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牛又名扭角羚,体形像水牛,叫声像羊,体长2米左右,体重雄兽300公斤以上,最大的达500公斤,雌兽略小,体重一般200公斤。最奇特的是羚牛的角。从头顶中央生出后向左右分开伸展,然后弯向后方,角尖略向内弯曲,角长50~60厘米。毛色由于生活地的不同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多呈黑色、棕色。在陕西秦岭山区,有一种羚牛毛色为金黄和乳白色,被称为“金毛羚牛”,是举世闻名的珍品。
羚牛是高山大型偶蹄类动物,多生活在海拔2600~4000米的高山密林中。那里山高谷深,气候严寒,缺氧,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它们却生活自如。羚牛吻宽鼻厚,头大颈粗,四肢短而粗壮有力,性情凶猛,野性极强。在山岩间奔跑起来横冲直撞,攀崖越涧十分灵活。上山能攀2米左右的陡壁,下山能跳过5~6米宽的深涧,紧急时能在10余米的峭壁之间跳跃。常用角挑死猎狗,受伤时会向猎人反扑。
羚牛全年随季节变化作垂直迁移。夏天常在林带以上栖息活动,集成上百头的大群,行走时由健壮的公兽领头和断后,幼兽夹在中间。平常活动时都有强壮的雄兽站在高处放哨。冬季则化为小群迁至向阳较低的山坡处生活。由于皮毛厚比较怕热,白天藏在密林中,黄昏和夜间活动。主要以青草、嫩树枝、竹类等为食,并有舔食岩盐的习性,因此山林中含盐较多的地方,常引来羚牛聚集。有些老年雄兽喜欢单独活动,有时还混入山林间家牛群中找食。
羚牛每年6~8月发情交配,这期间雄性要进行争雌搏斗。羚牛孕期246~262天,初生仔只有10~11公斤,每胎只产1仔,幼仔出生后三天就能随母兽活动,四五年后性成熟。
羚牛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生活地域狭窄,数量稀少,已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在秦岭东部牛背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游荡的“白袜子”——野牛
野牛,又叫野黄牛或印度野牛,因为它的4条腿下部是白的,好像穿着白色的袜子,又被称为“白袜子”。
野牛是整个牛科动物中第一大牛种。一头雄野牛,肩高可达2米,体重超过1000千克,甚至可达1500千克。它的头和耳朵都很大,肩膀隆凸,向后延伸到背脊中央,再逐渐下降。四肢粗短,尾巴很长,末端有一束长毛。野牛的体毛短而厚,呈深暗棕色,只有角尖为黑色。角的弯度很大,长度可达75~80厘米,粗可达50厘米左右。雌野牛的角比雄野牛的小得多。鼻、唇都呈灰白色,四肢上内侧是金棕色,下部为白色。
野牛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高黎贡山地区的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或稀树草地,那里林木葱郁,食物丰富,环境清幽。它们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陡峭山坡上,过着游荡生活。野牛的活动范围很广,夏天移向高处,冬天迁往低处。白天炎热时,隐蔽在沟谷树林中休息,晨昏时出来活动和觅食。喜欢吃各种野草和嫩枝芽,尤其爱吃竹笋和嫩竹,也喜饮盐碱水。
野牛常是几头、十几头或20~30头结成一群,过群居生活,其中有一头大雌牛为首领。而成年雄牛,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独栖或两三头同栖,人称其为“孤牛”,它们只有在发情期才返回牛群。
野牛的嗅觉和听觉特别灵敏,且胆大机警。野牛可以较早嗅到人的气味,或者听到人的声音,及时避开。只有在被人击伤或逼得走投无路时,它才会行凶伤人。
在我国,野牛仅生活在云南西南部热带森林中,目前数量不多,连各大动物园也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所以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这种巨牛的角既大又美,加上其肉可食、皮可制革,长时间内一直是热带居民的狩猎对象,所以它的数量在各产野牛国都更加稀少。
中国野马回归故乡
在中国准噶尔盆地东部的边关要塞——北塔山,有一处库普沟岩画长廊。岩画中最为珍贵而又令人最感兴趣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野马图》。画面上野马形象各异,有的伫立,有的奔驰,有的奋鬃甩尾,有的互相嬉戏,形象逼真,形态生动,给人以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从清晰的图像可以看出,野马的特征很明显,头大脖粗,鬃有尾撒,全身除尾部和四肢内侧白色外,均呈黄色,冬转夏时毛色由浅变深。这些特征与目前放养在吉木萨尔县“野马养殖场”中的野马十分相像。由此专家们认为,北塔山地区就是当年所谓“普氏野马”的故乡之一。
北塔山岩图《野马图》的发现,说明野马属草原和半荒漠动物。当年,野马广布于准噶尔盆地和水草丰茂的阿尔泰草原。野马既生活在新疆整个北部地区,并向东延伸到蒙古阿尔泰和科布多盆地。因此,新疆野马也有人称它为蒙古野马。这些地区的野马为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马,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它不是家马的野生种,家马与野马有着不同的祖先。
野马是群居性动物,它们性情凶悍、机警,脾气蛮横。它敢于同荒漠中的狼群对抗,因此狼也很少去触犯野马。它们奔跑如飞,时速可达60公里以上,如遇到危险,它们会很快地跑掉。
自中世纪以来,新疆由于战争连年不断,森林被大片砍伐,草原被破坏,野生动物被屠杀,因而野马资源急剧减少。1876年,俄国普尔热瓦尔斯基,潜入新疆境内的卡拉麦里山一带,他惊奇地发现了大群的野马,他把打死的4匹野马制成标本带回俄国,并说他是世界上头一个发现东方野马的人,因此将新疆野马命名为“普氏野马”。
