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西医结合诊治心力衰竭
45652300000010

第10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4)

ET是最强的缩血管物质,静脉注射ET可明显增加外周阻力,在离体的血管条,ET可引起主动脉、股动脉、肾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长久而持续性收缩。在离体大鼠心房肌心室肌条上,ET具有强大的正性肌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与时间依赖关系,但心房肌细胞较心室肌细胞对ET的敏感性强。有人报告心房肌ETmRNA含量明显高于心室肌,因此对ET的反应性较强。ET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挛缩,增加左室充盈压,增加前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心功能减退,减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实验性心功能不全,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随着心输出量的降低升高更显着,右心房压力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与血浆ET水平相关。

多数文献报道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水平均升高,其升高幅度与心衰程度呈水平关系,心功能Ⅳ级的ET水平大于心功能Ⅲ级大于心功能Ⅱ级,血浆ET水平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肺血管阻力呈正相关。另有报道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竭血浆ET浓度明显升高,但血浆ET与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无关,说明心衰患者血浆ET水平升高不是心肌坏死的结果,可能与心功能不全有关,提示ET在心衰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测定血浆ET水平可作为判定心衰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有作者提出心衰患者血浆ET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心衰时ET升高的原因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关。心功能不全时ET分泌增加,外周阻力升高,抑制尿量生成和尿钠排泄,增加前后负荷,加重心衰,但血浆ET持续升高,使血管与肾血管受体数目下调,可代偿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肾血流量增加,尿液排出,减轻水肿,因此ET在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有代偿和失代偿双重作用。

心肌细胞有特异性受体,ET通过受体介导增加细胞内钙浓度,促进血管和心脏正性变力作用,使冠状动脉强烈收缩、心脏挛缩。ET可引起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并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在缺血、缺氧等病理条件下,ET对细胞钙稳态的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引起强烈血管收缩,心脏出现挛缩和心律失常,心功能损害,而且也增加心肌细胞蛋白质漏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ET还通过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ANF的分泌释放,血管扩张、利钠利尿,心钠素可抑制ET的正性肌力作用,抑制ET的基因表达和释放,心钠素的分泌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ET作为一种激素的调节肽,还可影响心脏其他内分泌功能,ET可刺激心脏和心肌细胞释放AⅡ、CA等,进一步促进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收缩,导致血管收缩和增强正性肌力效应。近年的研究证明,心衰时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释放增加,可刺激ETmRNA表达和ET释放,ET以及与其他活性物质的相互关系在心功能不全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ET拮抗剂,阻断ET的作用,对许多心血管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五、心钠素

心钠素是1976~1984年由美国、日本等学者从大鼠、人的心房组织中提出、分离和纯化的一种活性物质称心房利钠因子或多肽(atrialnatriureticfactorOrpolypedde,ANForANP),又称心房肽(atriopeptens),简称心钠素(cardionatrin),并确定了它的氨基酸序列,还相继完成了ANF的cDNA克隆和基因克隆。ANF是一种循环激素,广泛存在于心房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许多脏器细胞内,通过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来调节机体水盐代谢和心血管活动。因ANF具有扩张血管,并抑制RAAS分泌,改变局部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而利钠利尿,从而提出,ANF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特异性免疫组研究发现心房肌细胞内有一种特异的球形颗粒,用单克隆抗体方法测定这种颗粒能分泌ANF。在心衰早期,心房肌内ANF颗粒明显增加,且可弥散至心肌细胞下呈“释放态”,在心衰晚期,心房肌细胞内ANF分泌颗粒明显减少,呈失代偿状态,心肌细胞合成与分泌ANF的能力降低。

