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培养成才
45431700000011

第11章 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1)

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不管面对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有强烈的自信心。而一个人自信心的最初来源就在于父母的赏识和鼓励。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信心、给予期望和关心,使孩子的行为与期望趋于一致的一种教育方法。

有一个孩子十分聪明,数学成绩很好,但是,语文成绩总也上不去,尤其是作文。老师要求写200字的作文,孩子往往写几句就写不下去了。

妈妈看了他的作文,总是责备他:“不善于观察,缺乏想象力,语言单调乏味,不肯多练习,也不多看书,你怎么能写好作文!”这使得孩子更加灰心丧气,再也不肯把作文给妈妈看了。

妈妈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个情况告诉爸爸。

爸爸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对妈妈说:“这段时间你不要管孩子的作文,由我来管,在我和孩子谈论作文时,你能回避就回避,不能回避,也不要插嘴说话。”妈妈答应了。

随后的星期天,爸爸邀请孩子与他下围棋。儿子棋艺大增,爸爸根本不是儿子的对手。

看着满脸得意的儿子,爸爸说:“小时候,我让你10颗子你还是输,现在怎么能下得那么好。”

儿子得意地说:“那还用说,因为我下棋的时间比你多,围棋书也比你看得多,大多数定式我都会背,你连常见的定式都不知道,当然下不过我。”

爸爸说:“你说得很对,你挺会分析的。那么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语文总学不好?”

一提起语文,儿子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了,他不高兴地说:“不知道!”

爸爸没有生气,也没有训斥,他用开玩笑的口气说:“语文有这么可怕吗?一提到语文你的脸色就由晴转阴。其实,我觉得语文挺好学的,你理解力好、分析能力强,又爱动脑筋,肯定能学好语文。只要多看一些书籍,平常练练笔,作文就会好起来,语文当然也会好起来。你知道吗?你只有一个弱点,那就是看的书太少了。”

儿子的脸色开始由阴转晴,但还是有点担心,望着爸爸说:“我真的只要多看书,就能把语文成绩提高吗?”

“当然!”爸爸肯定地说。

“那我每天看一本书。”儿子高兴地制订着计划。

爸爸说:“只要每天看五篇写得好的文章就行了。”

此后,爸爸给儿子找来许多好文章,又教他怎样看这些文章,把别人的优点学到手。结果,没到半年的时间,儿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语文成绩也提高了。

赏识教育为什么能够有良好的效果?一是父母对孩子的赞赏激发起了孩子的自信心;二是父母的期望能够给予孩子一种情感上的关爱,激发起孩子奋勇向上的力量。

当然,赏识孩子是一门艺术。父母要客观地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适当地把握好赏识的度,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鼓励的作用,也才能激发起孩子的自信。

在老卡尔·威特对儿子的赏识教育中,他适当地把握了赏识的度。他说:“我对卡尔的夸奖并不是随意确定的。如果太随意,那么他就无法知道我因为什么行为而夸奖他。我总是在他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夸奖,并且告诉他因为什么事得到夸奖,我不是每次都给予夸奖,而是拉长夸奖的时间间隔。这种夸奖只能偶尔为之,要让他感到意外。”

可见,父母只有把握好了赏识教育的精髓才能真正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把握赏识孩子的精髓呢?

1.要从内心赏识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所差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是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被誉为全球第一CEO。其母亲在韦尔奇的成长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她从来不把韦尔奇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相反,她会把韦尔奇的优点与其他孩子相比,从而让韦尔奇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小时候的韦尔奇有很严重的口吃,韦尔奇曾经自卑过,但是,母亲却对韦尔奇说:“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从此,韦尔奇就相信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并努力训练语言能力,不仅改掉了口吃的毛病,而且拥有很强的自信心。韦尔奇的母亲是伟大的,因为她的伟大,最终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成绩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甚至讥讽孩子。父母讥讽孩子,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都会让孩子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明智的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表扬要及时

一般来说,在孩子取得成就以后,及时给予赏识和赞扬的效果最好。这时候,最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从父母的赞扬和鼓励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不是及时赞扬,而是在以后再赞扬,效果则会相差很多。

