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组织班、队活动、社会教育活动以及家庭教育的联系活动等,积累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丰
富经验,为思品课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能把思品课教学的内容与班、队活动等其
他途径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创造德育的高效益。
思品课这样的特殊性与其德育的主渠道地位,决定了它对小学德育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第一,思品课教学目的、内容与《德育纳要》提出的目的和内容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是性质一致性。它们都是我国学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德育纲要》指出:“小学
德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
会主义性质一个标志。”《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引言就指明:“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
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教育的一
个标志。”
其次是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小学思品课的教学目的,一是进行“五爱”教育;二是进行社会
公德教育;三是培养良好意志、品格;四是培养学生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概言之,是为培
养“四有”新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它的培养目标与小学德育的目标保持了高
度的一致性,思品课的教学直接具体地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
再者是内容的一致性。思品课是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
育。思品果的每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一基本内容来选择的,也都是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具体
体现。
第二,将思品课教学这一主渠道同其他途径相比较(如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
,无论从内容的系统性还是形式的稳定性来看,思品课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其他途径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围绕思品课教学的中心内容——“五爱”来开展的。
第三,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看,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状况如何,对道
德行为习惯与方式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思品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着重在“激情、明理、导
行”,即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初步判断是非
的道德能力。然而,班、队活动以及其他德育途径的重点则是放在学生道德行为方式和习惯
的形成上。由此可见,思品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班、队活动的成效。
当前,要抓好小学德育,首先就要抓好思品课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
〖BT4〗(二)思品课发挥主导作用的必然性
以思品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主线,协调开展各种活动形成整体性的小学德育,这是思
品课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然反映。
强调以思品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主线,协调开展各种活动,形成整体性的德育,首先是思品
课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其次,由于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直接具体地落实了小学德育内容和要求,同时又符合小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其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共10项。教材的编排又将10项按低、中
、高3个年级段列出52个教学要点。例如“热爱祖国”这一项教育内容,就分布在低、中、
高3个年级段反复教育,逐步加深。在低年级,只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祖国,
并知道一些有关祖国的最浅显的政治常识;在中年级,要让学生进一步知道一些爱国人物的
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还要进行社会主义及热爱家乡
的教育;到了高年级要求就更高一些了,要使学生知道一些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及面临的困
难,要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初步树立长大为实现四化作贡献的志向。这样分层次安排内容提
出要求,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体现了思想教育的不断深化、不断提高。如果班、队
活动围绕这项主题内容,分层次地开展具体活动,也可增强班队活动计划性和系统性。
第三,能够更好地解决小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的知、行统一。德育心理学科研究认为,小学生
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及时克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水平就不能进一步地提高。以思品课教学为主线,开展整体性小学教育,有利于克服小学生
的知、行脱节现象。如果围绕一项教育主题,思品课教学着重解决“知”(即明理),班、队
以及其他活动着重解决“行”(即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习惯),这样,以“知”促“行”,
以“行”深化“知”,最终达到“知”、“行”统一,那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就能不
断提高,德育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BT4〗(三)以思品课教学为主线
形成整体性小学德育,要协调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JP3〗第一,协调好思想品德教学与班、队工作的关系。思品课教学与班、队工作要统一起来,做
到教学内容与活动内容基本相同,要求基本一致,方式各有特点。有的学校在这方面探索出
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例如,“爱劳动”教育这一主题内容,思品课教学与班、队工作是这样
协调统一的:思品课教材在低、中、高年级分别编排了《当好值日生》、《家长的好帮手》
、《做勤劳的好孩子》等多篇课文,思品课教师按教学要求,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思想观念的
教育,增强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少先队及时配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活动:低年级组
织“洁、齐、美教室”评选活动,中年级组织“争当妈妈的好帮手”评比活动,高年级推选
“校园小美容师”的活动,班主任配合进行“爱劳动”的评比表扬工作。这样的协调统一地
活动,使小学生在“爱劳动”方面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上,做到了“知、情、意、行”的和谐
发展,不至于出现学生对“爱劳动”会说不会做,或能“劳动”,但不知为什么的教育效果
缺失现象。
第二,协调好思品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各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的具体
任务也有很大差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要协助思品课教
学,共同完成德育的任务。因此,各学科教师要学习和领会小学德育纲要和思品课教学大纲
的精神,了解小学阶段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具体要求,基本熟悉思品课教材的各册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学要注意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并注意与思品课教学内容的
