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孩子培养成才
45431700000015

第15章 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5)

他说:“有一个时期,我这种感觉非常明显,并渐渐扩大,以至我觉得不得不离去。但是在我写辞职信之前,我去拿了一支笔和一瓶红墨水——因为黑墨水不足以发泄我的愤怒——坐下来把我对公司中每个上级职员和经理的评判,都写出来。我写得很不错,用了不少形容词。然后我把单子收起来,把我的忧愤说给一个老友听。”

当时,那位老友叫伍德赫尔再拿一瓶黑墨水来,把这些人的才能写出来,并要求伍德赫尔把自己所能做的事也写出来,同时写一份在10年内如何提升自己地位的计划。

当伍德赫尔把写着红字和黑字的两张纸一比较,愤怒竟然都消失了!

伍德赫尔一下子就冷静下来,决定继续留下来工作。后来,面对愤怒和不满的时候,伍德赫尔总是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伍德赫尔说:“以后凡是我忍不住的时候,我便坐下来把我所要说而不敢直说的话都写下来。这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写完了之后,便觉得一身轻松。我把写的这些东西收藏起来,不给人看。一年之后,别人都感觉到我有一种自制的能力。我劝告那些管理别人的人,无论年轻年老的,都学着写这种红墨水纸条,以约束自己。”

3.父母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事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当孩子遭受挫折或者失败时,孩子往往会沮丧、抑郁,甚至消沉。例如孩子在学校里没有考好,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等,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要强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挫折感。他们显得不高兴,害怕同学、老师看不起,同时也可能害怕受到父母的责怪,于是,他们会表现出沉默、紧张、回避等行为。如果孩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我调节过来,那么父母不用太担心。当然,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情绪还是不好,父母就应该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让孩子学会自我总结与反思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1.自省能使孩子不断进步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

一次,曾子给他的学生讲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他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对自己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给公众听。短天,狄更斯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再读给公众听。

与此相同的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再来看看称为商界“不死鸟”的前日本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裁和田一夫。

和田一夫于2006年6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回顾自己的失败经历时说,自己一生经历过三次重大失败。

和田一夫的第一次失败是在20岁时,当时,家里经营的蔬菜店被一场大火彻底摧毁,所有积蓄毁于一旦。第二次失败是在20世纪70年代,八佰伴巴西分店被迫关门。第三次失败是最惨重的一次失败,那就是在和田一夫68岁的时候,八佰伴宣布破产,他从一个亿万富翁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那次破产后,妻子对他说:“我本来嫁的就是蔬菜店的老板,不是八佰伴总裁,我们重新开始吧,大不了再开一家蔬菜店。”于是,年近古稀的和田一夫决定重新创业,开办了一家咨询公司。随后,他又与一位27岁的年轻人合作,涉足软件领域,并且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就带领公司成功上市。

“我不怕失败,而且我会总结为什么失败。”

“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这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八佰伴倒闭后,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反省自己,正是因为在物质上一无所有,我才拥有了东山再起的巨大动力。但如果我在领导者素质上也同样一无所有,那我的生命也就该结束了。”和田一夫这样说。

可见,善于自省的人往往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做到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知道自省的人则会自以为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因而无法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2.让孩子养成做事先思考,事后进行总结的习惯许多孩子往往比较冲动,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后果,而且由于孩子经历比较单纯,能够预见到的后果往往与成人能够预见的不一样。这个时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父母不用一味禁止孩子或者责备孩子,可以适当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不良的结果出现时,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当初的行为是错误的。父母则可以借此机会来引导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养成做事先思考,事后进行总结的习惯。

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九岁的时候,有一次,父母带他去商店。大卫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一双带皮毛的漂亮皮鞋,非常喜欢,就吵着要父母买下来。母亲同意了,但是父亲不同意,因为这是一双木头做的鞋子,不适合孩子穿。

大卫哭闹着执意要买。父亲想了想,就对大卫说:“我可以答应给你买这双鞋子,但是,你要承诺,买了以后你必须穿这双鞋子,否则我就不给你买。”