有报告指出,心衰患者血浆ANF水平降低,因此提出ANF相对缺乏是心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外源性ANF可以辅助心衰的治疗。多数文献报道心衰患者血浆ANF水平明显升高,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与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呈负相关。一些研究发现心畦氏ANF以多分子形式存在,但高(13000)、中(6000)和低(3000)分子量的比例各家报告不一,可能与提取方法和酶解程度不同有关。在大鼠心房中,主要为ANF前体一高分子量的r-rANF,它是心房肌细胞ANF储存颗粒的主要成分,而小分子量的a-rANF只占高分子量的1/30。在人心房中,则以小分子形式为主,其中ab和r-hANF的比例分别为50%、l0%和40%,在人血浆80%为d-hANF,20%为b-hANF,但有的研究指出,在人血浆中亦有小量的高分子r-hANF。应用分子杂交技术证明,心功能不全时,ANF的合成增加,ANF的释放亦增加,其释放的ANF以多分子量形式存在,一些ANF分子的前体释放入血,这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代偿反应,这种分子形式变化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在实验性心功能不全的大鼠,血浆ANF水平显着升高,而心房内ANF含量降低,免疫电镜证明心房肌中ANF“过度释放”而出现耗竭状态,心房肌ANF耗竭,血浆中ANF能维持高水平,并有水钠潴留。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衰时,心室内ANF基因表达增加,心室内ANFmRNA明显升高,当心房内ANF耗竭时,心室的ANF大量释放入血,心室内ANF合成释放增加是心功能不全患者ANF的一个重要来源,亦是机体对心功能不全的重要代偿机制。但此类ANF分子量大,降解慢,利尿利钠作用弱,仍应给予小分子量ANF以利钠利尿,减轻前后负荷作用。

ANF的释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释放过程中,与细胞内钙、环化腺苷酸和磷酸肌醇系统有关,应用钙通道激动剂,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激活磷酸肌醇系统,均可促进ANF的释放。心力衰竭时,刺激心房肌细胞颗粒释放ANF的主要因素有心房扩张,心房张力增加,心房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等,在离体大鼠心脏ANF释放随心房压升高而增加;心衰患者血浆ANF水平与喃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呈显着正相关;心房调搏时,心房压升高,血浆ANF水平亦升高,血浆ANF升高幅度与心房压呈正相关;增加心房率亦可促进ANF分泌,尤其是心衰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时,通过增加心房的牵拉和心房压使ANF释放增加,心房压的增加有助于分泌颗粒从细胞中心移至细胞边缘,有利于ANF的释放。因此,心房充盈压升高是刺激ANF释放入血的主要因素。

心力衰竭患者,SNS、RAAS和AVP活性增高,与血浆ANF水平呈正相关,然而,这种内源性ANF合成释放增加的代偿机制,不足以抵消激活了的SNS、RAAS和AVP的强力作用,还必须给予更多的外源性ANF,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六、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

发现洋地黄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洋地黄制剂仍是治疗心衰最常用而有效的药物,1961年Werdener等用大鼠血液扩张血容量灌注离体肾脏引起利钠利尿反应,经证实扩张大鼠的血容量可促进利钠因子释放,这种利钠因子类似洋地黄的作用,可抑制钠钾ATP酶,在放免测定中与地高辛抗体有交叉反应,因此称这种利钠因子为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或物质(endogenousdigi-talislikefactororsubstance,EDLForEDLS)或称内洋地素(endodigin)、内地高辛素(endoxin),EDLS主要存在于下丘腑、肾上腺及心脏内,并分泌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它有正性肌力作用,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提高血管平滑肌对某些缩血管物质的感敏性,因而具有强心、利尿和缩血管作用。EDLS有两种分子量,一种大于3000,一种小于500,前者作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后者利尿作用快,持续时间短,后者为前者的降解片段。血液中的EDLS,以蛋白结合、葡萄糖醛酸化和游离三种形式存在,分子量分别为5000、400和230,在血浆中主要是小分子形式的EDLS,不同的分子形式均有共同的生物学特点。即分子量小、抑制钠钾ATP酶、竞争性抑制3H-哇巴因、与地高辛抗体产生交叉反应,因此可用放免法检测EDLS的含量。

