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孙中山身边总带着他心爱的书。孙中山先生流亡在英国伦敦的时候,他的生活十分困难。有一次吃饭的钱也快用完了,在伦敦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凑了三四十英镑送给他。隔了三天,这些留学生到孙中山住的地方来看他,按了很久的门铃,却听不到里面的回答。原来孙中山正在屋里专心读书,门铃的声音竟没听见。
即使生活再困苦,孙中山先生还是用他仅有的一些钱来买书。有卢梭的《民约论》、《寓兰克林自传》,《拜伦诗选》,还有许多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书籍。
有一个留学生有点沉不住气,问道:“孙先生,上次送给你的英镑差不多都花在买书上了吧?”
孙中山先生微笑着说:“应该谢谢你们,你们赠送的金钱,我还留着一部分。”
孙中山先生唯恐大家不放心,就进一步解释:“不要紧,生活苦一点没有什么,两个小面包,也可以当一顿饭。我这个人的确有些奇怪,一两顿饭吃不吃倒不在乎,可是,不看书就受不了啦。”
31
彭端淑谈做学问
彭端淑是清朝官员,10岁能文,12岁入学,一生求学好问。后来,他时常劝诫子侄要多学多问。就做学问难与不难一说,他曾经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子侄们。
彭端淑认为:天下事有难易的区别吗?去做,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不做,容易的事也会变得难。学习有没有难和容易的区别呢?去学,难的也会变得容易;不学这容易的也会变得难。即使天资愚钝,才能平庸,不如别人,但是只要每天坚持学习,毫不懈怠,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到那时候,愚钝的人也就不觉得愚钝和平庸了。即使天资聪明,才思敏捷,但是把这些天资和才能都丢弃不用,那么,和那愚钝平庸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生当中,曾参是以钝拙出名的。可是孔子的学业,最后却靠曾参传了下来。这样说来,聪明和愚钝的作用,哪里是一成不变的呢!
彭端淑在信中写道,四川的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样?”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就靠一个水瓶、一个饭钵。丹富和尚说:“我几年来都想雇船去一直没有办成。你凭什么能去得了?开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与富和尚讲述了南海的若干情况,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南海就是浙江的普陀山,是佛教的圣地。从四川到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的和尚去不了,穷和尚却去成了。人的立志。难道可以不如四川这个穷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敏捷,是又可靠又不可靠的东西,自以为聪明和敏捷而不认真学习,那就会自取失败。愚钝和平庸,对人的发展有限制作用,但是又不能完全把人的发展限制住。不为天生的才能所限制,努力不倦地学习,才是真正求上进的人。
彭端淑的这封信是很有名的。它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因为这封信写得感情真挚,分析辩证,实事求是,又举出生动的事例,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
32
阿基米德与海滩
阿基米德11岁那年,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亚历山大里亚求学。当时的亚历山大里亚是世界闻名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城中图书馆异常丰富的藏书,深深地吸引着如饥似渴的阿基米德。
当时的书是订在一张张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茎剖成薄片压平后当做纸,订成后粘成一大张再卷在圆木棍上。那时没有发明印刷术,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抄成的,十分宝贵。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没有纸,就用小树枝当笔,把大地当纸,因为地面太硬,写上去的字迹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几天,又发明了一种“纸”,他把炉灰扒出来,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然后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时天公不作美,风一刮,这种“纸”就飞了。
一天,阿基米德来到海滨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数学问题。无边无垠的沙滩,细密而柔软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铺展在脚下,又伸向远方。他习惯地蹲下来,顺手捡起一个贝壳,便在沙滩上演算起来,又好又便捷。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兴奋地告诉他的朋友们说:“沙滩,我发现沙滩是最好的学习地方,它是那么广阔,又是那么安静,你的思想可以飞翔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是飞翔在海面上的海鸥一样。“神奇的沙滩,博大的海洋,给人智慧,给人力量。从此以后,阿基米德喜欢在海滩上徜徉徘徊,进行思考和学习。从求学的少年时代开始,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占了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当时,已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演算数学,对于敌军的入侵竟丝毫未觉察。当罗马士兵拔出剑来要杀他的时候,阿基米德安静地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答完的题做完,免得将来给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证完的难题。”
33
少年牛顿的求学路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从此牛顿便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牛顿才回到了母亲身边。大约从5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入中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地转动。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迫于生计,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每次,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他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他写了一首题为《三顶冠冕》的诗,表达了他为实现献身科学的理想而甘愿承受痛苦的态度: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
可是现在我愉快的欢迎一顶荆棘冠冕,
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
它充满着幸福,永恒无边。
牛顿19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在这里,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着作,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牛顿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正当牛顿准备留校继续深造时,严重的鼠疫席卷了英国,剑桥大学因此而关闭,牛顿离校返乡。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相反,家乡安静的环境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正是在这短暂的时光,成就了他一生的荣耀。
34
学习永远不嫌晚
杰克·伦敦,是美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杰克·伦敦青年时期做过苦工,一度当过流浪汉。有一次他被警察逮捕,法官判他在监狱里做了30天苦工。这次难熬的牢狱生活,才促使他思考未来:自己已是19岁的人了,难道一辈子就这样苟活下去?
