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陆峰所料,从那以后,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刘文统毫不留情地打入了冷宫。
做过记者的都知道,采访部实行分线自治制,跑线记者每个人都保护着手里的那一亩三分田,划地为疆,唯恐他人侵入。在采访部这么些年,我没少看见人为了抢线、踩线之类的破事闹得脸红脖子粗。
文化线本来就属于时政组下面的大线,现在刘文统封杀了所有我本能参与的重头会议,相当于把我那根线拿出去充公了。谁都能分口肉吃,但我只能喝汤,跑跑下面的文化局、群艺馆之类的单位。
那一阵把我郁闷得怨气冲天,堪比后宫受冷落的妃子宫嫔。每天跑到办公室去待命,发现所有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只有我坐在那无所事事,闲得让自己羞愧。就这样还不打紧,刘文统还有事无事走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问:“路小丙,今天有什么题可以报?我看你好像几天没出稿了。”
我心里恼怒得直骂娘:奶奶的,你倒是分配点什么给我做啊,难不成逼着我去踩别人的线么?嘴里却只能辩解说:“最近我的线没什么新闻。”
我不辩解还好,一辩解刘文统就有话可说了:“路小丙啊,话可不能这么说,任何一条线上都有挖不完的新闻,经营得好,烂线也能盘活,经营得不好,好线也出不了新闻。想当年我在禅城都市报时,手下的新人一年内都是没有线的,比较起来,你们的生存环境要好得多了。”
这一番强盗逻辑,就好比“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样令人心里窝火,却不能够直接驳倒。我只好装聋作哑,做低眉顺眼状。
看见我的惨状,米娜安慰我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这小妮子刚刚荣升副主任,整日陪酒请客,没多大工夫来安慰我。
职场就如同跷跷板,有人被压得很低的时候,必然会有人被捧得很高。令我稍有点意外的是,这个坐在跷跷板另一端俯视我的人,居然是汤卓尔。
刘文统甫一上任,就开始着力培养自己的直系心腹。几番筛选下来,他将目标锁定在汤卓尔身上。
为什么汤卓尔能够历经两朝而屹立不倒呢?我和米娜、小李子三人私底下一合计,得出如下结论:
汤卓尔在任何一个领导手下做事,都深谙一个法则,那就是和顶头上司保持同一立场,站成同一条战线。就好比红楼中的袭人,跟着贾母时眼里就只有一个贾母,跟着宝玉时眼里就只有一个宝玉,这样的人变通性强,容易迅速取得新领导的信任。
汤卓尔有一定野心,但野心不大,正好为上司所用。从竞岗那件事来看,汤卓尔并无做中层的野心,她的目标就锁定在业务骨干上,这样的人对上司没有什么威胁,容易驾驭。
最后还有一点,汤卓尔出身于名牌大学,任何一个单位,都需要一些这样的人来充当面子工程,哪怕实际效用不大。
一二三点分析下来,米娜问我:“现在你明白你和汤卓尔最大的差距在哪了吧?”
我老老实实地回答:“文凭不如她过硬,脑子不如她活泛。”
米娜摇摇头:“NO,最关键的是,你的面子功夫没有她好,你瞧瞧人家汤卓尔,走到哪都神气活现的,哪像你,一味地内秀,不熟悉的谁知道你有才呢?”
我有点儿沮丧:“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吧。”
米娜瞪我一眼:“你别指望人人都是陆峰,能慧眼识才,这年头,讲究的就是包装。你看我这辆凌志,家里给赞助的,我自己的薪水两三年都买不了。你以为我是想显摆啊,还不是为了面子上好看些。”
是啊是啊,我们三个人一起来的,现在米娜开上了凌志,汤卓尔成了骨干,只有我越活越回去了,连脚跟都站不稳,想到这我气不岔,愤愤地给了米娜那辆光鲜的凌志一脚。
“可怜我的靓车啊!”米娜一巴掌拍开我,“你要泄愤姐们不介意,但是你得记住了,这个职场,它就属于装B的人,你是匹千里马,也得表现出千里马的范儿啊。”
“好好好,”我赌气说,“从今往后,我要努力粉饰自己,我要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
在我还来不及奋起直追的时候,汤卓尔最近又捷报频传,一时间更是红得发紫,将我连续甩出了几条街。
周一开部门例会的时候,刘文统拿出当天的报纸,整整两个版都是汤卓尔的大作。我拿了份报纸一看,黑体字醒目地写着 《昔日高考状元今朝街头摊贩》,配上满脸风尘的“状元”侍弄水果摊的照片,图文并茂,非常惹眼。草草一读,汤卓尔用略显煽情的文笔,细细描绘高考状元的前世今生,果然是有两把刷子,足以令普通读者慨叹命运之无常,引起大众的共鸣。
看着看着,我不禁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把高考状元当年的录取通知书或者成绩单贴出来?这样才更有可信性。”
不少同事随声附和,汤卓尔斜睨我一眼:“你的意思是怀疑我写的是假新闻?”
