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社会也好,个人也好,都面临发展的困境。
在传统文化观念中,人们已经习惯了表面化解决问题,这是固化型社会的典型特征。为了避免社会观念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在意识上人们竭力排斥深入事物的本质去找寻答案,尤其是避免自己成为被改变的对象。
虽然问题的根源在于人自身,但人们还是会习惯性地将问题归于外在原因。就如小悦悦的事件,虽然事件本身是令人震惊的,但是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讨论,献了一点爱心之后,一切还是回归了常态。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只能够就事论事地处理问题。如果仅仅采用这样一种外部的解决方式,而没有触及根本,人们继续排斥自我改变,而将一切问题归咎于大而统之的社会,那么一切仍然会是老样子。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归根结底应该是人的发展。如果人本身没有什么发展,社会就不能实现实质性的进步。
根本上来说,人们只能获得本该属于本自己的东西,而得到自己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就会丧失自我。所以,面对发展的困境,需要一种发展的回归。这种发展必须回归到人本身,把人的发展作为最为核心的基点。
偏离开人本身的发展,不但不能使人获得幸福,反而会使人异化,而人的异化恰恰是一切邪恶的源头。
讨论人的发展,必然要涉及如何衡量人的发展的问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同样也可以说是为了人本身,也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幸福。但是这种所谓为了追求幸福的发展,往往只停留在物质需求方面,而发展的根本动因,也仅仅是人的欲望驱动。
这样的发展确实有着现实的衡量标准,但人的存在不仅仅在于物质方面,或者说人的本质并不在于物质方面,而在于精神意识层面,物质需求只是为人的生存提供条件。
在现实中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但是究竟有多少人很好地理解了精神文明?人的精神层面存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一方面强调精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人的精神内涵到底是什么,这样的强调最终是徒劳的,它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似乎整个社会没有丧失对于精神的追求,但实质上却处于精神虚无的状态。
在一个以潜意识欲望作为主导的社会,人的精神层面不可能作为主导,虽然在人的理性层面会意识到丧失精神主导的危害性,但是社会大众的心理仍然受着潜意识欲望的支配,尤其是当外在的强力控制不起作用的时候,欲望的潜意识就会如洪水猛兽般汹涌。在这种情形下,人们说的总是和做的不一样,因为潜意识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