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康历代名人录
45429400000056

第56章 近现代(20)

河南省博爱县刘村人,远祖于明末清初创建协盛全药号,分号遍布全国南北各地。民国初年,李本银遣店员梅升包、云清平、史秀山等人来安康收购药材,约三年时间一直将安康作为中转站口。鉴于安康药材种类繁多,市场很好,即在安康设立了“协盛瑞”分号。委派梅升包为“协盛瑞”首任掌柜。协盛瑞发扬总号的经营宗旨,视信誉为生命,收购药材优中选优,然后加工装“长水”运汉口销售,每年约购进党参、当归、杜仲等名贵药材二千件左右(每箱或每捆为一件,每件约重二百来斤),其它高本、独活、花椒、厚朴、全皮等约千余斤,总共三千多斤,折合老秤六十多万斤。长途贩运之外,协盛瑞主要是门市部药铺零售生意,药材道地,处方上是哪里产的,一定照方揀配,坚持尊古炮制,无论切片、炒炙,皆中规中矩,丝毫不苟,其研制的“参桂鹿茸丸”,驰名国内外,行销南洋一地。其次是“金不换”、“狗皮膏药”、“十全大补丸”、“人参再造丸”、“乌鸡白凤丸”、“乌梅丸”、“黑风散”,以及鹿胶、阿胶、虎(豹)骨膏等,都是享誉湖北、四川两省的名牌成药产品。“协盛瑞的药牌子好”,是该号驰誉遐迩的名声,也是那时安康中医和病患者异口同声的赞语。是以每日顾客盈门,全年营业额在五万块银元上下,成为安康药行竞争的优盛者。(纂《安康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安康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编)

陈乐天

安康王彪店人,兴安府学贡生。敦品励学,尤长于教诲。民国五年(1916),先生尽力于恒河垱五庙千工堰水利会工作。志在为安康人民造福,积极勷修恒河以东新建、五里的水利工程,使面积增至7000余亩。与此同时,亲手创立学校,利用王彪店中、下街古三皇、天仙庙旧址,成立“安康县第四高等学堂”。并出任校长。在陕西省督军兼省长的三侄陈树藩捐资支持下,开设商号“福兴公”筹集办学经费,聘请地方学识渊博之士教授课程,如陈桂绪交国语,汪成明交英语、博物学,刘仙洲交数学。第一期有学生三、四十人,均积学能文,成绩斐然。有留苏的黄孝先和留美的李道煊,以及考取留学日本的章严、唐山工学院毕业任国家设计院工程师的陈振剑;交通大学毕业的陈振乾等。截止1918年,陈乐天所领导的第四高等学堂培育出来的卓越人才,就有留学日本的陈志军、黄瑞唐、张光武、王希曾、陈振朴等。其中学生陈振钰、陈振桥、鲁秦侠等人还分别考入陕西等地讲武堂,毕业后充任团长,甚至副司令职务。后四川流匪王安澜窜扰陕南,陈乐天为办学而兴办的“福兴会”商号倒闭,学校经费来源被断绝,这才被迫停办。所有学生分别荐入西安、北京就读,多数人上了大、中学校或人军界。(纂《安康县新建八年制学校校志》陈振校撰)

王安澜

湖北人,军阀,1918年下半年,王安澜以滇、川、黔、鄂护法联军第二路左翼司令名义,率部4000人由川东北入陕,遭到北洋陆军第十五混成旅的狙击,激战后守军战败,放弃岚皋、平利防线。王安澜部于八月十六日占领安康。之后分兵一部留守安康,九月十二日自率部经汉阴、石泉向汉中进攻,在扇子关遭到汉南镇守使管全聚抵抗,战败后,乘船由紫阳溃退,沿江遭到地方民团夹击,辎重损失一空。十月一日,退回安康。开始围城。遭到安康民团奋力抗击,三日后城破。屠杀民众约1200余人,十月六日,王部惧民团反攻,从城内退守至西药王殿,被民团使用火炮轰击。后陈树藩派邱树屏驰援安康,王安澜溃退四川。(纂《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袁血卒(1918~?)

