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五官科手术技巧
45661600000017

第17章 临床眼部疾病手术(1)

(第一节)眼部的解剖

眼是视觉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属器。眼球是一个球形器官,分成眼球壁和眼内容物两部分。

一、眼球壁

眼球壁分外层、中层、内层。

(一)眼外层

眼球壁的外层称为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由致密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交织而成的结缔组织,眼球的外形由此层决定。

1.巩膜。为一层厚度为0.3~1.0mm、直径为24mm的白色球形膜,前面有一直径为11mm的孔,供角膜镶嵌于其中,近孔缘的巩膜内埋有一环形的施莱姆氏管,是房水流出的管道,后极部偏鼻侧的巩膜有一直径为1.5mm的筛板状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索由此孔穿出眼球形成视神经。巩膜的赤道部后有四根斜穿巩膜壁的涡静脉。后睫状动脉和神经在巩膜后极部穿入眼内。6根眼外肌的肌腱附着于巩膜壁上。巩膜壁外还包裹着眼球筋膜囊,起着滑囊样作用,利于眼球转动。

2.角膜。为一厚度0.5~1.0mm、直径11mm的透明膜,镶嵌于巩膜前面圆孔内,其交叠部为宽0.3~1.5mm、灰白色半透明的环,称为角膜缘,外露的角膜为一横径11mm、竖径10mm的卵圆形、凸起的透明组织,其中央部的曲率半径为8mm,周边部较平坦,角膜的屈光指数为1.376,与空气的界面具有+43D的屈光度,为眼球的主要屈光媒介。角膜分为5层,最表面为上皮层,为非角化性复层鳞状上皮,上皮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是全身痛觉和触觉最敏锐的部位。上皮层下为前弹力层,或者称鲍曼氏膜,为增厚的胶原纤维层,厚8~14μm,它不具备再生能力,一旦受破坏即遗下疤痕。角膜第三层为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由高度分化的角膜细胞、胶原和含有黏蛋白、糖蛋白的基质构成,它们均匀一致的排列,使角膜具有高度透明性。基质层的后面贴裱着后弹力层,或者称德赛梅氏膜,是内皮细胞的基底膜,约10~12μm,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角膜后面为单层的内皮细胞覆盖,具有主动转输离子的功能,将角膜基质层内的水分子不断地泵入前房,使角膜基层保持在脱水状态而透明。人类的内皮细胞不能再生、分裂,随着年龄增大,单位面积内的内皮细胞密度相应减少,外伤、炎症都可破坏内皮,当内皮细胞减少到1000/mm2时,内皮功能就有可能失去代偿,此时角膜发生水肿并变混浊。正常角膜内不存在血管,它的营养由角膜缘的血管网供应。

(二)眼中层

眼球壁的中层称为葡萄膜,因其有丰富的血管和深浓的色素,如一个剥去外皮的紫葡萄,所以又称色素膜。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1.虹膜。呈古钱状的膜组织,周边附着在睫状体上,中央有一圆孔即为瞳孔。虹膜实质内有环状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受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位于色素上皮前,受来自颈内动脉壁的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开大。瞳孔的大小是通过神经反射而自主调整的,可借此控制进入眼内的光强度。虹膜与晶状体构成虹膜-晶状体隔。将前房与后房、玻璃体隔开。

2.睫状体。位于虹膜根部后,宽6~7mm的环形组织,贴于角膜缘后巩膜的内表面。前部有70~80个辐射状排列的睫状突,晶状体小带附着在睫状突之间的睫状体上皮上。后部为宽4mm的睫状体平坦部,与脉络膜以锯齿缘为界。

3.脉络膜。贴合在大部分巩膜的内面,厚度平均为0.25mm。最外层为大血管层,主要由睫状后动脉供血,静脉血经涡静脉引流,中层为中血管层,内层为毛细血管层,这些血管呈小叶状分布。脉络膜的主要功能是营养视网膜的外层,血流丰富,其静脉血中的含氧量仅低于动脉血的2%~3%。脉络膜的血管四周间质内有大量树枝状的黑色素细胞,使眼球的后段成为一暗房,以发挥视网膜的视觉功能。脉络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有玻璃膜(布鲁赫氏膜),是由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基底膜、胶原、弹力纤维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基底膜组成。

