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康历代名人录
45429400000026

第26章 清(10)

字致初,号笑楼。直隶安肃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二年(1622)进士。授工部主事,擢都水司郎中,二十三年(1843)任兴安府知府。兴安郡城三面临汉,栋补修惠壑、长春两堤,高其基加于旧五尺。咸丰水冒旧堤二尺,卒未入城。民皆欢然念徐公力。原城内有粮卡,禁粮下运武汉。栋以兴安地卑湿,谷屯积多霉变,既不能久储,又不能出境,固利者毁田改种烟叶、蓝靛,一遇歉年,每乏食,乃设策弛禁,小民便之。卒,祀名宦祠。著有《牧令保甲书》等行世。(节《清史·循吏本传》、参《牧令书》、《重续兴安府志》)

张弘一 刘法众

清乾嘉时期僧人。据《砖坪厅志》载,“砖坪纸房河张氏之后,宏一其名。家贫,以佣工养母,母卒,始于笔架山结草庵习修炼术,人与言,惟以孝悌忠信,常道应之,非高谈元妙者。道光末年,相传仙将飞升,为其弟子所误,坠崖下,崖高千仞,下皆乱石,仙坠其间,肌肤完好如故。土人即于山上建庙祀之。咸丰时,始迎祀城中,于城隍庙之西创建宏一庙。”

按:198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笔架山发现僧人肉身一尊。跏趺坐于西山之巅木制莲花盆内,肉身光头,额饱满无纹,皮肤呈黄褐色,有弹性,年约三十余岁,露处于自然之中,而肌肤完好如故。附近有舍利塔铭一通,高0.34米,宽0.26米。铭文如下:弘一达慈和尚,系秦省兴安府砖坪纸房河张氏之后,生于(下缺10字);法众达鉴和尚。系四川保宁府通江县洪品场古宁楼房湾刘氏之后,生于辛丑年(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初七日寅时。二人仝提(题)偈曰:弘光闪烁下灵台。

一派恩爱若尘埃。

达彻十三劫前事,

慈光巍巍大我怀。

法语重重点孔毅。

众口一词透心才。

达天彻地无阻挡,

鏊竞同证战魔台。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初二日通鉴

偈语为藏头诗,包含了僧名和法号。从塔铭记载得知,二人题偈后圆寂,弟子通鉴等,分别将二人肉身塔于宝莲洞前东西山头(塔系垒石而成),今东侧五瓣石之莲花盆旁,有坍圯舍利塔遗址。即《砖坪厅志》所谓“道光末年仙将飞升”之塔。实则应是道光末年舍利塔坍塌,暴露出来弘一和尚之肉身,亦即咸丰时,迎祀城中之肉身。故今山上所见之肉身,应是法众达鉴。而不是弘一达慈,(纂1988年第三期《安康地区文物普查简报》、《砖坪厅志》)

邹景桂

紫阳县人。廪生。嘉庆二十五年(1820)因家贫,授徒郡城,敦厚简重,人敬惮之。常出砚田所积,以济匮乏。尤精岐黄术,郡人李某患偏瘫,举步维艰,邹投药三剂,霍然而起。尝谓人曰:“生平无善可陈,得为良医足矣”。志行高洁,人称为“峄来先生”。(纂杨家驹《紫阳县志》、《稗官闲言》)

康节

甘肃会宁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以进士出任旬阳县知县,勤政爱民,惠及士林,凡邑中善举悉力而为,尝于闾河铺捐设义学一处,置坝河山田一分,租入三斗二升,为延师修脯,时人称誉之。(纂《来鹿堂别集》、光绪《旬阳县志》)

陈炳庚

字云庵,砖坪厅人,嘉庆间廪贡。学宗程朱,践履笃实。不善治生产,而乡邻有求助者辄给之,以致家日落,布衣蔬食,晏如也。炳庚道貌岸然,严肃中时露慈祥之气,见者无不敬而爱之。主讲砖坪烛峰书院,历八载,教人重操行,摒浮华,一时学者日众,门人遍砖坪、紫阳两县,颇多通才。晚年不与闻时事,须发皓然,犹手自灌园以为乐云。(纂《砖坪厅志》、《重续兴安府志》)

马二南

字柳溪,白河县人。廪生,天性鲁纯,尝从兴安董朴园游,得闻天人性命之学。身体力行,为朴园入室弟子。兴安太守叶世倬极重其人,聘二南居关南书院为讲席,足不履市廛,其笃学亦为侪辈中所仅见。惜年不永,年甫四十逝世。其遗稿,安康进士谢玉珩为之校正梓行。(纂光绪《白河县志》、《续兴安府志》)

