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康历代名人录
45429400000048

第48章 近现代(12)

本名李琳承。字昆吾,别名李还山。砖坪厅明珠坝无瑕河人。民国八年(1919)考人陕西省第三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平民国大学经济系。受李大钊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由李大钊介绍参加马列主义学习小组。1926年秋毕业,从北平到汉口,由民大教授保既星介绍,到九江英租界临时管委会任职员。六月江西省民政厅姜济还派李还山任上饶县县长,未能到任。七月,由同学徐明高(共产党员)介绍,会见省农协主席方志敏,又派李还山任横峰县县长。1927年初上任,因地方武装占领横峰,到职仅十天,即逃返南昌。于是决意返回西安,由教育厅长黄统介绍,任教育厅督察员。1929年加入国民党组织,任陕西省党务指导委员会民训会秘书,来安康设立党务指导委员会,任民训委员。不久,回岚皋县明珠坝无瑕河,在全胜寨购军械,招募壮丁,自任自卫团总团长,抵抗官兵和土匪骚扰。安康绥靖司令张鸿远(飞生)欲收编自卫团,岚皋县政府欲改编自卫团。均被拒绝。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自卫团改名陕南人民自卫救国团。1934年,岚皋县政府禁止使用救国名义,自卫救国团被迫改名。李还山也被迫离开岚皋到南京,后到河北青县中心小学任校长,又出任青岛禁烟局胶县办事处第一股股长和平定县新民会总会第一科长等。1947年在山西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任平定县商联社化学厂技师。此后,先后在山西省工业厅、山西化学公司、山西职工医院工作。1958年冬,病故于山西太原市。(节《岚皋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马子实(1899~1970)

安康县人,回族,阿訇。七岁入寺诵经,九岁入私塾读书三年,十六岁赴外地求学,先后在宁夏固原、甘肃平凉、河州等地学习阿拉伯文,攻读《古兰经》,兼习波斯文字。二十岁后历任汉中、岚皋、安康等地清真寺教长,同时行医济世。在兴文寺教阿文,受教学生百余,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海南岛等地。1938年兼授西北安小阿文课。建国后在兴文寺掌教。1953年选为全国回民文化促进协会委员和县政府委员。1959年在东城联诊所当医生,1960年选为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他作事拘谨,严守伊斯兰教义。1951年,在群众中开展反帝爱国与和平签名运动,他守着“不拜偶像不留影”的教义,集体照像时躲于人后。1953年成立新胜街回民自治政府,回民群众要求看电影,他认为有违教义,坚决反对。后经多次出外参观开阔眼界,看得惯男女握手,也愿和妇女代表同桌就餐,甚至兴趣盎然地在沈阳参加文艺晚会。一生为人耿直,心地善良,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长。(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刘聘卿(1899~1982)

原名刘珍,字聘卿,河北省定县人。1918~1925年,在沈阳高等师范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研究科学习,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和北京、齐齐哈尔、宣化、彰德、太原等地中等师范和普通中学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去晋北一所中学担任教师兼训育员,雁门关失守后到西安。1938年初,在国立陕西中学登记,是年3月19日参加战区中小学教师服务团第一队,4月初到达安康,参加编辑组工作,与刘宏业合编《抗战故事》一书,由安康四明书店出版。服务团改为分团制后,刘聘卿任分团第一大队队长,管理服务团下属的新城小学、慈幼小学、三渡小学。1941年到省立安康中学兼课,后担任教务主任。解放后任安康中学校长,1957~1963年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和安康大学任教,1963年冬调回安康中学任副校长。曾被选为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安康县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安康地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刘聘卿教坛生涯历半个多世纪,桃李满天下。他严以治学、博学多识,尤善教大代数,执教认真,语言简明,切中肯綮。在安康四十多年来,为人民教育事业,辛勤一生,常以“业精于勤荒于嬉”勉励学生。他待人诚挚,肝胆相照,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始终不屈,生活俭朴,堪为师表。(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耿子春(1900~1978)

