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健康卷(千万个怎样)
45630100000002

第2章 生活中如何管理情绪

怎样才能使你的工作避免出事故

一个年轻人屡屡出现工作差错,是由于他的人格特质决定的。

心理学家认为,工作中容易发生事故的人,他的态度是非常消极的,他们不喜欢他们的领导,对工作也不满意,表现为不乐观、不值得信任。事实上,他们的人生态度不积极。国外一项工作事故调查表明,受伤率高的人,普遍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些人有熟悉的朋友,但他们之间并不亲密,他们非常明显,毫无理由地妒恨上司,他们虽然很少生病,却不时关心自己的健康,他们能力不足,却想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常常受情绪困扰。因此这些人常判断错误,容易出事故。保持健康的人格是避免出事故的方法之一。荣格在人格动向上有过这样的论述:人的整个人格和精神是一个相对闭合的系统,新的人生经验会强行进人人的精神并破坏系统的平衡。他认为,如果精神是完全开放的,其结果将是无穷的混乱,如果精神是完全封闭的,其结果则是停滞与僵化,健康而又稳定的人格介乎于这种极端之间。一项有关情绪与事故发生率相关的报告显示,一般职工有20%,的时间陷于情绪低潮,且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发生在这段时间内。测验也显示出没有社会欲望,悲观、多疑、神经质、忧郁、消极者多是不成功的人。

造成工作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人的因素(智力、视力、协调、人格特质、疲倦、经验、冒险性)、工作环境因素(光线与温度、工作性质。职工士气)、物的因素以及管理因素。这里,主要是想从心理因素上去寻找避免事故的方法。

疲劳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疲劳分体力疲劳、精神疲劳,在工作中要尽量排除不必要的疲劳,可以采取“积极依急”的方法,比如做“课间操”、“工间操”,使特定部位的疲劳随着身体其它部位的活动很快地恢复过来,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工作时间作自我调剂,解除疲劳。同时要注意改善工作环境,调节好光线、颜色、空气和噪音的影一响,创造一种心情舒畅、愉快的工作环境,并协调好与同事间的关系,以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科学家发现,人的情绪、智力和体力也有周期性的盛衰节律,即人体的“生物钟”现象。其变化周期分别是23天、33夭和23天。在情绪“高潮期”,人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心情愉快、乐观,这段时间,人的头脑敏捷、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而在“低潮期”,人体各种功能效率都较低。在高潮、低潮过渡的“临界期”机体功能则很不稳定,这时期身体协调性较差,最容易出现差错,发生事故。因此,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生物钟的规律,自我进行心理调节,“临界期”应特别小心谨慎,以避免事龄的发生。

怎样培养你的耐性

1.留足时间:在工作和生活中性急的人不愿浪费时间,分分秒秒都抠得很紧,不留余地因而常常造成遗憾。工作越重要,时间应该留得越充足。

2.充分利用时间:在现代生活中,车站等车、机场候机、码头等船是常见之事,有时等得令人心烦。假如你随身带着书,拿出书来看看,或是记点笔记,既能较快地打发等待的时间,减轻心中的烦意,还能提高学识。

3.发挥想象力:要是你过于烦噪,静不下来,那就发挥你的想象力吧,把自己“送到”一个美好的去处。

4.立足于今:有的人终日忙忙碌碌,还未下班就想离位,饭未吃完又想到做别的事,电影未完站起来就想走,回家的路上又在计划明天、下周或明年的事。这种人没有不性急的,他们不会享受眼前的生活。应该懂得生活有其自身的时间表,怀孩子需要9个月,长大成人要20年左右,要成为一个有名望的人才需要的时间更长。

5.时常检查自己:无论是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对委派的工作,你是否都急于求成?假如你急躁是偶尔的现象,那么烦恼会很快过去,如果你常常易激易怒,那么你一定是个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一切都顺从“我”的人。

当然你不是那样的人,我们也都不是那样的人。只要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作是供我们生存的,而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那么无论生活的变化有多大,我们都能平平静静地生活下去。

怎样应付压力

确定事情的轻重人的生活节奏不一定要快,而要适应自己的节奏。你不妨假定自己的寿命只剩下六个月,然后开列三张清单:一张是必须做的事,一张是想做的事,另一张是既非必须而又不想做的事。

在你有生之年,要把第三张单子上的事全忘掉。

改善你的“心语”许多人对自己讲话时消极到毫无必要的地步。应克制自己不作出过度反应。悲伤就已够了,何必沮丧?既然稍微生气就可表达你的意思,何必再要大发脾气?

学会松弛精神在安静的房间里,闭目做深呼吸,摒除心中杂念,休息十至十五分钟,每夭做两次。

经常运动每周至少三次,达到预期最高心搏率的百分之七十五之后,继续运动二十分钟。最高心搏率是以二百二十五减去年龄数。

获得必要的休息防止体力衰竭的最好方法是给自己留点空闲时间。工作狂癖者也应为自己拨出休息时间,否则就会损害长期保持良好工作成果的机会。

拟定饮食目标进食的脂肪数量限制在不超过你摄人总热量的百分之三十。

用谷物和面包代替脂肪和糖。吃盐不可太多。

避免化学药物不要吸烟,戒烟对健康最有益。饮酒每天不超过两杯,少喝咖啡,太多会使你神经紧张,心情烦躁和头痛。服用药物应限于医生开的处方。

怎样建立你的自信心

挑前面的位子坐:在各种聚会中,后面的座位被人们先坐满有着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人都希望自己不要“太醒目”。这种怕受人注意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你不妨把它当作一个规则。因为显眼并不可怕,有关成功的一切几乎都是显眼的。

正视别人:人的眼神能透露出许多信息,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而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光明正大,我说的都是真的,毫不心虚。”

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与缓慢的步伐与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偷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改变姿势和速度,就可以改变心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遭受挫折和打击的人,往往走路都拖拖拉拉,没有自信。

“普通人”都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看起来像“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是在竞走。他们的步伐告诉这个世界:“我要去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

使用这种“加快25%”的办法,抬头挺胸,你就会感到自己的自信心在增长。

练习当众发言:有一种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认为:

“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比我懂得多,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这么无知。”这些人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次再发言。”然而许了多少次诺,也没有丈到。每一次许诺就等于中一次缺乏信心的毒。

换一种方式,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

咧嘴大笑: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

那么,在你害怕或愤怒的时候,就强迫对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就大声笑!

怎样培养你的果断力

过去有人认为“果断”只是军事指挥员才需要的品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当机立断的事情多得很,成材方向的选择,某一阶段具体目标的确定,日常行动的决断,以至个人益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的何去何从等等,都离不开果断的决定。遇事优柔寡断,往往只能贻误时机,难以成事。

果断作为一种意志品质,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敢于作出决定;二是作出的决定又是有根据的。因此,要培养自己的果断力,就需要从这两个环节上锻炼自己:

1.责任感和义务感有助于我们敢于作出决定。人们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总有一定的出发点和归宿。当某个问题只有一种解决办法时,果断与寡断的区别并不明显,因为谁都会选择这种办法。但当某个问题有多种解决办法,而这些办法又与不同的利益、得失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内心的动机斗争就会明显地突出。果断与寡断的区别,就在于敢不敢为人民的利益负责任。敢负责任,果断的意志就自然响应你的召唤,不敢负责任,优柔的品质也就难免同你形影相随了。

2.充分的知识是果断意志的必要条件。杨振宁刚去美国留学时,搞的是实验物理,但他发现自己的实验手段和能力远不如美国同行,而思维和判断能力则明显地优于别人。于是,杨振宁果断地放弃了已有相当基础的实验物理,改攻理论物理,数年后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荣获诺贝尔奖金。可以想见,如果扬振宁缺乏高能物理方面的充分知识,尤其是对自己的条件缺乏明晰的了解,他要作出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果断决定是难以想象的。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对一个问题作出决定的依据是大脑思维判断和判断赖以作出的墓础—外界信息的输入。一个复杂的问题出现在你面前,各种信息输入你的大脑,大脑细胞将对这些信息进行迅速的排列组合,加上大脑中原先储存的信息综合作用,从而作出决定。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作出决定的胆略就会大大减少。因此,注意知识的积累,加强信息的收集,做一个有胆识的人,对于培养我们的果断力,是十分重要的。

3.不追求事情的十全十美,遇事容易决断。有些同志每每遇到需要作出决定时,总是虑前顾后,优柔寡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总怕自己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地方。要求自己考虑问题周到一些,这是对的;但是,周到与否是相对的,而且在许多时候,丧失时机比考虑略为不周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这叫做“机不可失,时不在来”。一般来说,事情有六、七分,七、八分把握,就可以下决心了,当然,能有十分把握,最好。但凡事都要有十分把握,不可能。尤其在改革势头方兴未艾的今天,恐怕更是如此。我们衡量一件事情成功与否,只能以“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求判别。

六、七分胜利,三、四分失败,此事就算成功了。十全十美的事情世界上是没有的,至少也是极少的。如果自己随便做什么事情,都想十完十美,没有一点失败(其实即使全然失败,也无非重新来过就是了),那就只能作茧自缚,在人们呼啸向前的洪流旁边,你却优柔寡断,难以越雷池半步。

4.不放过可以锻炼果断意志的现实机会,哪怕它是那么微少。举一个极小的例子吧,在公共汽车站头上,你候了几分钟车,但不见车影,你怕等下去,车仍不来,误了时间,于是你想以步代车,但你刚刚迈步,又想万一车来了,岂非得不偿失,于是你又退了回来。这样,又想迈步,又想候车,你在矛盾之中迟迟作不了决定。其实,像这样的小事也是锻炼果断力的机会。如果这路车经常脱班,而时间大致还允许的话,那你就不妨迈步朝前走,即使车子来了,也不后悔!如果路途较远,步行肯定误时,那就耐心等下去。生括中确有不少事情,是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而且即使做错了,后果也不严重。遇上这样的事,就不必考虑再三,而大可以当机立断。简单的事情敢于果断地下决心。久而久之,对复杂事情作出决断的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在人们印象中,果断往往同“快”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这种印象也不错;但严格说来,果断的特征应该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在情况不允许犹豫的时候,能够依据已经掌握的材料,迅速作出决断;而在情况允许不要立刻行动钓时候,则又善于进一步了解情况,发展材料,并根据这些材料作出理智的决定。因此,果断又是同鲁莽相对立的。很明显,只有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才是稳定的,既不会轻易动摇,也不会像优柔寡断的人那样,不很快做决定,而且真的决定了也常常是朝令夕改,难以为继。这一点,趁是值得在培养果断品质时加以注意的。

怎样增强毅力

从心理学上说,毅力属于意志的范畴。作为意志的一种基本品质,毅力也是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这里有两点应该明确:第一,毅力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第二,克服困难又是为着实现一定的目的。明确了这两点,对于我们锻炼毅力很有好处。

那末,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毅力呢?

