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45377000000002

第2章 品德故事(1)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从中国儒家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品德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1

仁智的孙叔敖

孙叔敖,春秋时期的楚国名臣。

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双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它深深地埋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

他母亲看到这孩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是不是生病了?”

孙叔敖再也鳖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妈妈感到十分诧异,问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啊,哭得这么伤心?”

孙叔敖边哭边说:“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条双头蛇。听人说,看见这种蛇的人会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见不到您了……”

母亲边安慰他边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昵?”

孙叔敖边擦眼泪边回答说:“我怕再有人看见它也会死去,就把它打死后,埋起来了。”

听了孙叔敖的话,母亲很感动,她高兴地摸着孙叔敖的头说:“好孩子,你做得对。你的心眼这么好,你一定不会死的。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孙叔敖半信半疑地看着母亲,点了点头。

后来,孙叔敖长大成人,由于他的学识品德好,做了楚国的令尹。在他还没正式上任时,老百姓就已经很信赖他了。

2

不与人争功的晏子

晏婴,又称晏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之子,齐灵公时期,晏婴继任为上大夫。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却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着称。

齐景公从诊断患病后,已经十几天卧床不起了。这天晚上,他突然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败下阵来,惊醒后竟吓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晏子来拜见齐景公。齐景公不无担忧地问晏子:“我在昨夜梦见与两个太阳搏斗,我却被打败了,这是不是我要死了的先兆呢?”晏子想了想,就建议齐景公召一个占梦人进宫,先听听他是如何圆这个梦,然后再讲道理。齐景公于是委托晏子去办这件事。

晏子出宫以后,立即派人用车将一个占梦人请来,占梦人问:“您召我来有什么事呢?”晏子遂将齐景公做梦的情景及其担忧告诉了占梦人,并请他进宫为之圆梦。占梦人对晏子说:“那我就反其意对大王进行解释,您看可以吗?”晏子连忙摇头说:“那倒不必。因为大王所患的疾病属阴,而梦中的双日属阳。一阴不可能战胜二阳,所以这个梦正好说明大王的肾病就要痊愈了。你进宫后,只要照这样直说就行了。”

占梦人进宫以后,齐景公问道:“我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却不能取胜,这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呢?”占梦人按照晏子的指点回答说:“您所患的病属阴,而双日属阳,一阴当然难敌二阳,这个梦说明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齐景公听后,不觉大喜。由于放下了思想包袱,再加上合理用药和改善饮食,不出数日,果然病就好了。为此,他决定重赏占梦人,可是占梦人却对齐景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教我这样说的。”齐景公又决定重赏晏子,而晏子则说:“我的话只有由占梦人来讲才有效果;如果是我直接说出来,大王一定不肯相信。所以,这件事应该是占梦人的功劳,而不能记在我的名下。”

3

孔子和两个辩论太阳的小孩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正在辩论问题。

孔子看了,觉得挺有趣,就对跟在身后的学生子路说:“咱们过去听听孩子们在辩论什么,好不好?”子路撇了撇嘴说:“两个黄毛小子能说出什么正经话来?”

“掌握知识可不分年龄大小。有时候,小孩子讲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负的成年人要强得多呢!”子路一下子红了脸,不敢说什么。

孔子走上前去和蔼地说:“我叫孔丘,看见你们争辩得这么热烈,也想参加进来,你们看可不可以呀?”

“噢,原来你就是那个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好吧,就请你来给我们评一评,看谁说得对!”两个孩子说。

孔子笑着说:“别急,一个一个地讲。”

一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说早上近,他说中午近。你说说是谁对呢?”孔子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我过去没有考虑过,不敢随便乱讲,还是先请你们把各自的理由讲一讲吧。”

一个孩子抢着说:“你看,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谁都知道:近的东西大,远的东西小。”

另一个孩子接着说:“他说得不对,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中午的太阳近吗?”

说完,两个孩子一起看着孔子,说:“你来评评谁对吧。竹

这下可把孔子难住了,他反复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两个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实在分不清谁对谁错。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

两个孩子听后哈哈大笑:“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你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说完就转身跑走了。

子路很不服气地说:“您真应该随便讲点什么,就能把他们镇住。”

孔子说:“不,如果不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懂,怎么能听到这番有趣的道理。在学习上,我们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4

宽厚待人的闵子骞

闵子骞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以孝为人称道,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在很小的时候,生身母亲就不幸去世了,于是,父亲又给他娶了一个继母。

开始,后母对闵子骞还过得去,自从她连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对闵子骞就越来越不好了。闵子骞常常受到后母的虐待。

继母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非常好,有好吃的,就偷偷地给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吃。闵子骞不但吃不到好的,还常常吃不饱饭。

闵子骞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他从不把自己受虐待的事跟父亲说。马马虎虎的父亲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天天在受罪。

一年冬天,后母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缝了用棉絮做的棉衣,穿在身上暖暖和和的。给闵子骞穿的却是用芦花絮做的棉衣,闵子骞浑身上下冻得直哆嗦。

一天,子骞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三人拉着的车外出去干活。数九的天气,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闵子骞的芦花棉衣哪儿能挡住寒冷的西北风呢?他冻得脸色灰白,手都被冻僵了,一点也使不上劲儿。而子骞的两个弟弟却因为拉车赶路,身上穿得又暖和,脸上直冒热汗,脸色红扑扑的。

父亲一看,弟兄三个同样干活,弟弟们热得直冒汗,子骞却冷得瑟瑟发抖。父亲连连夸奖两个弟弟干活卖力气,并认为子骞一定是在耍滑偷懒。父亲一气之下,竟用鞭子抽打子骞。

不料,那鞭子抽得狠了,抽破了棉衣,棉衣里的芦花絮飞了出来。父亲见状,这才恍然大悟。父亲沉重地责备自己:“原来子骞在受冻,我干了些什么啊?”子骞却连忙安慰父亲:“父亲别生气,都是孩儿不好!”

