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军事卷)
45651300000015

第15章 国外着名军事家

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前336~前323年),着名军事统帅。也称亚历山大大帝。腓力二世的儿子。幼年时受到严格的宫廷教育,酷爱兵法。16岁随父征战。前338年在喀罗尼亚之战中率部英勇作战,取得胜利,为马其顿在希腊诸城邦中取得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前336年夏,父亲遇刺身亡后继承王位。随后平定宫廷内乱,镇压北方部族暴动。继而挥师南下,血洗底比斯,迫使希腊诸城邦再次确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并推举他为希腊联军最高统帅。

G.马略

古代罗马着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于(前157~前86年)推行以雇佣兵制取代公民兵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公元前107年马略首任执政官(前104~前100、前86年,他又6次当选执政官),授权征讨朱古达,并开始推行军事改革。他于公元前105年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继而在公元前104~前103年在高卢(今法国一带)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与日耳曼人的金伯尔和条顿诸部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同时完成了军事改革。

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罗马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改革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同时使军队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重要因素。

帖木儿

帖木儿(1336~1405年)帖木儿帝国创建者,军事统帅。生于中亚谒石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附近一突厥化蒙古贵族家庭。曾任西察合台汗国大臣。14世纪60年代政局动乱时期,周旋于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诸封建主之间。击败政敌后,于1370年杀死同盟者侯赛因,自立为大埃米尔,建都撒马尔罕。1372~1388年五次出征花剌子模,征服阿富汗、伊朗。1389~1395年三次远征金帐汗国,同时入侵伊拉克,占领巴格达;北进南高加索,夺取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并侵入俄罗斯境内。1398年进兵印度,攻陷德里。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1402年7月在安哥拉之战中,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至此,建立起了东到北印度、西达幼发拉底河、南濒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北抵里海和咸海的大帝国。1404年率兵20万东征中国。第二年死于进军途中。

拿破仑·波拿巴

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1815年)。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肖城破落贵族家庭。布里埃纳军校毕业,后在巴黎军事学院肄业。1785年任炮兵少尉。受启蒙思想影响,参加法国革命。雅各宾专政时期任炮兵上尉。1793年,出色指挥土伦战役,击溃王党军队,获少将军衔。督政府时期因与雅各宾派关系密切,一度被捕。1795年10月,任法军统帅,镇压王党军叛乱。1796年率军进攻意大利,1798年侵入埃及。1799年回国。发动政变(11月9日,共和新历雾月18日)-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即《拿破仑法典》)、商法和刑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内镇压王党复辟势力;对外多次粉碎反法联盟,严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后逐步对外侵略扩张,与英、俄争霸。1812年对俄战争失败。1814年反法联军攻陷巴黎,被流放于厄尔巴岛。1815年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死于该岛。

克劳塞维茨

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

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撰写了论述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路易14战争、菲特烈2世战争、拿破仑战争、1812年卫国战争、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许多军事历史着作。克劳塞维茨的主要着作是《战争论》。

《战争论》的结论是:“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对于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论点,列宁曾给予极高评价。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1880~1964年),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军人家庭。着名军事家,用兵灵活,不拘古法。

麦克阿瑟从小受父亲影响立志从戎。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并以第一名的成绩优秀毕业。第一次大战期间率“彩虹”师赴法作战,因屡立战功在一战结束时升为一名准将。

1930~1935年,麦克阿瑟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届满后被派往菲宾任陆军元帅。

珍珠港事件后,担任太平洋西南地区总指挥。采用“越岛攻击”战略,逐步收复西南太平洋岛屿,并率军攻入日本,接受日本投降,被任命为盟国最高统帅,全权统辖并改造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担任太平洋西南地区总司令。他对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概念是:应该使用由舰队支援的空、地打击力量出奇不意地对几个主要目标实施大规模攻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跳岛”战略则是用直接的正面压力迫使敌人逐步后退,所造成的伤亡必将是惨

重的。要害地点自然必须夺取,但明智地选择要害地点,就无须强攻日军当时占领的众多岛屿。麦克阿瑟的战略是,应该把灵活与节约兵力结合起来,在他的部队不脱离己方的空中掩护下,沿着前进的轴心线,向几个重要目标外围作跳跃进攻。从广义上讲,他谋求用突贯敌人内部防线的方法来割裂并摧毁所谓的“大东亚-南海日本帝国”。正是由于缺乏同日本正面作战的设施,他建议对日本的坚强据点不做正面攻击。对每一次战斗,他所谋求的都是获得时机迂回到敌人后方,打击其翼侧,切断敌人的补给线。麦克阿瑟的整个作战理论是抛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种消耗人力的正面攻击,而是回到拿破仑时代的机动作战。麦克阿瑟采用这一战略,借助海、空军力量,运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越过不重要的岛屿,向远纵深内的主要目标实施“蛙跳”攻击,从澳大利亚经菲律宾一直打到日本国土,创造了无数个大步跨跃岛屿的胜利战例。麦克阿瑟的这一战略是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之一,避强击弱的规避战术使美军重创日军,而自己的损失却不大。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又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组织了大胆的仁川登陆计划,挽救了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后因与杜鲁门总统在侵朝战争问题上意见分歧于1951年被解职,后来他任过兰德公司的董事长,于1964年病逝。

伏龙芝

伏龙芝·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军事家,卓越的统帅和军事理论家,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组织者和创建者之一。