(三)眼内层

眼球壁的内层称为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内层,前起于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又分为外面的色素上皮层和内面的神经感觉层(又可分为9层)。色素上皮层由单层立方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色素,顶端有微绒毛,能吞噬和清除脱落的光感受器外节的盘膜,细胞间的联合体构成脉络膜和视网膜之间的屏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感觉层之间有潜在的间隙,在某些情况下,这两部分可以分离,形成视网膜脱离。眼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三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视神经为直径2mm的神经束,表面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包裹,这些鞘膜与颅内的同名脑膜相连续。视神经的眶内段呈S形走向,从视神经孔内穿入颅腔后,在垂体窝前形成视交叉,鼻侧的纤维交叉至对侧与对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合并成视束,终止于中脑的外侧膝体和四叠体。

视网膜内层主要由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伴行静脉供血,少数人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部分区域,它们都是眼动脉的分支。在视网膜后极有一特殊构造的黄斑区,这里视锥细胞高度密集,缺少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血管在其四周终止,色素上皮细胞含色素较多,而在感光层内含有叶黄素,在绿色光照射下显示为黄色,所以名。这是视力最敏锐的部位。黄斑的鼻侧偏上有一直径1.5mm的视盘(视乳头),中央呈漏斗状凹陷(称生理凹陷),为视神经的起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进入眼内,此处仅有神经纤维,无感光细胞,所以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构成一盲区(生理盲点)。

二、眼球内容物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房水和玻璃体。

(一)晶状体

为一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组织,厚度4~5mm,直径9~10mm。有一层囊膜将其包囊,在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从胚胎期开始,就不断地向周边部增生,移位至晶状体赤道部的上皮不断增生并拉长,形成晶状体纤维而加叠于原有纤维的表面,这种生长维持终生,因此中央部的晶状体纤维年龄最大,密度较高,称为晶状体核,而四周部称为晶状体皮质。晶状体由小带悬挂于瞳孔后面,睫状肌收缩时小带松弛,晶状体依靠其本身的弹性而变厚,前后表面的曲度增加,整体屈光度增加,利于看清近处物体,称为调节。

(二)房水

为透明如水的体液,由睫状上皮产生,先进入后房。后房为位于虹膜后面、睫状体、晶状体周边部之间的空隙,充满着房水。后房内的房水通过瞳孔间隙流入前房。前房为角膜后面、虹膜和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空隙,也充满着房水。在角膜后面和虹膜前面相交处称为前房角。前房角内充填有环形的小梁网组织,是以胶原纤维构成的有孔薄板为支架,覆盖有内皮细胞而组成。前房水穿过网架间隙,通过内皮细胞的胞饮作用,流入施莱姆氏管,再经过集合管流出眼球,注入巩膜静脉丛。房水产生时的动力(主要为睫状上皮的酶系统产生)和流出通道中存在的阻力,使眼球内具有一定的压力,称为眼内压,它对眼球的发育和维持外形极为重要,正常眼压为2~2.8kPa,房水对维持无血管的晶状体的代谢极为重要。

(三)玻璃体

为一透明胶样组织,充填于视网膜内的空间,占眼球4/5的容积,约为4.0mL。玻璃体内水与粘多糖、透明质酸分子交联而成为具有黏稠有弹性的胶体,有保护视网膜、缓冲震动的功能。玻璃体在锯齿缘前后与视网膜、睫状体平坦部粘着较紧,称为玻璃体基底部。玻璃体中央有一S形管,称为克洛凯氏管,为初发玻璃体和玻璃样血管的遗迹。