王朝栋

紫阳县人。监生,嘉庆间身历戎行,以军功保六品职,不赴,乞终养归。兄早逝,抚幼侄如子,侄亦忘其为无父也。赏命子贡生王际盛,督修任河要路一百六十余里,三载功竣,心力俱瘁。道光十三年(1833)岁大饥。捐钱谷助赈。又于瓦房店捐修义学,教乡里子弟读书。知县徐元润嘉之,为文志其事。(纂道光《紫阳县志》)

向淮

字宜斋,四川华阳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以监生由潼关同知,升补署兴安府知府,道光元年(1821)到任。二年,郡遭水息。淮招抚流亡,兴办义学,处处以前知府叶世倬是师,并重申劝民植桑之令,俾叶公善政得不废坠,故士民至今尤感念不置云。淮尤热衷于文教,认为治之道重在“教养”,养以厚民之生,教以正民之德,二者相兼,缺一不可。郡中有关南书院一处,特延请名儒南郑举人雷淑声主讲,并予道光一二年间,在鲁班巷、朝阳阁、三官殿、昭忠祠内捐设义学四处。复又于新城北门内增设义学一处。均延请本地宿儒教读。发其颛蒙,以资启迪。(纂《耆献类征》、《重续兴安府志》)

卢坤

字静之,号厚山。直隶涿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道光元年(1821)护理陕西巡抚,二年迁广西巡抚,复调回陕西任。时白莲教平定后,议者谓:南山老林易藏奸,不宜垦殖。坤以为此地在汉、唐皆开辟,金、元始荒废,历举史传证之。且举汉李翕《邮阁颂》为据。遂加垦治,至今赖焉。会南山包谷渐次成熟,山内厢厂,照常工作。惟被水淹各县,贫民乏食,因奏请赈恤。并请将坍塌民房,给费修之。又专奏南山各属应修城工,于石泉县城南一带江岸修堤筑坝。并变通陕西营制,改镇坪巡检为县丞。其为汉南救灾备荒,辟地设险诸政,不可殚述。后升两广总督。(纂《圣武记》、《续修陕西通志稿》)

张鹏飞

字扶九,号补山,安康县人。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就职州判。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旋中是科举人。就先州判,四川候补。十七年以丁艰归里。历任临潼、褒城、安康等书院讲席。赋性慷慨,尤饶胆略。卢沟桥厘金,皆以亲王大臣充之,虽督抚出入京华,道经局门,皆受局丁检查。道光十七年(1837)秋,鹏飞运书数车赴京,局丁俾报厘金,鹏飞以书皆为其所自用,非贩卖品,坚不纳税,致遭局丁殴打,主局者反以鹏飞殴打局丁上闻,被拘至兵马司候讯。鹏飞即封章上《治平二十四策》,道光皇帝览策有录用意。而属司以越职言事违律,下刑部狱,几遭重谴。幸道光不责罪,赏还举人,放归乡里。然此后书籍笔墨得免厘税,实鹏飞之力也。迨后梨园竟以打卢沟桥事编为戏曲,亦可见当日实大快人心也。咸丰二年(1852),又作《平匪十策》,惜无有代达之者,遂抑郁以终。初,鹏飞常从邑贤董朴园、郡守叶健庵、邑侯王春林、洋县岳一山游,使闻明体达用之学。后历燕、赵、蜀、楚,洞悉关塞险要之势,战胜攻取之机。续辑《边防备览》以供采择。及放归后,创立“斌峰书塾”。为国家培养人材。其教士以经、史、子、集广其识;以濂、洛、关、闽端其趋,其归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大防,一时从游者,履满于庭,故郡之民风士习为之丕变。尝以兴安文风不振,修兴贤塔,补文武峰,复奎星阁,归学田额,减卷价浮费。又以安康县无书院,筹修“兴贤学舍”,劳怨弗辞。又创办“来鹿堂”,在郡雕板印书,捐所校刊梓行之经、史、子、集二百余种于郡属八所书院,以惠士林。其它有益于地方者,如疏陈家沟,建平粜仓,开小南门,筑登春堤。甚而远在山中的牛山庙,皆殚心力为之。咸丰二年大水,考院倾没,而试期已近,乃倡率诸生移考院于新城,改修关南书院于考院之西。郡邑人士咸受其赐。咸丰四年(1854)张补山卒,人祀“乡贤祠”。著有《来鹿堂诗文集》、《六志补遗》、《续边防备览》、《补皇朝经世文》等书行世。(纂《续修陕西通志》、《学仓志》、《来鹿堂文集》)

