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人的根本动能,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讲依赖于意识的推动,没有了意识就没有了人的存在,意识是人的善恶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一切价值与意义的源泉。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利用意识为自己服务,但是并不十分了解意识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人的意识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到客观的世界,但是对于镜子本身来说,似乎里面什么都没有。理解意识的难点在于,人本身就是意识的存在,或者除了肉体的基础以外,人就是意识本身。而所谓的肉体,仅仅是意识的载体,所以载体不是目的,载体是为了实现意识本身。
意识既是工具,也是人的一切意义与价值的根本,但是在理解意识时,人们往往认为意识是不可捉摸的虚幻存在,而人的目标最终需要落实到现实中去。
于是人们将自己的眼睛盯在外部的目标上,在对外部目标的追逐中,不自觉地去发挥意识的作用。当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认为那种困难是客观的现实,是存在于现实中的困难。
但是反过来就会发现,这种所谓客观的困难,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意识障碍。当人们能够克服意识障碍的时候,现实中所谓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创造力的作用机理。所谓创造力就是把不可能的现实,变成意识上的可能,这就是意识创造性的本质。
意识虽然是人存在的根本,也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是意识本身也有着局限性。心理学家说,每个人都继承了25000小时的录音,这些录音也就是基本的文化养料,告诉你如何进行判断,告诉你前人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是非观念,这也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环节。
如果没有这种文化的传承,那么每个人势必需要从头再来,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人的进化实际上并不是单个个体的进化,而是群体性的意识进化,意识经验的积累与传承为意识进化提供了基础。这些经验包括技术科技,包括对自我的认知,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们的习惯。某些经验甚至作用于人的肉体,成为遗传基因继承下来。人的肉体和意识实际上是统一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习惯深深地影响着人的进化,人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意识领域,并且将这种意识习惯沉淀下来,以文化的方式,或者以遗传的方式继承下来,逐渐形成进化的优势。
文化习惯的继承虽然很重要,然而,如果仅仅有继承,那么作为继承者来说,就没有自己的独立性,独立性的丧失也就意味着自我存在的丧失。从意识的角度来说,人就成了程序性的存在,以固定的模式运转。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活的系统,但是从模式的角度来说是僵死的,每个人只是这个模式的片断而已。
正因为人们所继承的习惯是模式化运转的系统,所以具有自我运转的生命力,同时也具有系统的排斥力,意识的更新意味着系统的更新,就会与系统的惯性发生了冲突,也就是所谓的意识障碍。
如果不消除意识本身的障碍,而仅仅寻求现实的改变,那么社会也好,个人也好,十有八九还是会在原来的意识系统中运转,妄图通过改变现实去改变自身往往是徒劳的。
不可否认,有的人在现实的改变中,确实触及了自己的意识层面,从而使得自己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整个意识系统却是较难改变的。
改变现实的想法有一个错误的前提,那就是预设自身是没有问题的,而是客观现实有问题。在这个方面很少能够触及自己意识层面的觉醒。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逃不过两件事,一件是坐牢,一件是要饭。意思是大部分的人“身”不在坐牢,“心”在坐牢,“形”不在要饭,“神”在要饭。讲的就是人的意识总是以一种模式化的方式运转,总跳不出这种意识模式的局限,人已经在这种意识模式之下变得习惯了、舒适了,所以难以进行突破性的改变。
如图 2.1所示,人的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潜意识的“意识程序”控制的,并重复每天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意识牢笼”。
人的意识跳不出局限就只能够按部就班地生活。在没有创造力的情况下,要维持自己的存在也就只有靠外在的获取,所以就只能去“要饭”。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格无法独立,只能够做一个依附社会的存在。
这种依附更多的是意识上的依附。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突破不了意识模式的局限,就会处于意识的匮乏当中,缺乏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反映在社会生产方式上就是资源掠夺型、劳动力掠夺性的生产方式。所以,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问题,而是涉及深层次意识模式变革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全面焦虑的现状,不仅仅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实际上它深层次地反映了意识模式存在的问题。由于自我认知被长期忽视,人们无法突破意识模式的局限。而所谓的焦虑来自于自我的匮乏感和无力感,来自于自我意识的枯竭。
作为本源的推动力量,意识潜能始终存在,但是如果长期处于沉睡的状态,人们就会感到自我的匮乏,感到自己在面对现实种种障碍时的无力。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无穷无尽的意识力量,但是往往被认知的局限所束缚。人们之所以会感到焦虑,是因为感到自己无力。而之所以会感到无力,是因为发现自己的意识力量,所以才会不断地寻求外部的力量。但是越是倚重于外部的力量,就越是扼杀了自我的意识力量发掘。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是从外在找寻力量,就越加变得匮乏,于是就越想得到更多,这就是欲望难以满足的意识机理。
继承的意识模式是无法长期维持下去的,因为这是和人的自我存在相冲突的。既然人的存在是意识的存在,那么拥有自我意识就是人的本然。所谓继承的意识模式,只能够用来作为成就自我的养料,而不能够成为人的意识主导,否则人就只是不断地重复而没有实质的意义。
自我意识本身就是本源的推动力量。人不可能离开自己的本源存在,否则人就偏离了人本身,变成了非人的存在。
尽管有着意识模式的局限,但是突破意识模式的局限恰恰是人的本然,只有不断地突破意识模式的局限,自我才能够得到呈现。这是人本源推动力的必然结果,也是使命感的来源。
不断进行意识的革新,突破原有的意识局限,恰恰是自我意识存在的基础。人的自我意识的本质说明,没必要从外在层面培养人的创造力,只要能够实现人的意识自由,人的创造力呈现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不断地进行创造,恰恰是自我意识的自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