国内战争时期,他领导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进攻战役,取得了彻底粉碎敌人的战果。这些战役的特点是:主突方向和实施主突的时间选择得当;大胆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广泛运用正面和翼侧的突击;实施兵力兵器机动的高超艺术以及预备队的得当使用。

他对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问题做出一系列重要结论。他认为进攻是军事行动的主要形式,但也不应忽视防御的作用,指出必须精通各种规模的防御形式,以便使防御成为积极的防御,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伏龙芝在其着作中指出,现代战争中后方的作用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作

用大大加强,作为苏维埃国家防御能力的基础-国家后方的准备具有重大意义。认为未来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机器战争,所以,给陆海军装备技术兵器和加强炮兵、装甲兵、航空兵的建设,应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提出。同时,伏龙芝还断言,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离开人,技术兵器是死的。现代战争中人和技术的关键问题在他的着作中得到全面论述。

伏龙芝1918年1月起为历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1年起为俄共(布)中央委员。1924年起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死后葬于红场。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许多大城市的区和街道,以及帕米尔山的一座高峰都以伏龙芝的名字命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还有中学、集体农庄、机关、军舰、军事院校,其中包括军事学院和中央苏军之家。

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的战绩:1942年6月,艾森豪威尔担任北非和地中海战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成功指挥代号为“火炬”的北非登陆战役。1943年2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五星上将。

1943年,出任欧洲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一职。于1945年10月,艾森豪威尔接任美军总参谋长职务。1946年4月晋升为永久五星上将。1951年4月2日,被任命为北约最高司令。1953年荣登总统宝座,并连任两届。

1945年5月8日,德军无条件投降当天,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给艾森豪威尔发来电报:“你以战争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完成了你的任务,出色地指挥了从来没有这样集结起来的最强大的军队,成功地解决了涉及各种不同国家利益的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困难。”

曼斯坦因

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心惊胆战。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曼施泰因元帅已经被证明是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总而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

冯·龙德施泰特

190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军参谋长。战后在国防军中历任集团军级参谋长、师长和第三军区(柏林)司令。1932年晋升上将。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参加扩军工作。1938年2月主动解职和退役(这个时期解职的很多)。1939年8月重新服役,任入侵波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调任进攻法国的A集团军群司令,担负主攻任务,迅速获胜,晋升元帅。

1941年任入侵苏联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所部侵占乌克兰,在基辅会战中获胜,进至罗斯托夫。同年12月在苏军反攻下败退,被解职,编入预备军。1942年3月复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1944年7月,因未能阻止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再次被解职。同年9月复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指挥阿登战役。1945年3月,第三次被解职。战后被囚于英国。1949年获释,定居联邦德国,后死于心脏病。

巴顿

乔治·巴顿,1885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豪门,1909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1911年12月调入位于迈尔堡的陆军参谋部任职。1912年年底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间他在《陆海军杂志》上发表改进骑兵军刀的建议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部队,让他初扬大名。1917年随潘兴将军赴法参战,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1939年授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1942年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少将军衔,同年8月率4万铁骑渡大西洋登陆北非。1943年与英国将军蒙哥马利联手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肃清了北非德军后,晋升为中将,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指挥了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战役。1944年任第三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利用闪击战率军横扫欧洲,直至奥地利。仅9个月的时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擢升四星上将,任巴伐利亚洲军事长官,15集团军司令。1945年12月9日,打猎途中遇车祸不治,死于海德堡。

蒙哥马利

伯纳德·蒙哥马利1887年出生在英国伦敦。19岁时,他考入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次年离开学校,加入英国在印度的驻军,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1938年10月,蒙哥马利奉调到巴勒斯坦,升为少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哥马利率第3师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大陆,失利后被迫随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

1942年8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驻北非第8集团军司令,他上任后,就着手建立了一支具有完善装甲武器的后备军和一支装甲部队。蒙哥马利善于根据战场形势需要制定作战计划。他认为,根据第8集团军的训练水平,轻率地放任他们去与敌人对抗是不行的。为此,他不惜以辞职相抗争,坚拒丘吉尔要他提前发动进攻的要求。

1942年10月,经过充分准备,蒙哥马利在阿拉曼防线向隆美尔的德意部队发起进攻。由于英军在人员和装备上都占压倒性优势,隆美尔军队遭受重创后不得不撤出埃及。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英军在北非的局面,蒙哥马利被提升为上将。

北非一仗结束后,蒙哥马利与美国的巴顿将军协同作战,在西西里岛登陆,进军意大利。接着又率领盟军第21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1944年9月,蒙哥马利晋升为元帅。1945年5月,驻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二战结束后,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国代表。于1976年去世。

战斗功绩:1942年8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驻中东第8集团军司令。在他的流动指挥所里,始终挂着隆美尔的一幅画像,蒙哥马利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凝视着这张画像,然后思考着隆美尔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

1942年10月,蒙哥马利在阿拉曼防线向隆美尔的部队发起进攻,彻底扭转了英军在北非的危机,蒙哥马利被提升为上将,同时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人们将他称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时说:“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胜仗,而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隆美尔

德国着名将领,杰出军事家,善于出奇制胜,被誉为“沙漠之狐”。几乎战无不胜,希特勒的得意助手。神奇的通过固若金汤的马其顿防线,在着名的阿拉曼战役第一次败北。1943年被召回德国,后遭人诬陷于1944年10月14日在家中服毒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