杨家坤

号松泉,紫阳县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选授临潼教谕,以亲老告终养在籍。邑人钦其品学,延主东来书院讲席,造就颇多。太守徐栋赠匾曰“仪型桑梓”。广东兵备道高建翎题联云:“周夫子程夫子吾道其南端赖龟山夫子;张紫阳朱紫阳学者仰北现有松泉紫阳”。道光中编辑县志,阅两寒暑,考核极富。凡邑中创修义举,倡首捐办,劳瘁不辞,而排难解纷,尤赖一言为重。享年七十八岁,祀乡贤祠。(纂道光《紫阳县志》、《重续兴安府志》)

毛有信

贵州人,道光元年(1821)以进士任石泉县知县。性慈详,尝出劝农,携赏物以奖农夫之勤者。民或讼,则曰:“尔辈须凭天理良心,勿相争。”因书“天理良心”四字悬于二堂,人皆敬畏之。(纂道光《石泉县志》)

诸能定

顺天大兴人,道光元年(1821)以吏员知安康县事,廉干有声。时平利迁县治于八里冈(今址)白土营旧址,大吏知其能,调署平利县事监修城池。擘画经营,因将旧营址两面铲削,加高六尺,倍厚五尺,高一丈六尺,底宽一丈五尺,顶宽一丈,并将南墙全行拆去,与套城相连,合为一城。通计城身共八百零七丈八尺二寸,垛墙共一千三十墙,东西南门,城楼三座,北城尖楼一座。外建炮台十二座,尖楼平台五座,马道四条,水箕十六道,水门六个。历时七年,城始完工。同治元年(1861)太平军两围县城,卒未能破,能定功也。(参《鄂中丞调署修城文牍》、光绪《平利县志》)

王鹄

湖北汉阳人。道光二年(1822)以进士任石泉县知县。勤政爱民,有弊必除。时川楚流民络绎来石泉认土开荒,五方杂处,讼狱繁兴。鹄既持平断理,民无冤抑。复立条教,以清讼源。又收养无告穷民,不使流离失所,诸善政皆能为民谋利。故郡守向淮以鹄政绩列诸推荐。寻以调繁去任。(纂《向太守禀稿》、《重续兴安府志》、道光《石泉县志》)

盖钰

字式如,山东蒲台县人。父方泌拔贡生,任汉阴厅通判。钰以道光二年(1822)壬午进士即用知县分发陕西,补延长县知县。陕安道严如煜器其才,请诸大吏,调知石泉县事。莅石三载,整饬一切,禁暴安良,不事姑息。劝励学校,日亲训课。以故肄业诸生、人争奋发。调大荔县,去之日,石民攀辕遮道,竟有赴省恳留者,因格于例,不果。历任佛坪同知,升汉中府知府卒。(纂《同州志》、《大荔续县志》、道光《石泉县志》)

马金魁

安康县人。当未达时,无正当职业,日以赌博为事。一日博负,衣履皆偿赌债,倦卧府城隍庙门,道士周某呼之起,金魁羞愧无以自容。道士曰:“汝何不投军,以奋功名。”金魁以无衣履辞,道士为置衣履,备用资,俾其投提督杨遇春麾下。从兹随乡勇出征兴安、汉中白莲教,迭破敌,获其首领,累给五品顶戴。赐花翎,授巩昌千总。复随杨遇春,总兵杨芳,转战于郧西、平利,迁陕西靖边都司。协剿滑县贼、破道口,复滑县。又回剿陕南三才峡厢匪及绿号股匪,悉平之。擢甘肃镇羌游击,赴防叶尔羌,击退张格尔叛贼。道光二年(1822)迁督标参将,进中卫副将,张格尔在英国人支持下复煽乱,又随杨遇春进讨,追张格尔于喀尔铁盖山生擒之,加总兵衔。寻授云南鹤丽总镇,再调直隶大名府,卒。(纂《耆献类征》、《重续兴安府志》)

张琛

字问斋,顺天宛平县人。嘉庆末以副贡授知旬阳县事,道光二年(1822)调紫阳县知县,精明强干,才华蕴藉,在任捐仓谷,建义仓,修书院,设义学,并募资置学田,为多士作膏火。教养兼施,令出必行,亦知县中之留心民事者。升宁陕厅通判。嘉庆时,于死难兵燹各士妇皆悼之以诗,名曰《焚玉录》,陕西粮道盛悖崇题诗赞道:“青磷碧血千秋悲,空山寂寂谁人知。赖君椽笔阐遗事,流传直抵曹娥碑。”升宁陕厅同知。(纂《陕西同官录》、《宁陕厅志》)

