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潜意识模式源自于人作为生命体维持自己生存的欲望,这种生存的欲望,包括了生殖的欲望、获取食物的欲望、追求生活安逸的欲望等一系列欲望的集合。人们常常将自己的欲望与罪孽联系起来,认为人本质上具有恶的本性,只有有效遏制这种恶的本性,人才能够实现至善的境界。
一切恶的产生似乎都可以找到人类欲望的根源。于是人们推导出结论,如果真能够完全杜绝人的欲望,那么人就可以最终消灭恶本身。但是这种认知,是在没有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下做出的简单推论。
如果照此推论下去:如果没有人本身,就消除了世间一切的恶,岂不就会得出了人是一切恶的根源的结论?那么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又在哪里呢?
人的一切的欲望,归根结底都是为人的生存服务的,这是人的欲望所具有的原本动机。就生存本身来说没有错,虽然生存本身要依靠外在物质条件的供给,但这也是自然提供给人们的生活条件。就欲望本身来说,既然产生的动力来自于人的生存,那么欲望本身并不存在恶性。
那么,人又是如何在欲望的推动下导致了恶的产生了呢?就欲望来说,本身并不具有善恶的区分,也没有自我的认知。欲望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生命体的存在,对于本身没有善恶之分的欲望来说,又哪里来的善恶之说呢?
但毫无疑问,恶是在欲望的驱动下导致的。如果人的意识仅仅是一种单一的结构,欲望就会变成自我本身,那么我们倒是可以说,人即是恶,同时又是善的,人是善恶的矛盾体。于是需要给人们善的标准,教育人们积极向善,从而抑制自己恶的一面,弘扬自己善的一面,这也就是人们理解外在道德约束的根据来源。现实中人们确实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挥道德功效的。
事实上,在人之外并不存在所谓至高的道德,人们常说要遵守所谓的道德规范,但是这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又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认为是古圣先贤的思想创造,为人们制定了相应的道德规范让人们去遵守。
反过来说,这些所谓的古圣先贤也是凡人,他们的道德观又是从哪里来的?其实从人类社会来说,道德并不存在于人之外,而是存在于人之内,这种内在的道德规定性主导了人类社会不断从野蛮走向文明。所谓的道德圣人只不过是“先知先觉”地发现了自己本身内在的道德性,其实这种内在的道德性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只是在普通人那里并不时常被人们所感知到罢了。
但是显然,人的道德性并不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的欲望层面,而是存在于高于潜意识的层面上,也就是觉醒了的本我层面。只有在这个层面,人才会有自我的认知,因为只有在这个层面人的意识才有超越性的自由,也才有“我”与“非我”的区分。
人的欲望并不必然产生邪恶,不管是什么样的欲望,人的存在并没有错。而当欲望超越了自我的边界,成了“非我”存在的时候,才会形成“恶”,所以善恶的区分,全在于具有自由意识的“本我”层面。
人的外在获取型意识模式,正是在不能够觉知自我情形下的生存模式,正是这种超越了自我边界的意识模式,才会导致恶的产生。所以欲望本身并不是“恶”,而只有在欲望超出自我边界的时候,人的行为才具有恶性。
不仅如此,在自我边界内的欲望追求与满足,恰恰能够为善的实现提供潜意识方面的动力。在这里,无论是物质需求的满足,还是人的性欲的满足,只要是在自我的边界之内,就是“本我”实现的表现,也是善的表现。
从人的意识领域来说,关键取决于是人的欲望控制了人本身,还是人对欲望做出自由选择。如果人的欲望占据了主导,那么人就会处于不觉知的状态。由欲望支配的人,以生存作为自己最终的目标,那么超越自我的边界就是必然的。在自我觉醒的情形下,并不是人们可以不要欲望,或者彻底摈弃欲望,而是在欲望实现的途径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用自我价值的实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以自我实现的方式来满足欲望需求,人就处于欲望之上,成为了欲望之上的自由存在。这个时候,人的欲望层面与人的“本我”层面就实现了统一。由此可见,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排除对于欲望的追求,恰恰相反,价值实现包含了人的欲望满足。
人的潜意识层面虽然处于人类意识的低层次阶段,但是并不意味着人的潜意识就是不好的,尽管潜意识模式必然要被人的“本我”意识所超越,但是潜意识层面始终是人存在的基础,离开它,人就无法生存。而人类经验的积累,遗传优势的继承,恰恰沉淀在人的潜意识层面。
人的获取型意识模式,并不是潜意识本身,而是在潜意识生存模式占据主导情形下所产生的意识模式,这种模式以外在的获取作为生存的根本和人的一切。人确实需要潜意识为自己提供生存的动力,但是人并不是潜意识主导下的存在。换句话来说,人确实离不开自己的欲望,但并不是欲望主导下的存在。作为主导的应该是自由之我的存在,这才是真实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