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孩子上网成瘾并不能一味的责怪打骂孩子,很多时候,父母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把孩子推向网吧的?平心静气地和孩子谈谈,找到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戒除孩子的网瘾要因人而异,通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多沟通
父母要多用一些时间和孩子做一下沟通,这种沟通不是简单地过问学习成绩,而是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去关心他们的感情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其感兴趣的话题。在周末或是节假日的时候,多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各种文体活动。或许利用一些时间比较长的假期和孩子一起去旅游,这样既能让孩子放松,又能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不会让网络乘虚而入。
2.转移注意力
根据调查发现,喜欢网络游戏的孩子不仅聪明,而且动手能力强,但是长期下去却有可能导致他们的智力水平降低。父母可以在家里多搞一些小活动来转移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特长,把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向健康轨道。通过培养他们新的兴趣点来引导他们不再沉迷网络。孩子注意力的转移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
3.进行心理卫生指导
大多数浏览黄色网站的孩子都出于一种青春期反应,一种好奇心。父母应对成长阶段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心理卫生指导,从正面引导孩子,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性健康教育,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4.行为上约束
对于上网成瘾的孩子千万不要强迫他们立即断绝上网,当然也不能放任不管。最好是和孩子约定好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然后逐次递减。父母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但是一定注意要及时兑现,否则就没有约束力了。
5.及时就医
有关专家指出,如果网瘾导致孩子出现极度抑郁的情况,也可以去看心理医生,让医生开一些抗抑郁的药物进行调理。
当孩子迷恋于网络的时候,父母不要太过惊惶失措,也不要一味地批评或是责骂孩子,而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帮助孩子脱离网瘾。
正确对待孩子的暴力行为
有一个叫亮亮的男孩,在幼儿同被称为“小霸王”。“哇——”有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一边哭,一边用手使劲指着亮亮。唉,不用说,一定又是亮亮干的“好事”!亮亮的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都为亮亮操碎了心。原来,亮亮是一个爱打人的孩子。他一会儿打哭了兰兰,一会儿又推倒了小虎……真是闯祸不断!亮亮的爸爸妈妈经常要面对上门来告状的父母:“你们家亮亮是怎么搞的?平白无故地就把我们家的孩子打哭了!”
亮亮并不比别的小朋友高大、强壮,但是他就是爱打人。当与别的孩子发生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他不是争辩,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了再说;别的小朋友不愿跟他交换玩具,他不是继续央求或者找老师反映,而是伸手便打;他甚至会无缘无故地打人,老师说:就算是为了表示对某人的好感,他也会采用这种手段。
亮亮的“战术”很多,他有时用手打,有时用脚踢,有时用牙咬,还用指甲抓、脑袋撞……全班所有的小朋友身上,都有他留下的“记号”,差不多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朋友带着新的伤痕回家去。
幼儿园里所有的孩子都怕他,因为大家时刻都在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遭亮亮打。
亮亮的行为确实给别的孩子带来了很大伤害,这种无缘无故打人的坏习惯,说明孩子有“暴力”倾向,这种现象的发生反映了我们家庭教育的失误。
现在的“小皇帝”由于家长的溺爱,有“小霸王”作风的并不是个别现象,这是应该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一个问题。有的“小霸王”到哪儿都欺负别人。对此,父母可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与他玩,同时警告“小霸王”不许欺负人。
有些父母惯于用暴力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其他孩子,表现出攻击行为。有的父母只要孩子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孩子挨打以后,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的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暴力倾向。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父母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形成暴力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如果孩子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偶然几次的攻击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好处”,其攻击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赞许,其攻击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对于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有关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教孩子懂得宣泄情感
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
2.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者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往往会停止攻击。然而,攻击性很强的人则不然,他们会继续攻击受害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告诉孩子,攻击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么,你将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让他思过、反省,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如果把这种方法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4.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愤怒。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5.及时制止
如果孩子打了人,父母不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所以,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处理,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