3.有针对性地赞赏孩子

许多父母说:“我经常表扬孩子,但是,孩子却没什么长进,这是为什么?”那么,父母在表扬孩子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当孩子把玩过的玩具收拾起来,摆放整齐后,父母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当孩子帮妈妈收拾了桌子后,父母对孩子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

但是,孩子究竟能干在什么地方,好在什么地方,父母却没有指出来,这样,容易让孩子对父母的赞赏缺乏明确的概念,他会认为大人夸自己能干,自己就很能干,以后谁要是说他不能干,他就不高兴。可见,这样的赞赏肯定是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赞赏孩子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孩子高兴,而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哪些行为是好的,需要加强,哪些行为是不好的,需要改掉。所以,父母在赞赏孩子的时候,要针对孩子做过的某一件事情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等进行赞赏,千万不要随意地、笼统地对孩子进行赞赏。

比如,“今天,你把玩具收拾得这么整齐,可见你很能干,我很高兴。”“你帮妈妈把桌子收拾得这么干净,真是个能干的孩子,妈妈很高兴。”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父母是针对他的这一行为来赞赏他的,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强化这种良好的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赞赏不要过度。

过多的赞赏有一些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虚荣心和依赖感;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童年时受到家长过多赞赏的孩子,在他们步人成人生活后,很可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失望。因此,对父母来说,过度地赏识自己的孩子,也会滑向溺爱的泥沼,对孩子有害而无益。

在小卡尔·威特的成长历程中,老卡尔·威特的赏识教育使一个“痴呆儿”变成了一名奇才。但是,老卡尔·威特在实施赏识教育时,不仅自己不会过多地表扬儿子,而且也不让别人过多地表扬小卡尔·威特。每当有人要赞赏小卡尔·威特时,老卡尔·威特一概谢绝他们。当时,也有人认为老卡尔·威特这样做是不通情理的,但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老卡尔·威特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老卡尔·威特曾经告诫儿子:依据别人的评价而喜忧的人是最愚蠢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得到别人的赞扬,也必然会受到别人的中伤。如果受到表扬就忘乎所以,被人中伤就悲观失望,这样的人是非常愚蠢的。因此,老卡尔·威特经常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儿子,以防止他骄傲自满。

对孩子给予适当的赏识是必要的,但切忌过度。如果父母过度地或过于轻率地滥用鼓励与赞扬,会使孩子感到你并不真诚,从而使鼓励失去激励作用。如果父母对孩子根本不值得称赞的地方大加赞扬,孩子就会认为你的赞扬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更严重的是,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父母的赞扬中,心理就会失衡,就不会给自己定位,经不起生活的挫折和磨难。孩子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些挫折和磨难,因此,父母一定要提早给孩子打点预防针。

当然,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批评有时对孩子也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正如老卡尔·威特所说:“知识能博得人们的崇敬,善行只能得到上帝的赞美。对儿子的善行,我会加以表扬。尽管如此,我仍然提醒那些善良的父母,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表扬。因为一味地表扬,表扬也会失去作用。”

树立良好的家教观念

家长若要想让孩子面目一新,必先使自己发生变化,就要尽可能地剔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框框、旧经验、旧模式、旧做法,而采用新思想、新模式、新做法。

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肯定有比较定型的做法。有些做法可能是对的,但有些方法肯定是不对的。

如果你的孩子培养得特别成功,孩子的学习能力、道德水准、和家长的沟通情况都特别优秀,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一点都不用你操心,你对他考中学、考大学一点忧虑都没有,对孩子的未来一点忧虑都没有,如果你能完全做到这一点,那么才能说你的家教是合格的。

如果你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这说明你一定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合格,就要想办法做出如下改变:1.彻底摆脱错误的家教方式作为家长,应该下定决心抛弃以下八种家教方式:(1)唠叨式。很多孩子说,一听爸爸妈妈唠叨他就烦。做父母的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间对方老唠叨,那你烦不烦?做丈夫的唠叨,妻子烦,做妻子的唠叨,丈夫烦。因此,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数落式。有的唠叨式同时就是数落式。总是数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样啊?总是在那儿数落。数落比唠叨更糟糕,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

