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景象随同金钱与权势烟消云散。直到多年后,拿破仑·希尔才发现遭遇这些挫折是他的幸运,因为它强迫拿破仑·希尔退出一个不会增加自己知识的行业,而把他的努力方向转向另一种行业,使他获得他所需要的丰富经验。
在此,拿破仑·希尔首次问自己,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是否能找到金钱与权势之外的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但这种疑问只是偶尔出现,而且他也没有一路追踪下去获取答案。
经过强烈的挣扎后,拿破仑·希尔最终接受了这次暂时挫折,但却错误地认为它是“失败”,然后就进入他一生当中下一个——也就是第四个转折点。
3.第四个转折点
在妻子娘家的帮助下,拿破仑·希尔立刻又得到了新的工作,担任一家煤矿公司的首席法律顾问的助手。他的薪水比一般新手多很多,和他对该公司的价值简直不成比例。但由于别人的推荐,他还是安坐公司中。同时,拿破仑·希尔努力学习,弥补自己缺乏法律技术这一缺点。
拿破仑·希尔足可愉快胜任,并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铁饭碗了。
但拿破仑·希尔没有和朋友商量,也未事先提出警告,就辞职了。
这是拿破仑·希尔自己选择的第一个转折点。他看到命运之神那个老家伙朝他走过来,他马上赶上去,将它打倒在门口。
他之所以辞掉那项工作,是因为那项工作太容易了,他足以轻松胜任。拿破仑·希尔意识到自己即将变得懒惰,并感觉自己就要退步了。他在公司里面的朋友太多了,因此,他没有必要为求表现而努力工作。四周都是他的朋友和亲戚,而且自己还拥有一项保障终身的工作。他问自己:“我还需要什么呢?”
“什么也不需要!”他开始这样告诉自己。
就是这种态度,使拿破仑·希尔发觉自己在慢慢退步。为了某种他至今仍然不知道的原因,拿破仑·希尔采取了一项疯狂的举动——辞职。尽管他当时可能对其他事务极其无知,但拿破仑·希尔却能正确判断只有经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产生力量与成长,这种力量与成长一旦停止了,就会使人虚脱与腐败。
他选择在芝加哥开创新事业。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在芝加哥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生存。拿破仑·希尔下定决心,如果自己能在芝加哥获得些事业上的成就,那就证明自己具有可以发展成为真正能力的潜能,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过程。
在芝加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所函授学校的广告经理。他对广告知之甚少,但他有以前推销员的经验,再加上他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因此拿破仑·希尔表现杰出。
第一年,他赚了5200美元。
拿破仑·希尔“东山再起”了。渐渐地,成功的美景又开始盘旋在他四周。他再度看到成堆的钞票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盛宴之后就是饥荒,历史上这种证据数不胜数。拿破仑·希尔高兴地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盛宴,却没有预料饥饿将接踵而至。此时的他,正因工作顺利而得意扬扬,自我陶醉。
自我陶醉是很危险的。
有一种伟大的真理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必须等到时间老人把双手按在他们肩上,他们才会恍然大悟。
有的人却永远不会领悟这种真理,而真正知晓这种真理的人,最终会了解挫折的“哑语”。
4.第五个转折点
在函授学校担任广告经理时,因拿破仑·希尔极为良好的表现,这家学校的校长说服他辞掉工作,同自己合伙从事糖果制造业。他们成立了“贝丝·洛丝糖果公司”。拿破仑·希尔担任该公司的第一任总裁。
他们事业扩展神速,不久,就在18个城市成立了连锁店。糖果行业的利润极高,于是拿破仑·希尔又以为自己接近成功了。
正当一切顺利进行时,拿破仑·希尔的另外两位合伙人却暗中策划,阴谋吃掉拿破仑·希尔在公司中的股份。
他们的计划成功了,但拿破仑·希尔的反抗却并不好对付。所以,他们诬陷拿破仑·希尔使他被捕,然后提议撤销这些控告,条件是拿破仑·希尔必须把股份让给他们。
到这时拿破仑·希尔才明白,人心竟然是如此残酷、虚伪、不讲道义。
在第一次调查庭即将召开之前,拿破仑·希尔的证人却消失不见。但最后证人还是出庭作证了,结果拿破仑·希尔胜诉,并向法院提出反诉,要求诬告者赔偿损失。
这件官司使得拿破仑·希尔和他的合伙人完全破裂,最后拿破仑·希尔赔光了自己在这家公司的股份。
拿破仑·希尔遭受到的是所谓的“民事侵犯”行为,他可以因为受诬陷要求赔偿。按伊利诺伊州的法律规定,如果赔偿判决成立,原告可要求将被告关在牢里,直到他们付清赔款后,才予以释放。
不久,拿破仑·希尔获得胜诉,他的合伙人被要求付出赔偿。拿破仑·希尔可以要求把这两人关入牢中。
这是拿破仑·希尔第一次有对敌人重重反击的机会。因为他拥有了法律这种由敌人亲自交给他的武器。
最后拿破仑·希尔决定宽恕他们。
但在拿破仑·希尔尚未作出决定时,这些坏人已经受到了命运之神的惩罚,其中一位因为犯罪而被判了很长的徒刑,而另外一位则沦为穷光蛋。
我们也许可以逃避法律条文,但我们永远也逃脱不了自然法则的制裁。
在当时,被警方逮捕是相当耻辱的,即使是被人诬告。拿破仑·希尔很不喜欢这种经历。但他不得不承认,它为他带来的悲伤是值得的。它提醒拿破仑·希尔,自己可以原谅那些企图毁灭他的敌人,因为,敌人不但没能毁灭他,反而增强了他的力量。