我的脸一下子涨红了:“绝对没有,只是建议一下而已。”
汤卓尔不看我,只盯着刘文统解释说:“这个高考状元当时户籍不是本地的,所以回湖北老家去参加高考了,文中也提到了他是湖南某市当年的高考状元,录取通知书之类的都放在老家,再说我见过他的毕业证了,不会有假的。”声音里隐隐透着万分委屈。
刘文统点点头,示意“我相信你”,然后清清嗓子说:“本报能经营出这样的好新闻,不仅是记者的荣誉,更是集体的荣誉,所以大家的心态要摆正一点。”旋即他锐利的眼光一扫,有意无意地落在我的身上。
不过是出于专业角度的质疑,却背上了嫉妒他人的嫌疑,我还能说什么,只好默默地低下头去,尽管心里还在嘀咕:毕业证也不足以证明他就是那届的状元啊。
刘文统拿着报纸,捏着那条稿足足夸奖了一小时,什么立意新颖啊,选材独特啊,总之有的没的优点都往里套。有了我的前车之鉴,没有人敢再泼冷水,都跟在后面咿咿啊啊地叫好。
我灰溜溜地坐在角落里,蓦然想起,几年以前,同样的例会上,也曾上演过同样的表扬大会。只是夸人的和被夸的,都已经换了一拨,不知当年在旁边坐着的汤卓尔,是否和我现在的心情一样呢?
正在发着呆,小李子捅了捅我:“主任点你的名呢。”
我如梦初醒:“什么?”
刘文统不满地看我一眼:“开会要专心啊,我们都在讨论,怎么样才能扩大这则新闻的影响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看他的脸色,是料准我没什么“好的建议”,故意来将我一军。我这人生平最恨被人家看扁,情急之下,遇强则强的特性被激发了出来,脑子里灵光一闪,迟疑了一小会儿就有板有眼地说了起来:“近几年高考状元一直是媒体热炒的焦点,但是大家的关注点一般放在新鲜出炉的状元身上,很少有人注意到以前的高考状元。这些昔日的风光者,现在是否成了各个行业的翘楚呢?还是和这则报道中写的那样泯然众人?”
我顿了顿继续发表宏论:“我觉得这是个新闻盲点,可以做成系列,引起大众对此的持续关注,应该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应,兴许还能引发其他媒体对此的效仿,那我们就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我平时很少有这么滔滔不绝的时候。一番话有板有眼地说下来,虽说不足以一雪前耻,但从众人看我的眼光来看,大家应该也感觉到了,我也并不是个只会吃素的娃。
果然刘文统就被我的说辞打动了,当即拍板说:“这个主意不错,值得推行。”我刚有扬眉吐气之感,岂料他转而对汤卓尔说:“卓尔,这个系列你好好策划一下,看应该怎么做,怎么充实,如果需要人帮忙,部门可以调配一下人手。你说说看,怎么做才能够出彩?”
搞了半天,原来又没我什么事了,看来我只能继续到一旁凉快去。
汤卓尔毫不含糊,接过主任的话茬就开始了长篇陈辞:“就我个人来看,一个系列报道要想做得好,就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而是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体现出媒体的人文关怀? ?”
差不多的理儿,在我口里是大白话,到了卓尔姑娘那里就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种善于拔高的劲儿,让人不服都不行啊。
百无聊赖中,我和小李子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同时想起了米娜的那句经典名言:职场属于装B者!
小李子一本正经地做着会议记录,我凑过去一看,发现这家伙最新写下的一句话是:别装B,装B被雷劈。
我终于没忍住,扑哧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