原名袁汉澄,宁陕县城关镇人。1926年12月考入西北军官学校,“宁都暴动”领导人之一。历任红军团长、特科学校政委、师政治部代主任、中央军区政治部破坏部负责人、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救工部长,第二高级步校校务部长、总后干部学校校长、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民政府副部长等职。1983年离休。(录《宁陕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杨弃(1918~1975)

原名泳周,字郁斌,汉阴县人。“七七”事变爆发,与11名同学毅然考人武汉中央航校,因学校转移,返途欲去延安未成行,回归安康中学,加入抗日民族先锋队。1938年7月,人延安抗大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九连当文化教员。半年后任副指导员、指导员。1944年8月,调到二支队六团任营教导员。抗战胜利后,升任六师十六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随部队到达东北。参加了四平和临江保卫战。东北解放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衡保战役。抗美援朝期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两次身负重伤,坚持带伤战斗。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宁省军区政委、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2月,授少将军衔,1975年病逝于沈阳。(录《安康地区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觉性(近代)

和尚乃西安卧龙寺高僧,佛学湛深,抗日战争期间,应安康佛协会之邀。与北京慈云、武汉心道、山西力空来安康双溪寺讲经传戒,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与古训大和尚等人整饬寺院,重申戒律,改革子孙寺为十方寺,遂住持天圣寺,弘法讲经,皈依者众。1943年,响应省佛协会号召,举办“护国息灾”法会,师为僧众讲《金刚经》,超度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1945年复归双溪寺,讲经传戒,感化观慧,皈依座下,早晚习诵《金刚经》(纂古原《安康佛教简史》)

洪九畴(1918~1948)

原名洪余勇,又名洪范,平利县人。1932年,参加安绥军一团。1934年参加国民党三十八军在南郑举办的陕南民团干部考察所,后回县做户口编查工作。1936年8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九畴任经理处军需员。次年9月调延安抗大第三期学习班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毕业留校,先后任七大队区队长、大队长。同年12月调晋察冀边区二分校工作。次年春。在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期满留任二部秘书。1944年8月,随八路军河南独立第三支队,从延安出发,挺进豫西伏牛山,任支队政治部秘书。10月中旬,三支队抵达豫中西平县,任河南军区三分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地委秘书长。次年8月,三分区与崦岈山部队合并,组成豫中军分区,任豫中地委社会部长、秘书长。日本投降后,豫中军分区编为中原军区独三旅,任独三旅秘书长。5月,任四十四团副政委。7月1日。四十四团奉命在安陆县赵家棚一带掩护一纵主力突围。该团激战追敌,强渡襄河,克敌制胜。7月中旬,十五旅开赴陕南组建第五军分区。调九畴任五分区地委秘书长,后四十三团、四十四团合编为三、六、九三个支队,九畴兼任第六支队副政委。部队离开武当山区后,第六大队改称第六支队,九畴任支队政委。9月,中原局命令十五旅归还建制,九畴任四十四团政治委员。部队到镇安后,肺病复发,便随同旅部机关行动。10月中旬,解放宁陕江口后,旅政治部将九畴安置在蚂蝗沟甲长凤照德家养病,因被当地恶霸地主发现,1947年2月1日九畴转移到户县涝峪河八里坪段正发家,改名“谢盛华”。洪九畴在养病期间,以小学教员为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48年3月30日,不幸病逝于户县涝峪河西沟小学。(节《平利县志》三秦出版社1995)

罗少伟(1918~1950)

汉阴县蒲溪人。1935年在陕南抗日第一军当兵,1939年10月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部队奉命开赴山东曹县对日本兵作战,带领侦察班悄悄摸到韩村集,干掉哨兵后,亲自爬上日军指挥所房顶投下手榴弹,引爆室内弹药,埋伏在附近的大部队乘机冲杀进村,经过一夜激战,全歼日军107人,首创鲁西南全歼日军的范例。1944年调延安担任教导旅第一团团长,次年八月他率部冲破层层险阻,胜利地完成护卫王震返延安的任务。王震赞扬说:“有这样的部队,我可以再打一个来回!”1940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率兵20万,大举进攻延安。教导团奉命固守延安的正面。十四日凌晨,敌人包围了前沿阵地,疯狂进攻。他和政委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把敌人引进山谷,使敌人机械化作战能力大大减低,敌人全力反扑。营副教导员擅自命令二连撤退,导致阵地丢失。少伟严令营教导员立即组织反击,经过一场白刃战,终于夺回了失去的阵地。5月14日,少伟光荣出席了在真武洞召开的西北野战军祝捷会。随即部队整编,少伟降营长。首长找他谈话,他表示:“团长、营长都是干革命,一切服从党安排。”率领全营指战员在清泉湾开荒种地,他和副营长亲手种植的三亩棉花和三亩蓖麻,当年获得好收成。1949年5月,少伟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16师副师长,开赴新疆剿匪。1950年4月1日,他同作战参谋等六人从燎墩向七角井进发时,遭匪徒伏击,汽车中弹熄火,40多名匪徒蜂拥而上。除司机被俘外,少伟和其他4名官兵壮烈牺牲,遗体安葬于新疆烈士陵园。(节《汉阴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江川(1918~1974)