字成浩,白河县城关人。十四岁人白河县城“乾顺正”药铺当店员,因记忆力特强,悟得各种药性、医理及经营之道。先后任“天开泰”、“天心顺”股份中药铺经理。1958年,在防治梅毒病中,协助县卫生协会配制出中药“一服光”,颇有贡献。耿潜心研究中药炮制50余载,着手编写《中药材炮制》一书,值“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白天写检讨、挨批斗;晚上整理资料,历时八年完稿,书稿中收录中药材13类664种,增补外地制白河不制的中药材13种,白河炮制外地不制者22种,收录古验方、单方90余帖,注解302条。他通过实践探索出以新竹席包装二花,替代用硫磺薰蒸防霉技术,屡用皆效。耿每日以练“八段锦”健身,年近八十,又患有心肺病,上下班经数百级石阶从不迟到早退,辞世前仅请假三天。《中药材炮制》书稿前他以诗代序云:“七十不算老,八十世还少。非我不知足,社会主义好。”(节录《白河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张介臣(1900~1951)

名善一,字介臣。宁陕县城关镇人。性豪爽乐观,1926年赴陕西关中寻找出路,得亲友陕军营长黄松如收留入伍。由于聪明能干被器重,更名介臣选送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深造。1928年毕业后,又赴日本骑兵学校学习。1934年毕业回国,任国民党军队骑兵旅长。因不执行命令,被蒋介石关押一年有余,经夫人兰麟设法通过南京政府上层人士说情开释。抗日战争时期,在四川担任西北抗日义勇军特别纵队司令等职,抗战胜利,偕夫人回上海作寓公。解放后,由在抗日期间被介臣营救的共产党人朱学范介绍投入革命,在华东局工作。被派往香港执行特殊任务,1951年在香港九龙海上执行任务时遇难牺牲。(节《宁陕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程春波(1900~1983)

原名振兴,紫阳县汉王城人。从小就名医汤倬(晓村)学医,20岁时开办“德泰成”药店。以救人为宗旨,对交不起药费者分文不取,对富人分文不让,甚至索要高价,谓之“千家吃药,一家还钱”。程虽从师读医仅三年,但终生却在医疗实践中悉心研习中医学。创出自己的诊疗新法,他曾遇到两例疑难症状,一是阑尾炎化脓;一是肠梗阻吐粪,多方诊治而不愈。于是始终念念不忘寻求症治之法,颇获心领。五年后,再遇阑尾化脓的病人,一方而愈;20年后又遇口吐粪便的肠梗阻病人,亦药到病除。他不仅精研医术,还留心地方公益事业,民国年间,在家乡办过女子学堂,经营过慈善会,主持过救荒散赈。他在客厅里挂着一幅对联:“不作千载名利客,追思万古道德人”。解放后,应聘担任县中医研究所坐堂医师,每天接待患者80人以上,诊疗一丝不苟。还利用医疗间隙,整理编纂出近10万字的《中医初阶》。文化大革命中,他虽受到冲击,仍以乐观的态度处世和生活,把自己积累的许多简便方剂,秘密托人油印,散发给群众。1979年程得以平反,并评定为主治中医师。此后。着手整理长年积累的经验,直到生命终结,遗著有近60万字的《医宗·医话》。(节《紫阳县志》三秦出版社1989)

饶逊安(1900~1959)

原名饶必谦,饶道明之子。他子继父业。管理漆业,扩大经营。民国十五年(1926)前后,年收购生漆常在100吨左右,占全县生漆年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为加速货物流通,饶逊安开创坝河水运。用小木船从长沙铺发货,运至闾河口,转让汉江大船,销漆于外,购工业品回乡。抗战后期,日本侵略军占领武汉,水路不通,则改用人力搬运,经镇坪到四川大宁,向外地漆商发货,并保持了名牌的信誉。平利解放,饶逊安邀工商界人士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录《平利县志》三秦出版社1995)

谢树英(1900~1988)

