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北洋军阀
4546400000061

第61章 北伐战争(21)

李德邻这个人,颇有中国古典政客的风范,喜怒不形于色,胸中有丘壑,更关键的是,他还有种能让人倾心效命的气质,因此,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种人天生就适合当老大,那么李宗仁肯定就是这类人。李宗仁没有蒋介石那么好的命,还能留学日本,碰上个陈其美之类的贵人,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没有任何机缘凑巧的成分,他的地位完全是他一手打拼出来的,从小喽啰到今日的民国巨头,这本身就说明了他是个怎样了不得的人物。李宗仁能发迹,完全在于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出色的军事素养,想当年他在桂军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营长——大家都知道,广西的派系是出了名的多,像李宗仁这样的营长可以说是满地都是,但即便如此,李宗仁还愣是敢拉出来单练。一个小小的营长,拉了几个连就去占山为王了,这种气度和魄力确非等闲可比,而正是这种不甘久居人下和锐意进取的锋芒成就了李宗仁的事业。此后他结盟黄绍竑,在广西的乱局中稳中求变,终至统一广西,成为桂系新主。在李宗仁的发迹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特质,一是稳健而不失进取——稳健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在恰当时机进取则成就了新桂系,二是性情恢宏大度,能容人,黄绍竑去投靠沈鸿英,李宗仁不单不愠,还相与谋事,这绝非常人所能为。

蒋中正当然也是人中龙凤,但是比起李宗仁,可真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我说的不是军力。蒋介石的起点比李宗仁高太多了,因为遇到了陈其美,而且还是士官高材生,所以理所应当的,他就迅速成了孙中山跟前的红人,虽然平时还耍耍小性,动不动就闹情绪回家,但是官位还就是能扶摇直上——要是李宗仁年轻时也这样,大概我们就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个人物了。论心机,李宗仁绝对不比蒋介石差,至少,老蒋使的坏,每次他都能破解;论领袖风范,李宗仁一派长者之风,有种天然的优越感,而老蒋虽然诡秘深沉,但是其气度俨然是另一个境界——区别就像是李世民与朱元璋;论军事能力,李宗仁是国民党内出了名的能打硬仗,龙潭之战,西征唐生智,每一次都让他声名大噪,而老蒋呢,除了那次著名的徐州兵败,大家还有别的印象吗?

可能蒋介石自己都没有信心肯定降住李宗仁,事实上,要不是蒋介石起点比李宗仁高太多,相信蒋介石可能还真就不是李宗仁对手,因为在李宗仁和蒋介石的首番战中,蒋介石就被逼得下野了。虽然此后依靠雄厚的根基东山再起,但是相信蒋介石就此对李宗仁心有余悸,看看李宗仁在他下野的半年时间创下了多大的基业就知道,此人绝对是强敌啊。那半年中李宗仁居然能把汪精卫耍得团团转,一会儿特委会,一会儿西征,最后居然把汪精卫逼得搞偷袭,要知道,老蒋也从没在与汪精卫的交手中占据那么大的优势——要不是李宗仁资历浅,兵力差,汪精卫早折腾不下去了。而同样是这半年,李宗仁居然扳掉了不可一世的唐生智,将桂系地盘扩大到两湖,让桂系从国民党中的小字辈一下子跃升到了核心层。李宗仁的极限在哪里,相信老蒋心里也没底,这种人确实太可怕了,这跟冯玉祥的乖张和阎锡山的精明根本是两码事,这种可怕带着理性,也带着威势,这就不是冯阎所能相比,所以老蒋将其视为头号劲敌,实乃慧眼识珠。

