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川菜杂谈
4536600000008

第8章 巴老喜吃家乡味

1942年夏天,抗战中成都的电力不足,常在晚上停电,我与吴先忧老兄常在停电之夜在商业场二泉茶楼相会,躲过黑暗之夜。有时也在商业场中段正娱花园茶座会面。这两个茶馆也有新闻界人士如谢趣生、巫怀毅、吴碧澄等人参加,不停电之夜那就更是热闹了。其中也有几次见到巴金,他同吴先忧是老友,闲谈之中,也就以商业场这个市中心热闹地区谈起了吃,巴金当时最喜欢吃的是商业场前楼的酥油发糕,以生猪油和白糖上笼,蒸好,味鲜甜油而不腻,很爽口。还有华兴正街甜食店的鲜花饼,是油炸的、皮开千层,成都一到夏天,甜食店多有出卖的。商业场北口“味之腴”味京果店卖有伦敦糕的,由于是广东作法,成都人感到新奇。

听吴先忧谈巴金喜欢吃他们北门上的甜水面和素面,是挑着担担卖的,做面就在担前两尺不到的木板上揉和面团,分张,做成工艺程度很细致的甜水面,调和用成都北门正府街一家酱园铺特做的红酱油、熟油辣子、麻酱、花椒油、蒜泥。秋末冬初季节里还要把川西特有的豌豆尖烫熟加进去,使人感觉青香诱人。这种素面家常的也可做出,但不及街上卖担担面做得精细,味道鲜辣可口。那时北门白云寺楞伽庵、通顺桥一带的担担面,做得最好,每天定时出现在东、西珠市街和五宫一带,把南门上的好吃嘴也吸引到北门去了。

吴先忧谈到北大街有一家卖卤麻雀的下酒菜,他同巴金也去吃过,他们都不喝酒的,仅仅是品尝而已。关于小吃方面,我还是从吴先忧处听来,说是在华西协和大学的红门近处有一家“TEP、TIP”的小西菜店那里的猪排、牛排、台子饼做得特好。这家小店为一位姓杨开的,吴先忧同巴金去品尝过,认为台子饼做得不亚于上海的。附近邻街有一家小担子上做的蛋烘糕,也算成都一家卖小吃发明的,带有创造性——以鸡蛋面粉调和,配以芝麻、花生、白糖做心子,这种小吃让所有到过华西坝的人都忘不掉,吴先忧那时担任华西坝上一中学校长,在华西坝他请巴金也算是尽地主之谊了。

1960年巴金第四次回成都已56岁了,那次是由成都市长李宗林安排在省委招待所,住了四个月,天天吃到家乡味,吃到了赖汤圆、龙抄手等。还同吴先忧等人去三洞桥带江草堂吃到邹鲇鱼的大蒜鲇鱼。10月18日巴金步行去永兴巷拜访画家傅抱石,随后去草堂、武侯祠、望江楼玩了一天,这一天午饭在望江楼吃的。主厨是“竟成园”的凉拌菜高手易正元,是临时请他去的,拌的麻酱笋丝、糖醋油酥豌豆等小菜。12月6日,巴金在食堂请炊事员下中江挂面(打荷包蛋),随后又去街上吃了麻婆豆腐、粉蒸小笼牛肉、夫妻肺片等成都小食,吃得很过瘾,与亲属一起过了一个愉快的日子。

巴金来成都,沙汀先生还请过他吃一顿全汤席,是由名师谢海泉主厨,品尝到肝膏汤、开水白菜、鸡皮鸽蛋、清汤双脆、奶汤葵菜等。还有一次,张秀熟请吃饭,吃到了久违的家常水豆豉,连锅子汤和煎二面黄鱼香炒蛋,感觉非常不错。巴金回成都吃到最满意的家乡菜是青胡豆油酥豆泥,这是用春天的青胡豆(即嫩蚕豆)煮熟、煮透后,去皮、只取青豆瓣捣成泥油酥而成取其春天新的可口新青味。

我最后一次与巴老见面,是在1993年12月6日,那天早上8时我同著名摄影家葛加林和赵小军去上海武康路巴老家中见到了他,我们当着巴老的面拿出一大布袋从成都带去的川西坝子特产——青菜脑壳、蒜薹、油菜薹等新鲜蔬菜,巴老情绪激动地对我们说:谢谢!谢谢!葛加林特为之照相留影,我们是专为送家乡蔬菜而去,看到巴老喜悦的面容,我们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