拿破仑·希尔发现:研究伟人的传记生平,人们就不会恐惧或逃避生活的考验,因为伟人都是经历了严峻考验,最后才能“功成名就”。这不禁使他猜想,命运之神是把重大的责任加在经过他严厉考验的人们的肩上。
拿破仑·希尔提醒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即每一个转折点都让他更为接近成功的终点,并带给他有用的知识,并且,使这些知识成为他生活哲学中永存的一个部分。
5.第六个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可能比其他任何一次的转折点更能使拿破仑·希尔接近成功。因为,它使拿破仑·希尔发现,必须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都加以利用。在他的糖果事业的美梦破产之后不久,这个转折点就出现了,拿破仑·希尔转移到中西部教授广告与推销技巧。
教学事业一开始很成功。他在学校开课的同时主持了一所函授学校,学生几乎遍布每个英语国家。尽管其间历经了世界大战的破坏,但这些教学事业仍旧蓬勃发展,拿破仑·希尔再度认为自己又接近了成功的终点。
接着,第二次征兵,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被召入伍了,学校几乎因此而关门。拿破仑·希尔损失了7500多美元的学费收入,同时,自己也投入了为国家服务的行列。
拿破仑·希尔再度成了穷光蛋。
波克说过,贫穷是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丰富的经验。但他也建议说,一个人在取得这个经验后,要尽快地将它摆脱掉。
拿破仑·希尔当时已走到事业中最重要的一刻,不是永远败下去,就是鼓起新的勇气,东山再起,获得更大的成就。这取决于他自己的行动,如果拿破仑·希尔的生活经验故事在此停止,将对你毫无价值。但拿破仑·希尔续写了更重要的一章,也就是第七个转折点,也是他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经过拿破仑·希尔前面对这六个转折点的叙述,可以看出,拿破仑·希尔并未真正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你也一定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拿破仑·希尔的这些暂时性的挫折是因为:尚未找到一项可以全心全力投入的工作。要找一个最合适又喜欢的工作,就像是要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这种寻找没有规则可循,但是,一旦碰上了,我们立刻就会发现。
6.第七个转折点
1918年12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止,这场战争使拿破仑·希尔一文不名,但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屠杀结束了,人类恢复了理智。
看着窗外人们庆祝大战结束。拿破仑·希尔的思想却回到昨天,他的整个过去辛酸与甜蜜、高兴与沮丧,一一浮现在眼前。
这样迎来了另一个转折点。
拿破仑·希尔坐在打字机前,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双手竟然开始在打字机的键盘上敲出有规律的音调来。这是他写作从未有过的迅速且轻松愉快。他既未计划,也未想到要写些什么。他只是写下脑海中浮现的一切。
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为自己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打下了基础。因为,他当时所写的那篇文章,后来让他资助了一家全国性的杂志。这篇文章对他的事业,以及数以万计的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拿破仑·希尔在写道:
“战争已经结束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领会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教训。这就是,只有公正与善待所有的世人——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要一视同仁——才能得到生存。其他的,必须遭到淘汰与消灭。
“从这场战争中,将会产生一种新的理想主义——一种以‘黄金定律’哲学为基础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将指引我们,不是要我们如何去剥削我们的人类同胞,而是要我们如何去服务于他,在他遭遇生活上的挫折时,解除他的困难,让他更幸福快乐。”
在这篇文章中,拿破仑·希尔还回忆了自己是怎样以煤矿工跳升到最大一家矿业公司的首席顾问助理,这都归功于他“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工作原则。
在前面已经提过,拿破仑·希尔是在12月11日早晨写的此文,当时,群众正在欢庆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
因此,他自然要找些心中的想法转告给今天的世界——这些想法将协助美国人在心中永远保存理想主义的精神。
拿破仑·希尔发现,刚刚叙述过的这种哲学是最合适的,因为,他相信,就是因为傲慢自大对这种哲学的忽视,才使得德国人走入悲哀之境。要想使得这个哲学进入人们的心中,他将出版一本名叫《希尔的黄金定律》的杂志。
