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航天卷)
45651500000002

第2章 月球

月球结构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同地球一样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月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月球内部由月壳、月幔和月核三部分组成。月壳平均厚度只有70千米,月核的直径约在300~425千米之间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很可能处于熔融状态。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而体积却只有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景色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其中比较着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景色。

人类登月

月球表面图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着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域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从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到目前为止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

探月计划

这是用一千五百张由克莱门汀号飞船拍摄的照片拼合起来的月球南极图。月球南极黑色的陨坑内可能因终年不见阳光而保存有水冰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寸乘7英寸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

月亮神话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像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