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易经
45465100000060

第60章 卦五十九·涣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是冰融解破裂,离散的意思。“假”是至。这一卦,下卦“坎”是水,上卦“巽”是风,风吹水上,形成水波离散的现象,所以称作涣卦,象征喜悦使郁闷涣散。

“九二”刚爻得中,“六三”与“六四”,两个阳爻同心同德,所以亨通。当天下离散时,君王应以至诚,到宗庙祈祷,获得神的保佑,使人民看到君王的诚意,因而感化,再重新聚结,就能像涉过大河般,有利于冒险犯难,所以也有挽救涣散的含意。又,上卦“巽”是木,下卦“坎”是水,木舟在水上行,也象征有利于渡河;但必须坚守正道。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涣卦亨通,渐卦的“九三”刚爻下降,来到“二”得中,成为涣卦,就不会阻塞。相对的,渐卦的“六二”柔爻,上升到“三”的刚位,与上方的“六四”柔爻,就能同心同德。《墨子》中有“尚同篇”,尚同即上同。王前往宗庙;是说“九五”在中位,刚毅中正。有利于涉过大河;是指上卦是木、下卦是水,在水上乘坐木船,才能发挥渡河的功效。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亨于帝立庙。

这一卦,上卦是风,下卦是水,风吹水上,使水波涣散。古代帝王,看到这种现象,就祭祀天帝,建立宗庙,以使民心聚结。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初六”正当涣散的开始,迹象还不严重,用健壮的马追赶,就可以拯救,转为吉祥;而且“初六”柔弱,没有拯救涣散的力量,必须得到壮马才行。壮马指阳刚的“九二”,所以“象传”说:“初六”所以吉祥,是顺从“九二”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拯救涣散,应在开始时就用积极的手段。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机”即几,矮脚的桌子,古时席地而坐,所以用几。“九二”阳爻阴位不正,应当有后悔;不过“九二”是渐卦的“九三”由外奔来,到达内卦的中位,就象坐下来依靠在矮桌上,得以安定,使预料中的后悔消除。

“象传”说:在涣散的时刻,人人都期望得到安全的场所,能够安定,“九二”达成这一愿望。

这一爻,说明挽救涣散,须先求安定。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躬”是自身,在此处是利己心的意思。“六三”阴柔,不中不正,本来有自私自利的性格。可是,因为在刚位,能够克制私心,使私欲涣散,积极有所作为,因而使后悔消失。“象传”说:因为“六三”的志向,是在救济本身以外的人。

由此以下的四爻,都是说要将什么涣散,以救济时弊。

这一爻,说明拯救涣散,要先除去私心。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夷”是平,平常人的意思。“六四”阴爻阴位得正,上方与“九五”的君王接近,相当于担当拯救涣散的重任的人。“六四”在下卦无应,象征没有私党;亦即,解散自私的党派以奉公,当然大吉大利。自私的党派解散,促成大团结,群众聚结得象山丘,这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壮举。

“象传”说:这种灭私为公的行为,是非常光明正大的。

这一爻,说明挽救涣散,应消除派系,促成大团结。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大号”是君王的命令。汗发出后就不能再收回,君王的命令,也是如此;所以有“纶言如汗”的说法。“居”是囤积居奇的居,蓄积财富的意思。

“九五”阳刚中正,在君位,是圣明的君王,当天下涣散的时刻,明确的命令,象汗一般发出,令出必行;王蓄积的财富,也散发给天下人民,使涣散得以防止,可以无咎。

唐代名臣陆贽说:“散小储,成大储,”与前一爻的散小群促成大团结的意义相同,消散私有的小财富,方能得到共享的大财富。

这一爻,说明拯救涣散,应排除私利,为公众造福。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血”是伤害,“逖”是远的意思。“上九”已是涣散的极点,但距离下卦“坎”的险最远,不会受到流血的伤害。所以,远离可能受伤的场所,就不会有灾难。

这一爻,说明拯救涣散,应除害。

涣卦,阐释挽救涣散的原则。在丰盛安逸的环境,人心容易涣散,以致离心离德,重私利而忘公益,使风气败坏,破坏团结;必须及时拯救。因而,当显露涣散的迹象时裹,应当以强有力的对策,及时挽救。首先应顺应民情,先求安定,并且消除私心,消灭派系,抑制私利,革除弊端,为公众造福。惟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才能促成大团结,重新获得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