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的心理偏差相伴而来的有各种各样的特质,有些可能看起来毫不相干,因为它们影响的是人的身体功能。但是,现代医学已经全面研究并证明了一个事实,即许多身体上的功能失调都有某种心理根源,即使某种看上去与身体密切相关的毛病,其根本源头也是心理问题。有些毛病,比如消化不良,在儿童中特别常见。强壮而活跃的儿童往往在饥饿时狼吞虎咽,难以控制,这些儿童吃的东西远多于他们的需要,他们对食物贪得无厌的欲望经常被当成“好胃口”,尽管他们可能因此生病而需要医生的帮助。
自古以来,渴求超过身体需要的更多食物,这已经被公认为是恶习,其结果对身体弊多利少。在这种渴望中可以看到正常敏感性的退化,这种敏感性提示人进食,也决定所需的食量,这是所有健康动物凭着自我保护的本能就可以决定的典型特质。而且事实上这种本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与动物所处的环境有关,引导它避免危险,另一方面与个体自身有关,对进食起到参考作用。野生动物有一种主导本能,不仅诱导它们吃应该吃的东西,也衡量吃多少才对它们有益。的确,这是每个动物物种最具差异性的特征,无论它们吃得多还是吃得少,每个动物都是按照本能告诉自己应该摄入的食量来进食。
只有人类才会因暴饮暴食的恶习而产生负罪感,这种恶习导致他不仅吃过量的食物,而且实际上还会吃有害的食物。因此我们可以说,伴随着表面上的心理偏差,这样的人也失去了保护和保证他们健康状态的敏感性。我们可以在一个出现心理偏差的儿童身上找到证据。他会很快表现出饮食习惯上的失衡,这个孩子看到食物就被吸引,他只通过外部味觉做出判断,而自我保护的本能这种重要的内在力量则弱化并消失了。在我们正规蒙台梭利学校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们从心理偏差中被解放出来,获得了一种正常状态,他们放弃了对食物的贪欲,对食物的兴趣变得正常了,而且吃相得体。到了吃饭时间,小孩子们会花些时间来铺好餐巾,看着桌上的刀子、叉子、勺子认真回想正确的使用方法,或者帮助比他们更小的小朋友。有的时候,他们对这些事情是那么一丝不苟,以至于摆在他们面前的食物都要凉了。还有一些孩子希望被选去做用餐服务生,眼看自己被告知去完成一件更容易的事情——吃饭,他们还会显得有些难过。
食物和一个人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可以在性格怯懦的儿童中找到进一步证据。这样的孩子对食物有一种明显而又常常克服不了的反感,许多孩子拒绝吃任何东西,有时他们的拒绝如此坚决,真是给家庭或住宿学校出了难题。这种情况在为贫穷弱势儿童开设的社会机构里尤为突出,人们希望这些孩子什么时候想吃就尽管吃个饱。有时,对食物缺乏兴趣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这样一种身体状态,他会抗拒所有的治疗,但是,这种对进食的反感不应该与导致儿童失去胃口的身体失调相混淆,相反,儿童是因为心理问题而拒食的。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出于某种防御机制。例如,成年人试图让孩子吃饭快一点,但是孩子有他自己特定的进食节奏,拒绝接受成年人的要求。这一事实现在已被儿科医生承认,他们注意到儿童不是把他们需要的东西立刻全部吃下去,而是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停下来不吃东西。
在婴儿断奶之前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况,在他们吃饱之前会停止吃奶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回来用慢条斯理的、吃吃停停的节奏继续吃奶。当一个孩子拒绝进食时,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有人要强迫他以违背他自然习惯的方式进食,因此他建起一道屏障来抵御那种强迫。然而也有许多例子必须排除这种特殊类型的防御,而要去其他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这种儿童似乎天生就缺乏食欲,他苍白无力得令人绝望。然而进一步检查后我们发现,在这个孩子身边有一个他格外依恋的成年人,但是这个人完全控制了他。只有一种方式才能治疗这个孩子,那就是让压抑他的成年人离开,并为他提供一个环境,在那里他会获得心理上的自由和活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他从扭曲自己心灵的依附关系中摆脱出来。
人们总是可以在心理生活和看似不相干的生理现象之间发现某种联系,比如吃饭。在基督教的《旧约全书》里我们读到,以扫①因为贪吃而把长子继承权让给了他的弟弟,做出违背他自身最大利益的蠢事。贪吃的确被列入“使头脑愚钝”的恶习之中。有趣的是,我们看到托马斯·阿奎那②准确指出了贪吃与智力之间的联结关系,他断言贪吃会使人的判断力迟钝,结果就会削弱人理解现实的认知能力。但是,我们在儿童身上找到完全相反的情况,是心理困扰导致了儿童的贪吃。
基督教教义如此紧密地把这种贪食恶习与心灵失调联系起来,并把它列入原罪之中,即列入导致人心灵死亡的罪恶之中。换句话说,它导致人违背了一条神秘的宇宙定律。心理分析学家已经间接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主导本能钝化的进一步理论支持,即人有自我保护的倾向。但是,这种现代科学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做出解释,称之为“死亡本能”。它认为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帮助和促进死亡的自然出现或加速它的到来,甚至会达到实施自杀的程度。一个人可能在绝望的情况下,对那些有毒害作用的酒精、鸦片和可卡因等东西产生依赖,他不是执着于生命和救赎,而是变得倾心于死亡,并召唤它的到来。但是,所有这些不正因此非常精确地指出了某种至关重要的内在敏感性的消失吗?而这种敏感性本应对个人起到守护作用。如果这样一种敏感性消失的倾向与不可避免的死亡联系在一起,那它就应该在所有动物身上都能找到,但是,其他动物并非如此。我们必须说,每一种心理偏差都把人置于死亡之路,导致他走向毁灭。这种可怕的倾向有可能在儿童早期就会以一种几乎难以觉察的方式出现。
疾病可能总是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因为人类的生理活动和心理生活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饮食中的异常情况为所有疾病打开了大门。有时候,一个人只是表面上生病,实际上那只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其根源是在心理上。心理分析学家为理解这些非正常现象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证明,人可以在疾病中找到一种庇护所,这种逃避不是简单伪装出来的,有时这种情况会以似乎很严重的高烧和功能失调的方式产生,但事实上他并不是真正生病了。产生这些症状是因为潜意识心理失调,成功地控制了生理规律,通过这种生病的方式,自我可以从不愉快的情境或是从责任中逃避出来。这种病抗拒一切治疗,只有当自我从它寻求逃离的处境中解脱出来时才会消失。像许多道德缺陷一样,当儿童被安置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可以让他们以回归正常的方式生活和行动时,许多疾病和不健康的状态才会消失。如今许多儿科医生把我们的学校视为“健康之家”,他们把患有功能性疾病又拒绝普通治疗的儿童送到我们学校来,因此获得了令人惊讶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