6.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实践证明,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父母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7.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与邻里相处不要动辄诉诸武力,营造团结和睦气氛。要教会孩子从小宽厚待人,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克己、宽人,真诚、友爱。要让孩子懂得,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有宽以待人之量,才能成为一个懂道理、识大体的孩子。
孩子越来越叛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有了一丝变化,父母首先注意到的是孩子长高了,并且不再天天跟在父母后面做“小尾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父母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和父母“杠”起来。孩子的这种现象,被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
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时,代表着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这个时候的他们有着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愿望,他们既想要摆脱父母,自己做主,又必须要依赖家庭。由于各种原因,这时的孩子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做是大人,尤其是要求父母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要总是拿自己当小孩看。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无视他们的要求,仍然将他们当成小孩,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厌烦,觉得父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一天天在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所接触的范围也跟着扩大了起来。当然,他们的知识面也会有所增加,慢慢地,他们就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当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发现父母和自己的价值观不同,自己的价值观还会遭到父母的反对。于是,他们在得不到父母理解的情况下就会在同龄的孩子中寻找共鸣,当他们找到和自己有共同看法的人时,也就不会那么亲近父母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能够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还是把其当成孩子一样说教,就会迫使他们产生反抗情绪,进而就有了反抗行为。
不错,孩子是慢慢地长大了,并且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他们经常会在无意问违反纪律。这时的孩子喜欢和人论个高下,却又偏偏没有足够的论据;对什么事情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却没找不到科学的依据去反驳;经常会有一些发现,却又不能准确判断;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观点却又十分片面。
有些父母或许知道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却又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呢?
1.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的相处,是起着相互作用的,比如你尊重我,我就会尊重你,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是这样。大部分的时候,孩子不一定是叛逆,可能只不过是他说了一句话,而父母觉得不满意,于是就大声骂他,孩子受到了刺激,也变得大声对抗,或以沉默抗议,或以反叛行为抗议。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产生一种习惯,这是与父母之间一种相处的相互作用。
2.孩子养成习惯
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而不纠正他的错误。比如,孩子在小的时候不懂得尊重长辈,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得不到就哭、不吃饭,要挟父母答应。如果父母让步的话,孩子就会有这样一个认知:用这方法对待父母,父母就会让步。等到孩子长大后,习惯已经养成了,想要改也就不容易了。
3.家庭出现问题
当家庭出现问题,比如父母感情不和,两人时常争执时,孩子心里讨厌,但又觉得无助时,便会以逃避,或以叛逆的行为表现自己的不满。
4.孩子受朋友影响
当孩子们和父母没有那么多共同语言的时候,就会在学校结交一些朋友,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怂恿,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例如,当孩子反驳老师,和老师顶嘴的时候,本来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却得到来自同学的称赞;当孩子勇于反抗父母定下的重重规矩时,也会有可能得到某些朋友的认可。这样一来,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如果我扮演这样的角色,便会被别人称赞。
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就需要知道应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了,父母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了解孩子逆反心理的实质
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代表孩子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时期就是转折期。总体来说,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各种心理变化都反映了孩子在心理方面的进步。在心理上,从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志,这是非常重大的变化。父母要对孩子的这一时期郑重对待,并且要采取欢迎的态度。对于孩子逆反心理消极的一面,父母则应当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当然,孩子出现逆反心理不只有消极的一面,还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孩子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了,让孩子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要善于理解孩子
父母看到孩子慢慢地成长,就必须懂得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一种近乎朋友的平等关系,对于孩子对家庭中一些事情所发表的意见,要郑重考虑。父母要相信孩子有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当孩子在独自做某件事情时,父母要给予支持。如果孩子在期间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父母应当给予安慰和鼓励,如果成功则一定要表扬。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些争论,并且最后父母发现是自己错了的时候,父母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得到孩子的原谅。
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也应当理解父母,毕竟父母的忠告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自己的选择和父母的愿望不相同时,孩子可以通过和父母商量来解决,不需要意气用事。只要能够用事实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相信父母还是可以尊重自己的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