从此,新疆野马引起了欧洲探险家的兴趣,他们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从新疆弄到活的野马。新疆野马无休止地被外国侵略者掠夺,使得新疆野马资源在19世纪末,在它们故乡消失了。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只有400多匹新疆野马,大部分在英、美、德、法、俄等国的动物园中。为了恢复我国野马的资源,1985年8月,我国从德国引进5匹、从英国引进6匹“普氏野马”,使这些野马回到它们离别将近百年的故乡。目前,这些野马已繁衍了后代,体质增强,野性也在逐渐恢复。
新疆野马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野生动物。众所周知,野马在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上都有极高的价值,除了供人们观赏之外,主要用以改良培育新的品种。国际上还将它定为世界性禁猎动物之一。
“冒名顶替”的野驴
近几十年来,从内蒙古、西藏等地发出的报道中,不断提到有关“野马”的消息,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野马在相当广大的地区还为数不少。其实,报道中的野马,全是野驴。这是因为野驴产区的人们,一直把野驴叫做野马。
野驴其实也不是驴,它既没有驴所具有的肢纹和肩纹,耳朵也远没有驴的耳朵长,蹄子又大于驴,它的叫声则近于马嘶而不类似驴鸣。因此,产地群众叫它“野马”,多少也是有些道理的。
我国的野驴有两种:一种叫藏野驴,分布于西藏自治区、青海南部和四川北部等地;一种叫蒙古野驴,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北部、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这两种野驴数量稀少,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蒙古野驴,毛色浅而呈土黄色,耳和尾都比家驴的短,外貌颇似骡子,所以产地又有“野骡子”的叫法。它们习惯于3至5只群聚在一起,生活在海拔1000~1500米的开阔荒漠草原,以杂草为食,常围绕水源活动。野驴每天都要喝水,大部分是在东方发白的时候。喝水前雄驴反复查看,让雌驴和幼驴先喝,等都喝饱之后,再一起离去。当缺水的时候,野驴会啃冰舐雪。它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不怕寒冷和烈日曝晒,又能适应枯草干料和陌生草料,是一种典型的沙漠动物。
在准噶尔东部边缘的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约110公里,地跨两个州四个县,面积17300平方公里,是野驴的保护地。
藏野驴善于爬山,可以上到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平时它喜欢栖于开阔的草原或荒漠,这样容易发现并躲避狼群。一旦被狼群追捕时,它又喜欢逃上附近的高山或丘陵山沟之中躲藏。据测验,野驴奔跑的最高时速可达64公里。它不但速度快,而且耐力也很强,它可以不停地连续跑四五十公里,平均时速为48公里。藏野驴非常好奇,它不但喜欢和汽车赛跑,而且喜欢追随猎人前张后望,甚至跑到帐篷附近窥探。
野驴可以驯化成家畜吗?北京动物园做过试验,却失败了。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但是,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色札宗,却有例外。色札宗地处他念他翁山区,地势高寒,野驴成群,它们常与牧放的家马混在一起,杂交后,生出红白相间的“斑驳马”。这种马,体大、性烈、力强并且善于急驰。当地牧民用它驮运东西或供乘骑。
密林中的庞然大物——野象
野象的躯体庞大而且居陆地哺乳动物之首,然而它们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地球上还生活着亚洲象和非洲象两种。
云南省西双版纳不仅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同时也是“动物王国”,野象就是其中的珍贵动物之一。云南有大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就有记载。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的滥捕,野象数量大减,目前仅分布在景洪、勐腊、西盟、沧源和盈江5个县的密林之中。
云南野象属亚洲象,体型比非洲象小,但比非洲象容易驯服。大头、长鼻和长牙为其主要特征。背部呈弧状,中间高,额头有两处隆起部分,雌象牙齿比较小,幼象覆有毛,约经20年才能成熟。亚洲象体长5.5~6.4米,高2.2~3.2米,其蹄数前脚5个,后脚4个。象的视力虽然不佳,但它却有良好的听觉和嗅觉。不论是在休息时或进食,它们仍不时谛听或嗅闻。当感觉附近有什么危险时,就习惯地举起长鼻,在空气中用力嗅取特殊气味,以便决定采取措施。
象可以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中,在到处为家的过程中,象发育成一种能对付各种境遇的特殊适应能力。完全活动在森林里的象,由于爱吃的主要食物少,活动范围更加广阔。
象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沟谷、河边的密林中,由一只年长经验丰富的雌象为领导组成群体生活。成熟的雄象,有时组成雄象集团生活或个别生活,因为对于大象来说,几乎没有不可对抗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