一是强化正确的动机。人们的行动都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萌发则起源于需要的满足。什么也不需要或者说什么也不追求的人,从来没有。人,都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只是由于人生观的不同,不同的人总是把不同的追求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斯大林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从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身上,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样有力地激发出坚韧的毅力。

二是从小事做起,可以锻炼大毅力。李四光向以工作坚韧、一丝不苟着称,这与他年轻时就注意锻炼自已每步走零点八米之类的小事不无关系。道尔顿平生不畏困难,看来从他五十年天天观察气象而养成的韧性中得益非浅。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炼毅力,毅力与克服困难伴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增强毅力的过程。

毅力不很强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难而不能克服大困难,但是,积克服小困难之小胜也能使人遂步培养起克服大困难之大毅力,今天,你或许挑不起一百多斤的担子,但你可以挑三十斤,这就行。只要你天天挑,月月炼,总有一天,一百斤的担子压在你的肩上,你能健步如飞。挥代英说得深刻:

“立志须用集义功夫。余谓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功失也。在小处不能不犯过失者,其在大处犯过失必矣。小压迫小引诱即能胜过,在大压迫大引诱中能否胜过尚为一问题。如小处不能胜过尚望大处胜过,岂非自欺之甚乎?胜过小者,再胜过较大者,再胜过更大者,此所谓集义也。不然集义仍是一句空话。”

小事情很多,从哪些小事情做起?就从自己最忽略也往往最暴露自己弱点的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懒觉,那不妨来个睁眼就起;有的人“今日事、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今日毕”作为座名铭;有的人碰到书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强迫自己读一小时的书,不读完就不睡觉,只要天天强迫自己坐在书本面前,习惯总会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人是需要同自己作对的,因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而在惰性的克服中,人的毅力也就得到培养和锻炼。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任何意志性的行动也是共生的。事物从来相辅相成,此长彼消。从小事情做起可以培养大毅力,其道理亦在其中。

三是培养兴趣能够激发毅力。有人说兴趣是毅力的门槛,这话是有道理的。法布尔对昆虫有特殊的爱好,他在树下观察昆虫,可以一趴就是半天。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说,我经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感到其乐无穷。一个人对自己感到“其乐无穷”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千下去了。当然,夫的兴趣右古观兴趣和内在兴趣交分.但两者县可以转化的。例如,有的人对学外文本身兴味索然,可他懂得,学好外文是建设四化的需要,对这个需要,他有兴越,因此他能强迫自己坚持学外文。在学的过程中,对外文的兴越也就能逐渐培养起来,这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激发他坚持学外文的毅力。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某项工作发生了内在的稳定的兴趣,那末,令人向往的毅力不知不觉地来到他的身边,也就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

四是由易人难,既可增强信心,又能锻炼毅力。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终地干完,但往往因为事情的难度太大而难以为继。对于毅力不很强的人来说,在确定自己某一阶段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易入难的原则。徐特立同志学法文时,已年近半百,别人都说他学不成,他说,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自己记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开始为自己规定的“指标”,只是每天记一两个生词。这个计划起步不大,容易实现,看起来慢了一些,但能够培养信心,几个月下来,徐特立不但如期完成计划,而且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学法文的“窍门”,以后竟每天可以记住三、四个生词了。徐老的做法很有辩证法。要是一开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提出过高的指标,结果计划很可能实现不了,信心也必然锐减,纵使平时有些毅力的人,这时也可能打退堂鼓。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和有目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柯达的话看来对于我们干其他事情,也会有启发泊勺。不知你以为然否?

怎样使学习和工作有张有弛

妥善安排时间,使学习、工作有张有弛,是人们天天都要遇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妥善安排时间。这是使学习、工作做到有张有弛的关键。所谓妥善,就是要根据全部学习、工作任务的情况,把每夭、每周、每月甚至每季度、每年的时间进行周密计划、安排,算出每项任务大致需要多少时间,而后把剩余时间,再统筹安排,该千什么就安排什么内容,该休息就休息,然后按部就班、严格贯彻执行,没有极特殊的事情,绝不破例。这样时间一长,就会渐渐养成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工作和休息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每天的学习、工作自然就能有张有弛了。

2.讲究方法。有了对学习、工作的全面安排,具体实行时还要讲究方法,努力提高效率。以学习为例,人们对时间的分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集中学习,就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把学习材料记熟,二是分散学习,就是分散在若干段时间内记熟材料。许多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分散学习不但在时间上比较经济,而且效果也较好,记得比较牢固。因为在分散学习时,人的大脑皮层有关部位能够得到适当休息,而集中学习时,老是学习同一材料,总是重复这一单调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而且集中时间越长,抑制作用就越强。至于学习材料内容的处理,要采用联合学习法,就是先把材料通读一到数遍,形成初步的总体印象,再把材料分成若干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学习,努力理解、识记,最后再从头到尾学习、直至全部记熟。有实验证明,在材料长度和难度适中的情况下,联合学习法比全部学学习和部分习法的效果都好。

3.恰当安排进度,做到循序渐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遵循这一规律,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样不能例外。因此。学习必须按照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恰当安排学习进度,先打好基础,再一步一步向前,不要急于求成。只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加快速度;否则,不但欲速不达,还可能半途而废。俄国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一再教导青年人,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道理就在这里。当然,要做到循序渐进,还要注意掌握学习的难度。太难,一点都不理解,就无法接受,太易,提不起兴趣,使人容易懈怠。’应该由浅人深,由简到繁,既力所能及,又必须经过一定努力才能掌握才好。

4.要安排适当休息。大脑好比一台机器,连续运转的时间一长,就会发热发烫,需要休息。脑力劳动也是如此,紧张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因疲劳而不易集中注意力。学习中安排休息就是为解除疲劳、恢复充沛的脑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休息还有另一种作用,就是可以巩固新学的知识,增强记忆效果。有个实验,让学生熟记了同一个学习材料后,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安静休息5分钟,什么也不千,另一组继续学习别的材料,不休息。然后对两组进行测验,看哪一组对第一个材料记得牢。结果发现,第二组学生的成绩要差得多。据分析,第一组由于在学后安排了休息,大脑的神经活动可以不受干扰,记忆信息可以较好地巩固下来,而第二组因新的学习干扰了先前的神经活动,干扰了巩固过程,因此,记忆信息保持效果较差。

怎样在意外时保持头脑的冷静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你在外面做生意失败了,回到家中突然遇上父母不幸去世,太太被老板炒了鱿鱼,孩子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人家找上门来……假使你身处此境,也许会有一种“发疯”的感觉吧。那么下面这些建议就能帮助你保持头脑冷静,沉着从容地去面对现实。

1.放松肌肉,改变思路。

如果肌肉放松,你就不会紧张不安。所以,到花园里走走,先来个全身放松。

接下来是改变思路。默诵一首诗,或者背两遍乘法口诀。处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你还不能考虑别的,只能先放松下来。

当你感到比较平静了,再把你面临的难题一一摆开,客观地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在困扰着你。虽然在这个阶段,你不能控制你的情绪,但你能控制你的思路和冲动。

2.不要把折磨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有的事情表面让人头痛不已,但并不能把你置于死地,只要你正视它们,身体的不适就会减轻。

其实,整日倒在床上也无济于事,只要你的行为能健康正常,你的情绪会慢慢变好的。

3.避免情绪化的和过激的言辞。

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有发生,就总会有结束的。即使你夜不能寐,也不要说“我要垮了”、“我要死了”之类的话。你不妨静下心来,闭目养神,这倒也是一种休息。

同样,在你必须与别人交谈时,也要尽量保持一种平静乐观的态度。

4.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

陷入自怜只会使你走向傲慢无礼;怨恨和责备别人只会激怒你自己—放纵情绪只能让你失去心理平衡。

此外,你应当负起责任来。急得发疯,无端地责怪亲友和他人,做出过激的行动,这些都于事无补,你必须冷静下来,勇敢地直面人生,去挑起那一份本应由你挑起的重担。

怎样报忧

自古“报喜不报忧”,因为报喜容易报忧难。

设想一下:假如你的亲友被医生诊断得癌症,而他自己一却认为仅仅是偶染小疾;假如你的同事遭受意外事故,可他钓家属还毫不知晓;假如你的学生在学校闯了大祸,但他的双亲全无思想准备;假如你的上级失去大多数下属的支持,而他仍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遇到上述情况,你将怎么办?如果如实报忧,你将看到阴郁的脸色和痛苦的表情,感受到悲戚凝滞的气氛,甚至会听到绝望的呼喊和揪人心肺的哀号。谁愿意忍心看到这些催人泪下的一幕?谁愿意面对如此令人难堪的场面?谁愿意自讨没趣?于是不少人选择了知难而退的消极态度:知忧不报,听之任之,虽有几分同情和不安,甚至十分焦急和难过,却迟迟不作一点实际的表不。

知忧不报,对知忧者来说,固然能暂避一时的尴尬,但时有忧者来说,常会增添几分危险。知忧不报无异于见危旁观,见死不救。真正的亲友之间、同志之间应有忧即报,报则及时。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报忧,也是“赠人以言”的一种形式,它们使有忧者及时知忧消忧,甚至变忧为喜。及时报忧,实在是功德无量之举!

怎样报忧,是一门学问。报忧不当,有忧者惊慌失控,报忧者手足无措,报忧得法,有忧者知忧不慌,消忧有术,报忧者对人尽责,为己释负。那末,报忧有何诀窍?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报忧方法。

1.先轻后重法。晴天霹雳突然降临到某个人的头上,恐怕任何人一时都难以承受。如果要报告一个令震惊的意外捎息,千万不能采用竹筒倒豆子的简单方式,以免使人昏厥甚至发疯。先轻后重,逐步加码的方法可使人有一个心理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致于由一个意外引出另一个意外。假如你的同事突遭车祸身亡,你该怎样告诉他的亲属?不妨先这样说:“你爱人被车子撞了一下,我们单位的同志已将他送往医院检查。”这样说,可使对方既心存疑端又抱有希望。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再逐步升级:“有消息说,你爱人伤势不轻,医生们正在尽力抢救。”再过些时候,在对方已知凶多吉少、有一定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最后摊牌亮底。先轻后重,实质是先假后真。“假”,是为“真”服务,是把非报不可的真消息这么一个极强的刺激分为几个相对较弱的刺激。

2。先喜后忧法。先报喜,后报忧,报喜不是目的,仅仅是报忧的前奏,是为了使对方在较平稳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报忧的内容。例如,对在学校里闯了祸的学生,教师在向家长报忧时切忌单刀直人,全盘否定,而应先报喜;肯定孩子在校表现好的一面,哪怕是做值日生有责任心、百米跑成绩好等小小优点、也会使家长欣喜。在跟家长沟通心理之后,再把、孩子在学校闯祸的情况如实反映,并分析闯祸的根源,指出应如何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全面了解,也有利于家长冷静地用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真正做到知忧不惊慌,消忧有信心。

3。先婉后直法。先用婉言旁敲侧击,曲折表达报忧之意,继而话锋一转,直言报忧。这样,对方既能看到“忧”的全貌,又乐于闻忧,勇于消忧。假如你的同事们对本厂厂长的一些做法啧有烦言,而这位厂长却仍一味陶醉在“政绩”里而不自知。你就有责任向他敲响警钟,但要注意、当头捧喝极有可能引起磨擦。你不妨这样对他说:“最近两年我厂职工对厂内大事敢于发表意见,对厂长也敢评头品足,这是职工主人翁意识增强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喜。如果你有兴趣,我愿意把职工对您的议论告诉您。当然,这些随口说出的话并非百分之百正确,仅供你参考。”如此婉转的开场白能消除对方心理障碍,为顺利报忧铺平道路。

4.先编后慰法。编,就是编造几句善意的谎言。“忧”固然要报,但有时又不宜将造成“忧”的原因和盘托出,为了不刺伤对方的自尊心,只得编造一番。慰,则是在报忧之后及时抚慰,使对方在受挫之后对末来燃起希望。假如一位矮个子男青年托你说媒,女方嫌身高不够格而一口回绝,而他急切地等待你带给他好消息。怎么办?如果你如实相告,一定会使他难堪,使他痛苦,明智的做法是:既要把女方不愿接线的信息及时告诉他。又要编造女方无意于此的几条理由,或是女方最近已有男友,或是女方正在上业余大学,个人问题暂不考虑,或是女方希望在某一职业范围内物色,等等。

报忧方法还可举出一些,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报忧者必须牢记:报忧,不是例行公事式的通知,更不是冷酷无情的宣判,报忧的目的,只能是让亲友、同志在及时知忧之后面对现实,认真对待,采取措施。为达到这个目的,报忧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分忧的原则。报忧者应有跟对方甘苦与共、风雨同舟的深情,报忧时要表达关切之情和拳拳之忱,要使对方感到你是在真心实意地为他分忧,这对有忧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二是解忧的原则。解忧,要有办法和策略。当一个人突然得到“优”的信息时,常常因痛苦难过而束手无策。这时,需要有人及时开导。一个出色的报忧者应该雪中送炭,要把考虑成熟的办法提出来跟对方商量。这样就能让对方看到希望,增强消忧解忧的信心。