大卫想着可以买自己心爱的鞋子,高兴地答应了。

谁知,鞋子买回来后,大卫才发现穿起来会“喀噔喀噔”作响,非常不舒服。如果长时间穿这双鞋子,脚会很累。现在他才知道父亲之所以不让自己买这双鞋子的原因,自己确实太虚荣了,现在穿这双鞋子简直就是受罪。这个时候,大卫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识,他甚至愿意付出一定代价,只要能不穿这双鞋子。

聪明的父亲看出了大卫的想法,他对大卫说:“孩子,我并不强迫你去穿这双鞋子,但是,你要学会反省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不良思想的陷阱。”

虽然父亲没有强迫大卫再穿这双鞋子,但是,大卫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警示。于是,大卫把这双鞋子挂在自己房间里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图虚荣。

在这里,大卫的父亲没有责备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引导孩子学会反省自己。虽然这双鞋子再也不能穿了,但是,用一双鞋子就换得孩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这何尝不是一件值得的事情呢!

3.让孩子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

陈林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陈林从小跟着姥姥生活。每天,他需要姥姥提醒他做作业、带好东西等。

有一次,姥姥因为老家有点事走了,陈林不是忘记带东西,就是忘记做作业,早上也经常睡过头。

每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陈林就不高兴地对父母说:“我今天忘记带课本了,你们也不提醒我一下,又被老师批评了!”“妈妈你就不能早点叫我起床吗?我现在去上学肯定要迟到了。姥姥都会准时叫我的,为什么你不可以呀?”“今天忘记复习英语了,要是姥姥在,她就会提醒我做完数学应该复习英语的。”

一个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学会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然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从事每一件事情,他才可能在不断反省中取得进步,不断走向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把孩子的失误归于父母身上,而是应该教育孩子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自己。

诚诚被选为班干部了,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没过几天,诚诚却沮丧地对父母说:“我不想当班干部了!”

父母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在当上班干部后,需要管理全班同学,许多同学对他表示不服,老是喜欢捉弄他。有时候,老师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还会误会诚诚,这让诚诚感觉特别委屈。

诚诚愤愤地说:“做班干部真是吃力不讨好,我每天牺牲了那么多的休息时间,处处以身作则,凡事总是吃亏,还得不到同学们的理解!”

妈妈了解原因后对诚诚说:“孩子,既然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其他同学会不服你呢?是不是你有了骄傲的情况?或者你冷落了同学?还是你学习方面没搞好?或者你在处理同学之间的问题时没有注意方法和态度?”妈妈耐心地开导诚诚。

诚诚在妈妈的引导下开始反省自己。经过认真地反省,诚诚才意识到自己当了班干部后,不像以前那样与同学们一起玩了,总是把自己当成班干部去管其他同学,因此其他同学很不满意自己的态度。

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我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能再前进一些吗?”“我的成绩还可以提高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给自己设定目标,不断地取得成功。

在遇到困难时,则引导孩子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不是我哪里没做好?”“如果我换一种方法,事情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对不听话的孩子要善于疏导

孩子像棵小树,家长应当精心扶植,疏导成长,而不应严加捆绑或随意修剪。否则,只能把孩子变成符合父母意愿的、仅供观赏用的“盆景”。

父母命令孩子做事情,或强迫他去做,是在显示父母的权力,而这种权力无非是身份、年龄或体力的差别,孩子当然无法在这些方面去与大人竞争,然而孩子的反抗心理却与日俱增。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不能引导和影响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只是意味着父母没有用心去寻找不同的、有效的方法。

蒂娜已经13岁了,妈妈成功地说服蒂娜洗自己换下来的衣服。几周过去,事情很顺利。每到周末蒂娜就把自己的衣服洗净、叠好、放好。然而有一个周末,妈妈发现蒂娜的脏衣服堆了一堆却不去洗,就批评了她。接下来的一周,蒂娜还是没洗。她已有两星期没洗衣服,几乎没剩几件干净的衣服了。这次妈妈不再理会蒂娜。但脏衣服的堆积似乎并没有使蒂娜为难,她从脏衣服里捡出一些稍微干净一点的继续穿,她心想:“我就是不去洗那些衣服。”妈妈天天看着那些脏衣服越来越恼火,终于有一天,她发了火,狠狠地训了蒂娜一顿,当着她的面扔掉了一些太脏的衣服。蒂娜流下了眼泪,但暗自高兴,你把太脏的衣服扔掉了,我还不想要那些衣服呢,正好合我心意。妈妈把她拉到洗衣机旁,强迫她把衣服洗了。“你记清楚了吗,下次记住及时洗衣服,否则没有衣服穿!”

