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奥秘丛书-哺乳动物
45614400000007

第7章 哺乳动物趣闻(1)

威武不屈护幼子的长颈鹿

你见过长颈鹿吗?就是那位恬静、庄重、宽容,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绅士。它看起来是个慢性子,连走路都迈着方步。不过你看到的仅是动物园里的长颈鹿,在它的故乡——非洲大草原上却不是这样的。

在非洲考察的动物学家曾记述过这样一个场面:在非洲肯尼亚大草原上,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搏斗。一方是非洲狮子,它们有12只;另一方是长颈鹿,它们只有母子2个。刚生出不久的幼仔,惊惶失措地藏匿在母鹿的腹下。

这是发生在夜间的事。在朦胧的月色中,长颈鹿与它的幼仔,突然被一群饥饿的狮子包围。在强敌压境的险情下,母鹿没有临阵脱逃,它反而拼死护卫孩子。狮子共有12只,其中一头长鬃披肩的雄狮是首领。双方对峙一会儿,饥饿难忍的狮子开始攻击。它们的目标是幼鹿。因为成年长颈鹿身高力大,一脚能踢碎狮子的脑袋,狮子不敢轻举妄动。

群狮趴在草地上,一步一步向幼鹿逼近。幼鹿吓得浑身发抖,围着母亲打转。母鹿前遮后拦,抵御狮子进攻。但是狮子兵多将强,很难防御。一头狮子猛然跃起,用脚爪抓破了幼鹿的脖子,伤口顿时冒出鲜血。这时,母鹿直冲过去,猛抬前腿,向入侵者狠狠地踢了一脚,趁狮子退却之机,救回幼鹿。幼鹿钻进母鹿腹下,不敢离开。这时狮子从四个方向同时围攻。长颈鹿孤立无援,难以应付,随时有被击败的危险。但是母鹿仍然沉着应战,绝不丢下孩子逃命。它面对围攻的猛狮,使用四只强健有力的蹄子,奋力狠踢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击败群狮。

30分钟过去了,一个钟头过去了,进攻的几头狮子屡次受挫,无计可施。母鹿傲然挺立,威慑着四面包围的狮子。然而幼鹿支持不住了,它因为流血过多和极度紧张,终于跌倒在血泊中。长颈鹿虽然不能拯救幼仔,但面对强敌它表现出的威武不屈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中的孤岛

河马虽长期生活在水中,但它却不会游泳。它在水下行动非常灵活、轻盈。它的3吨多重的肥大的身躯沉入河底,在水草之间穿梭般地行走。河马的鼻孔构造有点特殊,潜水时鼻孔能封闭起来,隔几分钟再露出水面换口气。这时会从两个耳道喷出两根水柱,打得耳朵像涡轮那样旋转,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河马在非洲水域虽然是天下无敌的庞然大物,但它还是小心翼翼地活动,轻易不肯暴露身份。当附近有险情发生时,它宁可泡在河水中也不贸然走去。它将头部顶端稍稍露出水面,像潜水艇那样观察形势。这是河马独特的生活方式,其他动物无法效仿。因为河马眼、鼻、耳都集中排列在头顶一条线上,所以只需露出头顶就等于高高抬起整个脑袋。

河马喜欢躺在河面上睡觉。睡觉时它的宽阔的脊背露出水面,仿佛是一个水中孤岛。许多水鸟愿意停落在这个小岛上歇息、嬉戏。例如尼罗河鹅、鸬鹚等鸟儿经常光顾它。这些鸟儿见到河马背上的寄生虫,便争相啄食,河马厚皮褶内藏着的许多壁虱,经常搅得河马心烦意乱,小鸟正好为它排忧解难,所以河马非常欢迎这些客人。另外,小鸟还可以替河马担任警卫员,一旦有险情发生,它们立即发出惊恐鸣叫,同时振翅飞翔。这时河马便知道情况它们异常,迅速沉入河水深处,躲避起来。

河马是酷爱和平的,通常情况下它们能够和睦相处。它们由十几头年龄不同的成员组成一个家庭,由其中年长的公河马充任家长。如果家庭受到挑战和威胁,公河马一马当先,与入侵者对阵。它张开血盆大口,露出下颌上的两根巨大门牙,吓唬敌手。如果来犯之敌胆怯逃走,则避免一场争斗。如果敌手不肯退却,这两头河马短兵相接,拼死厮杀,结果两败俱伤,双方弄得血肉模糊,只得休战。

滑翔的飞鼠

去过深山密林旅行的人,偶尔在清晨或黄昏,会看见树梢上有成群的小动物神出鬼没地飞来飞去。这是什么鸟儿吗?不,它不是飞鸟儿,而是“飞鼠”!

飞鼠属于哺乳类,是鼠类动物,与鸟类不是一族。它浑身长毛,生有一条大尾巴。它没有鸟儿那样的灵活、轻盈的翅膀。没有翅膀也会飞,这是飞鼠的一项特殊本领。

飞鼠身体两侧,各有一张皮膜,从脖子开始,经过前腿、后腿,一直扩展到尾巴根儿。左右两张皮膜展开后,很像鸟儿的双翅,但不能够像鸟翼那样自由地上下搧动。皮膜张开后能够增加在空气中的浮力,起到降落伞的作用。所以飞鼠从一棵大树滑翔到另一棵大树,毫不费力气,它一次可以滑翔越过五六十米的空间。若是从高山尖顶向山坡下面滑翔,足能飞出100多米远!