人生怎样才快乐

快乐并非因事事顺当,有些人即使为难事接踵而至,照样乐呵呵。快乐也不依赖财宝,有些人家粗茶淡饭,依旧乐呵呵,也有些人腰缠万贯,却是这也忧那也愁。一个人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舒坦的心境,美国舒勒博士认为需要牢记以下七条秘诀:

1.没有人是完美的,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乐意接受来自老人、平辈乃至年轻人的忠告。只要你勇于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成功必定在望。

2.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所抱的态度应该是不灰心气馁,而是找出症结,更加努力。

3.人生必须富于正义感。不被无穷无尽卑劣念头困扰的人,他的心胸就会宽广,就会不因眼前的小悲欢而抑郁终日。心理学家巴达斯小姐曾经被问及:“哪些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她回答道:“人类需要爱,但这不限于男女之间的爱。从心理学家的观点看来,好人永远是快乐的。”

4.能屈能伸。无论在顺境和逆境之中,生活态度都应该处处泰然。眼光不妨放得远大些,冬天过了又是春天嘛。

5.热心帮助别人。如果要真正受人尊敬,则应帮助别人,与别人关系融洽。

6.不要刻意记仇。某先生亏待过你,一旦事情过去,你必须宽恕他。

7.坚守信念。当你做任何事时,必须坚持个人的信念,不要轻易动摇。

怎样追求幸福

幸福,是人人渴望、向往并执着追求的。青年们在畅谈未来的时候,既希望自己、也希望别人幸福。所以,幸福是青年朋友们神往的胜境,追求幸福,又是青年朋友们“甜蜜的事业”。

幸福标志着一个人有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生活和境遇都是称心如意的,他就是幸福的。它既是一种客观的生活现实,又是愉快的内心体验。所以,幸福就成了神圣的字眼,成为人们对未来生活和境遇的美好憧憬,对亲属、友人最良好的祝愿!

人们都向往幸福,但并非每个人都获得了幸福。当人们思考自己的现实生活、回忆往事的时候。有的人往往感到痛苦不堪,难以回首。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呢?国外的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向人们提出了下列七种求得幸福的方法,其论点虽然不乏局限,但也可以作为参考。

1.对人仁爱。作为一种兴奋状态,爱心较之恐惧、憎恨、冷酷、争执和嫉妒对人体的生理更为有益。

2.帮助他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自己挣脱狭隘个人利益的束缚,在身心上得到自我安慰。

3.专心从事于你喜爱的工作或其他活动。一个人一生中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工作,热爱工作,这段时间必然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4.保持愉快的心情。主要是在个人日常生活的安排上,尽量回避那些使你感到不愉快的事物和环境。

5.从事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体力上的适量负荷可以增强体质,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心境。

6.经常关注新事物。好奇心和美好的愿望能给你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7.永不绝望。遇有挫折和不幸不要陷入绝望。须知情绪愈坏则更易事与愿违。

青春期怎样保持心理、情绪平衡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青少年往往会发现自己心理起伏很大,有时兴高采烈,觉得生活中到处是美,有时又惰绪低落,掐人莫名其妙的烦脑、忧都之中。怎样才能保持心理、惰绪钓平衡呢?

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然变化的时期。青春期初期的青少年要逐渐从心理上摆脱对双亲的依赖,这种急剧的、彻底的心理性“断乳”,会给他们带来突如其来的不安,使他们产生情绪上的激动与混乱;其次,青春期初期的青少年,想象力丰富,往往把自己的未来设想得十分美好,当他们从幻想中回到现实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又往往使他们懊丧,从而导致情绪低落。为此,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应注意如下五点:

1.保持乐观的态度。心理平衡,从实质上来说是对情感两极性矛盾如何处理的问题。欢乐与忧愁、喜悦与痛苦、高兴与悲哀等,都是伴随着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认识、需求能否得到肯定与满足,而产生并发生着影响的情绪或心境。只要我们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喜怒哀乐常会交替发生,心理有时不平衡是正常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泰然自若,不必对心理不平衡大惊小怪了。

2.让消极的情绪得到疏导。要学会发泄,即自己有什么忧愁、不平、烦恼,应该把它倾诉出来,并注意倾听和重视别人的劝告和安慰。要善于升华,即把被压抑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转向社会许可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去,从这些活动中得到满足。当有害的激情积聚时,要善于转移注意力。如当余怒未消或忧愁未解或受委屈情绪紧张时,可到公园逛逛,观赏一下盆景,听听音乐或从事其他有趣的文娱活动,使自己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不幸或不快的事情。

3.注意提高思想水平及文化素养。心理平衡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的。在我们的心理失去平衡的时候,我们不能任凭感情起伏的摆布而要力求用理智去分析与权衡。

4.正确评价自己。因为情绪伴着人的认识与要求而产生。青年人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自我低贬,要善于提出合理的需求。特别当是某些期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要善于约束自己,既不能自我放任,也不能让烦躁困扰自己,长期不能自拔。

5.建立美满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需要被亲戚、朋友、伺事所照顾、抚爱和信任。一个人若能与周围的人保持一种友好、融洽和正常的交往与联系,他就能得到一种幸福感与温暖感,还能从别人的帮助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否则,当他有心理矛盾时,就无人劝解,从而加剧心理上的不平衡。

老年人怎样搞好家庭心理相容

家庭心理相容就是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相爱护关心而达到心理相容。家庭心理相容的主要内容是家庭目的的与价值观的一致性,家庭成员的信念、观点、理想、生活的一致性。家庭心理相容是老年人最大的快乐,幸福与安慰。而老年人在家庭心理相容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老年人的心理境界的高低对家庭心理相容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老年人阅历广,经验丰富,在家庭成员中往往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家庭心理相容的程度。为此,老年人要多分析自己家庭心理相容的情况,想方设法提高家庭心理相容的水平,使家庭成员个个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老同志要自觉地防止家长式作风,力争做到民主理解。在家庭中要提倡民主、平等的作风,有事多和老伴、子女商量,虚心听取其他家庭成员的意见,使家庭保持和谐、欢乐、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同心同德、健康向上的气氛。

老年人要在家庭中造成一个融洽、欢乐、愉快的环境,使家庭成员的心境健康向上,自己也乐在其中。要教育引导子女为家庭心理相容而搞好团结,并及时调节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努力使家庭和睦、民主、幸福。

老年人怎样自得其乐

大千世界,其乐无穷。但老年人想真正获得生活乐趣,还需自己去追求。

知足常乐: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人生烦恼多由不知足而来。有的老年人超越本人的客观条件,有过高的利欲心,达不到目的,反陷入苦恼,怨恨之中,以致情绪波动,而患疾病,这是可悲的。相反,老年人能做到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有苦也不觉得苦,反而自得其乐。这种处于较高精神境界的老年人,自然其乐无穷。

助人为乐:许多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大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在生活中以助人为乐趣,只要能为别人提供方便,可以尽其所有,毫不吝音。而对害他人利益的事,则绝对不一千。这类老年人,性格开朗,精神豁达大度,遇事只考虑别人,不想自己,生活中的烦恼、焦虑将被助人的乐趣所代替,所以能健康长寿。

交友之乐:大度集群朋。一个气度宽宏、胸怀博大,能容人的人,他的朋友必然多。许多老年人以交友为乐趣。高兴时,朋友共同分享,忧虑时,朋友相互劝慰,困难时,朋友互相帮助。

言语之乐:幽默的语言是解除紧张气氛的魔法。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刃富于机智和幽默的人,要比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的人,情绪上是安定的。老年人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在幽默的语言中,使自己、使别人都能获得有益健康的乐趣。

老年人应怎样对待生离死别

生离,一般是暂时的分离。如果是老朋友的分别,则可以通过书信和往来探望,消除分离的痛舍。如果是子女成家立业的分离,老年人应感到高兴,为孩子们能独立生活而欣慰,为他们能积极工作而高兴,切不可为了俱怕孤独,或者留恋子女而消极地看待生离。应从大局出发,正确地对待生离死别,这确实是令人悲伤和痛苦的事。许多老年人,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亲友的死别,长期沉浸在思念和悲哀之中,于至情绪过激而影响健康,有的甚至一级不振,就此消沉,这是极其可悲的。

首先,老人应想到,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不过死的时间总有个先后。活着的。

人,要努力节哀,完成死者的遗愿,振奋精神、热爱生活,利用有生之年,多为社会做贡献。感情较脆弱,容易伤感的老人,应尽量避免参加亲朋好友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只要讲明,人们会谅解的。

如果自己的配偶先己而去,一般老年人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这时,老年人最好不要呆想或把悲伤压在心底,而应及时发泄出来,可到老伴的灵前去痛哭一场;”或把自己的哀思寄托在老伴未竟的事业上,以此来转移悲哀的情绪。

还可以外出探视,结伴旅游将易引起伤感的物品收藏起来,建立一套新的生活秩序,并很快能够适应。这样,避免极度悲哀而影响身心健康。

怎样区分幻觉、错觉和空想

为什么有的人会产生“无中生有”的知觉经验?比如一说,他们可能对别人讲,他“看”到了黑夜树丛中人影在闪动,他“听”到了滚滚而来的雷呜声,他讲得绘声绘色、有鼻有眼。其实,在他所处的现实环境里,并没有那种形象和那种声音,这种在缺乏真实的外在刺激的情况下,所产生出来的知觉经验,就是“幻觉”。患有幻觉症的人,往往用想象钓知觉经验来代替真实的知觉经验。

有人把幻觉和“特异功能”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幻觉一般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看见”别人所不能看见也是不存在的事物(这叫做幻视),“听到”别人所不能听到当然也是不存在的声音(这叫做“幻听”),而“特异功能”则是可以看见一般人所不能看见的确有其物的形象,听到一般人所不能听到的确有其物的声音。因此,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而“特异功能”的对象是实在的、确确实实地有实物存在着。正因为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假想的,所以一也可以说幻觉是没有对象的知觉,不存在对象的知觉、虚无飘渺的知觉,莫须有的知觉。

幻觉的种类很多,有些病理心理学家们说,人们的身体内部与外部的感觉器官有多少,就会有多少种幻觉。这种主张的理论根据就是:因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的感官接受刺激后,都会传入大脑,于是就会相应地形成各种各类的主观幻觉,现已查明的幻觉,主要有下列几种:

1.听觉幻觉。幻听在幻觉中所占比例最大。比如说,很多人自认为有人在“咒骂”他、有人在“命令”他等等。

而且幻听的类别形态也最多,清晰的、模糊的、大声的、小声的,远的、近的,多的、少的,等等。幻听经常和夸大妄想同时出现,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妄想狂”。

2.视觉幻觉。幻视常常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纯属心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视幻觉比较少见。比如,酗酒成癖的“酒鬼”常常会产生幻视,他在醉酒后讲,一群小虫在他的眼前飞舞着等等,这就是因酒精中毒的结果。

3.味觉幻觉和嗅觉幻觉。味幻和嗅幻经常和迫害妄想相联系,他们自认为嗅到了或尝到了有人想谋害他的毒气、毒药等等。味觉幻觉有污秽的,也有美妙的,嗅觉幻觉也可能既有花香、水果香;也会有恶臭、焚烧物臭等。总之,自述为所谓好的和坏的两极都可能同时并存。

4.肤觉幻觉。这种体感幻觉也是形形色色的。比如,有些人“感”到自己的腹部膨胀,或者是在下沉着,“感”到寒冷、灼热、疼痛、皮肤上面有小虫在爬等等。

幻觉和错觉不一样。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比如,“杯弓蛇影”这句成语,说的就是一个人在饮酒时,看见酒里有一条蛇,疑神疑鬼地以为自己吞进了蛇,吓得生了一场病,后来,知道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也有的人考证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器)的影子、照射在杯子里,解除了心疑,病也就好了。可以看出,这位饮酒者的惊吓病的病因,就是由“错觉,所引起的。