三、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

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一)眼眶

向前外方开口的骨性圆锥形空腔,其开口缘骨质较厚且坚实,称为眶缘。眼眶上壁与前颅窝相隔,内侧壁和下眶与副鼻窦相邻,外侧壁有坚实的颞肌和颧弓保护。眶的前面开口处有一层致密的纤维膜构成眶隔,是眼睑的基础。眶的后内部称为眶尖,有视神经孔、眶上裂等与颅腔相通;眶下裂与蝶颚窝相通。眶内的神经血管都经由这些孔和缝进入。

(二)眼睑

覆盖于眼眶开口处的软组织,被水平向的睑裂分为上下两份。睑裂的内眦角较钝,外眦角较锐。从表面到深部,眼睑可分为五个层次。

1.皮肤。与面、额皮肤延续;是全身最菲薄的皮肤,在睑缘有一灰线,其前部有睫毛生长,其后缘有睑板腺开口,是皮肤与睑结膜的交界线。

2.皮下结缔组织。十分疏松,易于积聚水肿液或者皮下出血,不含脂肪。

3.肌肉。包括三组肌肉:①眼轮匝肌:可分为眶部及睑部,纤维围绕睑裂,受面神经支配,收缩时睑裂闭合。②上睑提肌:肌束自眶尖发出,水平向前行进于眶顶骨膜与上直肌之间,呈扇状,至近眼睑处,肌纤维垂直向下移行为腱膜。腱膜向前附着于睑板前面,在两侧附着于内眦、外眦腱。腱膜与结膜囊上穹、眶隔、滑车、眶上切迹处也有附着,并有纤维穿过眼轮匝肌附着于近睑缘的皮下,形成双眼皮皱褶。该肌属骨骼肌,受动眼神经支配。③米勒氏肌:为受交感神经支配的平滑肌。上睑的米勒氏肌起自上睑提肌的内表面,附着于上睑板的上缘。下睑的米勒氏肌起自下直肌的囊睑头,附着于下睑板的下缘。在低等动物中,遇敌时这一肌肉可协助睁大睑裂、扩大视野,并起威吓敌人的作用,在人类这些功能已退化,该肌仅起辅助上睑提肌维持睑裂睁开的作用。

4.睑板。为一致密的结缔组织,上下与眶隔连续附着于眶缘,内外侧借内、外眦腱固定于骨壁。厚1mm,宽29mm,上睑板高11mm,下睑板高4mm。睑板腺也称迈博姆氏腺,为一全泌性变异皮脂腺,垂直排列于睑板内,腺管开口于睑缘,其油状分泌物在睑缘部可避免泪液外溢浸渍皮肤,并构成泪膜的表层。

5.睑结合膜。为眼睑的衬里,也是结合膜囊的前份,是一层透明的黏膜,可透见排列整齐、犹如树枝的血管,一组由上睑动脉弓分支而来,占3/4面积,另一组由下睑动脉弓分支而来,占1/4,两组在睑板下沟处吻合。

(三)结膜

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将眼睑与眼球相结合,为非角化性上皮和其下方的固有层组成。覆盖于前部巩膜表面的部分称为球结膜,以角膜缘为其起点,覆盖于眼睑后面者称睑结膜,以睑缘为止点。两者有疏松的移行部,称为穹部。整个结膜加上角膜构成一开口于睑裂的“袋”,称为结膜囊。在内眦部结膜有一半月状皱褶,称为半月皱襞,为低等动物瞬膜(第三眼睑)的遗迹。在其内下方有一卵圆形的隆起,称为泪阜,表面覆有无角化层的覆层鳞状上皮,并有皮脂腺及细毫毛。

(四)泪器

分为泪腺及泪道两部分。泪腺位于眶内颞上方骨性窝内,被上睑提肌腱膜分隔为眶部及较小的睑部,是一外分泌腺,受神经反射控制,分泌浆液性泪液,分泌管开口于颞上方结合膜穹窿部。眼睑内尚有副泪腺,受交感神经控制,提供基础的泪液分泌。泪液都分泌在结合膜囊内,起润湿和润滑作用。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泪小点位于上下睑缘的内眦端,由于泪液受泪小管的虹吸作用和泪囊受挤压时产生的负压,从泪小点进入滑行于内眦睑缘内的泪小管,再经总泪小管进入泪囊,泪囊位于内眦腱前后两附着缘之间,向下经过位于骨性鼻泪管内之膜性鼻泪道,与下鼻道相通。正常时,泪液在结膜囊内蒸发一部分,所余部分由泪道排入下鼻道。泪液反射性分泌增多或者泪道阻塞时,泪液才从睑裂间溢出。

