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全集
4552800000174

第174章 难得糊涂厚黑学(2)

再如一船夫送一个客人过长江,见客人用黄色的金杯喝酒,起了歹意。其实,客人用的是黄铜杯子,根本不是金杯。客人对船夫异样的眼光也有所察觉,于是为了防止万一,随着船的颠簸故意将杯子扔进江水。船夫见失落了金杯,感到十分惊讶和惋惜。客人趁机解释说:“这是一只黄铜杯,掉到江里没什么可惜的。”客人的机智使他免去一场杀身之祸。

在不便直言的情况下,委婉地点拨几句,让听者明白自己话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很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务。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

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魏征又看了看,对唐太宗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

唐太宗听了,深感惭愧,下令拆除了宫中的这座楼台。

在这里,魏征借口自己眼花,点出了唐太宗父亲的陵墓名称,暗中告诫唐太宗:他更应思念作为开国元勋的父亲。魏征虽然以直言相谏而闻名,但他也深知不能过于冒犯皇上。唐太宗心照不宣,明白了魏征的用意,立即改变了以前不恰当的做法。

老子推崇“糊涂”。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智”与“愚”是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行了。

不显露自己的聪明

《道德经》上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平时看起来却像个笨拙的人,虽然能言善辩,却好像不会说话一样。言外之意也就是说人要匿强显弱,大智若愚,灵活处世,机巧做人。

李泌侍奉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代君主,在朝野上下很有影响。

唐德宗时,李泌担任宰相。西北的少数民族回纥出于对李泌的信任,要求与唐朝讲和,结为婚姻。这可给李泌出了个难题。

从安定国家的大局考虑,李泌是主张同回纥恢复友好关系的。可是唐德宗因早年在回纥人那里受到过羞辱,因此对回纥怀有深仇大恨,坚决拒绝讲和。

正巧在这时,驻守西北边防的将领向朝廷发来告急文书,要求给边防军补充兵马。此时的大唐王朝已经空虚得没有这个力量了,唐德宗一筹莫展。

李泌觉得这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便对唐德宗说:“陛下如果采用我的主张,几年之后,马的价钱会比现在低十倍。”

唐德宗忙问是什么主张,李泌不直接回答,先卖了个关子,说:“只有陛下出以至公无私之心,为了江山社稷,屈己从人,我才敢说。”

唐德宗说:“我当然会以国事为重。快说吧。”

李泌这才说道:“臣请陛下与回纥讲和。”

唐德宗果然断然拒绝:“别的什么主张我都能接受,唯有与回纥讲和这件事,你再也不要提了。只要我活着,就决不会同他们讲和。我死了以后,子孙后代怎么处理,那是他们的事。”

李泌知道爱记仇的唐德宗是不会被轻易说服的。如果操之过急,言之过激,不仅办不成事情,还会招致唐德宗的反感,给自己带来祸殃。他便采取了逐渐渗透的办法,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达15次的陈述利害的谈话,才算把唐德宗说通。

李泌又出面做回纥首领的工作,使他们答应了唐朝的五条要求,并对唐朝皇帝称儿称臣。这样一来,唐德宗既摆脱了困境,又挽回了面子,十分高兴。而唐朝与回纥的关系终于得到了和解。

可以说,这全是由李泌一手促成的。

唐德宗十分不解地问李泌:“为什么回纥人这么听你的话?”

如果是一个浮夸之人,必然会大讲自己如何声威卓著,令异族畏服。但是李泌却是一个处世经验丰富的人,他对自己的功劳一字不提,只是恭敬地说道:“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灵,我哪有这么大的力量!”

唐德宗听了非常高兴,也就更加信任李泌了。

身处夹缝,委曲求全

林语堂说,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有厚黑学绝不会误人,就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当乞丐的时候,也比别人多讨点饭。到了身处险地时,该厚黑装糊涂时,千万别“精明”。不要忘记曹雪芹对精明的王熙凤的判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此为厚黑“装”字诀。

刘备靠“厚脸”建立起来的蜀汉王朝只统治了42年,就被魏国灭掉了。后主刘禅做了俘虏,他的一家和蜀国的一些大臣,都被东迁洛阳。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便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50多人封了侯。有一天,他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还特地安排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挺有劲儿,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在宴会后,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地吗?”刘禅说:“在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地。”这就是“乐不思蜀”成语的由来。