飞鼠的滑翔表演人们轻易是见不到的,这是由于飞鼠有个奇怪的脾气。它白天躲在树洞内睡大觉,只是黄昏以后才出来活动,所以人们极难与它相会。它吃芭蕉、芒果、核桃,也吃嫩叶和甲虫。它也懂得“居安思危”,在食物丰富又容易采集的季节,它会贮藏粮食,以备过冬食用。它选择核桃、栗子、玉米……这些不容易霉烂的食物,贮存在树洞附近的土里,当冬天食物缺乏的时候,再挖出来充饥。

双料冠军

举世公认的跳高、跳远双项冠军——大袋鼠,前腿短,后腿长,这怎么能跳得高、跳得远呢?

大袋鼠的确是跳高冠军和跳远冠军。它猛劲儿一跳,可以越过3米高的障碍。它奋力一冲,可以一步跳过9米,而且能够连续不断地快跳,最远的一步竟能超过13米!

大袋鼠凭什么获得两项冠军?原来全凭它的两条健壮的后腿和一条灵活有力的大尾巴。大袋鼠虽然身材高大,站起来有2米多高,但前肢后肢并不均衡。两条前腿又短又细,仿佛是后配上的装饰物,与健壮的后肢极不相称。它的奔跑、跳跃全靠后腿。大袋鼠的后腿比前腿长五六倍,而且粗壮、坚实、有力。大袋鼠由于具备这样奇特的前肢与后肢,走路姿势也就非同一般。它不能像别的野兽那样四脚着地、一前一后地奔走,而是用两条后腿跳跃前进,两条细弱的前腿是帮不上忙的。尽管大袋鼠仅用后腿跳跃前进,可要比四条腿跑的野兽快得多。它饭后散步的步伐,一次也能跳跃一米半,若是遇上强敌追赶,它拼命奔逃时的速度,就更是极其迅速了。

大袋鼠能够获得跳高、跳远的双项冠军,还有尾巴的功劳。大袋鼠的尾巴又粗又壮,很有力气,它撑着地面,就像弹簧一样能够把大袋鼠身体弹向前方,帮助它跳跃。当大袋鼠落地的时候,尾巴再一次地把它弹起来,推动它向前……这是现代人类也不曾发明的助跑器!大袋鼠就这样凭借双腿和尾巴配合默契,协调自如,一起一落,一蹬一弹,飞快地跳跃、奔跑,令别的野兽望尘莫及。

残忍与慈爱

金钱豹体魄矫健,动作敏捷、灵活,一跃可以达6米。它的爬树本领比老虎高明得多,在树上能捕捉机灵的猴子、飞禽,在树桠上呼呼睡觉也不会掉下来。金钱豹经常伤害人畜,据统计每年世界上都有许多人被金钱豹咬伤。

金钱豹生性凶狠,禀性难移。老虎、狮子经过驯兽师的调驯,能够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在马戏团里它们会驯服地表演节目。金钱豹却不行,不论怎样驯养它,它都改不掉凶恶的本性。即使人们从幼兽开始驯养,它始终与人类为敌,毫不留情。因此,即使在动物园里,也极少看见金钱豹会成为人们的好伙伴。

金钱豹对别人凶残,但是对自己的子女却是一反常态。它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的亲热,吃喝、游戏、御敌无不关怀备至。小豹会跑以后,母豹追随其后,生怕孩子迷路走失;小豹练习爬树的时候,它在树下尽心保护,防备发生意外;即使小豹爬上母豹身子玩耍、嬉闹,它也从不恼怒生气;小豹学习捕食,它在一旁指导、助威。

对别人它是凶神恶煞,对自己的亲子它是关怀备至,金钱豹正是这样。

动物“杀婴”之谜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在人们的印象里,动物是不会吃自己的后代的,事实上是这样吗?过去很多动物学家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缺乏研究。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有两位动物学家,在坦桑尼亚的原始森林研究野生动物时,他们对狮子的行为做了详细考察,前后共计19次发现狮子扑杀自己生育的幼狮子。其中有17次是雄狮父亲将雌狮母亲一胎生出的未满4个月的幼狮子全部杀死。而几只稍大些的少年狮子竟然被雄狮撵出家门。怎样解释狮子的行为呢?

狮子“杀婴”杀后代是动物界仅有的例外现象吗?不是的。科学家在猿猴家族之中,也发现过这种“杀婴”的残暴现象。在印度的丛林里,生活着许多猿猴家族。每一个家庭由一头雄猴和数头雌猴组成。猴群中的婚姻是不平等的。雄猴是威严的家长,独断专横,它占有几头雌猴,可以随心所欲地与其中任何一头雌猴交配。那些身体较弱的雄猴,却极难找到配偶,只好打光棍,在森林中流浪。作为家长的雄猴,有时会杀掉几只亲生的小猴。这真是有点骇人听闻。猿猴怎么也同狮子一样残忍?