在日带生活中,有些人往往错误地理解一些事物,比如,“她对我那样的一笑,是不是对我产生了好感?”“他对我的发型连看都不看一眼,肯定是对我变心了!欢等等。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舌诗词的句子“风声鹤噢、章禾皆兵”,“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训今等。当企常人发生这样一些误解的时候,他们会通过观察、辨认实际情况,而后恍然大悟,一笑了之。但是,对于病态心理者说来,他们却往往会固执地把错觉作为事实。

产生错觉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的影响。比如,战争时,把飞机、大炮、坦克以至士兵的衣服、帽子等用绿色的树叶、草或绿颜色的布加以伪装,目的是和周围大地的绿色“融为一体”,使敌机从高空上发觉不了。二、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感知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系,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生存条件以及生括经验有关系。

人们的知觉在有些情况下和事实本身不相符合,可这并不是错觉。比如,你看“哈哈镜”,或者看汽车上的凸面的,倒车镜的时候,你会感到你的面孔产生了歪曲变形,你把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杯子里,你会发现筷子变得曲折不直了。这些都是特定条件的影响形成的,而非错觉。至于像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名诗中所咏叹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情况,更不是错觉,而是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所作的夸张和比喻。不应把它们和病态心理混为一谈。

由主观经验所引起的错觉,可以用客观的经验来加以验证、核实。例如,黑夜里看一棵远方的小树,好像是一个人站立在那里;但再仔细辨认时,仍旧是树而术是人。又例、如,听到一种呜咽的声音,好像是音乐又好像是一个人在哭泣,但是经过仔细夯辨后,才发觉是风声护心态芷常的人一,旦知道是误差后,心理上的反应也便会改变过来,而且会理解到:“看错了。”或者“听错了。”原来是发生了一次错觉。但是,如果份个人固执地认定树是人,把凤声听成是音乐或哭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顾事实真相,也就是说,他不能用其他别的客观经验来核实他的主观错觉,辨认出他的主观错觉,那末,就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是患了变态钓错觉,他(她)在知觉上是心理失常的。

如果一个人是产生错觉,整天里嘀嘀咕咕,疑神疑鬼,心神不得安宁,那么,万般烦恼、无穷苦闷就会接踵而至了。

发生笑话,自寻烦恼,妨碍团结都还算是轻的小事,严重的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不良后果。

有些青年人容易产生错觉,往往是和他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及和他的分析批判能力较差有关系。那么怎么办?为了避免产生错觉,就得多学习、多阅历、锻炼思考力。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勤动脑筋、多去辨认,要实事求是,而不要主观臆断。令幻觉和幻想有什么区别?由于幻想的对象也是常常指向环境以外的不真实的事物,因而不少人把幻想和幻觉混同起来。共实,幻想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而不是知觉。幻想有两种。一种是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符合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并且是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这种幻想就是“理想竺笋另一种幻想是完全脱离现实的一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的可能,这种幻想就是“空想”,空想往往是消极有害的幻想。

有些空想可以起缓冲烦恼的作用。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空想看作是一种“安慰剂”,从现实中得不到的心理满足,可以到空想中去寻找,从而得到补偿,也就是俗话讲的“聊以自慰”。一常态人的.空想是一种“遁世思想”,暂时地逃避严酷的现实环境,而沉溺在虚无渺茫的空想中,借以摆脱心理上的苦闷和烦恼等等。可是J口理上正常与失常的人,他们对待空想的态度却是大为不同的。正常的人可以从空想中苏醒恢复过来,最后仍然是面向现实,他们明白空想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慰藉而已,这就好比“曲终人散”,你还是现实中的你,而不是空想中的那个你。但是,心理失常的人却分不清真实和想象的界限,常常会把空想中的那个虚我、假我,误认为是现实中的这个实我、真我,于是种种心理疾病或悲剧就因此而产生出来。因此,对心理失常的人讲来,他们的空想往往就是幻觉;而对心理正常的人讲来,空想就是空想。

空想也可以叫做“白日梦”。病理心理学把“白日梦”分作两种形态。一种是逃避现实。有些人由于经受不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或者摆脱不了所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就把自己逃遁到自己创造的空想世界的小天地里寻求安慰,这应该说成是弱者的表现。另一种聊以自慰,也可以叫作聊以解嘲。

例如,一位年轻的急于成名成家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写了几篇创作都因质量差、水平低而未被刊出,于是他就经常沉入空想,想象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备受他的女友和伙伴们的称赞,沉溺子自我欣赏、自我满足之中。

由此可见,逃避现实和聊以自慰,都是借空想来满足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不能达到的愿望。在空幻的想象中,他们的情绪可以得到悠意地放纵和发展,填补了心灵上的空虚感,获得满足感。但是,如若这样地恶性循环下去,那么,它的后果,就势必是越发地不能适应现实环境。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白日梦可以使人暂时地脱离激烈争夺的严酷现实,使人的情绪在遭受到挫折失败后,得到暂时的缓冲,不致被挫折和失败击倒而一跃不振,甚至可以给人“一线曙光”,对未来荫发希望。但这些心理学家们又指出:白日梦丝毫不能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你适应社会,因为战胜挫折与失败的唯一办法,还是需要面对现实。

因此,白日梦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反应。有些人受挫折后,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用脱离现实的方式去应付,在自己编织的空想网罩里,寻找自我安慰和自我满足。

怎样看待“清高”

可以称得上清高的女子,大约有这样几个特征:举止文人雅、高傲,待人平静、冷淡,装束清丽独特,谈话有主见,行为有教养,凡人不理,有时甚至对旁人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这种人的心态有三个特点:其一,有独立的内世界,过分地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内心体验,对外界事物比较淡漠。其二,排斥自己所不赞成的一切行为。比如这类妇女常常厌恶一世俗的行为,所以当她们发现对方很“俗气”时便不予理,踩。其三,比较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大在乎旁人的评价。

当这样的女子站在人们面前时,她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是不同的。有人虽在表面上对她敬而远之。但心里却连连称赞。“这姑娘气质真好:”但也有人会说“这姑娘太请高,不好接近。”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两个人的评价,我们会发现,人们对“清高”的评价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标准。前者是从审美角度对清高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人们更多地注意了,“清高”带给人们的那种超凡脱俗的美的感受,在形成这种感受时人们往往不去有意识地思考这种美所带来的实用价值,诸如是不是容易接近,是不是含有对旁人的轻蔑等,从这个角度看,清高的女子与粗俗的女子相比在外观上能给人更多的美的享受。

而后者则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清高”的,持这种判断标准的人,并不关心清高者的形象是否具有美的价值,却更关心这种气质的人在相处时有哪些消极作用。所以这种人对“清高”最突出的感受便是不容易接近。如果我似用这样的标准,从实用性着眼来看待清高,清高的气质与热情、直率、开朗相比确有难于令人接近的一面。其结果常常会妨碍你结交更多的朋友,不利于更广泛地与外界联系。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清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矛盾的,它的美在于高雅、有教养、有个性,它的缺陷在于高傲旁若无人。一般地说“清高”的人对这种矛盾可采取两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我行我素,不考虑外界的评价和影响,按自己的方式塑造自己、表现自己,坚持自身的独立性。这样做时必须注意,使自己的傲气和独立性表现得有分寸,过分的傲慢利与外界不相容都会使你丧失清高原有的本色。

第二种态度是调整自己的行为,使“清高”之气能被更多的人所按受。这种作法并不需要你改变原有的基本特点,而是稍作调整,使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你可以在高傲之中加些温柔、谦逊,平淡中加些热情,将旁若无人改为用安祥的目光注视对方。这样调整之后,便会使人们从你的仪表举,止中既感受到高雅不俗,又感受到温暖可爱,使你因此而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选择哪种态度更好,完全取决于你对自身个性发展的要求。

怎样看待好胜心

好胜心是人们的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迫切一希望并力图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千超过别人,从而使自己出人头地的心理状态。当好胜心理得到满足时,人们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而心情偷快,欢欣鼓舞,而一旦好胜心理一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有的人就会怅然若失、情绪低落,严重者甚至会感到精神上受到强烈打击,或者怨天尤人,或者垂头丧气,一暇不振。因此好胜心又是,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情绪意识。这种情绪意识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心理能量。

好胜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好胜心往往和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理想相联系。它具有引导人埋头苦千、努力奋进的巨大作用,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上取得进展的一种巨大动力。消极的好胜心往往表现在缺乏高尚生活目标的人身上。这样的人,常常为了眼前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像吃喝玩乐等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和人争强斗胜。因此,好胜心理有着明显不同的社会价值,具有绝然不同的社会评价意义。

积极的好胜心如果经常起作用,并得到适当引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种上进心,成为一种促进学习、工作和争取政治进步的强大动力。而消极的好胜心,如果得不到一正确引导,又经常发生作用,会使人变得事事处处喜欢表现自己,甚至为了“出人头地”不惜贬低别人。这种心理一旦、得不到满足,还可能走向反面,变得妒贤嫉能的强烈妒嫉心,而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决定好胜心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根本因素是人们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是大生观和世界观0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类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妥它是在个火大量认识和行为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概括物,又是指导人认识和支配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者。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下,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人生和世界,懂得强中还有强中手的朴素真理,从而使作为较低层次的情绪意识的好胜心渐渐得到升华,成为引导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较高层次的上进心。我国有个张好胜学棋的民间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个叫张好胜的人,下得一手好棋,自以为天下无敌。有一次,他动身到京都长安去,路上在一家小旅店里寄宿。晚上灭了灯烛后,他躺在床上,听到隔壁旅店主人老婆婆对她的媳妇说:“反正也是睡不着觉,咱们俩下盘围棋好吗?”媳妇同意了。可是张好胜并没有听见她们起床,只听老婆婆说:

“第几道我下子了。”媳妇接着说:“第几道我下子了。”

就这样,婆媳俩轮流说了几十次,最后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婆婆的着法好厉害,媳妇我甘拜下风。”

张好胜把她们的几十步棋的下法牢记在心,第二天早晨起床以后,据记忆复了一下盘,发现她俩的攻守路子和方法,竟是那样高明,许多都是自己平日从没有想到过的。他感到又惊奇又惭愧,这下子才明白过来:强中还有强中手。同那婆媳俩相比,自己的棋术还差得远哩!从此,这个曾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张好胜,再也不敢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做到谦虚谨慎,注意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否则,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不但不能进步,而且总有一天会栽大跟头。

好胜心强的青年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亚确认识和对待好胜心,把它同建设祖国的崇高生活理想紧密联系起怎以不断激励自己奋发上进!