跟随刘禅来到洛阳的都正听说这事儿,连忙求见刘禅,说:“如果以后晋王(指司马昭)还这么问你,你应该流着眼泪回答说:‘父母亲的坟墓都远在蜀地,一想起这事儿,心里就难过,没有哪一天不思念蜀国的。’然后你就闭上眼睛,作出深沉思念的表情。”不久,司马昭又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就如都正说的那样对答,然后闭上眼睛。司马昭说:“怎么竟像是都正说的话呢?”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都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打算杀害他。就这样,刘禅活到了公元271年,在洛阳去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下场的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亡国君主被俘到汴京,就似乎“聪明”得不合时宜。宋太宗派人监视他,发现李煜写了许多怀念故国的词,又后悔不该杀了替他保江山的大将。宋太宗觉得这李煜“贼心不死”,就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当然谁都知道刘禅是烂泥扶不上壁的阿斗,他的糊涂是率真的表现。但是他由于糊涂所换来的东西却值得我们深思。有时候,就算再有实力的人,在别人眼下,就应该学会低头,否则就会落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下场,这样受到毁灭的当然是自己。所以,我们在驰骋职场时,凡事都不能精明过头,受不得半点委屈,这样做只会为自己树立更多的对立面,招来更多的敌意。所以在宗吾先生看来,刘禅的木讷无情,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谁知是真扶不起来的白痴,还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的一种韬晦与心机呢!

当然,这里所说的“糊涂”,是该糊涂时别明白,并非一味地“糊涂”,适度的清醒和争执还是很必要的。最好达到“大事不糊涂”的境界。

宗吾先生强调的是如何合理地运用厚黑“装”字诀,做人、做事、做官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在意小事,斤斤计较。于是,在他们的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首批“封王”中最年轻的军事将领,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他同杨秀清、韦昌辉等同为洪秀全的重要辅臣。在天京(即南京)事变中,他又支持洪秀全平定叛乱,成为洪秀全的首辅大臣。之后,洪秀全大肆建造华丽宫殿,隐居深宫夜夜笙歌,将朝政全权委托给无能的洪氏兄弟,以牵制石达开,矛盾日益激化。从当时的情形看,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是诛洪自代,形势的发展需要石达开那样的新领袖,因为此时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攻打太平军,如果不这样做,太平天国迟早都会断送在洪氏兄弟手里。

公元1857年6月2日,石达开选择率部出走,认为这样既可继续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进行从事推翻清朝的活动,又可以避开和洪秀全的矛盾。

石达开率大军到安庆后,如果按照他原来“分而不裂”的初衷,本可以安庆作为根据地,向周围扩充,在鄂、皖、赣打出一个天地来。安庆离南京不远,还可以互为声援,减轻清军对天京的压力,又不失去石达开原在天京军民心目中的地位。这是石达开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但是,石达开却没有这样去做,他决心和洪秀全分道扬镳,彻底决裂,舍近而求远,去四川自立门户。

这就是决策错了,大事犯了糊涂,所以石达开虽然拥有20万大军,英勇转战江西、浙江、福建等12个省,震撼半个南中国,历时7年,表现了高度的坚韧性,但最后还是免不了一败涂地。

在宗吾先生看来,石达开这种做法是悟不出厚黑“装”字诀的真谛,不足以为厚黑教徒所效法。该糊涂时则过分计较,总是要求自己的对方是完美的,社会是一尘不染。不该糊涂时又不能决断,过于迂腐。

把装傻当做解脱之法

“装傻”是一种临危之时隐其锋芒、韬晦待机的应变战术。运用这种战术的分寸在于“装假”必须“成真”,必须做到天衣无缝,才能真正起到欺瞒对方,保护自己的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之后,为了加强宗族势力,他把自己的14个儿子全部加封为王。明太祖驾崩后,因皇太子朱标早死,就由长孙允炆即位,即建文帝。建文帝一登基,即感到了10多位皇叔的威胁。于是他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运动”,把各位皇叔一个个剪除羽翼,有的流放,有的借机杀掉。最后只剩下燕王和宁王两个,因他们环境特殊,又因一时尚未找到借口,便暂时存留下来。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为人骁勇善战。他也颇感自危,决意伺机行动,只是力量不足,只好暂时忍耐。建文帝也顾虑朱棣拥兵在外,又勇悍多谋,也不敢轻易下手。

朱棣为使皇帝不疑他有变,便诈癫扮傻,甚而溜出王府,在街市上奔走呼号,抢夺酒食,说话颠三倒四,有时竟仰卧街头,整日不醒。建文帝派遣谢贵前去探病,当时,正逢盛夏天气,只见朱棣穿起皮袄,围炉而坐,还直喊天气太冷。但葛诚却密报朝廷,说燕王实是诈病,切勿被他瞒过。于是建文帝决定立即采取行动,密令燕京守将张信下手捉拿朱棣。

