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4534200000064

第64章 妙言巧语,办事求人要会说话(2)

对人关心和体贴,自然会让人感到温暖。多说这一类话,会赢得真心的感动和感激。体贴,代表了对别人的爱护、关切和照顾。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对别人体贴就是对别人献出了爱,别人受爱的感化,也会以爱相回报。体贴的话会换来友爱,换来真诚,而“友爱”和“真诚”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些人不是慨叹这世上“友爱”和“真诚”太少了吗?其实,只要问问他:“你又给过别人多少体贴呢?”恐怕回答起来就很尴尬了。

此外,你平时对别人表现出的关怀,还会成为你求别人办事的一种途径。想想你平时对别人那么好,谁还能拒绝为你办些事情呢?

试想有一天,你去找你的朋友聊天。

平常你的朋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颇得心应手,单位内的人都认为他很有前途。可是有一天,他显露出悲伤的脸色,很可能是家中发生了问题。

他虽不说出来,一直在努力地抑制,可总会自然而然地在脸上流露出苦恼的表情。对这位朋友来说,这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平时为了不让下属知道,他不得不极力装得若无其事。你们共进午餐后,他用呆滞的眼神望着窗外。此时,他那迷惑惘然的脸色,已失去了朝气。你对这种微妙的脸色和表情之变化,不能不予以注意。你应尽你最大的设想,找出他真正苦恼的原因,并对他说:“小王,家里都好吗?”以假装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灵。

“不!我正头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其实,也不需要住院,医生让她在家中疗养。只是,太太生病后,我才感到诸多不便。”

“难怪呢!我觉得你的脸色不好,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你太太生病了。”

“想不到你的观察力这么敏锐,我真佩服你。”

他一面说着,脸上一面露着从未有过的笑容,此刻可以知道,你成功了。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才是你应有的体谅和善意。朋友由于悲伤,故心灵呈现出较脆弱的一面。此时,更不应再去刺激他,而应当设法让他悲伤的心情逐渐淡化。朋友的苦恼,在尚不为人知晓前,自己应主动设法了解,相信你的这份善意,即使是“鬼”也会受感动的。自然,这以后,朋友就会心甘情愿地帮你办事。

怎样在与别人交往时表达出自己的关怀之情呢?在说话的时候,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几种方法。

1示之以鼓励

给遇到磨难或陷于某种困境的人指出希望,让他振作精神,乐观地从困境中走出来,对方会对你的善意表示感激。

2示之以关心

不拘位卑位尊,贫贱富贵,人人都珍视感情。在必要的时候向别人表示关爱,别人也会把同样的善意之球抛掷给你。

作为上司,只有威严是不够的,还得富有人情味。下面是一个关于美国电话业巨擘——密西根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福拉多的生活片段:

在一个寒冷的深夜,纽约的一条不算繁华的道路上很少有车辆行驶。这时,从街中心的地下管道内钻出一位衣着笔挺的人来。路旁的一个行人十分狐疑,他想上前看个究竟,可一看却怔住了,他认出这个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福拉多!

原来,地下管道内有两名接线工在紧张施工,福拉多特意去表示慰问。他说:“你们辛苦了,我特地来慰问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事业。”

福拉多被称作“十万人的好友”,他与他的同事、下属、顾客乃至竞争对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正因如此,这位富有人情味的企业巨人,事业如日中天。

3示之以同情

如果周围的人遇到了什么挫折和不幸,我们真诚地给以同情的表示,就可以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体贴和关心。这样,就能多少减轻一些他内心的痛苦。

当然,同情不是无原则的附和。如果对方的情绪产生于错误的判断,就不应当随便表示同情,以免助长其错误情绪。比如说评定奖金,张三本来劳动态度不好,因而未评上一等奖,于是他发起了牢骚。你如果在这时表示同情,那就等于助长他的错误思想,而且也不一定会起到安慰的作用。这时需要的,倒是劝导他正确对待,好好工作,下次争取。

