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比较经济学
45383400000001

第1章 比较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1)

(第一节)比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可以从多重的角度加以研究,例如,物理现象可以从热学、光学和力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也可以从宏观宇宙和微观原子的角度加以研究。同样,有机体可以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等加以研究。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当然不是自然现象和生命有机体,而是经济现象,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等。但是,它同样可以从多重的角度进行考察。例如,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或经济社会形态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这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把国民经济当作整体,撇开经济是由各部分和单位组成的,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总投资、总消费、总收入、总分配等等,这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也可以反过来,专门研究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各个部分,研究它们之间的交换,资源分配,消费分配的规律,这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也可以从生产力的角度研究经济现象,研究技术经济联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和生产函数分析等等,这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比较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则不同。经济可以看作是由各种不同因素组成的系统。这些因素包括个人、家庭、企业、政府机构,社会机构等等。在一个经济系统中,这些因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和相互关系。这些因素的行为受各种各样的调节因素的支配。这些因素所产生的经济过程受到这种调节因素的控制,又反过来对这种因素发生影响,于是这些因素又会对经济过程作出反馈。这就会产生经济运行的过程。而经济运行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经济运行过程既离不开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又会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产生巨大的作用,例如,对经济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比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至于为什么研究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必须采用比较方法呢?这是我们需要着重说明的。

首先,经济的运行给我们显示的是经济过程的结果,例如,我们到市场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产品,知道这些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或者进一步知道某种商品多,某种商品少,但是,我们很难了解这种运行过程,更难了解这种运行的规律性。这同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可以直接观察过程,并且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现象不断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可以在被观察的现象中发现确实存在的规律性。例如,我们可以观察水在何种温度下变成冰,在何种温度下变成蒸汽,并且在同等温度下不断进行观察和试验。我们根据观察和试验的结果就可以掌握水在0℃以下变成冰和100℃以上变成蒸汽的规律。但是,我们绝不可能用直接观察和实验的办法来发现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例如,在商店面前出现了购买某种商品的排队现象,这是经济运行过程的结果。你可以不断观察这种现象。但你并不能了解造成这种结果的运行过程,同时,你也不能进行实验,叫别人不排队,或让多少人排队合适等等,所以你也无法了解如何消除排队现象的规律性。

其次,经济发展给人们显示的是过去经济发展的记录,这些记录是可以凭借数学和统计学记载下来的,但是,不可能根椐以往的数据就能推断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也同自然科学不同。物理学知道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可以推断一个物体在同样的条件下的运动速度。例如,如果对日月盈亏的历史作了详细的记录,人们就可以准确地判定今后日蚀和月蚀发生的时刻。但是,单纯根据过去的经济数据,是不可能预知未来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情况。哈耶克曾经说过:“如果以为只能把自然科学应用于历史资料来建立经济规律,那么这种企图必定会退化为仅仅是一种记录和描述以及对任何规律的存在的彻头彻尾的怀疑主义。”

由上可见,我们既不能靠观察和实验,也不能靠记录和描述来研究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但同自然现象不同,人们本身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都是有某种实践的经验,并且都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这些经验加以比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去认识这种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例如,就拿排队现象来说,人们就会进行比较,为什么有的国家和地区,货架上商品很多,商店小姐总是笑脸相迎,希望你尽量多购买商品,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长期停滞,人民生活提高缓慢,有的国家经济大起大落,即某一时期增长速度较快,而某一时期又出现萧条停滞,而有的国家能实现在稳定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国民经济能有较快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工资收入能有较快的提高,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说明人们试图在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经济现象。

但是,真正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则是比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从直感经验的比较逐渐上升到经济运行和发展不同规律性的比较。人们早期把物资分为金木水火土,进一步认识到有各种元素。着名化学家门德列耶夫把各种元素加以系统地分类,提出了元素周期表,从而揭示了元素内构成的奥秘,发现了物质演变的规律。与此相类似,比较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对经济组织和经济增长结构的分析,比较和分类,来探索经济演进的规律。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经济组织和经济增长的结构。

(第二节)什么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并没有一个普遍都能接受的定义。因为经济体制就其西文原词Economicsystems来说,就是一个多义词,既有经济制度,又有经济系统等多种含意。按一般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是指生产资料占有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由于比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在比较经济学中通常把经济体制了解为经济组织的结构,但这种结构并不是处在静态中,而是处在经济过程即经济运动过程中。因此,经济体制实际上是经济组织结构和经济过程之间关系的某种表现。经济组织结构是由一定规则和秩序决定的经济组织相互联系的总体,经济过程是人们的经济行为方式及其产生的结果。经济的组织结构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方式和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但人们的经济行为方式和结果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组织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经济体制运行和演变的过程。

在比较经济学中,经济体制可以定义为在经济领域中由一系列规则形成的各经济组织(包括个人)按一定的方式从事经济活动,最终形成一定的经济结果(产品和服务)的系统。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外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体制则不外是支配所有这些活动的一整套组织机制。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有时是作为同义语使用的,如建立新经济体制被称为建立新经济机制。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在《匈牙利的改革过程》一文中把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经济运行的组织,如行政管理机构,非赢利的机构、企业、家庭等;

