民人心未定,还不具备反攻的条件,于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假手燕军来激发齐国军民的斗志。他派人扬言:“吾唯惧燕军之劓(割鼻子)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骑劫强攻即墨与莒不下,正想采用恐吓手段来打击齐军的士气,苦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一听到齐人散布的这个消息,十分高兴,立即命令部下将投降过来的齐军士卒的鼻子全部割掉,又将这些降卒排列在阵前让即墨守军观看。即墨城中的军民看到燕军如此残酷地对待俘虏,人人愤怒不已,坚定了固守城池的决心。田单没有就此罢休,又派间谍四出散布流言,说:“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侮辱)先人,可为寒心!”骑劫闻讯,觉得这办法妙不可言,更可以震撼齐人,打击他们的信心,便又令部下“尽掘冢墓,烧死人”。城中齐人从城头上远远望见燕军这种丧尽天良的暴行,无不痛心疾首,嚎啕大哭,全体军民怒增十倍,个个义愤填膺,一致要求主将立即出城与燕军拼个鱼死网破。田单见状,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军队可以杀敌报仇了。田单进而又采取了一系列麻痹燕军的措施,命令精壮士卒伏于城内,而由老弱、妇女登城守备,使燕军以为城中齐军已损失得差不多了,不得不用老弱、妇女来守城;遣使面见骑劫,表示齐军愿意投降;又派人从民间收集了黄金千镒,令即墨富豪悄悄地赠送给燕军将领,请求他们待齐军投降后,“愿无虏掠吾族家”。燕军见即墨即将投降,兴高采烈,个个大喜过望。

就在燕军翘首等待齐军出降之际,齐军正在加紧进行战斗准备。田单令部队尽收城中千余头牛,披上一件件画有五彩龙纹的外衣,在牛角上绑上了锋利的尖刀,尾巴上扎着浸透油脂的芦苇,又在城墙根部挖好几十个洞穴。作好一切准备后,田单选择了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巴上的芦苇,牛疼痛不已,从洞穴中狂奔而出,直扑燕军营垒,齐军5000多名精壮勇士紧随牛后冲杀。全城的军民都敲打着各种铜器,声音震天动地。尚在睡梦中的燕军将士突然被震耳欲聋的声响惊醒,又看到一团团火球在急速滚来,夹杂着五颜六色,又带着钢刀,搞不清这是何物,不禁张慌失措,纷纷夺路逃命。慌乱中燕军互相践踏,齐军的精兵猛卒又掩杀过来,燕军彻底溃败,骑劫也在混乱中被杀。田单奇袭得手,便纵军乘胜追击,燕军兵败如山倒,一发而不可收拾,所占70余城,悉数被齐军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