按说光从纸面上来看,桂系也没太多可怕之处,论兵力,比不上冯玉祥;论财力,可能就比出了名的穷光蛋冯玉祥强点,跟土财主阎锡山也没法比;但是桂系就是能让老蒋寝食难安,被视作头号敌手,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数据是会骗人的,赵括能拿着四十万大军去填坑,周瑜五六万的兵力能击败曹操所谓的百万大军,这就说明,光看财力和兵力,有时候会得出错误的答案,因此,桂系的可怕不在于这些表面上的东西,而在更深层。桂系目前的情况是,李宗仁居间调度,白崇禧冲锋在前,黄绍竑独守老巢,另外还有个半桂系分子李济深当后援,几个人亲密无间,少有隔阂,有将有帅,有内有外,阵容结构合理,组织体系完备,而且在北伐中还积累了足够的战斗经验。可以说,这正是桂系的巅峰时代。冯玉祥军力虽多,但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手下诸如韩复榘、石友三之辈均非善类,一样的见异思迁;而晋系则久疏战阵,阎锡山稳健有余,缺乏锐气,终究只是个土财主。只有三巨头领衔的桂系才真正是蒸蒸日上,具备逐鹿天下能力的资本和豪气,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比桂系更强的对手吗?

桂系作为一个整体,不单单只有老大李宗仁具备摄人心魄的魔力,二号人物白崇禧同样是人杰——如果说要给派系二当家找个模板的话,白崇禧就是典型。白崇禧有才,这在国民党内是公认的,北伐中的出色表现更是让小诸葛之名誉满天下,他在桂系扮演的角色最特殊,因为李宗仁与老蒋关系极为恶劣——甚至老蒋大婚,李宗仁都没给个面子去参加。因此,实际上白崇禧就是联结桂系和蒋系的桥梁。但是白崇禧尽管帮了老蒋不少的忙,但归根结底他还是李宗仁的人——就跟关羽一样,斩颜良诛文丑都还是刘备的兄弟。话说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才华那是垂涎欲滴啊,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因为白崇禧让老蒋魂牵梦绕,但同时又恨其不为所用,因此对其感情极为复杂。白崇禧可能是李宗仁最让蒋介石艳羡的地方了,比起老蒋的二当家何应钦,那可真是要啥有啥。

因此,如果蒋介石注定是民国新的主人,那还有比桂系更好的试金石吗?如果蒋介石能够真正征服桂系,那么老蒋必定将是那个真命天子;而他如果仅仅只能压制桂系,那么他终究只是个一时枭雄;而如果他连压制桂系都做不到,那么老蒋就只能昙花一现了。结果,老蒋既没有像第一种情况那样霸气,也没有像第三种情况那样窝囊,就跟老蒋的名字一样,中正,最终得到了一个不上不下,不偏不倚的结果。于是,老蒋的命运就此注定,他只不过是类似项羽一样的西楚霸王,因为无法征服桂系的人是没有资格当上真命天子的。

如果说有谁注定将是蒋介石称霸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那么这个人舍李宗仁其谁?蒋介石PK李宗仁,这是国民党后孙中山时代的主题,两个人的斗争从北伐直至民国的终结,即便是在老蒋最春风得意的岁月,他也没有能让李宗仁俯首称臣,一个命定的枭雄,一个天生的老大,他们之间终须一战。

蒋李斗法

李宗仁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虽然绝对是个当老大的材料,但无奈底子太差——以弱胜强的事不是每天都会发生的,其之所以经典,正在于这种情况可遇而不可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东风,也不会有周郎。但即便如此,李宗仁也足够硬气,硬气得让蒋介石丧气——他不明白为什么软硬皆施都不能让李宗仁就范呢?在李宗仁身上几乎找不到作为一个政客的任何弱点,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弱点的话,就是他身上的傲气总能伤到蒋介石。

