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4552800000101

第101章 厚黑为人(2)

然后把王垕的人头悬挂在高竿上面,并贴出告示:“王垕故意用小斛散发粮米,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首示众。”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曹操通过嫁祸于人的手段,博得了大多数士兵的认可,让士兵在心理上认为曹操无过。通过此计,把士兵由于小斛散粮对自己产生的怨恨,转化为对王垕个人的怨恨,从而转移了士兵的注意力,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目的。

“厚”老大刘备

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作《三国演义》的人,更是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着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先生是郭知熠先生的超级厚黑学里面的重要人物。在超级厚黑龙虎榜上,刘备先生的排名仅次于武则天女士,屈居第二位。

刘备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在刘备的世界里,朋友是极端重要的,而妻子,相对来说,就不过是他身上的一件衣服而已。想来做刘备的妻子应该是很可悲的,因为一件衣服对于刘备来说又有多少价值可言?想穿就可穿在身上,不想穿就搁置一旁,穿旧了自然可以换上新装。

不过,郭知熠先生要在这里指出的是,这种观念其实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延伸。刘备先生在这里的贡献不过是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而已。这个比喻是如此形象,以至于刘备死后这么多世代,都有人为这个比喻而不间断地喝彩。

在封建时代里,妻子确实就好像男人身上的一件衣服。一个男人可以天经地义地拥有三妻四妾,但一个女人恐怕改嫁一两次就会遭社会的白眼。甚至在有些地方,女子改嫁是被禁止的。女人的命运就完全被掌握在她所嫁的男人之手中。

这个情形可以和封建君臣关系相比较:我们说妻子是男人之衣服的时候,难道臣子不是君王之衣服?一个臣下,对君王要毕恭毕敬,三叩九拜,但当君王弃之时,又有多少顾忌?所以,郭知熠先生把刘备的这个名言,发挥一下,应用在君臣之关系上,也是极端妥帖的。

其实,刘备倒是说了一句大实话。对于刘备来说,关羽、张飞等等朋友的重要性要远远地超过他的任何妻子。刘备的江山需要他的这些朋友来帮忙支撑。没有这些人,也就没有刘备之江山。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备失去了一个妻子后,他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另外一个。可是,他的那些亲如手足的朋友可不太容易被替换。且不说其他的,能找到有如此武功之人就绝非容易。这个事实刘备当然是知道的。所以,刘备说出这番话时,不仅仅是为了讨好关羽、张飞这帮人,以安其心、以感其心,也是他自己内心深处之思想的真实流露。

关于刘备的这段话,郭知熠先生在《超级厚黑学》里有一段专门的评论。笔者以为可以引在这里作为本文的结尾。

“刘备有一句名言: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手足者,不可或离,而衣服,自然是可以随时更换的。你可以从此看出这个人的虚伪程度。当然刘备看重朋友而轻妻子是有理由的:女人们除了能给他生孩子以外,不能做别的什么事,而朋友却能为他打江山。妻子对刘备也许真的就是一件衣服,最多只有哪件衣服合身哪件衣服不合身的问题。或者说,妻子对刘备不过是一架生孩子的机器。事实上,刘备一生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看到,刘备每有危难之时,总是抛开家眷自己先逃命。”

可是,世上的女人却瞎了眼,心甘情愿地跟随刘备,心甘情愿地做他身上的衣服。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谁不好,却偏偏愿意嫁给比她大几十岁的半老头刘备。

在刘备兵败逃至白帝城之后,孙尚香还以为刘备被烧死,哭哭啼啼地跑到江边为他祭奠,祭奠完后投江殉情。看来刘备把孙尚香当作他身上的衣服,而孙尚香却一点也没有把刘备当作她身上的衣服的意思。否则,孙尚香也不会为刘备殉情了。

笔者以为,孙尚香以如花似玉之身,为刘备殉情真是太冤枉了。刘备从来就没有重视过妻子,因为女人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因此,孙尚香自杀真是不值得。笔者一向反对以任何理由自杀。当然更是反对这种不明不白的自杀方式。也许孙尚香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坚信一女不事二夫,她情愿以一死而全名节,做一个世世代代受人崇拜的烈女。笔者曾在前面提到过封建礼教就是吃人,一点也不假。可以想象,孙尚香在准备投身大江的时候,还觉得一千个应该、一万个愿意。多么可悲而又多么可怜的女人哪。