(五)眼外肌

为骨骼肌,每眼有6条。其中内侧直肌、下直肌、外侧直肌、上直肌和上斜肌起自眶尖的肌环,四条直肌的腱止端在巩膜附着,其附着缘与角膜缘的距离分别为5mm、6mm、7mm、8mm。上斜肌从眶尖发出,在眶的鼻上方向前,借一韧带悬挂于眶壁的滑车后,再反折向后、外方,在上直肌肌腹下越过眼球赤道部,附着在巩膜壁上。下斜肌起自鼻侧眶底近眶缘处的骨壁上,肌腹斜向后外方,终止于眼球赤道后颞下侧相当于黄斑区的巩膜上。内侧下、上直肌和下斜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外侧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则受滑车神经支配,它们的协调收缩,使眼球能随意转动。

(刘丽梅代秀玉东长霞闫桂刚)

(第二节)实用眼部疾病手术技巧

一、倒睫电解(冷冻)术技巧

适应证

不伴有明显眼睑内翻的少数睫毛倒生或者乱生。

术前准备

1.手术前应检查用于电解的电源。通常用3~6V的电压(普通电池2~4节)。电流强度应为1~3mA。

2.75%酒精对局部睑缘及四周的皮肤进行消毒。

3.倒睫部位的皮下用2%利多卡因作很小的浸润麻醉。

麻醉方法

浸润麻醉。

手术体位

仰卧位。

手术技巧

1.将电解器的正极锌片(或者铜片)包以盐水湿纱布,紧贴于面颊部的皮肤。

2.将与电解器的阴极相连的电解针沿待电解的睫毛方向插入毛囊,深度约为2mm。

3.接通电解器的电源。通电时间为20~30s,见毛囊根部有细小白色气泡冒出,即可取出电解针。

4.用冷冻技巧时,可将冷冻头置于睫毛根部的睑缘上,开动制冷装置至冷冻头出现冰球,通常约需30~45s。

5.取出电解针(或者冷冻头)后,用镊子轻轻拔出睫毛。

术后处理

1.术后可局部涂抗生素眼膏。

2.通常无术后并发症。对于复发者可以重复治疗。

注意事项

1.如有条件,可用热电偶针测定冷冻的温度,一般以-20℃为宜。

2.在电解后若睫毛仍不易拔出,说明电解的程度不够或者位置有误,应再次电解。不可强行拔除。

3.插入的电极应进毛囊,否则不能破坏毛囊。

4.对于有较多倒睫而不伴有内翻,不宜行内翻矫正术的患者,为了避免大面积冷冻后睑缘瘢痕,可将有倒睫处的睑缘切开,使倒生的睫毛位于睑缘后唇。冷冻头置于倒生睫毛的根部的毛囊处,用较小冷冻量,这样可使前唇的正常皮肤和未发生倒生的睫毛不受或者少受损害,冷冻完成后将睑缘切口对合使其自然愈合。如果对合后切口自行裂开,可作一针褥式缝线,3~4日后拆除。毛囊经冷冻后睫毛强以拔出,但通常在7~10日后拔出更容易。

二、睑内翻术技巧

睑内翻介绍

睑内翻可分为三类。

1.瘢痕性睑内翻。上下睑均可发生。有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沙眼引起者常见。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疹等病之后也可发生。

2.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睑,常见于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睑内翻。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如果由于炎症刺激,引起睑轮匝肌、特别是近睑缘的轮匝肌反射性痉挛,导致睑缘向内倒卷形成睑内翻,称为急性痉挛性睑内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