有一天,杰克·伦敦就这样沉思着,无意中走进一家图书馆,随手拿起一本《鲁滨逊漂流记》翻阅起来。不料一下子就被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虽然他已饥肠辘辘,也顾不得出去吃饭。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跑到图书馆,看完了《鲁滨逊漂流记》,接着又看别的书。看着,看着,他觉得眼前出现了一片新的天地——一个奇妙的知识世界。
他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贪婪地吸收知识的营养。
从此,他读书的劲头一发而不可收拾。有时一读就是十几个小时,也不肯休息。因为他现在已经明白他比别人多浪费了许多时间,他一定要赶上来。
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条件,他进入了加州奥克兰德中学,他在这里勤工俭学,除了上课外,还要看仓库,打地毯,擦地板、冲洗厕所。他用功的劲头无人可比,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因而进步飞快。他嫌中学三年学制太长,读了一年就离开学校,刻苦自修了3个月后,就通过了毕业考试。
后来,杰克·伦敦又加入了去阿拉斯加淘金的人流。结果他不但没有淘到金,反而得了败血症,落得个满面生疮,牙齿松动,下肢几乎瘫痪的下场。这段经历使杰克·伦敦虽然在经济和身体上亏了本,但他终究不虚此行,写下了大量的观察笔记,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
35
斯皮尔伯格读大学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美国着名的电影导演、编剧和电影制作人。在他功成名就后,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回到加州大学修完当年还没有读完的电影系学分。
196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加大电影系二年级时拍了一部22分钟的短片,参加亚特兰大电影节,好莱坞的投资者看了,马上与他签约,斯皮尔伯格因此辍学,到好莱坞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步是对的,如果他当年不把握机会,坚持要完成学业,他或许成不了大师。
然而四十年过去了,斯皮尔伯格虽然功成名就,他还是很介意年轻时的学业没有完成。夜深人静时,斯皮尔伯格总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今天你是好莱坞权力最大的人,你的名字是年轻人的名气、金钱的保证。但那又怎样呢?你曾经背弃过自己的承诺,无论再有钱、名气再大,你仍然是个中途辍学的无知者。
斯皮尔伯格回到大学,用假名重新注册插班,用假名考试交卷,只有几个教授知道他的身份,他的功课与其他学生一起送交校外的学者审阅。课程要求学生交电影实习作业,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中选取了12分钟的影片,还交了《大白鲨》和《第三类接触》的片段。大学电影系助理教授凯利为他总评分,给他成绩“良”,评语是“该学生对音响、灯光,剪接和剧本管理颇有驾驭力”。
这位《侏罗纪公园》的主人还要辅修一门叫野生生物的学科。教授说他精于恐龙知识,上课谦卑有礼,除了有一天在课堂上把一只脚搁在书桌上。他向老师道歉,解释是前一天与儿子一起玩滑板扭伤了腿。教授提醒班上其他学生,不要对这个天王级的同学有什么崇拜的眼光,只把他当普通人。学生做到了,没有向他索取签名,但在毕业典礼的那天,他们告诉父母:我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同一年毕业。
名誉和财富都没有阻挡斯皮尔伯格的求学路,他这种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和渴望,值得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