怎样对待别人的嫉妒

受人嫉妒是一件痛苦的事。常人对付嫉妒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内抑”:通过压抑自己来平息别人的嫉妒。二是“外射”:通过回击别人来对抗别人的嫉妒。三是“中和”:

不理会别人的嫉妒,继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的嫉妒之情自然平缓。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嫉妒是常见的社会现象,但有两种人一般是不会遭人嫉妒的。一是原先条件就比别人优越的人,他们取得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别人认为是理所当然一的。二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改变自身地位的人,别人认为一这种努力是自己所难以付出的,因而也就无所谓嫉妒可言。

现实生活中的嫉妒,也具有类似的特点。本来“平起平坐”的人,彼此不相上下,或上下不大,还可以说是一种平衡。

具有平衡感的人,对平衡圈子中的人大多是不会嫉妒的。后来,有的人冒尖超过别人了,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出一现了,于是有的人就开始嫉妒冒尖者。这种嫉妒将一直持续一到冒尖者的冒李成为稳定的现实,成为别人认为是不可改变的新的平衡时为止。显然,这种平衡同原先的“平起平坐”的平衡,已经具有质的不同。

所以,消除别人嫉妒的最好办法,就是致力于新的平衡的造成。遇嫉而“退”,无非是退回到原有的平衡上去,遇嫉而“击”,无非是激化不平衡所带来的心理对抗,这种对抗又必定会分散被嫉妒者的很多精力,使新的平衡难以出现。

只有遇嫉而进,继续走自己的跳不为别人的冷嘲热讽、流一言蜚语所分心、所却步,才能逐步使不平衡成为嫉妒者所能接受的事实。你一次考试成绩超过别人,别人认为是偶然钓,可能会嫉妒你的“运气”,两次三次考试成绩超过别人,别人仍可能认为你“鸿运高照”,继续嫉妒你的进步,然而,当你的学习成绩稳定在比别人高的水平上,别人就会。像过去对待那些学习基础好因而成绩优秀的同学那样,也认为你是他们比不上的优等生,这时你就不再成为他们的嫉妒对象。

这就是消除嫉妒的根本之途。借用马克思所欣赏的但丁的话来说,就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虽然这条路并不平坦,却是走得通的。

嫉妒别人是不好的,对别人的嫉妒也不应迁就,但缓和别人的嫉妒则是可以做到的。让别人知道你的“幸运”是同你所付出的努力成比例的,这对于缓和别人的内心不满以及由此产生的嫉妒之情,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帮助别人进步,使别人看到自己的潜力所在,也是有效的办法。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同样是工作、学习有所作为的人,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人缘总比“独来独往”的人来得好,受人嫉妒的情况也来得轻,原因就在于此。当然,有时尽管你采取了不少努力,有的人就是妒火中烧,一燃而不可熄,遇到此类情况,也不必退缩。因为这样的人终究是极少数,而且也决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

怎样对待人生旅途上的顺境

人生的道路,人们都希望万事如意。古代有一种供赏玩的器物,它的名字叫“如意”。唐代诗人李贺写的“向壁悬如意”的诗句中的“如意”,说的就是这种东西。在故宫陈列品中,也可以见到玉如意。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万事如意”的向往。直到今天,人们也仍把“万事如意”当作对亲朋好友的良好祝愿。人们渴望如意,也常常处于如意的顺境之中。但环境中如何把握人生?这是踏人社会的青年朋友常常思考、力图明确并要在人生中实践的问题。

唐代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两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蹲空对月。”它是说,在人蛋的行程中,当得意的时候要“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这种对待人生顺境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当人们千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受到群众的赞扬,织织、领导的表彰,生活上建立了美满的家庭,李业上有了长进,就会产生一种压抑不住的喜悦之情,觉得一切都充满了阳光,都是美好的。禁不住心花怒放、沉浸在美好的幻想和回忆之中。这是人生中的令人激动、幸福的境界。但是当我们拿受这种内心的无限欢愉的时候,切不要陶醉,不要停步,不要“尽欢”了事,而要快马加鞭,再接再励,继续前进,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当我们工作顺利的时候,就应当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得更出色;当我们学习顺利的时候,就应该戒骄戒躁,勤奋刻苦,使学习更上一层楼,当我们的生活顺利时,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珍惜青春,奋发有为,使自己的生括过得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处于顺境的时候厂特别要注意自我节制,切莫洋洋得意,忘乎所以。要知道顺和逆境作为对立的两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人生顺利、成功的时候,如果头脑发热,丧失理智,得意忘形,就会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久而久之就会停滞不前,陷人窘境。因此,越是当我们处于顺境之中时,越要人逢顺境不逞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断驶向成功的彼岸。

怎样理解异性交往中人的个性匹配

从人的外观、举止、言谈等方面情况来判断其个性可以归纳出五种不同个性的人,然后叙途与此类人的最佳匹配。

1.内闭型性格

其特征是:①缺乏社交手腕,关闭自己,喜欢独自暝想;②虽然忠厚老实,但缺乏幽默感;③冷静得趋于沉着,但稍嫌冷淡,往往喜欢和书籍与大自然为友;④向理想迈进。

除了以上所述种种之外,直观上明显特征是消瘦型。具有鼻梁挺直,额头浮现青筋,嘴紧闭呈山形,眉宇间显露皱纹。同时也不喜欢在人群中喧哗,当别人向其述说烦恼时,也不会表露同情的情感。虽然他算不上是个利己主义者,但常常把自己与他人之间划出一道鸿沟来。因此人们乍见之下只觉得他乏味、枯燥的一面,其实在他内心深处仍隐藏着热爱灿烂的一面。与其说他是一个不懂事的人,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对大对事不大融通的人。他自有超然的立场,故有时容易被人误会为是一怪人,在某些时候他又具有一种顽强的信心。

与这种性格最相合的异性:①不拘小节、爽朗、直率的人,如果能有适度的社交手腕更好;②能理解这种性格的内在美,及其独特优点的人,是其绝对性的条件,③若有共同的人生观与生活理想,或兴趣相投的人则更佳。

与这种性格不相合的异性:①喜欢热闹,爱好虚荣的人;②不关心,不殷勤,不体贴的人,③心情暴躁,好打抱不平的人;④只会说风凉话,缺少实际行动的人。

2.协调型性格

其特征是:①富于社交,具有开放的个性,②快活,对人亲切,多少总喜欢照顾别人一些小地方,②爽朗而富有幽默感,但有些气急心躁的地方,④有以上好的一面,相反的,也易陷人闷闷不乐、伤感、忧伤的一面,⑤是一现实主义者,能屈能伸,凡事很容易妥协。

这种人可以毫无保留地与人谈笑,嘴里虽是不停地叫着“忙碌的不得了”!但仍乐此而不疲的爱好活动者,他永远是笑脸迎人,也具有沉着情操等多方面形态。其直观上明显特征是稍微肥胖,脸型圆而丰满,气色好,笑颜常开,表情丰富。

与这样性格最相合的异性:①明朗、快活、凡事坚守原则,决不越轨,该严肃时就很严肃的人最为理想,②工作时认真工作,玩时痛快地玩。换句话说,男性则是一位工作至上,女性则是以家庭为主,平时勤于家事,对休息活动也很看重的人,③这种性格的人,所坚守原则范围比较广,所以和大部分的异性均能和睦相处。

与这种性格不相合的异性:①欠缺通融性,缺乏人情味,沉默寡言,味同嚼蜡,令人乏味,②常鸣木平、诉苦、心地阴郁的人,③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例如不顾家庭,以工作至上的男性,为成功不择手段的人。

3.固执型性格

其特征是:①耐性很强,凡事按部就班地努力去作,但也容易遭受挫折,②老实、耿直,对人有礼貌,但多少也带有欠缺通融的说一不二的个性;③思想古板,不能灵活变化。喜欢讲道理,但不易接受他人意见,④富有忍耐性,不容易被轻而易举地击垮,一旦爆发了情欲,就难以抑止、控制。总而言之,是一种无法在瞬间改变其主意的人,给人严肃的印象。其直观上明显的特征是筋骨型。骨架宽阔,脸呈方型,下须较宽,讲话口气平直,缺乏抑扬顿挫之感。

与这种性格最相合的异性:①没有浮华的气息,老实、沉着、明朗的人最合适;②不会吹毛求疵或冷嘲热讽地挑剔对方的缺点,度量宽宏,颇有内涵的人。但是与这种气质相合的人,其范围并不太广大。

与这种性格不相合的异性:①喜欢以粗话逗人发笑,讲话时动作夸张,比手划脚姿态的人;②凡事都喜欢优势,很快地下决定的鲁莽之人;③突然做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喜欢打赌,意想不劳而获的人。

4、自我显示型性格

其特征是:①喜以夸张的动作表现感情,具汽表演天性,对人对事不求彻底的了解,只求差不多即可,②好胜心强,不肯认输,以自我为中心。虽然对人不怀恶意,但仍存在一点自私心s也常被人视为个性太强的人,③由于喜欢显示自己,所以有一点虚张声势的味道,④意志不坚定,常见异思迁,并非肯努力、实千的人,对事常抱着三分钟热度,常寄望于一步登天的梦想中。喜、怒、哀、乐的表情时常表露于外,喜欢沉缅于繁华的气氛中,任何事都想尝试着去做。喜好得到褒奖,最初给人的印象是才气纵横,但一经深人了解,则让人有轻浮之感。其直观上明显特征是属于娃娃脸型。两眼之间的距离宽广,表情、动作都极为丰富,顺心得意时常显露出轻浮的举止。

与这性格最相合的异性:①性格爽朗正直,感情起伏变化很快,口直心快、胸无城府。如果能够具有遇到意外事物仍然毫无慌乱地作适当处置之随机应变能力者,则更理想,②这种人具有好逞匹夫之勇的冲劲,如能驾御其上,就能成为好伴侣,③与反应灵敏的人共同生活,将成为快乐的夫妇。但是性格完全相反的结合则不可能。

与这种性格不相合的异性:①阴郁而不开朗,把自己关闭起来沉浸于独思而想不开的人。属于冷酷封闭自己、折磨自己的人;②思想消极,忧伤的人;③不解风情的人,即使夫妇之间吵闹、打架时,也无法打开僵局。平时唠叨不休的人,尤其不适合。

5.神经质性格

其特征是:①神经过敏,喜欢注意小事,而又为之操心的人。如,对于邻居电视和收音机的声音相当在意、当心到干扰自己读书的心情。也有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形十分挂虑,这是因为特别惧怕生病所致,②过度的小心,动辄就会引起无谓的忧虑。对一些不值得操心的事也不放心;③很容易内省,但多少又欠缺信心,每天踏出家门时,必定右脚先行否则就觉得不对劲,睡觉时对于寝具、或其用品,都要习惯地要放在份定的地方,否则卜,就产生一种压迫感。总之,这种人心情细微、容易伤一感、含有几分神经衰弱,或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持傲慢态度。其直观上明显的特征是消瘦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屏弱、疲倦,不够沉着,常常会不自觉地眨眼睛或紧咬嘴唇。

与这种性格最相合的异性:①有宽大的胸怀,富于理解力与同情心,也就是有温暖的灭情味,②有放心让他去作一切的安定感与信赖感,沉着应变的人,②不喜与人吵架或争论的人。

与这种性格不相合的异性:①遇到困难时,没有面对现实的能力,只知仰仗他人帮助,而自己无所事事的人,②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张,不考虑对方立场,心情暴躁的人。

算}z大致说来,不外乎以上几点,但是性格是否相合,也并不能完全依此来作决定。最要紧的还是要培养高度的适应性,时常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有此度量,再加上互相体谅的心情,这就是促成幸福婚姻,美满夫妇生活的关键所在。

怎样认识自我

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你自己”开始,认识自我不但已成为哲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也成为每个人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

正如16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蒙田所说的:“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但认识自我并非易事,社会上很多人缺乏自知之明,便是明证。怎样才能认识自我呢?

1.自我反省。“我思故我在”。自我的反思,是人的本性和功能所在,反思或反省好比是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这是认识自我的最基本方法,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重委芳法。在自我反省时,要无情地解剖自己,向问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究竟在干些什么?

2.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可以帮助人重新认识自己。美国着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年青时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自己不能成为一流科学家,却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科普作家,于是就潜心科普创作,终于名誉天下。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潜能是自我认识中最困难的,因为产是潜在的未被利用的功能。

对自己的潜能认识,是促进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关键。因此,一定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3.在与他人的比较和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要选定恰当的比较对象,如与周围的普通人比较,能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水平和地位,与伟人比较,能看出自己的差距。当事者昏,旁观者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一种很有用的信息,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期望等方面来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将十分有助于认识自我。古代的周处,少年时横行乡里而不知其过。有一次当他听说乡里人把他列为“三害”之一时,才猛然醒悟到自己的为人,从而蟠然自新。

4.可以看一些人生自测题以及人体奥秘之类的书。从中自我对照一下,启发认识自己。对这些书当然也不可全信,有些东西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分祈、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学习、处世经验来正确地认识自我。

怎样利断你是否成熟了

半小不大的孩子高唱着:“什么时候才能有张成熟和长大的脸……”饱尝生活各种滋味的人却黯然地说:“有可能的话,我愿回到天真未凿的童年时代,快乐无忧。”这都是为了它一成熟。成熟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也许你会说:“长大了就成熟,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非也。虽一然法律上规定每一个人到18周岁就有完全的行为能力成为公民,但绝大多数人18周岁还是孩子,因为他们尚未成熟。长大不等于成熟。通常说的长大是指生理上的成熟和岁月上的叠加,而人们称之为成人与孩童间的界标的成熟指时是心理匕的成熟。

这成熟到底是圆是方还是扁的呢?应该是扁的。圆与方已到极限,而成熟是可塑的,是未来事业和生活的基质,格之以矩可成方,格之以规可成圆。那么,这基质具有什么因素呢?

