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动物专家相信猪目前所受的待遇是不太公平的,是人类将猪塑造成这样的。他们不按照猪的自然规律喂养,其实猪吃得少,好动,还是最爱干净的动物之一。一位专家说:“不管是野猪还是家猪都是清洁的和幸福的。”它们属于爱动、十分讲究的动物,它们讨厌吃厨房下脚和残羹剩饭,人类强迫它们在泥里滚,贪吃、贪睡而使之养成变态懒惰——从而达到腰肥体壮送往市场。
给敌人提供子弹
1821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希腊,在这里,希腊士兵奋起抵抗,予以反击,土耳其士兵被迫在雅典城内的威严神圣的卫城边与之交战。土耳其士兵子弹用完了,如果不想办法补充弹药,他们就将失败。他们决定毁掉卫城庙堂的柱子,从而获得中间的铁芯线和用来保护地基接头的铅,再把它们变成子弹,消息传出,围城的希腊士兵惊呆了。对于他们来说,卫城是神圣的,让土耳其因为弹药而毁掉它简直不可思议。因此,为了防止亵渎神物,希腊把自己的弹药送给土耳其人以救这座卫城,给敌人提供子弹后,战斗重新开始。
中外改革家史话
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是由北方鲜卑族首领拓跋珪建立起来的政权。公元471年,拓跋宏继位,这就是着名的孝文帝。孝文帝针对北魏所面临的政治、经济不稳固的形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场改革从公元485年开始,前后共用了10年时间,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时,由于孝文帝还年轻,一切大政方针都由他祖母冯太后主持决定。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颁布均田令。均田令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种庄稼的土地)40亩,妇女20亩,这部分土地不允许买卖。此外,男子还授给桑田100亩,叫“永业田”(即归私人所有的土地),政府以后不再收回。
2.重新制定了租调制。一夫一妇每年需要向国家交纳粟米二石、布帛二匹。
3.建立三长制。在基层依次设置邻长、里长、党长,加强对基层的控制。
第二阶段的改革是在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以后进行的。首先是迁都。北魏都城原来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不适合做国家的政治中心,孝文帝于是排除种种阻力,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其次是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包括:明文禁止用鲜卑语和鲜卑服饰,改用汉语和汉人服装,又将拓跋族的复姓改为音近的单音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大户人家通婚,还将一些鲜卑的旧习俗废掉。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客观上缩短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过程。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是明朝后期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为了扭转当时民穷财竭、危机四伏的局势,巩固封建统治,针对土地兼并猖獗、吏治腐败、武备松弛等严重问题,在1581年担任内阁首辅以后,他极力进行了大胆改革。
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政治上,用严格考核的办法整顿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国家机器的运转能力。严惩贪官污吏,起用贤能之士。
2.军事上,任李成梁镇守辽东,委派戚继光主持蓟州防务,使边防得到加强,也改善了民族关系。
3.经济上,首先清丈全国的土地,查出了大量隐瞒的田亩。随后,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一并征收手续,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获得了较多的自由,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次改革只进行了一年左右,但经过改革,明朝后期的政局有了一定的起色,国家财政也出现好转,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铁烈平的政治改革
铁烈平是小亚细亚地区奴隶制国家——赫梯王国的国王,为了有效地制止因王位继承问题而引起的内讧与流血冲突,他实行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1.确立了王位继承原则。即国王的嫡长子是王位的优先合法继承者;如无嫡男,依次由庶子递补;如果没有男子继承者,则立婿为王,仍以长幼为序。由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内部团结。
2.确立了一人犯罪一人当的原则。即不许杀死氏族中的任何人,不经贵族会议同意,国王无权处死任何一个兄弟、姐妹,不应进行暗杀。
3.规定了贵族会议和民众会议的权限。明确民众会议有权审理一切罪犯,加强了判案的集体法律效力。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的改革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原是亚述帝国非王室血统的一名军事将领,在亚述帝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受到奴隶主阶级的拥戴,于公元前744年登上了帝国皇帝的宝座。
他执政后,实行了重大改革。改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政治改革,加强中央皇权,限制并削弱地方权力。缩小总督辖区,削弱总督的实际权力,防止总督据土割据。对征服地区和国家划为行省,置于总督的控制之下,废除过去保留当地王公辖土治民的办法。把反抗情绪大的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迁移亚述城附近的地区或其他偏远地区,防止他们起来造反,以便形成地方和全国稳定的局面。
2.军事改革,加强国防力量,发挥军队的作用,废除了部落兵制而推行募兵制,建立了一支完全由王室供应的常备军,包括各种兵种。军队装备精良,以弓箭、短剑和长枪为武器,攻城时还使用特制的撞城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这支由铁制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成为古代西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强大攻击力量。
大流士的改革
大流士(约公元前588-前486年)或称大流士一世,是古波斯帝国较有作为的国王,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的“万王之王”。
大流士在镇压了反对派贵族高墨塔政变,平息了国内叛乱和起义后,于公元前518年开始了他的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政治改革。通过削弱地方权力,使大流士集全国政治、军事、行政、司法等大权于一身。在国王之下,设立由7名显贵组成的贵族议事会辅佐朝政。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帝国分成20个省区,每省设总督1人,掌管地方行政、司法和税收。又设一名军事长官,统帅本省驻军。总督和军事长官互不隶属,实行军政分权制。国王还派耳目,秘密监督地方军政人员的活动。
2.经济改革。实行定额税收制,规定了各行省的纳税数额,责成税收承包,以保证中央财政的充实。大流士还第一次建立了帝国统一铸币的制度,规定中央政府有铸造金币的特权,行省只能铸造铜币。大流士铸造的金币称“大流克”,通行帝国全境。
3.军事改革。把全国划分为5个军区,下辖各省,军区长官直接对国王负责。他还建立了一支称为“不死人”的万人近卫军。
4.广修道路,便利交通。
大流士改革,成为波斯帝国走向全盛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年)于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全部权力。在当政期间,他对俄国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行政、军事,同时也涉及到宗教、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彼得一世曾说:“改革工作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为7年:1700-1707年为积蓄力量阶段;1707-1714年为俄国飞跃兴盛的阶段;1714-1721年为建立良好秩序的阶段。”
1.行政管理上,彼得一世将全国分为8个省,由总督统揽各省的军政大权。又在省下设州,共分50个州,并建设新都圣彼得堡。成立新的最高权力机构——参政院,参政院下设总检察官,监视所有国家机关的活动,成为“皇帝的耳目”。又废除了职能混乱的政厅制度,成立了12个院(委员会),严格分管外交、陆军、财政、司法等事务。还颁布了“官秩表”,把全国文武官员分为14级。
2.军事上,废除旧的贵族军队和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3.宗教上,废除了大主教制,设宗教事务管理总局,使教务完全隶属于国家。四、社会经济上,颁布了“一揽子继承法”和征收“人头税”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