对于雄猴为什么要杀死亲生骨肉的问题,科学家们长时间地进行了研究。1974年,一位名叫赫代的科学家考察猿猴家族之后,向人们公布了他对猿猴杀婴的研究结果。

雌猴通常每胎能生下四五只小猴,如果全部喂养,雌猴的奶汁是不够它们吃的。只有除掉几只体弱的小猴,剩下的小猴才能吃饱。其次,小猴多了母猴的负担重,减少几只小猴,雌猴负担会轻些,哺育幼子同时不影响与雄猴交配。这正是雌猴与雄猴都需要的。生物学家分析说,惨遭杀害的那些小猴,都是体格羸弱、精神迟钝的,而那些身体健壮、跑得快、动作机敏的幼猴总能保留下来。这是符合生物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对动物进化与种族发展显然是极有益处的。

温顺的海豹

去南极考察的科学家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碰上了海豹,他向人们报告了这种性情温顺的海兽。

海豹平常总是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域游泳、潜水,有时候爬上岸来歇息、晒太阳,有时候睡一觉。有一天,在我国建立的南极长城站东边海岸,从海中窜出一只海豹。它身体长2米左右,体重估计足有三四百斤,浑身生有灰白色绒毛,光溜溜的,挺招人喜爱。但是它瞪着一双核桃般大小的圆眼睛,虎视眈眈,向你逼视,谁也不敢与它接近。过了一会儿,它又张开血盆大口,呜呜地叫几声,更让人感到恐怖。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与海豹就这样你看我,我看你,僵持了一会儿,一时想不出解除僵局的好办法。过了一会儿,有位队员试着用铁棒小心翼翼地往海豹皮肤触了几下。意想不到的是海豹不但没有反感,反而安安静静,收敛了吓人的面孔,翻身平卧在冰上,让人为它搔痒。从此以后,队员们摸它的光滑的脊背,与它合影照相,与它玩耍、嬉戏,它都表现出一副友善、温顺的样子,从此与队员交上了朋友……

独角鲸的长牙

事情发生在中世纪的欧洲。有个海盗带回一支细长的白色长角,人们不知这长角从何而来,便想象它长在一种马身、马头、鹿腿和狮尾的怪动物头上,这种动物于是被称为独角兽。

后来,这种长角被说成具有防治百病和解毒的作用。用它制成的“魔杖”,只要一碰食物,即使里面下了毒,吃下也无妨。如果用它做成酒杯,可以解去谋害者放进的毒药。

独角兽之谜直到1577年才有了眉目:那年6月,英国人佛罗比实到北极去考察,途中遇到了风暴,船队只好在巴芬岛的一个海湾中避风。在那儿,有人发现了一头奇怪的动物。它长约4米,有点像海豚,嘴里却伸出一根2米长的“角”。考察队长看到那洁白如象牙的角,想起了传说中的独角兽,马上如获至宝,把它带回国去,献给了女王。从此,人们才知道,那传说中的独角兽就是一角鲸。

其实,一角鲸长的不是角,而是一支长牙。雌鲸一般不长长牙。这种奇特的长牙有什么用处呢?有的认为是为了破冰,以便进行呼吸;有的说是为便于在海底觅食;有的猜测雄鲸在统帅鲸群时,把长牙当成了“牧羊鞭”用来诱导鲸群;也有的认为,长牙能传递叫声,互相联系;还有人说,长牙如同公鸡头上的鸡冠,可以吸引雌鲸,同时,长牙也成了争夺雌鲸的武器。

美国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两位科学家西尔弗曼和邓巴,为最后一种说法提供了证据。他们于1976~1978年间,在加拿大海域观察一角鲸的生活,发现雄鲸的头部比幼鲸和雌鲸有更多的伤痕。还有一条雄鲸的嘴里有一段长牙断在里面,无疑这是角斗刺进去时折断的。由此看来,在繁殖期间,雄性一角鲸为了占有雌鲸,会用长牙展开野蛮的角斗。

白色的尾镜

鹅喉羚是一种羚羊,俗称长尾黄羊。公羚脖子下方的甲状腺过分发达,露出一个大包,形似鹅头,所以称它鹅喉羚。

鹅喉羚的毛色有些特殊,它上身浅黄色,尾巴黑色,下身则是纯白色。在它的尾巴下面有一块白色大块斑纹。鹅喉羚羊奔跑的时候,大白斑有节奏地一上一下晃动,看起来十分醒目。动物学家称这块大白斑为“白色尾镜”。白色尾镜对于鹅喉羚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白色尾镜对于同伴来说无疑是明显的标志,它奔跑时尾镜上下晃动是一个信号,可以让幼羚跟上,避免迷失方向,不至于在荒漠中迷途掉队。另外,纯白色的尾镜在日光下晃动起来一闪一闪,十分耀眼,这对于跟踪它们的猛兽来说是一个迷惑,使它眼花缭乱,不能集中目标,鹅喉羚就可以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