曾察远

四川华阳县人,道光三年(1623)以举人任旬阳县知县,才具明敏,体恤民事,民有越礼法者,晓以大义薄责而遣之,禁用刑杖,民皆感之。而风俗化醇,性喜游,游辄吟咏,著有《关南行藻》。道光十五年调授安康县知县。(纂罗钟衡《梦庐诗草》、光绪《旬阳县志》)

吴承烈

江苏武进人。道光三年(1824)以举人任宁陕厅通判,劝募捐献,置买学田三处,每年收入的租粮,作为太乙书院教师的工资和学生膳食灯火费用,并捐俸购书籍存放太乙书院。(录《宁陕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王履基

江苏镇洋人。道光四年(1824)以举人任石泉县知县。素负文名,怡情诗酒,然为人长厚谦和。一生著作甚夥,著有《北溟集》、《诗薮撷华》。(纂《中国人名大辞典》、道光《石泉县志》)

周申泽

号雨苍,湖南长沙人,道光五年(1825)以举人任砖坪厅抚民通判。清勤自矢,倡议建岚河书院,未遂,卒任所。邑孝廉廖成德哭之以诗云:“作吏分符人汉南,情殷赤社岁经三。漫天化雨看新布,二月春风忆细谈。只拟长瞻司马节,竟难重睹使君骖。即今遗像灵如在,不复樽前酒是耽。”(纂《砖坪厅志》)

郭维暹

字仲昭,号兰坡。河南洛阳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以知县分陕西,道光六年(1826)任兴安府知府。为人勤慎,遇事明断。尤以矜慎庶狱为先务,谳词多所手订。遇有疑狱莫能决者,维暹不惜穷追冥索以得其实。故案无留牍,民无冤抑。而相貌魁梧,须长过腹,民以“髯佛”呼之。后升陕安道,十九年(1839)以劳致疾卒。(纂《续修陕西通志稿》、《重续兴安府志》、《郭维暹墓志》)

牛正禄

字善庵,安康人。道光六年,由陕安镇镇坪营都司,调赴甘肃剿匪,迭获奇功,保赏蓝翎,尽先游击。旋以逆回张格尔就擒,关外肃清,晋固原提标中军参将授建威将军,署固原提督。后晋秩两江制军。咸丰初致仕。(纂《重续兴安府志》、《来鹿堂文集》)

王登科

字捷庭。安康县人。雄武魁梧,胆略过人,当未达时,不矜细行,常与乡曲无赖聚为蒲樗,赢狡输赖,博徒畏之,相戒不与共赌,坐是益困。会白莲教事起,爰投杨提军遇春麾下充亲兵,累著战功,授千总职,留督标补用。道光六年(1826)秋,新疆张格尔滋事,在英国支持下由浩罕(乌兹别克东部)侵入,煽起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四城叛乱,登科以西固营千总奉扬威将军参赞大臣杨檄,调处喀什噶尔。其时英吉沙尔,叶尔羌等已失守,城池克复后,以都司升用。是年腊月二十八日,由伊斯里克率部出卡,探明敌踪,竭力穷追,至铁盖山,奋勇直登绝顶,歼敌三百余,遂得生擒逆首张格尔,缚献大营,时嘉平晦日也。捷闻,赏世袭云骑尉,以参将补授,并赐花翎及干勇巴都鲁名号,绘图紫光阁。旋奉咨批引见,皇上询擒张格尔状,奏对称旨,蒙赏白玉翎管、捕指、大小荷包,缂丝蟒袍大缎等件,回参将任。累升玛纳厅副将,调罗定副将,广东韶连、高廉镇总兵官。在镇振军经武,地方赖以安戢。后以憨直杵上官去职,归安康后,徜徉山水,有韩蕲王之风焉。(纂《续修陕西通志稿》、《重续兴安府志》、《中国人名大辞典》)

司徒修

字则庐,广东开平县人,道光六年(1826)以举人任陕西永寿县知县,甫赴任即调署平利、安康等县。任平利最久。下车即劝民兴水利,广积储,刊《树桑百益》等书。散之民间,俾兴蚕利。其诫勉诸生,以敦品为先,制艺试帖,勤为讲解。刊有《礼记》、《左传》、《尔雅》、《公毂》、《性理》诸书,名曰《易读》,以便初学也。其他若《纲鉴择语举业》、《唐缄简摩集》,皆有功于平利、安康两县士林。道光十七年(1837),以劳积成疾,卒于平利县任所。(纂《鄂中丞奏折》、光绪《平利县志》、《重续兴安府志》)

刘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