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是你自己吗?
45338300000081

第81章 不完美但持续的改进

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本质上是由人的意识自然发展推动的结果。意识在不断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成为主体性的存在。对于人来说,最为神奇的并不是人为什么具有意识,而是人为什么拥有“我”的意识。

如果我们能够确认,意识能够对万物进行感知,并且具有超越于万物的自由,那么就会认知到“我”的意识实际上是超越于一切的自由存在,而实现人自由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本身的过程。这种对于自由的追求,概括了人类生命一切意义的源泉。

人类受限于物质的肉体存在,但同样也具有超越于一切物质之上的意识自由,而正是这种自由构成了主体性的来源。人的成长是由其主体性决定的,所以不可能为人的成长规划具体的道路。尽管完美是人的追求,但是人的主体性成长又决定了人本身的不完美性。

你无法为人的成长设定所谓的目标,每个人的目标本质上都取决于他自身,也就是实现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自己来完成,并且都要经历不断探索的过程。只要人类存在下去,这种自我成就的过程就没有终点。所以,人的成长总要经历自己应该经历的一切,也只有在接纳一切的基础上,意识最终才能够实现自由。

一个社会是否是健康,并不是人们表面上是否处于安详和谐的状态,因为这种所谓的安详和谐有可能仅仅是外部强加的结果,并不是人们意识自由发展的结果。

因此,最为重要的是人要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状态,处在什么样的生长阶段,就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符合某个标准,在意识的层面却停滞不前。

正像我们的教育制度,尽管可以用标准的答案使得人们在知识的旗号下,变得步调一致,而意识世界人本身却仅仅成为了记忆的工具,不可能显现出自由的创造。

所谓健康的社会,是可以真实表达自己意愿的社会。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才可以说,人们不仅仅是维持自己肉体的存在,在意识的层面也是“活”的。

一个社会可以停留在物质相对贫弱的状态,甚至是纷争的状态,但是只要人们的意识能够进行自由的表达,那么这个社会就有持续改进的核心动力,那就是主体性的意识力量。

在传统的意识支配关系的社会当中,权力的支配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不具有主体性,只要服从于这种权力的支配就可以了。个人的意志体现,对这种支配体系会构成严重威胁。对人们的自由表达往往采取压制的措施,于是人的意识也就长期处于禁锢当中。

在获取型意识模式的控制之下,人的意识处于极强烈的防卫状态下,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心声,所以在自我表达方面,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害羞”的特征。

在主体实现平等的社会中,主体之间关系的建立都要以“意思表达”为基础。主体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人们之间的联系不再是被动的权力支配关系,而是自主主动的自由合作关系。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主体“意识自治”的基础上。因此,人的意识表达显得异常重要。

在一个个体独立的社会中,人们并不是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恰恰相反,人们会因为这种独立而实现意识自由,从而让思想的源流日渐丰富起来。在思想独立的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依靠外部的支配权力联系被压制在一起,而是依靠思想意识的自由连接、自由认同,在内心当中结合在一起。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些国家,人的自由表达受到如此重视的原因。人的自由表达是人的意识处于觉醒状态的标志,也是自我意识呈现并建立群体意识连接的基础。没有人们思想意识的充分表达,一个社会就不可能形成紧密的群体意识,也就不可能实现作为群体意识的进化。

人类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思想的局限,但是只要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就说明一个社会意识系统具备真实感知的能力。这个社会意识系统就会处于持续不断的改进状态,而不是人们默默忍受,到了不能够忍受的程度来个彻底的爆发。

人类社会正越来越趋向于形成一个整体的意识网络,而在这个意识网络的连接点上,往往也是群体意识活动最为繁盛的区域。

闻名世界的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即技术、娱乐和设计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大写缩写)大会就是这样一个连接点,这个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每年都有在各个领域的思想创建者,同全世界分享他们的思想感悟。

无论是小学生、社会志愿者、政府首脑、企业家,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演讲人都是自我意识的开拓者。正是有了这种意识之我的探索,TED 大会才能够展现人类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世界的本质。TED 的演讲者也让我们看到,意识觉醒的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因此,参加者们称这个大会为“超级大脑SPA”和“四日游未来”。自1984年创立时与会成员不过千人,它已经发展成为2010年每天50万人观看其视频的社区。

正如大会的理念Idea Worth Spreading(传播思想,分享生活)所揭示的那样,人类社会正在用意识联结之网,构筑起一个令人惊叹的未来。可以期待的是,人类的意识之网将不断地自由拓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尹晓琳。国家强或弱光看GDP总量不靠谱,载于《法制晚报》,2011年5月29日。

[2]石畅,赵展慧。全民焦虑:现代化路上的阵痛,载于《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1日。

[3]鲁迅。经验,载于《申报月刊》,1933年7月15日。

[4]尼采(德),贺骥译。《权力意志》。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5]弗洛伊德著,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自我与本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6]石勇。中国社会人性溃败的逻辑,载于《廉政瞭望》2011年1月14日。[7]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唐晓卉。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眼中的科学与艺术,载于《科技潮》,2001年第10期。

[9]刘阳。乔布斯改变了什么,载于《南风窗》,2011年10月25日。

[10]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斯垣福大学演讲。

[11]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12]约瑟夫?奈(美)著,何小东,盖玉云译。《美国能领导世界吗》。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13]乔治?汉弗莱(Humphrey。G。)(英)著;郭本禹,王国芳编;邵迎生合著。《人类心灵的故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14]张维迎。《平均的逻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15]亚当?斯密著,胡长明译。《国富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6]引自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

[17]“抗议之年”,思想不能输给口号,载于《环球时报》,2011年12月27日

[18]阮妍妍。2012 冬季达沃斯论坛今日开幕 聚焦新经济模式,载于《中国网》,2012年1月25日。

[19]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0]潘石屹:SOHO中国没有降价的打算,载于《价值中国网》,2011年10月1日。

[21]毛剑杰,两禅师:铃木大拙与铃木俊隆,载于《看历史》,2011 年 11 月14日。

[22]马未都。第七百四十三篇?乔布斯,新浪博客,2011年10月6日。

[23]史蒂夫?乔布斯。斯坦福大学的演讲,2005.

[24]王大骐。为什么是乔布斯?载于《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10月14日。

[25]彼得?圣吉(Peter Senge)著,张成林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6]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7]魏道儒。《坛经译注》。上海:中华书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