号济生,安康县流水店人。其父谢恩绶,是清末地方名士,见国力日衰,督子女力研科学、发展实业,谋求救国之道。谢树英秉承父教,早年就读于北兆一中,在高等法文专修馆毕业,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1920年11月,由华法教育会派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赴法船上结识周恩来,对周的忧国忧民、矢志变革中国现状的赤胆忠心,感佩不已。1921年,从巴黎转学德国柏林工大采矿科,周恩来也于1922年由巴黎到德国柏林,二人再次晤面,并和廖焕星、孙炳文、邢之桢、刘星、朱德等同志过从甚密,曾参与留德学生会活动。1925年回国参加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奉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电召,任总政治部专员,后又派赴福州作文教工作。1928~1935年,筹办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武功西北农专。1936年春,由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派赴德国考察工业。1937年,由资源委员会派赴欧洲考察燃料工业,并在德克劳斯塔尔矿冶学院研究煤的综合利用,发表《费雪及脱布史合成燃料之研究》、《欧洲各国人造液体燃料概况与我国应设厂之途径》。1937~1945年,历任监察院监察委员、川康铜锌铝矿务局局长兼地质勘探总队长、山西大同煤矿主任等职。其间,他南渡金沙江至云南、北至陕边、西达康定,领导和组织了四个勘探队,一面勘探,一面开采,解决了抗日战争急需的铜、铝、锌矿,撰写《西康之铜、铝、锌资源》和《战后开发我国铜、铝、锌之计划》两篇论文。1942年,谢树英曾去重庆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拜会周恩来,周恩来亲热地称他“老朋友”,畅叙别后经历,倾听了他在川康边区开发矿藏的情况,并向他介绍当时的抗日战争及国内外形势。1946年后,任东北抚顺矿务局局长及资源委员会办事处处长,努力使惨遭日寇破坏的抚顺煤矿恢复了生产,并能综合生产铜、弹簧钢、柴油、汽油和氮肥。1948年出任资源委员会平津办事处处长,在1949年平津解放时,他团结所属人员,顺利完成接管任务。同年就任重工业部矿业研究所所长,并筹建综合工业试验所,主持湖南锑业出锉岩、湖南水口山铝锌矿废沙浮选、四川彭县铜矿浮选等五项试验和一项专题研究。1950年,向燃料部部长陈郁介绍各国燃料工业情况。并提交多年积累的有关煤炼油的全部资料。1951年主持钢铁理化检验研究班,统一全国钢铁厂理化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1953年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应聘为地质勘探指导委员会(地质部前身)委员,撰写《白云鄂博含稀土磁铁矿矿石的特性及其经济价值》的文章。谢树英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直到八十高龄,还伏案校阅了《德汉矿业大词典》和《煤炭综合利用》两部书。他教子严格,其子女亦有所成就。1988年8月2日,于北京病逝。(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王子绍(1901~1987)

字慎三,号述之。岚皋县化鲤墟人。16岁到树仁堂药铺当学徒,后考入省立三中,19岁入清华大学就读。毕业后到“仁寿同”字号当司帐员,后随货押船到安康、老河口、武汉、九江、上海等地做生意。1922年货船失事被解雇,到上海凡王渡店当学徒,晚间到圣约翰大学英文补习班学习。1924年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1928年,任上海音乐学院教务注册主任兼英文教师。其间去日本参观,并撰写了《教育救国》、《教育改革》、《西北教育》论文,以所写论文出名,获教育学士。1929年任陕西教育厅督学,到安康改组兴安中学、兴安师范。1931年农历一月,杨虎城委任王子绍为岚皋县清乡队长暨清乡委员会副主任。组织清乡队百余人,暗中支持农民抗粮、抗捐斗争。县长李秘如向安康绥靖司令张鸿远诬告王子绍“纵匪殃政”,张令清乡队到安康受编。值李秘如被人暗杀,张鸿远遂以“勾结共匪李还山,戕杀县长李秘如”罪名将王子绍关押。经地下党李茂堂等人多方营救,1934年被释放。翌年返回西安任开封西北中学教导主任、代理校长,宣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主张。1949年10月,中共西北局联络处派王子绍回陕南做策反工作,12月初回岚皋,向潜逃国民党军政人员阙治安、罗虎臣、王凡、唐良臣、贺松桥等15人劝降,使其放下武器。1950年,随军解放镇坪,劝降贺明劲、金子仁,交枪百余支。安康解放后,历任岚皋县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土改委员会副主任。各届人代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1974年退休后定居西安。1987年病故。(节《岚皋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于振瀛(1901~1960)

原名方单,字海澄,号振瀛,镇坪上竹乡人。1932年求学于北京医科大学,参加共进社。后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1925年,担任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检察委员。拥护并推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赞同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1945年与谭平山、柳亚子等人发起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担任常委,负责组织工作。1947年,借竞选立法委员之便返乡探亲,竭力劝阻其父参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活动,父子相悖,匆匆离家。1949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任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副部长等职,1954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病逝于北京。(录《安康地区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陈传霖(1901~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