拿破仑·希尔当时没有钱出版全国性杂志。但是,他相信不需一个月的时间,通过他的这一哲学,将可以找到某个人,供应自己所急需的这笔资金,从而向世界传达这一哲学理念,因为这种哲学已使自己脱离了肮脏的煤矿坑,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就是在这种有点戏剧性的状态下,深藏在拿破仑·希尔内心深处20年之久的一个欲望,最后得以实现。在这近20年的岁月里,拿破仑·希尔一直希望成为一名报纸编辑。在30多年前,当他还是一个很小的男孩时,就帮他父亲操作印刷机,出版一家小型周报,当时拿破仑·希尔就深深爱上了印刷油墨的气味。
随着他的经历,也许,这个欲望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扩大成长,这些生活经验,后来终于促使拿破仑·希尔将这个欲望付诸行动。就这样,拿破仑·希尔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为此十分高兴。
7.理想高于金钱
奇怪的是,拿破仑·希尔在进入这一行业时,从没想到去探求它的尽头是否存在着极大的权力,以及无数的金钱。拿破仑·希尔一生当中头一次明白了——而且没有任何疑问——生命中还有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从事舆论工作时,他脑海中只有一种想法。这个想法就是:对这个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最佳服务,不管这些服务能否为他带来利益。
《希尔的黄金定律》这本杂志所传达的乐观与善意的讯息立刻闻名全国。
1920年初,拿破仑·希尔因此应邀到各地进行旅行演说。因而使他有幸在这期间,接触到当代最为进步的一些思想家,并与他们讨论学问。而和这些人士的接触,给了拿破仑·希尔莫大的鼓舞,让他继续这项美好工作。
在一次演说旅行途中,拿破仑·希尔在得州达拉斯市,遇到他未曾见过的倾盆大雨,两股特大的水流打在窗户玻璃之间,其他小水流与其形成大水梯。
拿破仑·希尔看着这种罕见的景象,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念头:7个转折点所学到的那些教训,加上从成功人士身上学的东西,全部组织起来,然后,加上“神奇的成功之梯”的题目,这样的演说必然会受欢迎。
于是,他拿出一个信封,并在其背面列出了这篇演说稿的15个要点。后来,就根据这15点组成了一篇演讲稿。
这15点可以代表拿破仑·希尔前面所获得的有价值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的资料来源,就是多数人称为“失败”的生活经历。
拿破仑·希尔从这些“失败”中所获得的知识总结归纳出这一本书。如果它能如拿破仑·希尔所期望的那样对你有价值的话,那么一切功劳都应归于本章所描述的“失败”。
8.从失败中学到的经验更珍贵
也许,拿破仑·希尔从这当中获得了什么物质及金钱上的利益才是你最希望知道的,因为你可能明白,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里,我们时刻得为生存而奋斗。
这一点拿破仑·希尔会坦白告诉你。
首先,他需要出售杂志的收入,但是,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发行人出售的价格是需要该杂志的读者所能承受的。
除了出售该杂志以外,他还在撰写一系列配合图画刊出的社论。这些社论将同时在全国各大报刊登出。它们都以该书15项要点为基础。发表社论所得的稿费收入,已足够他生活了。
拿破仑·希尔之所以要提及这些事实,是因为他明白,人们往往以金钱来衡量成功的程度,而且对于缺乏收入的哲学加以拒绝、否认。
在以往的生活中,拿破仑·希尔过得贫穷的状态大部分是他自己所选择的,因为他一直把自己的时间花在一些艰苦的工作中,一方面摒弃无知的自己,一方面吸取自己所急需的生活经验。
从拿破仑·希尔前面所描述的生活经验中,他已经吸取了一些极为宝贵的知识,这些知识除了通过失败获得别无他法。
拿破仑·希尔的经验已经令他自己相信,一旦我们了解了失败的哑语后,它将是世界上最容易也是最有效果的语言。拿破仑·希尔认为,它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当我们不去聆听其他语言时,大自然就以它向我们呼叫。
对于他经历过的多次失败,拿破仑·希尔是高兴的、感激的。
它让他获得勇气,使拿破仑·希尔能够去做平常不敢去做的事情。
如果把挫折当成是失败,它会成为一股破坏性的力量。如果把它当做是教导我们的老师,那么,它将成为一项祝福。
拿破仑·希尔自己深信,“失败”是大自然的计划,大自然通过“失败”来考验人类,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进行他应该做的工作。“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借此纯化人类,让人类更加坚强。
我们要牢记:命运之轮在不停地旋转。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那么明天它可能为我们带来喜悦。
不要总以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成功往往属于那些奋斗不休、异常顽强的人们!
众生对成功者顶礼膜拜时,不禁悄悄地感叹,成功者如同凤毛麟角,何年何月,成功之神才能关照自己呢?在自怨自艾的消极心态中,他们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成功者无一不是战胜失败而成的!成功无一不是血汗与机会的结晶!
在失败面前,至少有三种人:
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后,一蹶不振,成为不堪一击的懦夫,此为无勇亦无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