2.各种形式的所有制或产权结构;

3.决策权,即对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决定权,以及这种权力的分配情况或集中和分散的情况;

4.信息结构,即各种组织之间信息流的类型,如货币信息流,实物信息流等等;

5.激励决策者的各种刺激,如物资刺激,精神鼓励,奖惩等等,或者各种经济决策人(经济当事人)的动力结构;

6.政治机构和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这里政治机构包括政党等等;

7.法律和政府的法令,即经济运行的正式的法律规定;

8.非正式的“竞赛规则”,即用习惯的行为强化、阻碍或补充正式的法律规定。

科尔奈的概括是从广泛的比较中得出的,也为进一步开展比较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框架。实际上,这些组成部分是在当前世界上一切国家的经济体制所共有的,而正是这些部分的区别构成各国各不相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运行和演变,就是这些组成部分发生作用,它们之间发生何种联结以及这些作用和联结方式的改变。

在科尔奈的概括中,经济体制的概念已经延伸到政治、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政治机构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同政治有关。经济运行的法律规定同法律制度有关。实际上,非正式的竞赛规则则同历史社会文化道德有关。实际上,经济体制同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观念有密切的联系。在探讨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涉及其他非经济因素。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确一点,既然比较经济学是用比较方法研究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那么,首先要研究经济体制的比较。比较经济体制是比较经济学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下面我们再来谈经济发展。

(第三节)什么是经济发展?

同经济体制一样,经济发展似乎也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但从我们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可以看到,经济过程作为人们经济行为方式及其结果总是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问题在于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或者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经济发展。

过去往往把经济发展等同于工业化。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由于工业革命以后发展起来的。但是,在追求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后,即在单纯追求工业占国民经济中占多大比例后,并没有导致人民生活的提高。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工业化。理由是:

1.农业占国民经济较大比例,并不是贫困的原因,而是贫穷的结果,其根据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如果工业化并没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那么,这并不能消除贫困的根源。繁荣的农业部门则可能导致非农业部门的扩大和繁荣。

2.工业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的发展,实际上,工业化的速度取决于克服农业瓶颈的限制。

3.经济发展比工业化包含更多的含意,至少要包括生产率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如世界银行每年度的经济发展报告均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来衡量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但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标准也有一些问题:

1.这一指标有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如某些石油输出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高,但并不反映它们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

2.在这一指标的计算上把官员、军队、警察、甚至赌博等等的收入都计算在内,这显然是一种高估。

3.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并不一致,等等。

迈耶认为,经济发展也能得到人们最广泛赞同的定义是:“一国实际人均收入长期增长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不增加,收入分配不会更不平均。”

这个定义的特点是:

1.它强调的是人均收入的实际增长,而不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这种名义增长;

2.它把经济发展看作是长期增长的过程,即不是在1-5年内,而是至少在20-30年内由各种因素相互起作用的经济发展过程;

3.它把经济发展看作是一个逐步富裕的过程。人们不可能在一个早上同时富起来,但至少要保证穷人不致更穷,只有先富后富之分。

第三世界的学者认为,“发展必须定义为有选择地向贫困的最坏方面发起进攻,发展目标必须按营养不良、疾病、文盲、不卫生、失业和不平等的逐步减少和最后根除来确定。我们一直受到的教导是必须注意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有助于消除贫困。现在让我们反过来,首先关注贫穷问题,贫穷的消除会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换句话说,值得我们更为操心的事情不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而是国民生产总值所包含的内容。”

这个定义自然有一定的道理。第三世界一些学者强调把经济发展放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食物营养、改进医疗、清洁用水、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识字率、消灭文盲等等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方面上面。问题在于,没有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不断持续增长,摆脱贫困的愿望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综上所说,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以下六个组成部分:

1.经济的实际增长,工农业生产率提高,服务业发展,人均实际收入增加;

2.科技不断进步,采用新技术,生产出新产品;

3.适应性较强,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4.在收入分配和就业方面,既能有利于鼓励先进,而同时收入差别不致过分悬殊,使每个人都有工作的机会,而又可能允许个人作出选择;

5.在经济实际增长的同时,注意社会和文化的实际发展,保证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得到鼓励,公共卫生和健康服务不断改进;

6.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摆脱和消灭贫困,使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使人们的才能得以发挥。

由上可见,同经济体制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只是纯经济因素,而是社会、文化等综合性因素。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处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自然同整个社会的环境、资源、制度、价值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基础部分,而就经济组织结构和经济过程的关系来说,经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的实践是对经济体制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最好的检验。我们可以用表把经济社会大系统说明如下:

下图扼要地说明了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概况。

一国的经济体制和发展,自然受到资源、生产力水平、制度、文化观念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但经济体制的演变和经济发展会对上述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反作用。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是彼此联系和互为作用的。比较经济学是通过对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比较来研究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当然,它不能脱离自然和社会的环境。我们通过上图,可以把握比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

(第四节)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把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比较方法分别探讨,然后再说明这两者的联系。

一、比较经济体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