具有成熟的第一个因素是:对自己负责,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生活。第二个因素是:能对家庭负责,用自己的能力一去创造亲人、朋友间的快乐。第三个因素是:负起社会责任,帮助弱小,维护公德,造福人群。第四个因素是:理智,用自己的脑子判断和完成对事情的处理。

怎样从不喜欢的部位认识自己

眼睛: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眼睛,说明你对人生和所生,存的环境持有敌意,你总觉得别人在有意疏远自己,而你对一周围的一切也就采取回避、拒绝的态度,以便维护自己的尊严。

嘴巴: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嘴巴,说明你是一个性格内询,不善言词,词不达意的人。

上身: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上身,说明你本身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女性。或许是因为自己女性特征不突出,你常想自己若生为男子就好了,似乎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脖子: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脖子,说明你在头与身子之间存在着某些问题,意即你的所思所想与所做所为不协调,充满矛盾。

腰或胯部,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腰或胯部,一说明你生活太抱幻想,因而总有一种沉重、疲倦的感觉。要面对生活振作起来。

双手: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双手,说明在生活中你不善于恰当地给予和索取。

大腿: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大腿,说明你消极、懒惰,或许你很想改掉这个毛病,但面临抉择时,你却无能为力,不知所措。

小腿: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小腿,说明你希望自己比现在更活跃更充满朝气。因此,你常做些没有结果的事,然后再回到消极状态中来。

双脚: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双脚,说明你对这个世界太不了解,对现实认识模糊,且常常回避现实,不敢正视人生。

怎样从措辞和谈话方式洞察心理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某个人的雄别理论,我们在理智上佩服,感情上却反感。即所谓“诚服”而不“心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方无意识中的措辞特征和谈话方式暗示出了比谈话内容更真实、更重要的东西,显示出对方的深层心理。

下列通过措辞和谈话方式洞察心理的方法供参考:

1.过多地使用“我”字的人,自我显示欲很强。

2.喜欢引用名人的话或典故的人,不是有意炫耀博学,就是属于权威主义者。

3.过分使用栽敬语,无异表明怀有一种戒心。

4.交情很深,说话却很客气,是自卑的表现。

5.常使用“不过……”、“但是……”,表明他在据理方面过于敏感。

6.频繁使用关系词语的人,是想以这种方式来弥补思想的苍白,是思维无力,思路不清的表现。

7.说话的速度忽然比平时缓慢,表明对对方怀有不满成敌意。

8.说话抑扬激烈的人,有很强的显示欲。

9.说话声调亮昂,是任性的表现。

10.说话有决断,表明对谈话内容充满了信心。

11.故意说个没完,是因怕别人反驳。

12.喜欢在句尾补添暖味或含糊的词语,一是因为逃避责任的心理作祟。

13.喜琢经常使用限定性语句的人,显然神经质。

怎样根据趣味和嗜好洞察心理

有笨兴趣和嗜好的闲聊,不保是使谈话投机的润滑剂,而且还是洞察对方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的有效途径。即为兴趣和嗜杆不受社会规范的制约,是自肉选择的结果。

1.过分热衷于自己的嗜好或兴趣,乃是逃避工作或家庭方面苦恼的表现。

2.插集成癖的人,通常有固执的性格。

3.喜欢独处自乐的人属子固执型,喜欢与人同乐的人属于精神安定型。

4.对某一趣味表现拒绝态度,表明其内心隐藏着与此矛盾的症结。

5.年轻的女性,爱好古典、正统音乐的,属神经质型爱好爵士音乐的,属感觉型,爱好通俗歌曲的,属平凡型。

6.选购过分昂贵的嗜好品的人,希望别人高看自己。

7.特别执着于第一流嗜好品的来历,是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8.借酒消愁的人,多数处世谨慎,工作认真。

9.在喝酒场合,竭力推辞多饮的人,是自我防卫或避免与人深交的表现。

怎样从工作方式洞察心理

工作方式是人的性格和心理的折射。我们常用“大刀阔斧”、“老谋深算”、“谨小慎微”、“马马虎虎”等词语来评论一个人的工作风格或态度。这其中也就包括了我们对于人的性格特质的评价。

1.把工作责任放在第二位、最要紧的是抓住工作机会,持达种态度的人属于外向型。反之,是内向型。

2.一旦失败就容易成为精神衰弱者,大部分都生长在娇纵环境中。

3.初次失败就一既不振,能力减退,这种人性格内向。

4.沉迷于工作达到了违反常情的程度,这种人大部对泊己的家庭不满意。

5.有意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忙碌,这种人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怀有自卑或矛盾心理。

6.在大庭广众前工作时,效率倍增的人属外向型;反之,属内向型。

怎样根据视线洞察时方心理

1.女性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心里一定藏着秘密。

2.在谈话时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是增调自己存在和希望得到了解的信号。

3.初次见面,首先将视线左右瞄射者,已占优势。

4.躲开别人视线意味着某种自卑感。

5.对异性看一眼就将视线收回者其实欲求很强。

6.翻起眼皮仰视对方者,无疑怀有尊敬与信赖之情。

7.将视线落下来看着对方,则表示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

8.无法将视线集中于对方身上者,大多属于内向性格,此刻则可能另有心思。

9.在说话进行中,忽然将视线垂下,表示他正陷人自已的思考境界里。

10.视线变化很厉害,表明怀有某种不安和警戒之心。

怎样发现别人在说谎

手势和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它可以窥探谈话对方的内心世界。它可以帮助你判断同你讲话的人是否在说谎,或者有些别的想法,口是心非。假如是一个小孩在说谎,他会频繁地用手遮盖嘴巴,似乎要堵住从嘴里跑出来的谎言。假如他不愿意听爱教训人的父母的呵斥,他会用手把耳朵掩起来。与此类似,当他目睹自己不愿意看见的事物,也会用双手或者胳膊把眼睛遮盖起来。一个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以上类似的本能表现,逐渐受到意识的控制,越来越不明显,但这种本能仍然是存在的。

1.掩口:手掩盖嘴巴,并以大拇指压迫面颊。有这样的可能:大脑下意识地指挥说谎者的手,以掩盖正在说出的谎言。有时候,此手势仅表现为在嘴唇上放几个指头,或者捏紧一只拳头。也有人为了掩饰用手盖口的动作,常常发出一声干咳。

假如有人在同你对话的时候用丰掩口,很可能提示你他说了谎话,不过,要是在你对他说话时他用手掩口,则说明他认为你在欺骗他!

2.揉眼:一个人使用这种手势,常常是表示企图不接受他已发现的虚谬、疑点和谎言,或是为了避免看见正在听自己说谎那人的脸。男人们一般使劲揉搓眼睛,假如他所说的是一个弥天大谎,他的眼睛常常瞧向一边,一般说来会望着地面。但女子一般只显露一个很小的动作,在眼睛下面轻轻地擦一下,大概是害怕破坏了涂抹在眼圈的化妆油彩!

3.摸鼻:从本质上讲,摸鼻手势是掩白丫势的翻版只不过已经高级伪装。做此动作的人也许在鼻子下面轻轻地揉几下,也可能用手在鼻子上迅速地碰一下,几乎不能被人察觉。

关于摸鼻手势的起源,有一种解释认为,当其种与事实相反的思想进人内心世界,人的下意识会指挥他用手掩口。

但是,就在手即将接触口唇的瞬何,他的下意识又要使自己不能大暴露,于是指挥手从脸上移开。因而出现了用手迅速二地摸鼻子的结果。

不过,假定这个人只是想搔一下鼻子上的痒痒,情形又、怎样呢?鼻子出现痒痒,所导致的动作是正规的有意识的摩擦或者搔抓,与迅速地轻轻碰一下鼻子的动作截然不同。和掩口动作一样,摸鼻动作既可能被说话者用来掩饰内心的空虚,也可能被听话者用来表示对别人讲话内容的怀疑。

4.搔题:这是用右手食指在耳垂下面搔抓。’很有意思的是:说谎者搔拨耳垂下面颈部的次数,很少超过五次,也很少低于五次。出现这动作,可能显示说话者对自己的话不教肯定,或者半信半疑。当口中的话语与:内心想法不一致时,这种现象特别容易被察觉。

5.擦耳:当听者不愿意听对方的话,但又不好意思不听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形。它是小孩双手掩耳手势在成人的翻版。擦耳动作的其它变种包括搔扒耳背广牵扯耳垂,以及拨动整个外耳向前盖住耳孔。这个动作表示听话的人已不愿意再听下去了。

虽然说话者主要的“无声语言”被清醒的意识压抑住了,可还是有许多小动作会暴露出来。这些动作中包括面部表情和动作手势。

怎样了解大女心理

如果你结识了一位大龄姑娘,你希望加深彼此关系或能与其友好相处,那你一定很想知道对方的心理吧?这里,向你介绍一下大龄姑娘的心理特点,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大女中有不少人重视修养,坚持学习,积极进取,价值重在事业上,有意无意推迟了恋爱婚姻期。

2.大女一般社交有度,与异性交往谨慎持重,表面上很少爆发爱情的激情。既使彼此谈得投机,或温文尔雅,或慷慨激昂,但一触及爱情,便出言谨慎,若即若离,不轻易表示亲近。在她们的感情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未下最后的决心前,是绝不越雷池一步的。

3.爱情上受过挫折。一般而言,女子的爱情发动期早于同龄男性,但又不轻易外露。“一旦表示爱慕后遇到挫折,心灵受到创伤,在以后的爱情上很难主动。再度萌发爱情,需要时间、机会,往往爱情上表现出惰性。

4.一部分人家庭、本人、文化水准各方面条件均好,兴趣爱好广泛,精神生活要求多,由此造成选择对象“参数”多,标准高,婚姻即便久拖不成,也不降低条件。还有一部分人家庭条件差,但本人自尊好强,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负,在工作屯象务的两副重担下,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她们倾向于无牵无挂的独身生活,怕草率成婚后,又套上新“枷锁找。爱的激情已趋平静,而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工作、迫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上。

5.由于尚未婚配,在舆论压力下,大女性格普遍发生变化,趋向孤傲独处,处理矛盾易冲动,内外向性格向两极发展。

6.个性较强。汲取周围婚姻家庭的反面教训较多,形成了对婚姻家庭的消极态度。迫求夫妻间的相互理解和平等尊重,而不愿遵循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准则。出于自尊、自立心理,宁可独身扩也不涛合。

怎样时待老人的依赖性

伴随衰老而来是老人的依赖性。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会更加明显。看上去是懒惰、不想动、凡事不愿操心,并且非常固执。本来能够自理的事,如吃饭之穿衣、洗漱、睡觉,也要别人帮助,甚至出门要人跟着,走路要人抉持,家里人稍不随意,就会埋怨。

对待老人的这种依赖性,要取谨慎态度。若体虚有病,生活能力低下,则必须给予适当照顾,并要尽心尽力,但不能过分。要知道,一切依赖别人,不愿活动,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这不但从心理上加速衰老,而且促使身体功能的减退。所以,一定要鼓励老人保持身心活跃。老年医学确定这样一个原则:凡是老人能自理的事,不准别人帮助做。这并不是缺乏同情心,而是为了健康恢复的需要。