想当初蒋介石大封诸侯,让李宗仁当武汉政治分会主席,但是李宗仁的反应却非常冷淡——如果不是在驱逐程潜的问题上需要老蒋的默许,可能他都不会接受这个职位。李宗仁态度冷淡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他觉得老蒋在利用他,而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册封,内心深处,他始终觉得自己不该位居人下——从骨子里他都觉得自己应该当老大。而在老蒋大肆宣扬裁兵之时,李宗仁却在湖北搞他的“军工”——蒋介石说军队太多是累赘,李宗仁硬要说军队也能变成生产力。而在老蒋挑唆冯玉祥提方案时,看起来李宗仁对冯玉祥很不愤,但当会议行将结束,老蒋约他共同讨冯之时,他却还是不置一词——鄙视归鄙视,但是他也明白冯玉祥完了,下一个就变成他了,他可不像孙传芳那样整天做些不切实际的美梦,李宗仁一直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在老蒋眼里,李宗仁这个人简直是油盐不进,对他也总是爱答不理,这种人真是让人抓狂。

李宗仁身上时不时体现出来的老大气质深深刺激着老蒋,这让老蒋打定了主意先搞定这个最不听话、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所以说尽管蒋桂之战看起来有些不合情理——因为纸面实力桂系最差,要打也应该先打最强的冯玉祥,以免尾大不掉,但是细细品味,老蒋先跟李宗仁交战却又是最合情理的,因为冯玉祥和阎锡山实力再怎么盛对他的威胁也不如李宗仁那么大。老蒋判断对手的能力独步天下,罕见其匹——征服对手的能力另说,他认为行的就肯定行,比如他认为李宗仁是个人物,李宗仁还就是能跟他从头斗到尾,他认为共产党可怕,共产党还就是能在三四万残兵败将的基础上最终将他逐出大陆,从这个角度而言,老蒋真是个天才的预言家。

要打仗,好歹也得有个借口,理由总是好找的,就跟要在巴尔干打仗不愁找不到理由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巴尔干——湖南。如今湖南的情况是,虽然李宗仁成功驱逐了程潜,但是湖南依然不在他一个人手里。大家不要忘了,湖南有三个系统,程潜的完了,那还有唐生智系统和谭延闿系统,而李宗仁收服的只是唐生智系统,代表人物是何键,而谭延闿系统的鲁涤平却没被李宗仁收服——自从老蒋复出以来,向来懂得官场之道的谭延闿就追随着老蒋去了。谭延闿对地盘没兴趣,毕竟自己除了枪法好,没有哪点跟军事有关,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名位,而名位这东西只有中央才能给,所以谭延闿倒向老蒋也是顺理成章。既然如此,鲁涤平成为蒋桂之战的导火索就势所必然,要独霸湖南的李宗仁当然无法容忍自己的地盘还有个亲蒋派掌权,因此,闹出摩擦那是肯定的,而只要有摩擦,老蒋的机会就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老蒋原本是安排鲁涤平来搅局的,最好就是能把桂系驱逐出去,为此利用中央之名把他扶成了湖南省主席,当时李宗仁刚刚采取比较下作的手段驱逐了程潜,因此不好再在此事上作梗。鲁涤平上任后与何键也是闹得很不开心,基本是不吵架反正也得冷战,一山不容二虎,两个人在一个锅里吃饭,碗碰到碟的事总也是免不了的。老蒋当然也明白两人水火不容的情况,所以定下计策要架空何键,他安排何键去清乡,然后准备趁着何键离开的当口,将实权从湖南省督办公署转移到军务科,何键当然知道老蒋的用意,于是他就跑去和李宗仁商议。而李宗仁的意思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虚与委蛇,突然下手,打鲁涤平一个措手不及,表面上何键很听话,同意剿共,而暗地里叶琪(李宗仁部将)的部队则悄无声息地完成部署,只待时机成熟,一击致命。

于是在1929年1月19日,胡宗铎(桂系中仅次于三巨头的人物)操纵武汉政治分会免除鲁涤平所兼各职,理由是鲁涤平剿共不利,然后还克捐重税。政治先行,军事紧跟,叶琪和夏威迅速将部队开向长沙,这下可真是打了鲁涤平一闷棍,他还没醒过味来就只有逃命的份了。于是,这个被老蒋寄予厚望在湖南扮演搅局先锋的角色居然还没怎么使上劲儿就被莫名其妙地开了。

