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谈佛说道悟人生
45398800000016

第16章 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救助自己(1)

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就要先做一颗珍珠

有一个年轻人,自以为是全才,但毕业以后却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感到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只“千里马”。

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僧从这里走过,救了他。老僧就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僧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撒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撒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僧没有说话,接着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撒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年轻人翻然醒悟。

禅里禅外悟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是因为我们只是一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所以,若要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赏识,那你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

求人不如求己,靠自己救助自己

有一个佛教的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走在雨里,你躲在屋檐下,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

信徒听禅师这样说,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应该可以度我了吧?”

禅师说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带伞了,而你淋雨是因为没有带伞。准确地说,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如果要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吧!”

那信徒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他说:“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不能得到。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平时不去寻找,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禅里禅外悟人生

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佛理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当遇到难题时,不要寄希望于他人的救助,而应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有了好的设想,就要立刻行动起来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

穷和尚莫名其妙的问:“怎么了啊?”

富和尚问:“我没有听错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凭借什么东西去南海啊?”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大笑,说:“去南海来回好几千里路,路上的艰难险阻多得很,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几年前就作准备去南海的,等我准备充足的粮食、医药、用具,再买上一条大船,找几个水手和保镖,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怎么可能去南海呢?还是算了吧,别白日做梦了。”

穷和尚不再与富和尚争执,第二天就只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斋,一路上尝尽了各种艰难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饿晕、冻僵、摔倒。但是,他一点也没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前进。很快,一年过去了,穷和尚终于到达了梦想的圣地:南海。

两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归来,还是带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穷和尚由于在南海学习了许多知识,回到寺庙后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个富和尚还在为去南海做各种准备工作呢。

禅里禅外悟人生

做什么事都要勇于付出行动,不付出行动,即使有再好的设想,我们也只会停留在原地。所以,当我们打算要做一件是的时候,一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就要立即行动,否则,再好的设想也不会变成现实。

要想收获果实,就必须先播种

一个穷汉每天都在地里劳作。有一天,他突然想:“与其每天辛苦工作,不如向神灵祈祷,请他赐给我财富,供我今生享受。”

他深为自己的想法得意,于是把弟弟喊来,把家业委托给他,又吩咐他到田里耕作谋生,别让家人饿肚子。一一交待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了,就独自来到天神庙,为天神摆设大斋,供养香花,不分昼夜地膜拜,毕恭毕敬地祈祷:“神阿!请您赐给我现世的安稳和利益啊,让我财源滚滚吧!”

天神听见这个穷汉的愿望,内心暗自思忖:“这个懒惰的家伙,自己不工作,却想谋求巨大财富。倘若他在前世曾做布施,累积功德,那么,方便给他些利益也未尝不可。可是,查看他的前世行为,根本没有布施的功德,也没有半点因缘,现在却拼命向我求利。不管他怎样苦苦要求,也是没有用的。但是,若不给他些利益,他一定会怨恨我。不妨用些方便,让他死了这条心吧。”

于是,天神就化作他的弟弟,也来到天神庙,跟他一样祈祷求福。

哥哥看见了,不禁问他:“你来这儿干嘛?我吩咐你去播种,你播下了吗?”

弟弟说:“我也跟你一样,来向天神求财求宝,天神一定会让我衣食无忧的。纵使我不努力播种,我想天神也会让麦子在田里自然生长,满足我的愿望。”

哥哥一听弟弟的祈愿,立即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不在田里播种,想等着收获,实在是异想天开。”

弟弟听见哥哥骂他,却故意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听听。”

“我就再说给你听,不播种,哪能得到果实呢!你不妨仔细想想看,你太傻了!”

这时天神才现出原形,对哥哥说:“诚如你自己所说,不播种就没有果实。”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想要收获果实,就要先播种。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做到“心手合一”

有一位名叫大年的学僧,喜好于佛像的雕刻,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指导,雕刻出来的佛像总缺乏佛性。于是,大年专程去拜访无德禅师,希望能得到无德禅师的指导。

大年到法堂时,无德禅师便放一块宝石在他手中,命他捏紧,然后天南地北地跟他闲聊,除了雕刻方面的事外,其他一切都谈,约一个小时后,无德禅师拿回宝石,命大年回禅堂用功。

这样连续过了三个月,无德禅师始终没有谈到雕刻的技术,甚至连为什么放一块宝石在他手中也没说。终于,大年有点不耐烦,但也不敢询问无德禅师。

一天,无德禅师仍照往常一样,又拿一块宝石放在他手里,准备谈天。大年一接触那块宝石,便觉得不对劲,立刻脱口而出说道:“老师!您今天给我的,不是宝石。”

无德禅师问道:“那是什么呢?”

大年看也不看,就说道:“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块而已。”

无德禅师欣慰地笑道:“对了,雕刻是要靠“心手合一”的功夫,现在你的第一课算是及格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所谓“心手合一”,就是说,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调动全身的积极性,达到心即手、手即心的至高境界。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全心全意地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手合一”。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均等,均等只存在于心中

在古时候的摩罗国曾经有这么一件事情。

有个人得了重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将两个儿子唤到床前,谆谆告诫他们:“我死之后,你们兄弟二人一定要妥善地分配财物,可不要因此起纠纷啊!”

兄弟二人满口答应一定遵守父亲的遗嘱,在父亲死后把家财均分为两份。

可当他们二人分配财产时,哥哥却说弟弟分财不均,兄弟二人最终还是发生了争执。

这时,有位自以为很聪明的老者听说兄弟二人因分家财而起争执,便来指教他们。

他对兄弟俩说:“我教你们一个最最公平的办法,保证你们不再有意见。听我的,现在你们将所有的钱财物品都破作两份,这样就绝对平等了。”

兄弟俩一时还不太明白,老者又举例说:“比如衣裳,从中间撕开;瓶盘器物破成两半;钱币也割成两半。如此,就能做到绝对的平均分配。”

兄弟俩虽然觉得这个方法并非上策,但为了平分财物,就听从了老者的建议。结果,家中的一切物品全被破为两半,兄弟二人绝对平均地分了家产。可是,他们俩各自到手的却是一堆实实在在的破烂。

如此分家,世间少见,这就成了人们一直传说的笑话。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均等,如果一味地寻求均等,最终只会搞得两败俱伤,均等只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凡事不斤斤计较,人与人之间互相谦让――这才是最好的均等。

顾念别人是没有错的,但也要顾念自己

一次,佛光禅师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这里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春秋了,但你怎么从来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禅僧回答:“老禅师每日很忙,学僧我实在不敢打扰啊。”

时光飞逝,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

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了克契禅僧,又问:“你在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回答:“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啊!”

很快又过了一年,克契学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再次对克契禅僧说:“你过来,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快合掌作揖说:“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的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