厚黑兼备者孙权

孙权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着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着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

公元200年,孙策中箭致死,临终时,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孙策死的时候也很年轻,仅仅二十六岁,而孙权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

孙权继承父兄大业之初,政权很不稳固,当时的统治区域虽然已经包括了江东六郡,但并没有完全稳定,再加上孙策刚死,许多人想投靠新主子。危难之际,文臣张昭和武将周瑜齐心协力说服了大家一起辅佐孙权,说孙权完全能担当复兴江东的重任。政权终于初步稳定了下来。

紧接着,孙权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并看准时机来扩充领地。哥哥孙策以前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在孙策死后不再听从孙权的命令,显露出反叛之心,还明目张胆地收留包庇叛将。孙权命他交出,李术却狡辩说:“如果你有德有才,那大家一定会听从你调遣的。如果没有德,那大家肯定会离开你另投别处。我现在不能从命。”公开和孙权作对。

为了彻底除掉李术,孙权周密谋划。他预料到李术将来被攻伐时肯定会向北面的曹操求救,于是就先下手,写信给曹操。信中重提李术以前杀掉曹操的扬州刺史的旧事,以引起曹操的嫉恨,然后说李术的本性狡诈凶残,毫无信用。现在我要兴兵讨伐他,希望曹操不要听信李术的诡辩之词,给他派援兵。孙权这封信很绝,可谓一箭双雕:一是堵死了李术的退路,二是堵住了曹操出兵的借口。准备工作做好了,孙权便开始动手了。

等孙权的军队将李术围困在皖城后,李术果然不出孙权所料,急忙向曹操求救兵。曹操恨他反复无常,拒绝出兵。李术终于被孙权诛杀。

平定了李术,孙权又平定了一次内部的叛乱。他的堂兄孙辅担心孙权年轻无能,无法保住江东,自己与其等死,不如先投靠曹操,然后自己来做江东之主。没想到送信的人并没有和他同流合污,而是直接将信送到了孙权那里。孙权先是不动声色,然后叫上张昭一起去找孙辅。见了堂兄,孙权笑着说:“兄长是不是享乐得不知如何是好了?为何私自招引别人来江东?”一开始孙辅不肯承认,等孙权将他给曹操的书信拿出来后,就再也无法抵赖。张昭一见,也异常恼怒。孙权将孙辅抓了起来,考虑到兄弟情谊,没有要他的性命,而是将他监禁起来。对于他的属下,孙权毫不手软,基本上都处死了,手下的兵士则分给了众将充实军力。

在辅佐孙权的大臣们中,除了张昭和周瑜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鲁肃。他对于孙权就好像诸葛亮对于刘备一样,他也曾经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那样为孙权分析过天下大势:“现在的汉朝已经无法恢复元气了,但是曹操也很难短期内将他清除。现在将军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后方,以便对抗曹操。稳固自己的领地之后,再等待有利时机,四处征讨,最终将长江两岸广阔的领地据为己有。到那时便可以称帝号令天下了。这其实就是当年汉高祖曾经创立的功业。”

孙权听从了鲁肃的谋略,开始稳固江东,适时地出击,扩充领地。首先他解决了山越人骚扰的问题。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百越就是古时候生活在现在江南和华南,以及西南的广西和云南的少数民族,现在的“越南”一名就是在百越之南的意思),为了逃避原来苛重的赋税,逃进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社会,拒绝向孙权政权交纳租税。起初,孙权派兵镇压,但收效不大。为了集中兵力对外用兵,解除后顾之忧,孙权调集重兵开始对付山越人。大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等领兵合围,逐渐将山越人的领袖抓获,对其他山越人则区别对待:强壮的青年人充实军队,老人、妇女统一管理,从事农业生产。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

解决山越人之后,孙权开始进攻割据在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黄祖匆忙备战,他先将两艘大船横着排在江面上,船上有上千将士,准备用弓箭击退孙权的战船。同时,又用大绳拴上巨石沉到江里,以此来固定大船。这样,两艘大船如同水上的城墙一样横断了长江。

