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4534200000073

第73章 讲究手段,办事求人要有方法(2)

事有大小,事有种类,事有难易,有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的事则可办可不办。因此,我们不但要知道哪些事应该怎样办,而且要知道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

如果你觉得事情能够办成,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办。但是,务必要分轻重。

如果你觉得要办的事情把握不大,就要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如果你觉得要办的事情没有能力办到,就不要勉强去办。

有些事情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家庭中的,能办的要及早办,不能办的也要想办法找关系求人去办。

注意缓急,掌握办事的火候

办任何事情都应有轻重缓急之分,有的事发生后,必须马上处理,延误了时间就可能与预期目标相背离,或是财产损失加大,或是身家性命有危。但是,有些人际关系的处理,在发生之时立即解决可能会火上浇油,使事态发展愈加严重,而冷却几日,使当事人恢复理智以后再处理,就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在办事的过程中,处理事情要掌握好火候,这对事情的成败至关重要。

像前面讲的“将相和”的历史故事,如果蔺相如在廉颇正气势汹汹之时,去找他解释,与他理论,即使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廉颇也可能一句也听不进去。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矛盾,反而极有可能引起新的冲突,使事态严重,对双方更为不利。

我们平时为了办好一件事,也要根据事情的轻重采取行动,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干的,什么是可以委托他人干的,什么是不可以干的。

一个小孩独自到河里玩耍,不小心掉到了深水里。小孩在情急之中抓住了从岸边伸出的柳树枝。他一边拼命地抓住树枝,一边大声呼喊:“救命呀,有人落水了!”这时,正好有一个老师经过。他听到呼救声,连忙跑过来,见小孩正在死亡的边缘垂死挣扎。小孩心想,这下可有救了,于是便向这位老师求救。然而,那个老师却不慌不忙地站在岸边,有条不紊地开始说教起来:

“你这个孩子,今天的事情就是你平时淘气的结果,你一定要记住今天的这个教训啊!”已经坚持不住、开始向河中心滑去的小孩哭泣道:“请你还是先把我救起来,再责备我吧。”

我们不知道这个小孩最后是不是会被安全地救起,只是知道这个老师的说教浪费了太多的宝贵的时间和机会。面对情况紧急的问题,明智的人首先应解决它而不是追究问题产生的缘由。

做事要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如果你不能分清主次,你就有可能只拾了绿豆却丢了西瓜。也就是说,做事的关键是要知道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世界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对你重要的,对他人未必重要;对他人重要的,对你也示必重要。当然,也有些是共通的。有些人把钱放在第一位,有些人把生命放第一位,还有些人把爱情放第一,当然,也有些人把快乐放首位……总之,因人而异。所以,分清主次当然是对自己而言的。比如,在一天当中,你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首先,你要做好的是哪一件呢?这你必须要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你不分主次、乱做一通,那有可能只是做了些不太有用的工作,或者你忙了一整天,只是做了些日常琐事,如果你每天都是如此的话,那你的一生当然只能是碌碌无为了。

为掌握解决冲突的“火候”,有人找到了一种“10%法”,即事情发生后,再等10%的时间,在这10%的时间里,你的朋友或对方会因说出的话、办过的事向你道歉;这10%的时间,也使你的头脑更清醒,而不至于在盛怒之下失去控制。

受到别人的伤害,我们很可能暴跳如雷、怒发冲冠,与其如此,不如暂且迫使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再去想应当怎样对待。要知道,大多数人不是有意要伤害我们的。

事实上,我们永远也无法避免受伤害,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既然如此,何必忧之恨之?除此之外,要想别人不伤害你,还要时刻想到不要伤害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活得愉快,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为你办事的人。

凡是需要我们立马做的事就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来不得任何拖延。做完了一件事后又可依此方法对下面的事进行分类。那么,我们依据什么来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呢?

善于办事的高手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面对每天大大小小、纷繁复杂的事情,如何分清主次,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呢?下面是3个判断标准:

1我必须做什么

这有两层意思:是否必须做,是否必须由我做;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亲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督促。

2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

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所谓“最高回报”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标要求”或自己会比别人干得更高效的事情。

前些年,日本大多数企业家还把下班后加班加点的人视为最好的员工,而如今却不一定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员工要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说明他很可能不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工作效率低下而社会只承认有效劳动。

因此,勤奋=效率=成绩/时间

现在的勤奋已经不是时间长的代名词,勤奋是最少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目标。

3什么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

最高回报的事情,并非都能给自己最大的满足感,唯有均衡才能和谐满足。因此,无论你地位如何,总需要分配时间干令人满足和快乐的事情,唯有如此,工作才是有乐趣的,并易保持工作的热情。