动物实验发现EDLS可增强豚鼠的心肌收缩力,剂量的浓度越大,正性肌力作用越强,此作用不受a和b受体阻滞剂的影响。多数文献报道心衰患者血浆EDLS浓度明显降低,随心功能恶化下降更显着,血浆EDLS水平在心衰Ⅲ小于Ⅱ小于Ⅰ。老年人慢性心衰患者血浆EDLS含量亦降低,但心衰程度与EDLS浓度无关。老年人心衰时间长,机体EDLS处于分泌衰竭状态,致血浆EDLS浓度明显低下,因而不能反映出心衰程度对EDLS浓度的影响。心衰患者经治疗纠正后,血浆EDLS水平升高,提示EDLS分泌不足可能是心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心力衰竭时EDLS降低的机制是EDLS分泌不足,对细胞膜钠钾ATP酶抑制程度减轻,钠内流减少,钠钙交换减少,使细胞内钙浓度降低,从而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衰加重。

部分文献报告心衰患者血浆EDLS含量明显升高,随着心衰加重升高更显着。心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心腔扩张,心室负荷增加刺激EDLS释放,亦可刺激丘脑下部及心脏引起EDLS分泌增多,EDLS尚可促进ANF的分泌,EDLS的利尿作用,可能亦有ANF的参与。心衰患者经强心利尿等治疗后,尿量增加,血容量减少,水钠潴留缓解,血浆EDLS水平下降,进一步证实EDLS与细胞外液容量有密切关系。在无水钠潴留的心衰患者,左房压升高,左房容量扩张,血浆EDLS水平亦升高,EDLS浓度与左房压呈正相关,左房压升高使EDLS分泌增加的机制尚不清楚,既可能能为心房壁内存在压力或(和)容量感受器,通过兴奋神经和其他途径传入EDLS分泌器官,促进EDLS分泌,亦可能为心腔压力直接刺激心肌细胞释放分泌EDLS,这提示左房压在EDLS的分泌调节中起一定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给予犬容量负荷后,血浆中EDLS抗体和特异性反应物质EDLS随容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多;用盐水灌注大鼠造成急性容量扩张,扩张后15min,EDLS开始升高,60min逐渐下降至基础水平,而用糖水灌注则无此作用,说明水钠潴留、容量扩张在EDLS的分泌调节中亦起重要作用。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心功能代偿期的患者,血浆EDLS浓度亦明显升高,EDLS增多抑制了细胞膜钠钾ATP酶,使细胞膜的钠钙运转发生障碍,细胞内钙增多,心肌收缩力及血管平滑肌张力增强;EDLS又是利钠激素,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钠离子的排出,血浆EDLS浓度与尿排钠量呈正相关,提示钠泵受抑制,影响钠的重吸收,促进钠的排出,尿量增加,是维持心功能代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心功能失代偿期血浆EDLS浓度与尿钠无关,可能为心功能不全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及神经体液内分泌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尿钠排出有关。

EDLS浓度变化是心衰患者的继发性、暂时性改变,和心衰后引起神经体液改变一样,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心力衰竭时血浆EDLS水平升高,显示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过多,与外源性洋地黄物质具有同样作用。因此,在临床上用洋地黄制剂治疗心衰患者,强调个体化,因人而异,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剂量,以期达到治疗效果,避免洋地黄中毒。

七、前列腺素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人的精液中发现一种能引起子宫收缩和松弛的物质,进而证实此物质存在前列腺的酸性提取物中。1935年命名为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至l964年几种主要的PG合成取得成功,实验证明,PG广泛存在于哺乳类动物各种组织和体液中,是由20个碳原子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机体内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它的前身是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在前列腺素合成酶(氧化酶与还原酶系统)的作用下,形成不稳定的环内过氧化物的中间体(PGG2和PGH2),过氧化物在血小板微粒中的血栓素合成酶和血管内皮细胞微粒体内前列环素氧化酶作用下,分别形成不稳定的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因其半衰期均较短,生物活性不稳定,可自发转变为稳定的最终产物TXB2,和6-酮-PGF1α。前者使血管收缩,降低血小板cAMP,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后者使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多数学者将PGl2视为TXA2的拮抗物。在正常情况下,TXA2与PG12在体内保持恒定的比例,对血管紧张度和血小板聚集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并维持血循环内环境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