张信一直是燕王的亲信,接到密令后十分为难。他的母亲知道底细后,则劝他不可忘恩负义。张信就去见朱棣,朱棣仍在装疯。张信说:“殿下快不要这样。有什么,便对老臣直说无妨。”朱棣说:“我已经病得不行了。”张信便把建文帝的手谕拿出,以实相告。

于是,燕王急召军师道衍入室,共商救急之计。当晚设宴,预作埋伏,将内奸谢贵及葛诚一并擒住。燕王朱棣愤愤地说:“如今在籍的普通百姓,尚且知道兄弟、宗族互相体恤;我身为皇叔,性命却朝不保夕。朝官如此待我,遍天下还有何事干不出来?”他扔掉手中拐杖,长叹一口气说,“我哪里有病,都是你们这帮奸臣逼出来的!”于是令人把谢贵等人斩首。朱棣随即起兵,直向南京讨伐建文帝。经过四年征战,终于获胜,登上皇位,定都北平。这就是历史上的明成祖。

揣着明白装糊涂

痴者,傻而愚笨也;癫者,精神错乱也。假痴不癫,就是故作不知,装聋作哑,而内心却异常清醒,精神一点儿也不错乱。

在厚黑学中,假痴不癫是一种应变术。当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以掩饰自己的目的,避免对手对自己的警惕和陷害,以敛翼待时。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保住江山,对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奸贪舞弊、严重损害皇朝利益的行为,无情打击,重刑惩治。其用刑的野蛮残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帝王。为了免遭杀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装疯卖傻,以逃避惩治。

御史袁凯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杀头,便假装疯癫。朱元璋说疯子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钻刺他的皮肤,袁凯咬牙不吭声。回家后,自己用铁链子锁了脖子,蓬头垢面,满嘴疯话。朱元璋还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凯瞪着眼对来人唱“月儿高”的曲子,趴在篱笆边吃狗屎。朱元璋听了使者的回报,才不追究。实际上朱元璋又受了骗。原来袁凯知道皇帝不相信自己疯了,会派人来侦查,便预先叫人用炒面拌糖,捏作狗屎状,散在篱笆下。当来人一到,他便大口大口地吃,这才救了一条老命。

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专权,在全国各地广植党羽,浙江总督胡宗宪就是其中的一个。胡宗宪的儿子胡衙内依仗父亲的权势,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人们敢怒而不敢言。

有一年秋天,胡衙内带领几个随从自杭州出发,溯富春江而上,一路上游山玩水,作威作福。所经府县的官员惧怕胡宗宪的权势,无不殷勤招待,宴请送礼,把胡衙内伺候得舒舒服服,捧得晕晕乎乎。

然而,当胡衙内来到淳安县时,却是另一番光景:到城门时仍没有人来接,住进馆驿后知县也未露面。胡衙内不由得勃然大怒,喝令将馆驿的小吏捆绑起来,拿起马鞭边打边骂“小爷从杭州出来,一路上哪个不巴结?知府大人还低三下四地为我牵马呢!只有你们这个小小的淳安知县不肯出来迎接小爷。待我回去禀报我老子,定叫你们一个个脑袋搬家!”

早有人将此事报告给知县。淳安县的知县就是有名的清官海瑞。海瑞闻报,肺都要气炸了,恨不能马上派人去抓胡衙内,但转念一想:他老子毕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公开作对,未免要吃亏。海瑞考虑片刻,终于想出来一条假痴不癫的妙计。

于是,海瑞带领一队捕班直奔馆驿。进门后,海瑞用手指着正在打人的胡衙内,喝道:“把这个恶棍捆起来!”胡衙内满不在乎地说:“我是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我看你们谁敢来抓我?”

海瑞冷笑道:“你是何方恶棍,胆敢冒充胡总督的公子?胡总督乃国家一品大臣,时时体恤民情,处处爱护百姓,他的公子定是文质彬彬的青年,怎么会是你这样的花花太岁。来人,将这个冒牌货抓起来,先掌嘴五十!”

捕班不由分说把胡衙内捆上,几个嘴巴下去,胡衙内便满口流血,两腮赤肿,刚才的威风荡然无存。

这时,捕班又从胡衙内的行李中搜出许多银子和贵重物品。海瑞沉着脸问道:“这些赃物从何而来?”胡衙内耷拉着脑袋说:“都是沿途的官员送的。”

海瑞说:“如此看来,你肯定是个冒牌货了。若是胡公子出游,每到一处必定访古问幽,决不会像你这样索要金银珠宝。你骗得过别处官员,骗不过本知县。你竟敢冒充胡公子胡作非为,败坏胡总督的名声,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