经过以上“三层过滤”,事情的轻重缓急已很清楚了,然后,以重要性优先排序,并坚持按这个原则去做,你将会发现,再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

总之,只有在办事时把握住处理的火候,才能在短时间内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

欲速则不达,办事不要急于求成

有些人在求人办事时,心急火燎,巴不得对方马上着手就办。如果对方一两天没什么动静,便有些沉不住气了,一催再催,搞得对方很不耐烦。这不是求人的正确态度。也许,对方有自己的难处,不得不慢慢作打算;也许,他真的无能为力。不过,无论对方处于什么境况,我们都必须要有不急不躁的耐心。请记住:一旦求了人家,就要充分相信对方。

战国时,魏国的国君打算发兵征伐中山国。有人向他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文武双全,一定能攻下中山国。可是,有人又说乐羊的儿子乐舒如今正在中山国做大官,投鼠忌器,怕乐羊不肯下手。

后来,魏文侯了解到乐羊曾经拒绝了儿子奉中山国君之命发出的邀请,还劝儿子不要跟荒淫无道的中山国君跑了,文侯这才决定重用乐羊,派他带兵去征伐中山国。

乐羊带兵一直攻到中山国的都城,然后就按兵不动,只围不攻。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没有攻打,魏国的大臣们都议论纷纷。可是,魏文侯不听他们的,只是不断地派人去慰劳乐羊。

可是,乐羊照旧按兵不动,他的手下西门豹忍不住询问乐羊为什么还不动手,乐羊说:“我之所以只围不打,还宽限他们投降的日期,就是为了让中山国的百姓们看出谁是谁非。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收服民心,我才不是为了区区乐舒一个人呢!”

又过了一个月,乐羊终于发动攻势,攻下了中山国的都城。乐羊留下西门豹,自己带兵回到魏国。

魏文侯亲自为乐羊接风洗尘,宴会完了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一只箱子,让他拿回家再打开。

乐羊回家后打开箱子一看,原来里面全是自己攻打中山国时,大臣们诽谤自己的奏章。

假如当初魏文侯听信了别人的话,而沉不住气,中途对乐羊采取行动,那么,将是另一番结果。

同样的,求人办事也就像打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棘手的问题,只有那些心理素质好的人才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相反,急功近利的小人往往欲速则不达。

另外,还应注意:求人办事不同于求己,人家前因后果、方方面面总是要考虑考虑的,有时候还要故意地做些姿态,让你看看。这时候,你只能平心静气地等待,你不能老去打听、催问结果,因为,这样不仅会让对方感到厌烦,而且会觉得你不信任他们,明明有心想要帮忙的事情,经你这么一搅和,希望倒没有了,这叫得不偿失。所以,求人办事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能让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大方一点,办事要克服羞怯心理

一说话就脸红,一笑就捂嘴,一出门就低头,这是许多天生羞怯的人的共同表现。但是,羞怯却是办事的天敌。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就要克服羞怯心理。

人的羞怯情绪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某些领域来看,羞怯并不一定是一个完全贬义的词,有人甚至认为“适当的羞怯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在办事的时候感到害羞,那就并不是一件好事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能遇到十分害羞的人,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缺乏信心,不喜欢公开亮相,无意与他人竞争,遇事犹豫不决,表现得很不善于交际;但另一方面又往往勤于思考,凡事多为人着想。羞怯不仅不利于一个人办事成功,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很多羞怯程度很高的人都希望能使自己有些改变,变得乐观而外向一些,以适应现代社会。

要想改变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弄清造成羞怯的原因。一般来讲,羞怯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双重影响所致。有人认为,后天的成长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对羞怯的影响更大些。据观察,有些羞怯的人在自己的孩提时代并不羞怯,只是进入学校以后,由于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受到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压力,加之自己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与评价,久而久之,才形成了羞怯的性格;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童年时家庭的抚养环境导致的,有些家长不鼓励自己的孩子和同年龄的孩子玩耍,或是周围没有同龄儿童,长期下来,也会形成一种内向而羞怯的性格。针对造成羞怯的原因,要想克服羞怯,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提高认识。要明确性格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你已形成羞怯的性格,不要刻意追求奔放和外向,因为羞怯的人也有很多优点。要避免羞怯,关键是要少考虑自我,多考虑他人,多考虑社会价值,多考虑如何与人交往。此外,还要正确认识自己,承认羞怯是自己的弱项。这样,当别人注意到你时,你才不会紧张或刻意地掩饰自己,才能采取随和的态度。也只有这样,你同别人的关系才能更加密切而友好。