湖南发生了那么大的事,这时候李宗仁在干啥呢?李宗仁身处虎口而怡然自得,此时李宗仁居然在南京遥控指挥——大家都知道南京是谁的地盘,那么李宗仁为什么那么不怕死呢?李宗仁知道,他不能跟驱鲁一事扯上任何关系,因为如果证明此事是他干的,那么蒋介石马上就可以此为由开战,而李宗仁把老婆接到南京去就是预留后手为自己洗白。李宗仁“听说”湖南出了事,马上乔装打扮逃到法租界先躲起来——蒋介石抓狂了喜欢扣押人,当年中山舰事变就是如此,然后他找到吴稚晖和蔡元培疏通,大概意思是那帮浑小子太不像话,居然我不在家就敢乱来,你们放心,我回去后非好好管教不可——但是,这事真跟我没关系,你们跟蒋总说说。李宗仁这叫先斩后奏,把生米煮成了熟饭,看老蒋怎么办,况且据他自己说此事跟他没关系,要有关系也是管教不严,既成事实下,你老蒋能奈我何?

老蒋确实气坏了,但是他也不是一般人,不会拍着桌子马上开骂——老蒋爱骂人不假,但一般只骂部下,而且通常不是因为情绪失控骂人,而是有目的的训导爱将——所以看老蒋是否生气不是看他是否骂人,如果老蒋在出了一件大事之后若无其事,那么老蒋可能真的生气了。这次老蒋表现得轻描淡写,说既然事情已经都这样了,那也没办法了,虽说不合规矩——道义上一定要站住,但木已成舟,所以那就这样吧。最后的处理结果也就是象征性地打了桂系一大板,将此事相关人等送交有关部门议处——还没直接撤职,而李宗仁因为确实不知道,事后也坦白,所以自请处分就不必了。随后老蒋还给李宗仁写了封信,说德邻贤弟莫慌,我知道这事完全是那帮小赤佬不听话乱搞,而且国家刚打完仗,正要建设,怎可轻启战端?还别说,李宗仁还真就以为自己对了,真以为老蒋是哭笑不得,拿自己耍赖皮没办法呢,那李宗仁还真是小看老蒋了。老蒋是谁?上海滩混出来的,他能咽下这口苦水,吃下这个哑巴亏?事情越是平稳,背后就越是暗藏杀机,形势变化本就是转瞬之事。

大破外势

在湘案中,看起来李宗仁棋高一招,不仅取得了湖南的控制权,甚至自己还巧妙地逃脱了罪责,而老蒋呢,似乎除了大事化小之外也只能吃些哑巴亏,但事情果然有那么简单吗?在政治上,如果一件大事发生后居然能够风平浪静,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平静只是在为汹涌的波涛到来而蓄势,湘案一事也是如此,尽管老蒋在此事的处理上看似有些无奈,但是以老蒋的深沉,岂会无反击之术?

李宗仁显然低估了老蒋的手段,的确在湘案上,确实也没有文章可作,木已成舟,再在此事上纠缠也没有太大意义——毕竟被逐的鲁涤平也只是谭延闿的人,跟老蒋还隔着一层,因此,即便要反击,老蒋也会寻找新的方向。李宗仁遥控湘案,最后还装无辜,颇有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意思,但是一个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是会有些顾忌,而老蒋偏偏在这个时候皮笑肉不笑,搞出了个不疼不痒的解决方案,李宗仁虽然暗自庆幸,但估计也不会认为此事到此为止,但是他猜不到老蒋会怎样反击。老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解决湘案的方式越平和,就越会让李宗仁起疑,但是李宗仁再怎么起疑也只能将目光重点盯在湖南上,政治上讲究虚虚实实,老蒋在湘案上处理得很虚,却在李宗仁心中造成了实的效果,但老蒋的本意却仍就是虚。老蒋他不会按照李宗仁的节奏来紧盯湖南不放,他要做的就是寻找桂系的软肋,然后突然下手,那么桂系的软肋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