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如果你的话语中充满了关怀之情,对方就一定会被你所折服,你们的友谊也就更加牢固。

温言相求,拣对方爱听的说

会说话同会办事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对方才乐意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只有温言相求,拣对方爱听的话说,才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不管谁有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帮忙,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曾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乌江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愤怒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他的邻居周季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曾丘生的人,此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原来和这个人是邻居,很瞧不起他,偏偏曾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因而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了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曾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曾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曾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曾丘生,就面露厌恶之情。曾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是邻居,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曾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地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曾丘生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他许多礼物。曾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了,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在这个故事中,季布本来是很讨厌曾丘生的,但是曾丘生却依靠自己的温言相求,使季布冰释前嫌,这不能不说是语言的功劳,有谁会忍心拒绝别人的温语相求呢?正所谓“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代社会,求人办事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人因为怕麻烦,都会冷言冷语地拒绝帮忙。此时,你大可不必懊恼,你完全可以另寻理由,温言相求。人都是有感情的,在你的温和“攻势”下,他就冷不起面来拒绝你了。

妙用乡音,激发对方的思乡之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对故乡有着一种天然的割舍不断的情愫。如果游子在他乡遇到了自己的老乡,那么,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老乡的一种认同感。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里到处都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金融系统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所以,结交好老乡关系,对于帮助我们成功的办事作用不可低估。那么,该怎样利用老乡关系呢?“乡音”就在这时派上了用场。

老乡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老乡之间的关系是以地域为纽带的,有一份“圈子”内的情存在心上。既然是老乡,就必须有共同点存在于双方之间,而“乡音”又是一种最好的表达形式。

清末民初,有一位福建的小伙子下南洋谋生,身处异地,而他又身无分文,怎样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小伙子听说当地有位小有名气的商人,其老家也是中国福建的,细打听之下,小伙子惊奇地发现那位商人是自己的老乡。于是,小伙子就大胆地找这位老乡求助。

小伙子当时根本就没有钱买礼物,但是,他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于是,在拜访他的时候,他特意用家乡话与他聊天。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小伙子从小生意做起,逐渐做成了一番事业。

用家乡话做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结,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会得到老乡所给你的种种好处。

如此看来,要与一个久离家乡的老乡处好关系,有一种特有效的技巧就是:运用你的语言技巧,与老乡谈起家乡的话题,以此来触动他的思乡情结,达到共鸣,从而使老乡之间的关系更进一层。

一见如故,通过交谈迅速征服陌生人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因此,我们在和陌生人交往时,不妨多多寻求彼此在兴趣、性格、阅历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使双方越谈越投机,从而获得更多关于对方的信息,迅速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1与初次见面的人拉近距离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费尔浦斯教授,是个有名的散文家。他在散文《人类的天性》中写道:

在我8岁的时候,有一次到莉比姑妈家度周末。傍晚时分,有个中年人慕名来访,但姑妈好像对他很冷淡。他跟姑妈寒暄过一阵之后,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我。那时,我正在玩模型船,而且玩得很专注。他看出我对船只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讲了许多有关船只的事,而且讲得十分生动有趣。等他离开之后,我仍意犹未尽,一直向姑妈提起他。姑妈告诉我,他是一位律师,根本不可能对船只感兴趣。“但是,他为什么一直跟我谈船只的事呢?”我问道。

“因为他是个有风度的绅士。他看你对船只感兴趣,为了让你高兴并赢取你的好感,他当然要这么说了。”姑妈答道。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这一点,下面的例子可以作证。

马里兰州的爱德华·哈里曼,退伍之后选择了风景优美的坎伯兰谷居住,但是,在这个地区很难找到工作。哈里曼通过查询得知一位名叫方豪瑟的企业家,控制了附近一带的企业。这位白手起家的方豪瑟先生引起了哈里曼的好奇心,他决定去拜访这位难以接近的企业家。哈里曼如此记载了这段经历:

“通过与附近一些人的交谈,我知道方豪瑟先生最感兴趣的东西是金钱和权力。他聘用了一位极忠诚而又严厉的秘书,用以对付求职者。之后,我又研究了这位秘书的爱好,然后出其不意地去她的办公室。这位秘书为方豪瑟工作已有15年之久,见到她后,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她,我有一个计划可以使方豪瑟先生在事业和政治上大获其利。她听了,颇为之动容。接着,我又开始称赞她对方豪瑟先生的贡献。这次交谈使她对我产生了好感,随后,她为我定了一个时间会见方豪瑟先生。

“进到豪华巨大的办公室之后,我决定先不谈找工作的事。那时,他坐在一张大办公桌后面,用如雷的声音问道:‘有什么事,年轻人?’我答道:‘方豪瑟先生,我相信我可以帮你赚到许多钱。’他听后立刻起身,引我坐在一张大椅子上。于是,我便列举了好几个想好的计划,都是针对他个人的事业和成就的。

“果然,他立刻聘用了我。20多年来,我一直在他的企业里工作、成长。”

初次见面若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先消除彼此间的距离,总之,只有尽快地消除初次见面的陌生感,才能使对方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在社交场合里,你稍一留心,就可以看出。在这许多人当中分类起来不外乎只有三种:爱说话的、爱听人说话的和看来不爱说也不爱听的。

第一类爱说话的,你若轻轻用一两句话逗起他,他便会一直说下去。你只要具备忍耐的功夫,不管他说得有无趣味,仍能细细听着,那么,他就大为满意,抑或你一句话也不说,也可能引你为知己。第二种爱听不爱说的,这一种人,对谈话很感兴趣,生性虽不大好说话,但却爱听别人说话,人到非不得已时,话以少说为佳,因为听话便当,说话虽能讨好却不容易。但如今碰到了对头,你若不说,这局面就不易维持下去,那么,你就非小心从事不可了。

你可以从头到尾包办了说话的义务,但你要牢记着,你是说给对方听的,不是说给你自己听的。因此,说话不在于仅图自己痛快,而必须顾全到对方的兴趣,你要为听者着想。要探出对方的兴趣,几个回合的对答应该就可以探出来,然后择其感兴趣的谈下去。别人愿意听你的谈话,大概因为你有某一种值得听听的议论,或因你刚从某地旅行回来,或因你的事业经验值得注意,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闻,或因你对于某一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他才愿意耐心听你说。而当你探出了他的兴趣时,就可以一直谈下去了。

2快速让陌生人对你产生好感

在我们的一生中,经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和一群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你必须打破与他们之间的界限,消除无形的隔膜,顺利地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传达、灌输给他们,使他们能欣然接受,并赞成拥护,甚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要做到这些,绝对需要不凡的智慧。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历来被视为人生一大快事。当今世界的人际交往极其频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观光旅游、应酬赴宴、交涉洽商……善于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掌握“一见如故”的诀窍,不仅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对工作和学习大有裨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一见如故”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威尔逊刚当选新泽西州州长后不久,有一次赴宴,主人介绍说他是“美国未来的大总统”,这本来是对他的一种恭维,而威尔逊又是怎样回应的呢?首先,威尔逊讲了几句开场白,之后接着说:“我转述一则别人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就像这故事中的人物。在加拿大有一群钓鱼的人,其中有位名叫约翰逊,他大胆地试饮某种烈酒,并且喝了很多。结果,他们乘火车时,这位醉汉没乘往北的火车,而错搭往南的火车了。其他人发现后,急忙打电报给往南开的列车长:‘请把那位叫做约翰逊的矮人送到往北开的火车上,他喝醉了。’可是,喝醉的约翰逊既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也不知道目的地是哪儿。我现在只确定知道自己的姓名,可是不能如你们所说的一样,确实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儿。”听众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