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军事卷)
45651300000012

第12章 世界着名战役(3)

菲律宾独立战争是1896~1902年菲律宾人民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和反抗美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是亚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菲律宾人民通过自己顽强不屈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历时300多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然而,自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和约》后,西班牙把菲律宾转让给美国,对于菲律宾人民来说,独立战争以失败告终。但是,通过这场战争,大大唤醒了菲律宾人民的民族意识,同时,它揭开了20世纪初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凡尔登之战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一次大厮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次大战的中期,德军在东线,即对俄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为尽快打败英、法军队,其主攻方向转回到西线,决心首先攻克法军坚守的战略要地凡尔登。然而,事与愿违,德军不仅没有攻下凡尔登,而且惨遭失败,以致使同盟国实力大为减弱,战场局势迅速向有利于向协约国的方面转化。由于这次交战破坏之惨烈,伤亡之巨大,故被军事历史学家称之为“绞肉机”之役。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埃塞俄比亚(当时称阿比西尼亚)人民抗击法西斯意大利侵略的战争,又被称为埃塞俄比亚第二次抗意战争。

埃塞俄比亚在战争指导上充分考虑到敌我双方力量的优劣,实施山区机动防御作战,粉碎了意军的速胜企图。在意军占领了埃首都和部分领土后,埃方军队实行化整为零,分散作战的方针。分散各地,组织抗战游击队,消耗敌人,在极为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实力,为最后赶走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日本侵华战争

可恨的日本侵略者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日本侵略者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由,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自此,战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燃起,中国人民积极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国斗争中。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绝非偶然,而是日本帝国主义者长期以来推行的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大陆政策”的结果,也是日本为摆脱当时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争夺世界市场和东亚霸权所采取的新的侵略步骤。

早在19世纪末叶,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日本,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其基本国策。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以解决“满蒙政策”为中心议题的“东方会议”,主要是确定新的对华政策,意欲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20年代末至30年代,日本国内矛盾激化,连续发生经济危机。为了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和实现夺取中国东北的战略计划,日本于1931年蓄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局部的侵略战争。由于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仅用4个多月就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并于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随后,日本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的华北,侵占热河,进逼北京、天津,策动“华北事变”,并加强了全面侵华的战争准备。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德、意、日法西斯轴心。1937年7月7日,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近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得到解决,反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三大洲的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了58.8万架飞,23.6万辆坦克,147.6万门火炮;德国生产约10.9万架飞机,4.6万辆坦克,43.5万余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因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就高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的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都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日本奇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日本出动了以6艘航空母舰为主体的特混舰队。远离日本本土南下,秘密航行4000多海里,对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采取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突击行动。这次奇袭,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惨重损失,半年之内不能作战,从而成为现代世界战争史上突然袭击的成功战例。

被侵占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这就极大地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为美、英在太平洋上的组织力量进行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态势。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是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按苏军的作战性质,会战分为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两个阶段。

苏联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占领者相对抗的决心。

诺曼底登陆战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联军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半岛对德军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登陆战役。

1944年6月6日开始登陆,7月24日建立登陆场。7月25日开始转入陆上进攻,8月25日占领巴黎及塞纳河沿线。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对于英美联军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诺曼底登陆战役,对英美联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以及决定欧洲战后形势,起了重大作用,并为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反对法国在印度支那恢复统治,而进行的长达8年多的革命战争,最终打败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和他们的军队,从而结束了法国对印度支那近百年的殖民统治,迫使法国承认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和主权。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东方舞台发生的重大事件。印度支那三国军民贯彻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配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呼应、逐步由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和阵地攻坚战。歼敌14多万,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恢复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胜利,给世界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人民以巨大鼓舞,对战后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的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所进行的战争。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战火频繁,40年来共爆发了5次较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民族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前苏联与美国争夺的加剧,也是阿拉伯各国人民反抗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斗争尖锐化的表现。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起初只是一场内战,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派出了志愿军进入朝鲜抗美援朝,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古巴革命战争

20世纪50年代,古巴爆发了一场武装起义,经过5年多的武装斗争,终于在1959年1月取得了胜利,在美洲大陆上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革命战争的胜利是由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要是,在政府控制力较薄弱的山区建立根据地,并逐步扩大,最后向城市进攻;建立军队,并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建立统一广泛的战线,联合了“七·二六运动”、人民社会党、“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古巴革命党、古巴人民党、古巴民族党、“古巴工人运动”等力量,并发挥领导作用。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对战后拉丁美洲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爆发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谋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战争。阿民族解放军在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抗击80多万法国殖民军,解放了大片国土。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停止了殖民战争,并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独立。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结束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长达130年的殖民统治。阿民族解放军虽在人数与武器装备上处于绝对劣势,但依靠人民的支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法国殖民军却因为进行非正义的殖民战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场战争的国际意义在于,阿尔及利亚成为非洲第一个通过武装斗取得独立的国家,它的胜利为北非及其他法属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有益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争中,法国损失数十万人,耗资300多亿法郎,大大削弱了法国用于维持其他殖民地的人力和财力。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法国政府不得不承认非洲各法属殖民地的相继独立。

越老柬人民抗美战争

始于1961年5月止于1975年4月的越老柬人民抗美战争,前后历时14年。它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为反抗美国入侵,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进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先后投入兵力共60多万,使用了各种现代化常规兵器。但是,三国军民不怕牺牲,团结奋战,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越老柬三国赢得这场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一、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二、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特工队、民兵游击队相结合,开展全民游击战争;三、综合运用多种战术手段,采取多种作战形式;四、以全民防空,对付空中袭击,重点保护交通运输线;五、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相结合。印支战争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侵略战争。

印巴战争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个部分。

海湾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上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展示了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