数落式家教往往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压制住了。

(3)训斥、打骂式。训斥、打骂都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不仅不会使孩子成绩提高,而且会使孩子更加厌学,甚至逃学。

(4)达标式。规定孩子下次考试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一种家教方式。

(5)疲劳式。学校搞题海战术,家长再增加学习时间、学习题目,这就是疲劳式教育。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负荷学习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最终只能是欲速而不达。

(6)包办、陪读式。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总替他操心,问长问短,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也是错误的方法。

(7)催促式。“你该做作业了,你该复习了”,这样的催促如果孩子听烦了,他们可能会说:我本来想学,你—催我反而不想学了。

(8)愁眉苦脸式。老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

父亲母亲的面孔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一个孩子回到家里,如果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拉得挺长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2.家长的微笑和赏识胜过一切

你用微笑与孩子交流,孩子的心情就会舒畅;你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孩子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

当然,微笑面对孩子,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式、放纵式的教育方式也是错误的。

微笑面对孩子,就是重在培育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是以一种最美好的态度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以最大的学习动力。

让孩子出色是家长的最大心愿。然而,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导致的有害的家教方法,不仅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反而促成了孩子的不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孩子有了缺点,当然需要父母予以帮助和纠正。但是,许多父母在帮助孩子纠正缺点过程中,往往效果并不理想。效果不好,原因大多是方法不当,而方法不当的原因则在于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观念。下面就是这些错误观念:1.不打不成才父母有指出孩子缺点并帮助孩子改正的义务,却绝无随意惩处孩子的权利。随意打骂孩子是一种错误的家教方式,这种家教方式,收获的只能是苦涩之果。

“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你不打他就不听话。”这句话出自宗教教育家之口,是贬低人性,为着传布宗教信条的。我国的传统家教训条中也有“玉不琢,不成器”等相类似的说法。这些观点认为,孩子身上带有各种恶习,必须用严厉的纪律及惩罚革除这些恶习,才能使孩子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更深一层地看,这种行为背后存在着“人性恶”的原罪意识。

抛开“性恶”与“性善”这种形而上学的争论不说,单单是“打”果真可以使孩子纠正缺点吗?回答是否定的。打孩子是暗示孩子他做的某件事错了,就像一个人对孩子说“不!”但并不能为孩子指明正确的做法。当孩子承受肉体上的痛苦时,他的心灵也在悲愤地向大人呐喊:“请告诉我到底什么才是对的!”但许多父母自己也不知道正确的是什么,打完解气后就忙自己的活去了。等到孩子又出现错误时,便又是一顿令孩子颤抖和恐惧的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以沉默来忍受,来反抗。其实,沉默并不表示服从,在“听话”的外表下,掩藏着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父母是无法了解和知道的。实质上;大多数被打骂的孩子,都有一种屈辱、苦闷甚至反抗的心理。他们产生的只能是要求发泄、要求解脱或者要求逃避的愿望。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多,学生自杀事件、出走事件的增多,孩子的撒谎行为等都与这种无休止无节制的家庭暴力有直接关系。

2.一味批评、指责

一味采用批评和指责的方法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是一些父母的习惯。他们不善于看到孩子的成功之处,不善于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更不懂得用肯定正面的方法来否定孩子的缺点或过失。无论孩子是偶然的过失还是常犯的错误,他们根本不考虑具体情况和原因,通通给予指责、批评,而恰恰就是这种一味指责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促使孩子学习走下坡路,学习成绩下降。

例如:孩子数学考试没得满分,父母不是看到孩子从80几分升到90几分的进步加以表扬和鼓励,而是单单看到试卷上的错题,瞪着眼睛对孩子说:“又马虎了吧,考试前我跟你讲,做完了一定要检查检查,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你就是不听,要是认真检查一下,这些分怎么会丢掉!”孩子听后感到没有给爸爸、妈妈争气,都怪自己没听话,结果又失败了;或者在班里仅处于中等、中下等的水平,那就只能终日陷入爸爸、妈妈的指责、羞辱之中了。

这种抱着一味批评和指责,企图用这种压力迫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这种做法,往往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结果只能越来越差。

3.只许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