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树人文库-追忆一生的伟人故事
45419100000025

第25章 勤劳能干的石三伢子

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湖南韶山冲的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一个男孩。按照族序,这一代属泽字辈,因此取名泽东,字咏芝(后改为润之)。在这个孩子之前,毛贻昌的妻子还生过两个儿子,但都在襁褓中夭折了。这第三个儿子出世以后,母亲文七妹惟恐孩子再夭折,就到处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并开始吃“观音斋”。毛泽东的外婆很疼爱这个外孙,就把女儿连同外孙接回家,帮女儿一起照料孩子。为了让孩子容易抚养,顺利长大,在毛泽东出生不久,外婆就让女儿把小外孙抱到“石观音”庙叩拜神灵,认石头为干娘,还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是个终身务农经商,生财有道的农民。16岁时,他为了替父亲还债,迫不得已外出当兵,把军队发的饷银积攒起来,退伍后还清了债务,耕种六七亩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年为温饱操劳。由于毛顺生读过几年私塾,精明能干,肯劳动,会省俭,又善于经营,逐渐积攒了一笔钱,把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赎了回来。全家6口人共有15亩地,每年收的稻谷除食用外,还有节余,在韶山冲一带就算是相当富裕的人家了。

毛泽东从6岁起,就开始参加劳动。8岁到13岁在私塾读书期间,每天早晨上学前和下午放学后,都要帮助家里放牛、砍柴、挑水、喂猎,做些零活儿。每年寒暑假,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劳动。13岁以后,由于父亲需要帮手,他不得不辍(c惑)学在家,常年务农。他白天像大人一样到田间干活,学会了扶犁、掌耙、扬谷、下种等农活,晚上还要帮助父亲记账,学习双手打算盘。

毛泽东的父亲非常勤劳、能干,但脾气粗暴。他自己不停地干活,也严厉地要求孩子们像他一样,不许闲着。孩子们稍有错误,他就打他们。他从不给孩子们一文零花钱,给孩子们吃的饭食也是最差的,既没有肉也没有鸡蛋,而对农忙时请来的帮工,倒是每逢十五给他们鸡蛋吃,但也从来不给肉吃。

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毛泽东从早到晚辛勤劳动,从不偷懒。禾苗中耕锄草,人家锄一两遍,他锄两三遍,并且见草就拔。他在屋后山坡下开辟了一块菜地,种出各种各样的蔬菜。他喂牛时,经常用铁篦子给牛梳篦,使牛毛里不藏虱子。牛栏和猪圈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家喂的牛和猪从不生病。

毛泽东和同伴们放牛时,为了玩耍,曾经将牛拴起来,或者放开缰绳,任其乱跑,以致使牛吃不饱草,或者吃了别人的庄稼,惹出麻烦。后来为了让同伴们既放好牛,又能玩得痛快,他把大伙分成几组,一组负责放牛,一组负责割草,另一组到远一点的地方采野果。经过一段时间,牛吃饱了青草,割草的和采野果的伙伴们也完成任务回来了。他们把野果和青草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然后聚在草地上讲故事,做游戏,直到太阳落山才兴冲冲回家去。从小辛勤地劳动,不仅磨炼了毛泽东不畏艰难的意志,而且加深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深切体验了劳动人民的疾苦,熟悉了农民的苦难,理解了农民的要求。这对他认识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农民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