其次,坦诚自我。首先,你必须学会尊重别人,不要给别人一种傲视一切、高高在上的印象,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并乐意与你交往。否则,整日孤芳自赏,尽管主观上想克服羞怯,但终因客观上的碰壁而走回羞怯的老路上去。同时,为人要热情、开朗,做出乐于与人交往的表现。否则,终日沉默不语,别人便不愿打扰你了。只有善于并乐于表达,使别人在与你的交谈中获得乐趣,别人才愿意与你交谈,你也才能从羞怯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再次,关注他人。平时,你要留心他人的行动和爱好,了解对方对什么样的话题、行为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好朋友。

总之,无论如何,你都要尽力克服自己的羞怯心理,这样一来,就为你的成功办事打开了一扇大门。

谨慎一点,办事不要得罪人

不管是在求人办事还是在给人办事时,不论是否办成,都不应该得罪别人。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添一堵墙。”我们应尽可能少树敌,更不可过多地得罪人。

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夷射,在接受国王的宴请后,酒足饭饱而出。此时,担任王宫守门的小吏则跪请求说:“给我一点酒喝吧。”夷射斥责则跪说:“一个下贱的守门人也想饮用国王的美酒吗?滚开!”夷射走远后,则跪非常气愤,于是,将碗里的水泼在郎门的接水槽中,水的颜色类似小便。

天明以后,齐王发现了,就对则跪呵责说:“昨天晚上,是谁在此处小便呀?”则跪回答说:“我没看见,但昨天夷射在这地方站立过。”齐王大怒,因此诛杀了夷射。

一个卑贱的守门人因为被大臣所侮辱,竟然设计要了大臣的命,由此可见树怨的害处。

香港巨富胡金辉在介绍他的成长时,曾告诫说:“处世方面,另外有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得罪人!越有地位,越应该不得罪人。”

在办事时,得罪别人,很容易将自己逼入困境。例如,美国总统林肯以伟大的业绩和完美的人格获得了人们的衷心敬仰,他的许多事迹世代被人们传颂。但他在成长道路上也曾因为爱得罪人而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轻时,不仅专找别人的缺点,也爱写信嘲弄别人,且故意丢弃在路旁,让人拾起来看,这使得厌恶他的人越来越多。

后来,他到了春田市,当了律师,仍然不时在报上发表文章为难他的反对者。有一回,他做得太过分了,最后,竟把自己逼入了困境。

当时,林肯嘲笑一位虚荣心很强又自大好斗的爱尔兰籍政治家杰姆士·体斯。他匿名写的讽刺文章在春田市报纸上公开以后,市民们引为笑谈。这惹得一向好强的休斯大发雷霆,打听出作者的姓名后,他立刻骑马赶到林肯的住处,要求决斗。林肯虽然不想同意,却也无法拒绝。身高手长的林肯选择了骑马比剑,请求陆军学校毕业的学生给他教授剑法,以应付密西西比河沙滩的决斗。后来,在双方监护人的排解下,决斗风波才告平息。

这件事给了林肯一个很深的教训,他认识到,得罪别人的事就连最愚蠢的人都不会做。而一个具有优秀品质并能克己的人,却常常是扬弃恶意而使用爱心的人。从此,林肯改变了自己对人刻薄的做法,以博大的胸怀赢得了民心。如今,林肯的教训及成功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

美国前副总统安格纽以失言出名。他曾激烈指责新闻界的是非,他说:“老是作反政府的言论的大众传播物,简直是叛徒。”这句话在新闻界引起了极大风波,招致了新闻界的合力围攻,即使他要收回这句话,也已经太晚了。后来,《时代杂志》的哥拉姆斯特分析说,这只怪安格纽用错了一个字,如果把Massmedia(大众传播物的复数形式)换作Massmedinm(单数形式),就不会有什么风波了。这是因为,以复数代替单数等于指责了所有新闻广播界,触犯了众怒。所以,如果我们要表示指责或批评时,应尽量采取“有的人”“个别人”这样的单数称谓,不要由此而招来别人的怨恨。

以上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办事时不可轻易得罪别人,否则只会是自找麻烦,增加办事的难度。

我们在办事时,总会时不时地遇上一些小人,因此,和小人保持距离,就成为了办事者必须遵守的规则。因为小人的小心眼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

有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