联系、配合。如思品课教学《真正的友谊》一课时,语文课配合教学《伟大的友谊》,并利
用语文课中所记叙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故事,充实思品课内容使之更丰富并有一定的深
度。这样配合教学,德育的合力就更强、更有力了。
第三,协调好思品课教学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将思品课教学的“课堂”扩展到家庭,使家庭
教育的内容与思品课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这不仅仅是小学德育在空间上的扩大,也是小学德育合力的增强。例如,思品课进行“爱劳动”的教育,而家里人却对学生进行“享乐”教育,教学效果必然受影响。如果家庭教育配合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家长要求和训练学生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事,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这样密切配合,既有利于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思想观念,产生“以劳动为荣”的健康情感。
综上所述,加强思品课教学,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协调好其他途径的关系,形成整体性
小学德育的合力,是能使小学德育取得显著成效的。〖JP〗
〖ML〗〖BT2〗〓音乐教学中的人格培养
〖BT3〗一、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学校的重要任务。小学阶段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
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情感;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
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音乐教学中可利用歌词所塑造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情感
;利用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集体艺术的魅力,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
精神;利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
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作品思想情绪的
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达到育人目的,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充分利用歌词所塑造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情感。在唱歌
教学中,因为有歌词,表达感情就更直接些。一堂唱歌课,细致地分析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如《我们的学校》,歌词直接赞颂了学校的美好:每一个同学都有礼貌,一起排队进课堂,
教师也和蔼可亲,面带微笑。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启发性地讨论:我们学
校还有哪些地方是美好的?培养了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之情。一年级欣赏歌曲《小木匠》,描
绘了少先队员操起工具,当上小木匠,把教室里的坏桌椅、坏站窗修好的喜人场面。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一面看插图一面听歌曲并进行联想,使身体左右轻微地摆动,体验少先队员为
集体做事时的愉快心情和自豪感。同时讨论:我们班上还有哪些事情等着我们去做?通过体
验和讨论,学生明白了集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主人,要关心集体,同学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
帮助。
〖BT(3+1〗二、〖ZK(〗利用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集体艺术的魅力,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ZK)〗〖BT)〗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演唱形式,它要求合唱者的声音和谐、音色统一、节奏整齐
,要求合唱者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是一种集体的艺术。三年级开始进行初步的二部合唱训
练。刚开始训练时,两个声部往往会出现音色不统一、音量不均衡、节奏不整齐、音准差等
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努力使自己的音色与集体音色靠在一起,从用轻声演唱开始训练,使
自己的音量能融在集体中。同时让学生讨论分析并感受:在美妙的音色中冒出一个沙哑的声
音好听吗?同学们在轻声哼唱《摇篮曲》,你却大音量地喊唱,给人一种刺耳、焦躁不安的
感觉,这算得上艺术享受吗?通过训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只有协调一致、互相协作才
能唱好合唱,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
摆正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对个人名利思想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而且,学生往往会被
合唱这一集体艺术所陶醉,深深感到集体的力量,并热爱自己的集体。
此外,充分利用齐唱、器乐合奏、重奏、小组唱等集体艺术,也会产生与合唱教学相同的作
用。
〖BT(3+1〗三、〖ZK(〗利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ZK)〗〖BT)〗〓〓
作为集体的一员,首先得热爱关心自己的集体,努力使自己的集体成为先进集体,要
有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可利用竞争机制。如在四(1)班
进行新课识谱教学时,对全班同学说:“四(2)班的同学只用了5分钟便学会了全曲,那么我
们班能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呢?”并专门请一位同学看好时间。再比如,歌曲处理时,分小组
演唱,分男女声演唱,分角色演唱并进行评比。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
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另外,组织各类艺术比赛也能锻炼同学们的组织性和集体
荣誉感。
〖BT3〗〖JP3〗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JP〗
学生离开了自己的班集体,往往在纪律方面和钻研精神、团结友爱方面都会反映出在
班上不易暴露的弱点。如成立合唱队,学生的集体意识就没有在班级时的班级意识强,因而
反映在组织纪律上就较差。再比如成立鼓号队,新老队员之间往往互不买账,互相逞能。但
是,在活动中及时注意加强教育,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中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
织性和纪律性。
〖BT3〗五、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应当结合音乐教学特点进行渗透,方能奏效。
〖BT(4+1〗(一)〖ZK(〗增强教师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分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ZK)〗〖BT)〗〓〓
教师要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钻研音乐教学大纲,认
真分析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要做到每首歌(乐)曲、每堂课都能讲出个一、二、三
。
现行的音乐教材在编选时已经注意到鲜明的思想性。一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我
们称它们为显性教材。而还有一些教材思想教育目的隐含其中,如《水晶般的心》、《太阳
》、《看龙船》等歌曲,我们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
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例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船场
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
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BT4〗(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