子女应怎样对待老人的心理需要

为使老人健康长寿,作为子女应正确理解和对待老人的心理需求,尽可能给予满足。

首先,老年人渴望得到家庭成员越来越多的关心、爱护、尊敬;喜欢有人尊重他,耐心地倾听他的诉说。他们爱谈论往事,~子女对老人喋喋不休地唠叼不要显露厌烦。其次,一般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总会有扶助子女的愿望,主动帮助子女承担家务劳动,尽心尽力。子女切忌认为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甚至把家务劳动完全推给老人。随着老人的年龄增高,扶助老人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老人这种求助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满足,必将感到忧郁,产生怨恨和被遗弃感。再次,一些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事业上有一定成就和一技之长的老人,退休后还有一种事业上的需求。

这种老人长期无所事事,清闲无聊,会使他们在心理上空虚。所以,子女应支持他们这种需求,鼓励和支持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发挥其一技之长,丰富其晚年生括。

怎样识别轻生前兆

和一切事物一样,人的行为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反面,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悲剧。专家们认为,轻生者有不少行为是反常的“危险点”。

为确保社会、家庭安定祥和,当留心如下心态:

饮酒过量:平时很少喝酒或根本不喝酒,突然闷闷不乐频频喝酒,超量下肚,语无伦次,或沉默不语、眼神呆滞。

食欲明显下降:面容清瘦,形容枯稿,精神抑郁,心灵破碎,处于绝望之中。

断绝社交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毫无兴趣,时而长吁短叹,时而焦躁不安,仿佛已到世界末日。

诉说不幸:找医生、亲属和朋友反复诉说个人的遭遇和不幸,流露低沉的厌世情绪。

神态反常:忽由低沉转为激昂、忧愁转为欢乐、一改往日不修边幅的旧习,梳妆打扮,或挥金如土,突然离家出走等。一亘失去理智,能千出报复或轻生的事来。

对出现上述反常征兆的人,要循循善诱,耐心地开导,必要时要为其改变一下环境,以防止心灰意冷走上绝路。对于轻生意向明显的,还要收缴其身边的危险品。以免发生不测。

怎样消除心理压力

尽管每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生活的道路决不会是一帆凤顺的。无论是工作中的困难、个人的伤痛,家庭的纠纷,亲友的去世,还是紧张的考试,繁忙的家务,以及工作岗位的变动和居住环境状况的改变等等,无不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势必在人的生理上产生反应,严重的甚至产生种种疾病。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压力呢?

1.满意的心境是基础。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总感到满意。他们的聪明才智虽然不尽相同,但没有心理障碍,其智慧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增加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如果不是这样,盲目地认为它己长得丑、不够聪明而羞愧万分,整夭怨天尤人,这样就会把学习、工作和生活看成是一种负担,影响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

2.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的自我观念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为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力发展自己。如果自我观念不芷确,他可能自视清高,自以为了不起,去做他力不能及的工作,做不好就责怪环境,或把过失推楼给别人,他可能自轻自溅,对自己的命运漠不关心;他还可能自觉羞惭,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能心地坦然。

3.正确归因找症结。人生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和选择,然而,没有目标的思考和选择,只会使人随波逐流、虚掷光阴。当一个人努力进取,执着追求的奋斗目标没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以积极的态度去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并从本人的实际条件出发,进一步修订目标,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促使目标实现。

4.学会涵泳性情。为使自己生活情趣不致枯燥贫乏,性格不致过于急躁,应该结合本人的兴趣和学业方面多涉猎一些书藉。一方面去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从书中获得精神慰籍。比如一些人物传记和介绍治学经验的文章,既能给你新的启发,又能使你品尝到学习的甘苦。这样,在涵泳性情的同时,也会使你感觉到在知识中漫游的渐变过程,体会古人所说的“涵”和“泳”的道理所在,增强进取的信心和决心。

5.分清轻重缓急。人的生活节奏快慢不一,问题是如何适应自己的节奏。不妨把要做的事分成三类:一类是必须做的事,一类是想做的事;另一类是既非必要又不想做的事。要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第一类事,尽量忘掉第三类事,否则会因事精多而在心理上造成压力。

6.防止气怒伤身。气怒伤身,自古多有记载。人在发怒牛气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急性疾病发作,气怒过大过久,大脑功能紊乱,垂体内分泌腺的功能紊乱。因此,一个青年人要心怀坦荡,笑口常开,对消除心里压力对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7.精神适度松弛。人的情绪有紧张、烦躁、低沉、怠獭、优郁等等。消除紧张情绪的办法很多:当你由于某种事情焦躁不安时,要克制自己不去想,到大自然中去散步,看电影或从事其他文体活动,过一会儿就能安静下来,想出可行的办法,对办好事情有了信心,当你有什么烦恼时,应该畅所欲言,可把你的自我分析、前后感想以及以后的打算给亲朋说说,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整理杂乱的思绪等方式合理宣泄心中的郁积,以便使自己尽快从苦闷、忧愤的心境中解脱出来,当你与人争吵、感到要骂人时,应该马上进行自我克制,要考虑自己是否过分固执,应稍做谦让,然后把它拖到明天,再心平气和地去处理问题。

怎样消除烦恼

除了婴幼儿之外,烦恼的心情大概几乎没有人没有体验过。可以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少不了烦恼之事,只不过烦恼的内容、原因不同罢了,有人说女人的烦恼比男人的烦恼多。如果从操心越多,烦恼越多这个意义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女人比男人负重多,除了理想、事业之外,还有生活、家庭、孩子。尤其是东方女性,家里家外,事事操心,生活得实在很沉重,自然少不了烦恼。看来问题不在于人是否有烦恼,而在于怎样去战胜烦恼。据心理学家研究,经常烦恼的人易患疲劳症,过度还可能转化为精神抑郁症,因此,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当烦恼的情绪侵扰时,要想办法捎除。

1.以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烦恼的人往往心胸不开阔,计较小事、遇事想不开。尤其遇到挫折、失败就认为一切都完了,烦恼万分。应该看二到,生活本身就是由各种矛盾组成的,人生难免不幸和挫折。还是着名的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的好:“人生是一串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烦恼与人与事无益,应该有勇气面对现实,面对困难、间题和挫折、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战胜困难,解决矛盾。只要我仃以达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烦恼就会消遁。

2.用客观的标准对待生活,要求自己。

有一部分妇女,尤其是女青年,心理的烦恼是由于对生活的理想化,对自己的希望过高造成的。她们用自己设计的理想去要求生活,一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太大,心理就失去平衡,于是苦闷、烦躁悄然而至,还有的女性对自己期望过高,总想干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总想达到完美的程度,这样,必然给自己带来烦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能事事为强,也不可能样样干好,对自己、对生活都应该客观、实际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去要求生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会生活得实际、充实,省去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3.用自我暗示法解除烦恼。

烦恼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一种不快的情绪反映,它不仅对解决问题毫无补益,而且有碍问题的解决。明白这一点,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己对自己说:“烦恼有什么用,见鬼去吧,烦恼除痛苦以外,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这样,可以唤起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控制烦恼,为战胜烦恼打下心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你就会积极想办法去排除烦恼的情绪,代之以积极的精神状态。

4.求贤寻知已、开拓视野、心智。

人烦恼时,情绪消沉,不想说话,独自苦闷。殊不知,这样做只能是加重烦恼。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寻师拜友。这个师,可以是书本,也可以是知识、经验比自己丰富的人,向他们求教,寻I戈解决烦恼的知识、经验和办法。如求得一良知、良师,你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心智大启的感觉。这时,你会豁然开朗,烦恼烟消。

另一个办法是找知心朋友倾吐心中的苦闷。将烦恼说出来,你会觉得心里舒坦,同时,你会从朋友的安慰、理解和帮助中得到温暖。这时烦恼的冰结会在友谊的温履中消融。

怎样克服气量狭隘

有的人气量狭隘,受不得半点委屈,例如在听到别人的批评与事实稍有出人时,或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矛或是垂头丧气,一撅不振,或是自尊心受到侵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丝毫不肯让步,有的人甚至怨恨难消,走上轻生的绝路。但是也有的人气量宏大,胸襟开阔,对别人的批评责难,能十分宽容、忍让,听得进反面意见,对于误会毫不介意,能委曲求全,以大局为重。

气量的狭隘与宽容,并不是一个人的秉性,而是思想修养程度的不同。气量狭隘的人一方面是自尊心强,容不得别人对他说长道短;一方面又因眼光短浅,私心较重,在是非利害面前,不愿有丝毫亏损。气度宽宏的人也有自尊心,但能尊重同志,对于误解,善于忍让等待而不急于辩白、还一击,另外,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处处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对于个人得失,就能处之泰然。陶铸同志的诗说碍好:“今底无私天地宽”,只有事事出于公心,才能胸怀坦荡、无所畏惧,而对个人的被误解、受委屈就不会耿耿子怀了。

气量狭隘怎么办?既然气量不是天赋的,那就一定能从加强思想修养着手,开拓眼界,扩大胸怀,把自己镶炼成一个气度宏伟的人。首先,思想上要树立全局的观点,事事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为重,眼光要看得远,要看到大范围:先是国家民族,然后才是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一切服从整体。时间也有个大范围:今天、明天、后天、今年、明年、后年,遵循事物发展的必然程序来谋求解决,不能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其次,在对待同志、领导、亲友之间的关系上,也要处理好。原则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应该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受到误解和委屈,只能是坦诚相见,而不能一味心存芥蒂、怨气冲天。总之,气量宽宏是修养的功夫,是道德情操-高尚的标志,一个人一旦克服了心胸狭隘的缺点,他就能豁达大度、从善如流。

怎样控制情绪多变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自身和周围发生的事情都会引起自’

己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俗话说:“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但凡事都须适度,喜怒无常、情绪多变就不好了。

假如一个人经常处于恐惧、焦虑、狂喜、盛怒这些情绪的交替之中,怎能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情绪多变,周围的人也受不了,谁愿意同一个喜怒无常的人相处在一起?此外,情绪忽冷忽热,任其放纵,对自己的身体也有害无益。

那么,如何控制情绪多变呢?

1.意识控制法:人的情绪是受人的意识制约的。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取决于思想修养,思想修养水平较高的人往往能有效地控制情绪。所以,我们要努力以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要用共产主义的道德标淮来约束自己的情绪,排除外界事物对自己情绪的干扰,抑制情感的波斓起伏。

2。语言控制法:语言是人的情绪体验与表现的有力工具。通过语言或文字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绪反应。即使不出声的内心语言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看过电影《林则徐》的人,可能记得,林则徐在墙上挂有“制怒”两字的条幅,这是用语言来控制与调节情绪的例证。我们不妨也在案头,床边写上“镇定”等字样,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3.注意转移法: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消极情绪上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当你碰到苦闷、烦恼的时候,可以把它搁起来,转而去看看健康轻松的小说、电影,或是去观看一些体育表演等,对稳定情绪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4.行动转移法:行动转移法就是将某些情绪化为行动的力量。例如,高考落榜既可使人垂头丧气,也可成为激发青年人奋发图强、刻苦自学的力量。

5.加强体育锻炼:青年人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和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往往会引起情绪的混乱。除了及时治疗以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样才能使你的情绪处于饱满与稳定的状态。

怎样控制不良情绪

我们知道: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状态可以引起和诱发很多种心理上和身体上的疾病。一般来说,不良情绪主要包括:愤怒、忧郁、悲哀、恐惧、焦急、紧张等几种。这些负性的情绪体验不仅影响人的健康,而且使人感到生活意义的丧失,人生价值的毁灭,处在这种状态的人不是走上自杀的道路,就是只能生活在暗淡无光的灰色人生中。所以,学会和锻炼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有:

1.自我控制:培养自制力,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很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尽量杜绝或减低不良情绪的反应。比如,发怒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我们就可以用内部语言或文字来协助控制债怒。有的人在自己的床头或工作岗位上写上“息怒”的字样,当遇到发怒的事情时,一看到“息怒”二字便会冷静下来。这种办法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2.自我转化:采取迁回的办法,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比如,发怒时,大脑皮层有一个较强烈的兴一奋中心,如果这时我们转移一下目标,即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中心,以便减弱或抵消原发兴奋中心,比如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报纸等,往往怒气就会烟消云散。这是一种积极的制怒办法。