本名娄学纯,号文静,岚皋县城河街人。1934年考入兴安师范,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由石畅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三月,在岚皋县城北街小学成立岚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任队长,先后发展邹善德等10多名青年为民先队员。八月,经安康地区民先队组织介绍,江川和邹善德等人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参加新四军。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速成中学政治部主任、军区总医院政委、济南军区洛阳步兵学校副政委等职。解放战争中,江川先后参加过解放东北、华北及淮海战役。1957年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节《岚皋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彭淦(1918~1967)

原名隆知,汉阴县人。1934年考入省立七中(今安康中学),参加青年读书会。后到私立西北制药专科学校学习,被选为西安学生会药职工会主席。“七七”事变后,主持组建“哲学研究会”。同时加入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支队长。1937年11月,前往郧阳青训班受训,任第九支队学生会主席。结业调陕北公学学习,毕业留校工作。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先后任中共太行区党校教育处宣传科长及潞城、壶关县委副书记。1947年6月,到华北财经学院工作。不久,调华北政府财经接管委员会参加接管北平的工作。解放后,历任中共财委人事局副处长、处长。中央人事部三局处长、局长。1954年6月,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副局长。1961年4月,任一机部第六局局长。文化大革命前夕,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第一副经理。任职期间,参与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滚珠轴承厂等大型项目建设的指挥工作。

1966年初,兼任国家一机部西南工作组组长,具体负责四川重型汽车厂的组建工作。领导工程技术人员边建厂、边试产,在很短的时间内试制出第一批载重6吨的军用越野汽车。1967年受迫害含冤去世。后平反。(录《安康地区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李顺天(1919~1984)

山西省曲沃县人。北京大学肄业。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曲沃县地下党组织部长。1948年随部队南下,由陕南区党委派任中共白河县工委书记。当时“左”倾思想严重,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对敌方针从部队带到地方,致有的干部在解放新区开村建政时,不仅打人、骂人,有时对敌对分子或可争取过来的人,随意处决。李顺天认为,这样会无意扩大敌对势力,便在干部队伍中讲解对敌斗争策略,清理“左”的思想,消除了人们对共产党害怕的心理。8月,人民解放军主力为参加襄樊战役,暂时撤离白河,国民党胡宗南部与白河反动武装势力复控制白河,不断攻打翻身队、村公所,袭击区干队,清算、吊打翻身农民。李顺天根据陕南区委指示,组建了“白河县独立团”,领导这支地方革命武装力量,活动在竹山、郧西、白河地区与胡宗南部周旋8个多月,直到1949年5月白河第二次解放。当时李顺天领导数量极少的干部,建立基层政权,筹备粮草,动员民工,支援安康、汉中解放。1950年初,又成功地领导全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霸减租、土地改革、组织互助组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在土改运动中,颇有远见地提出为将来的建设需要留公山、留公房,将庙宇改作学校,大胆启用知识分子和旧职人员,使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作用。在白河解放初期,人少事多,百废待举之时,其清政廉洁,生活简朴,工作情绪高昂,平易近人,至今为部属、百姓称颂。1953年调任安康专区副专员,继任省煤炭管理局局长、铜川市委书记等职。1984年在铜川病逝。(录《白河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赵恩普(1919~1934)

蓝田县人,孤儿,流落安康,为生活所迫,去安康绥靖军司令部手枪连当勤务兵。他聪明好学,后人安康县城南井小学,半兵半学。1933年5月初,中共安康军特支成立,经王辛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22日安康起义爆发,被任命为汉江苏维埃参谋。下午6时,同安绥军司令部特务三连的起义士兵一起英勇攻打安绥军军械科和司令部,并查抄手枪连连长私藏的武器。是日晚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第一纵队成立。还是少年的赵恩普随军连续行军五天六夜,行程六百华里,至紫阳县毛坝关营盘大梁激战后被俘。赵恩普在敌人的法庭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问:“你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当参谋有何计划?”赵说:“被你们捕捉了,我无计划;如未被捕捉,当然有我的计划。”敌人问:“谁叫你这样?”赵答:“人民”。是年三月就义。(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汤友季(?~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