对这件事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妈妈应该对蒂娜洗不洗衣服不再提出意见。当妈妈将洗脏衣服的事交给蒂娜干时,就承认蒂娜已足够大,可以自己照料这件事,不再需要妈妈操心,洗不洗衣服是蒂娜的事。如果蒂娜不洗,她就穿脏衣服。一个女孩子其实很小就开始爱打扮,爱干净,她懂得什么是美观漂亮,什么是邋遢肮脏。她不可能长期穿脏衣服,但她绝不希望妈妈干涉,一大堆脏衣服留到洗衣机旁,是对妈妈干涉的抗议;妈妈强迫蒂娜洗衣服是运用权力。许多父母在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手段时,就去运用权力强制孩子入轨,这是很武断的,也是很难成功的。当然妈妈也非只有一个选择。除了运用自然结果法使蒂娜自觉地洗衣服,妈妈可以同蒂娜谈谈话,发现她不洗衣服的原因,从而就会避免一场长时间的对抗。

命令孩子做事不是一个可取之法,这往往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但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父母的态度尤为重要,父母的教子方式应严忌命令式的指示。

其实,对孩子的强制命令往往收效并不大,因为孩子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或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很多成功的家教验证了这样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疏导远胜于强制。当父母想命令孩子干什么时,一定要先想一想:孩子不是自己的士兵。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过火”的话会使孩子感到绝望,失去自信。家长应鼓励孩子、激励孩子,从而引导孩子充满自信地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亲既是长辈,又是朋友,都希望随时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家长共同协商解决。了解了孩子这一心理后,家长们应该懂得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对待孩子,尤其是有缺点错误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讥讽和挖苦。否则,对孩子的伤害是残酷的,其后果十分严重,只会使孩子越来越厌恶家庭,厌恶家长。

有些家长,往往由于先入为主,有失偏颇,责备孩子时,往往说出“过火”的话,令孩子感到绝望,失去自信。父母的责备,也可能引起孩子反驳。如果这种情况长久存在,对亲子关系有严重影响,冲突和对立局面无法避免。特别是有的父母本身情绪容易冲动,易动肝火,责备语气过重,侮辱性的言辞层出不穷,例如“蠢货”、“废物”等,大大损害了孩子的尊严,也给孩子一个错觉,以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从而不思进取,对自己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

一个女学生诉说她对母亲的怨恨与不满时说,她小时候,做事马虎,常弄坏家里的东西。有几次洗碗,一失手把一摞子的碗都打碎了。母亲听见碗打碎了的声音,就厉声地训斥了她一顿。她心里很不服。她觉得打碎了碗,她心里已经很害怕,母亲还一味挖苦责备,于是对母亲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满与愤恨。这种怨恨严重到母亲因病住院她都不想去看望的程度。

在生活中由于父母一句过头的话、过火的责骂而使孩子感到绝望,甚至自杀,以及举刀杀死父母的事,时有所闻。

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现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大人责备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他既不顶嘴,也不反抗,但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这种消极反抗,日积月累的结果是孩子越变越坏。

儿童心理学家曾对父母的责备是否对孩子成长有所影响进行过研究。他们举出了一些最容易使孩子变坏的责备方式:使用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

非难——叫你不要做,你还是要做,真是不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的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就不理你了!你就给我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不要再这样做了,行吗?

贿赂——只要你听话,我就给你买一辆自行车。或者只要你考到一百分,我就给你一百元。

挖苦——洗碗,你就打碎碗。真能干,将来还要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