3.自我发泄:最简单的办法是“宣泄”。当你悲痛欲绝时,可以放声大哭一场,或向至亲好友倾诉。在你怒不可遏时,如果把心中的不满或意见坦率地讲出来,既可发泄愤怒,又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同志、同学间的团结,或者讲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以便得到安慰。这种释放的方法也是可取的。

4.自我安慰:遇到挫折和不幸,应该想到,事情原本可能会更糟呢。

5.暂时避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使人产生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如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尽量躲开,或暂时回避一下,以免使矛盾激化,这是一种消极的方法。

6.幽默疗法:听听笑话,看看幽默小说,可以排遣愁闷。幽默轻松,表达了人类征服忧愁的能力。布笑施欢,令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困顿全消。

7.广交朋友:特别是和心胸开扩、性格开朗的人交朋友。

8.热爱工作:工作使人忘却烦恼,给人带来欢乐。一个人最快活的时光往往就是他艰苦工作的时候。

怎样调节情绪

心理学家一再指出,自觉主动地调节情绪,对身心健赓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介绍六种方法,读者不妨试一试。

1.锻炼、增氛健身法能使身体产生生化和其它各种变化,起到讽节情绪的作用。要求一星期进行三至五次,每次至少20分钟,其内容包括跑步、骑车、散步、游泳或其他运动。

2.颜色:颜色是精神的“营养物”,其作用和同维生素对身体一样,’为了摆脱烦躁和愤怒,暂时避开红色会有所梦帮助,在与沮丧和消沉斗争时,应尽量不穿黑色或深蓝色服装;减轻焦虑和紧张宜选用具有抚慰和平静作用的中性颜色,一些病房之所以刷成蓝色,道理也就在于此。

3.音乐:当你处于紧张和烦躁的情绪时,可以去欣赏快节奏的摇摆舞音乐,然后再逐步地换成莫扎特的作品。在欣赏的同时能使你得到放松,获取新的情绪。

4.饮食:食物和情绪之间存在着基本联系,碳水化合物由于能刺激大脑产生一种令人镇静和放松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抚安”食品,一次需要50克左右。蛋白质有助于维持人的机灵和脑力;有100克左右即可。咖啡中的咖啡因摄入一过多,会使一部分人增加沮丧和烦躁。

5.做梦:睡眠能使人得益于古老的精神疗法—做梦,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在睡眠期间,梦似乎接任了富有建一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工作,使人在一种较好的情绪中苏醒过来。

6.思维:消极或反常的思维方式会令人压抑,很不可一取;只有积极思维,能主动在困难中寻找希望的人,才能产生好的情绪。

怎样自嘲

所谓“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嘲讽语言和口气,自己戏弄、贬低或嘲笑自己。然而,从自嘲者的本意来看,又并非止于自我嘲弄,多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具一有“表里相悖”、“言此意彼”的特点。因而,“自嘲”在交际中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使用价值。

1.运用自嘲,倾吐郁闷:在生活、工作中,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不合理的评价时,自己气不公,但又不便直接说出时,就可运用自嘲,以委婉暗示的方式,把内心的郁闷、不满吐露出来,以正视听。比如,有位家庭生活拮据的大龄青年,相过好几个对象都失败了。当有人责怪他眼皮太高,择偶太挑剔时,他抱屈的自嘲道:“哈,您瞧瞧咱这德性,论人样儿,咱属三等残废,说家庭咱是第三世界,我还敢挑剔?很显然,这个青年在回答别人的误解时,采用自嘲口吻,有意揭出自己的“丑陋”和“拮据”,借以巧妙地暗示出相亲失败的真正原因,从而达到为自己“正名”的目的。使对方从隐瞒的寓意和自嘲中领悟真情,作出正确判断,并解除偏见和误解。这种说法,比起直言不讳地表白自己,或直接了当地驳斥对方,显得更委婉达意,巧妙得体。

2.运用自嘲,摆脱窘境:在交际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犯了你,把你置于尴尬的境地时,借助自嘲摆脱窘迫,是一种恰当的选择。50年代,有一次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见麦克阿瑟。后者是一位十分傲慢的将军。会见中,麦克阿瑟拿出他的烟斗,装上烟丝,把烟斗叨在嘴里,取出火柴,当他准备划燃火柴时,才停下来,转过头看看杜鲁门总统,问道:“我抽烟,你不会介意吧?”显然,这不是真心征求意见,在他已经做好抽烟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对方说他介意,那就会显得粗鲁和霸道。这种缺乏礼貌的傲慢使杜鲁门有些难堪。然而,他只是狠狠地盯了杜鲁门一眼,自嘲道:

“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由此,我们看到,当令人难堪的事实已经发生,运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不至失去平衡,并且,还能体现出谈话者的大度胸怀,有助于在交际中“得分”。

3.运用自嘲,打破僵局:在与人交涉事务,尤其是谈一判时,由于对方要价太高,企望太大,而使谈判面临搁浅时,运用自嘲,有时能收到以退为进的效果。某市蔬菜公司一位科长到外地调运鲜菜,卖方想趁机捞一把,因而报价很高,双方僵持不下,眼看市场供应就要脱销,心急火燎的科长,却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使用了自嘲语言,说道:

其实,你们把我看高了,我不过是个22级的小科长,还是个副的,我手中能有多大权力?再说,夭气这么热,我花大价钱买一堆烂菜帮子回去,这个责任我能提得起吗?”

他的这番自嘲,不但使指望过高的卖主们大为泄气,开始动摇了当初的决心;而且对他的“苦衷”还产生了一丝同情钓心理。当然,他们更担心天热烂菜,最后终于妥协,降低价格,达成了协议。从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自嘲反映了说者吃机智,带有很大的策略性,会使僵持的交际局面出现转机。

4.自嘲还能增加幽默感:比如,丈夫要出国深造,妻子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到了那个花花世界,说不定会看上别的女人呢!”丈夫笑了,调皮地说:“你瞧瞧我这幅尊容:瓦刀脸,螳螂腰,罗圈腿,站在路上怕是眼角都不了呢!”一句话把妻子说得扑味一声笑了。丈夫的自嘲巧妙地包含了让妻子放心的意思,这比一本正经地发誓忠于她,不是更有诗意和情趣鸣。大凡具有幽默感的自嘲,往往是对自己缺陷的夸张和形象化,很能表现自己的坦诚品格,易于得到对方的信赖和好感。

在社交中运用“自嘲”,需注意以下原则,一是审时度势,相机而用。自嘲虽具有一定的表达功能,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充其量它不过是一种辅助性的表达手段,不宜到处槛用。比如,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向等,就不宜使用自嘲,而应直抒胸臆坦率诚实地吐露思想观点,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如果不看场合时机卜随意使用,就会弄巧成拙。因此,因时因地,相机而用,才能达到自嘲的最佳交际效果。二是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意义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和责任感。自嘲者的心是热的,自嘲不过是他们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使促交际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玩世不恭,则是人们对世事表现出的冷漠、讥讽和不负责的态度。如果自嘲出于这种态度的话,就会失去任何积极意义,有害于交际。三是运用自嘲当适可而止。自嘲有时具有“嘲人”的刺激作用,运用它应格外慎重。通常条件下,应是“点到为止”,让人意会即可,一不能一味放纵,喋喋不休,如同用过量的卤水点豆腐变得苦涩一样。过份的自嘲,也会导致交际出现危机。进而言之,如果悠意运用自嘲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泄私愤、图报复,那后果就更糟。这种例子并不罕见,当引以为戒。

怎样硫导痛苦的情绪

人的情绪活动是极为丰富的,有积极的,使人愉快的情绪,也有消极的,令人不痛快的情绪。痛苦,就是使人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女同志情感脆弱、细腻、深沉,一旦情感受到挫折,更容易产生痛苦的情绪。需要指出的是,祖国医学以大量的事实证明,消极的情绪,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为了身体健康和生活偷快,当痛苦的情绪围绕你时,应当想办法尽快从中解脱出来。下面和你一起探讨一下怎样疏导痛苦的情绪。

1.战胜自己。使人痛苦的原因很多,或者来自感情生二活的挫折或不幸,或者来自理想追求的挫折,或者来自丧失亲友的悲痛等等。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的痛苦,其共同的情绪体验是,陷人情感上的悲哀、矛盾、忧虑而不能自拔。

因此,要消除痛苦的情绪,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其具体的办法有两点:

(1)学会劝慰自己。对自己说,让自己陷人痛苦之中,对解决问题毫无任何补益,相反,会使情绪更糟糕。这样,你就会重新振作起来。

(2)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要有勇气面对残破的现实,一要这样告诉自己,失去的东西,虽然不再属于自己,但我可以再去寻找、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重新修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开始新的生活。这样,你就可以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战胜自己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坚强的意志。有志气的女性,是不会让自己沉没,于痛苦的情绪之中的,是有勇气和能力战胜自己的。

2.暂时避开引起痛苦的景物。痛苦的情绪,总是由一定的人和事所造成的不幸或挫折引起的。俗话说:“触景生一情”。比如,丧失亲人的人,会因亲人用过的东西而增加丧失亲人的悲痛之苦。失恋的姑娘,会因见到恋人送的礼物,或约会的场境,增加失恋之苦,等等。为了减轻痛苦,应该暂时避开那些能引起和增加痛苦的景物。

3.向亲友倾吐心中的痛苦。着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个办法对疏导痛苦的情绪也是适宜的。有了痛苦,憋在心里,时间长了必损害健康。应该找亲人或一位知心朋友一吐为快,当得到亲人和朋友的理解、同情和帮助,你会感到温暖,而淡忘痛苦。

4.适当增加些令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有选择地读些小说,朗诵诗歌,听听轻松的音乐,从中吸取积极的情绪力量,这样,有利于疏导痛苦的情绪。

怎样改变浦极情绪

人在社会生活中,很难事事如意,总有不顺心的事,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怎样做,才能改变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呢?具体要往意以下几点:

1.期望值要适度。人们每做一件事情,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对预期结果进行设想时,要注意不要把期望值订得过高,要把各种不利的因素充分地考虑进去,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确定的目标,经过努力,我们就能够实现,并有可能超过。这样,对事情的结果,人们心理上就比较容易接受,有时还会产生满意的情绪。如果我们把目标订得过高,等待我们的往往是失望,实际上这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2.在逆境中学会自我调适。人处在逆境中,要“既来者之,则安之”,注意保持心理平衡。要认识到,事情已经发生,任何忧愁哀伤都不能改变现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想同类事情,别人也曾遇到过,甚至更严重,比起有些人,自己目前的处境可能还算幸运的,这样一想,心理上就会得到一种安慰。

3.有了消极情绪要自觉疏泄。人们在碰到不偷快的事情,心情不高兴时,往往闷头不语,这很不好。尤其是妇女,最好不要郁积在心,如果在既定的思维方式中转圈子,不能自拔,只会使自己的心情越来越坏,这时要主动向丈夫、知心朋友倾诉自己的心里话,要言所欲言,一吐为快。

这样,一方面,自己在叙说过程中,一些消极的情绪会释放出来,心中有一种舒畅的感觉;另一方面,经别人帮助分析,进行劝慰,可以从原来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精神负担得到解脱。所以,当心情感到不愉快时,要主动找人交谈,进行排解,不要生闷气。

4.要自觉用乐观情绪冲淡消极情绪。人们处在忧郁、烦闷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转移兴奋中心,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多想一些高兴的事。自觉地用乐观情绪来冲淡消极情绪,以至取代消极情绪。因为消极情绪在大脑皮层中处于兴奋中心时,乐观情绪处于被抑制状态。这时,人们转移注意力,有意识地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乐观情绪发动起来,逐渐使它在大脑皮层中处于兴奋中心,这样就会淡化以至俏除消极情绪。

5.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要改变消极情绪,最根本的是要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妇女在现实生活中要豁达洒脱,对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不要看得过重,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要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挖掘真、善、美、要用生活中那些美好的,闪花的东西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感到生括很充实,对生活充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