回到家中,父亲把继母叫出来,指着子骞身上的芦花棉衣大骂她不仁不贤,不配做孩子的长辈。继母羞得满面通红,连连说是自己不好,请求丈夫和孩子们的宽恕。但子骞的父亲正在气头上,还是把继母赶回了娘家。

闵子骞一看,心中十分不安,连忙跪在地上哀求父亲说:“母亲在您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冷,如果您赶母亲走,那我们兄弟三人都将变得孤苦伶仃啊!”子骞见父亲还是不肯原谅继母,就替继母请罪,继母听了子骞的话,羞愧极了,连连对丈夫说:“今后,我再也不对子骞那样了!”

子骞的父亲这才原谅了妻子。子骞的善良宽厚感动了继母,从此以后,继母待子骞胜过亲生儿子。

5

没有迷失自我的邹忌

邹忌,战国时期的齐人。他以相貌着称,品德也受人夸赞。

齐国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八尺,体格魁梧,十分英俊,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公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又问他的妾:“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公当然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做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而沾沾自喜。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一看徐公气宇轩昂的形象,顿时怔住了。两个人一起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徐公,心里觉得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看看自己,再掉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觉得自己比徐公要差一些。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他总算找到了答案:“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6

以德报怨的韩信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名大将军名叫韩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大军事家和大战略家。

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早年每天靠讨饭过日子。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

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

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不就犯了杀人罪吗?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还是忍一忍,不能逞一时英雄啊!”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军,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就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兄弟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

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复,而是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7

廉洁自俭的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期的着名将领。小小年纪就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受武帝的喜爱。

霍去病出身十分贫寒,少年时期还曾在贵族家中做过奴仆。他的姨母卫子夫做了汉武帝的皇后之后,霍去病才有机会跻身于贵族行列。后来,霍去病官拜侍中,出入皇宫和接近皇帝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霍去病从没有因为地位的改变,而丢掉他自小养成的艰苦节俭的本色。不但如此,霍去病从小练功习武,研习兵法,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率领八百名骑兵初战匈奴,大获全胜,歼灭了敌人千余人,还活捉了匈奴国王的叔父。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万分高兴,破格赐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霍去病立功升官后,没有居功自傲,他总是不忘节俭,处处与兵士同甘共苦。一次,霍去病又率大军奔赴前线。临战前,汉武帝为了表达自己祝霍去病取胜的心愿,派人由长安远道为瞿去病送去了两坛上好的美酒。霍去病见到酒后,首先想到的是兵士。他认为,征战沙场的兵士应该最先慰劳,我们做将领的决不能搞什么特殊化。他当即命令:将酒分给全军士兵,让大家共享美味。可是,酒仅有两坛,要是真的分起来,恐怕全军将士每人连饮一口也不够。霍去病灵机一动,将美酒倒入清泉中,与将士们共饮。

在攻打匈奴的战争中,霍去病屡战沙场,战功显赫,几年时间,就被提为大司马。汉武帝又命人在长安为他营造了一所豪华精美的府第,准备送给他。

一天,汉武帝带着霍去病一起去看刚修建完工的住宅。汉武帝看见巍峨高耸的门楼,感到很有一派富丽堂皇的气氛,心里十分满意。可当他把头转向霍去病时,见他眉头紧锁,便以为霍去病可能嫌这门面不够气派,于是忙问霍去病是否对宅子不够满意。霍去病神情严肃地对汉武帝说:“陛下,您对我的恩赐,霍去病领了。但是这所豪华的府第,微臣却不能要。现在匈奴虽暂时被击退,但他们并未被彻底消灭。在这种情况下,我怎能忘记国家大业,而追求个人的安逸呢?”说完,他一再拜谢汉武帝,希望汉武帝能理解他。汉武帝见到霍去病如此廉洁自爱,对他更加器重,也不再提赐宅的事情了。

8

“瘦羊博士”甄宇

甄宇,汉代人。东汉初年,出任博士,后来又升任太子少傅,以高尚的品德着称。

东汉时期,京城洛阳太学府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学府里专事教学和解答疑问的人,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其官职都被称为博士。

一年春节,太学府里一派喜庆气氛。博士们正忙着张灯结彩,装点校园,随时准备恭迎诏书。太学府外面锣鼓喧天,显然是皇上派人为博士们祝贺节日来了。来人宣读了诏书,诏书上说,皇上为了让博士们欢度春节,特意赐给博士们每人一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