孙权的江东水军并没有畏惧,将军董袭率领敢死队,每人身上穿双层甲胄,猛冲到了黄祖的大船边,董袭用刀砍断了两根拴巨石的大绳。面对江东水军的强大攻势,黄祖赶忙派将迎战,结果被杀。黄祖只好败退,最后还是被追杀丧命。战胜了黄祖后,孙权将夏口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无耻流氓刘邦

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请问“笑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洗起谢。请问起谢二字,又从何生出?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

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中国史料记载得最清楚的抗争,发生在刘邦与项羽之间。

公元前2世纪秦朝覆灭之后,为了争夺主宰中国,他们之间展开了厮杀。起初,项羽占据各方面优势。他拥有最精良的军队,大半个中国早已在他的控制之下,他是一位伟大的武士和杰出的战略家。

在历时三年的征战中,项羽打了无数场战斗,只输了一场。

可是,就这一场失利,使他最终将胜利送给了一个人,此人除了实践厚、黑之道以外,各方面都不如他。

在早先多次征战胜利中,有一次项羽生擒了刘邦,王位已经落入了项羽的掌心,谁知他竟然让它溜掉了。由于他承认自己钦佩刘邦是一位了不起的武士,以及出于他自己作为一个军人的自尊心,项羽没有处死这位被自己战败的敌人,反而赐给他住处。

这种错误的行径给刘邦提供了逃跑的机会,随后他重整兵力,东山再起,征服了项羽的千军万马。

表面上看来,项羽的宽恕也许似乎是一种高尚的举动。

可是,真正的高尚之举应该驱使项羽一旦有机会,就置刘邦于死地。假如他这样做了,他就会结束中国多年的战乱,以及数百万庶民百姓所蒙受的罄竹难书的苦难。项羽自己就会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正是为了这一目的他原先才发动了这场腥风血雨般的内战。他的双手已经沾满了十万人的鲜血,杀了刘邦只不过再多沾一个人的鲜血。在这种关头,他摒弃自己的目标是不恰当的。中国人民只想看到他们当中的一个人马上死去,他们并不关心谁统治中国,他们仅仅希望结束这场灾难深重的战争。

项羽遭受惟一一次失败之后,正是同样的军人的自尊心,阻止他返回故乡重整旗鼓。他断送了如此众多的乡亲们儿子的性命,无颜去见他们,自刎身亡。

刘邦的三军统帅韩信形容项羽的弱点时说,他具有妇人之仁、匹夫之勇。战场上的项羽毫不留情地杀人,可是当他面对被自己打败的敌人的时候,他抛弃了自己的目标,躲避在他自己虚假的高尚形象之中,使自己的弱点成为一位又一位伟大的武士那种“贵人行为理应高尚”之举。

刘邦不具备顶羽的造诣,但是他也未受到项羽任何自尊心的妨碍。在他们发生冲突的年月里,刘邦一次又一次地败在项羽的手下,可是他从不为自己重返家乡征兵募马而感到耻辱。他的心也比项羽更黑。他可以干任何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所需要的事情,毫不顾忌给别人造成的损失。

当项羽感到胜利在最后一场战斗中悄悄失去的时候,他下令将成为他阶下囚多年的刘邦的父亲押上来,绑在一锅烧得滚开的油锅前面。刘邦被喝令撤回自己所有的将士,否则他将眼睁睁地瞅着自己的父亲被油锅活活地煮死。刘邦扬鞭催马来到阵列前,大声喊道:“项将军,我们曾经是歃血为盟的把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倘若你要煮我们的父亲,请给我留一杯肉汤。”

刘邦的厚、黑之道不是为自己的敌人预备的,他最亲近的同伙也成了他的受害者。在同项羽的征战中,刘邦得到了三位才华卓绝的谋士的鼎力相助,他们是韩信、萧何和张良。主要是通过这些人的努力,统治中国长达四个世纪之久的汉朝,才得以建立。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天子地位的平民,刘邦不允许任何怀抱雄心壮志的人萌生使自己成为中国皇帝的念头。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刘邦发现有必要铲除自己昔日的战友。

张良深谙人的本性。最终战胜项羽之后,他明智地向皇帝告假,来到山中过着幽居的生活。他知道假如自己留在宫中,在南征北战的岁月中使他对刘邦有用的那种才能,这会儿将使他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