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45699900000019

第19章 百战奇略(4)

战国时期,魏国的将领吴起,任西河太守,他与最下层的士兵共衣同食。睡觉与土卒一样不另铺垫席,行军时不骑马与土卒一起步行,也和士卒一样把干粮满满的包裹背在身上,与土卒同甘苦共劳累。士卒中有一个身上长了毒疮的,吴起为他吮吸毒脓。这个士卒的母亲听到后便哭了起来。有人问她:“你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而将军能亲自为他吮吸毒脓,为什么还哭呢?”她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也吮吸过他父亲脓疮中的毒脓,使他的父亲在战场上拼死奋战来报效,从不后退,结果死于战场。今天吴将军又为我的儿子吮吸毒脓,我不知道他又会战死在哪里。所以,我为我的儿子哭泣。”魏文侯以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探受士卒的爱戴,就派他守西河地区。吴起在这里先后与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获全胜的就有六十四次。

威战①

【原文】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若敢退而不敢进者,是畏敌而不畏我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②。”

春秋齐景公时,晋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③。齐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④,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⑤,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乃招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亲,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⑥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中会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下漏待贾⑦。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勤兵,早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贾仍至。穰苴曰:“何为后期?”贾对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⑧。”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⑨。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⑩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震木栗。

久之,景公遣使持节救贾,驰入军中11,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云何?”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钉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12。遣使还报,然后行事。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13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14。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救行,争历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曰及率众追山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15。

① 威战:即威严治军,就是将领要在军中建立威信,纪律严明,使将士敬畏,能达到军令军法如山,使士卒畏我而不畏敌,即使赴汤蹈火,仍敢进而不敢退,战必胜。如果治军不严,将领无威,其结果是士卒临战畏敌而不畏我,那就会敢退而不敢进,必打败仗。

② “威克厥爱允济”《尚书·胤政篇》。威:严格要求克:攻克战胜;厥:他的:爱:偏爱;允济:能够成功。其意思是严格要求,就能克服他的偏爱获得成功。

③ 阿:山东东阿。鄄(juàn);在今山东鄄堀北。河上:黄河南岸的沧州、德州以北。

④ 田穗苴:春秋时齐国人,为大司马,又称司马穰苴,善治军,深通兵法。

⑤ 庶孽:即妾所生之子。

⑥ 庄贾:齐国大夫,为齐景公宠臣。

⑦ 立表:立标竿,测日影:下漏:设漏壶来计算时间。

⑧ 不佞:谦词,自称不才。

⑨ 援:拿;桴(fú):鼓槌,此处作动词,用鼓槌击鼓:援桴鼓之急,指击鼓进军的紧急时刻。

⑩ 军正:军中执法官。

11 节:符节,使者所持凭证。

12 驸:通“辅”。左驸:即车之左面的夹车木。左骖:左面驾车的马。

13 次舍:宿营。次:军队行军驻扎。拊:同抚:拊循:即安抚。

14 最:尤其:比:及,到。最比:即尤其要照颐到的。

15 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士卒前进而不敢后退,这是因为士卒畏惧将威和军法而不畏惧敌人的缘故;如果士卒敢于后退而不敢前进,这是畏惧敌人而不畏惧将威和军法的表现。将领命令士卒赴汤蹈火而不敢违抗,是将威纪严使他这样的。《尚书·胤政》中就指出:“将领威军纪严能获得治军战敌的成功。”

在春秋齐景公的时候,齐国遭到两国攻击,晋国攻打东阿、鄄城,燕国侵犯黄河南岸的齐国领土,齐军打了败仗。齐景公忧心忡忡。晏婴便向齐景公推荐田壤苴,说:“穰苴虽然是田氏偏房所生,可是这个人文能使众心服,武能使敌人畏惧,您不妨试用试用。”齐景公就召穰苴,和他谈用兵打仗的事,非常满意,就任命他为将军,率兵抗击晋国、燕国入侵的军队。

穰苴接受任务后,对齐景公提出要求说:“我本来地位低下,您突然从平民中提拔我,加官在大夫之上,这样士卒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亲近。人地位低就无权威可言,所以,我请求您能派一个你所宠信的大臣和国民所尊重的人,来作为监军,才好理事。”齐景公答应了他,派宠臣庄贾作为监军。穰苴辞别了齐景公,并与庄贾约定说:“明天中午在军营门会齐。”第一天,穰苴先赶到军营,设置测日影的标竿和计算时间的漏壶,等待庄贾的到来。庄贾一向以自己显贵的地位而表现骄横,并认为这次攘苴所率的军队是自己的军队,而且自己又任监军,所以把约定相会的时间未当一回事。亲戚朋友们为他设宴送行,到中午他未到达军营。穰苴便放下标竿,撤下漏壶,进入军营,检阅队伍,指挥士兵,宣布纪律。部署完毕,直到傍晚,庄贾才到军营。攘苴严肃地质问道:“为什么过了约定的时间才到?”庄贾毫不在意地说:“大臣和亲友们硬要设宴饯行,不才所以来迟了。”攘苴严厉地指责他说:“身为将帅,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应忘掉自己的家庭;亲临阵地指挥打仗,就应该忘掉自己的父母:去鼓进军的紧急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入我国内地,国内人心动荡,士卒日晒夜露在边境,我们的国君为国家的大忧患而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因为百姓的生命都系在君的手里,还说什么设宴送行?”于是召来军中执法官问道:“军法中不按期到达的,如何处置!”军法官回答:“当斩”庄贾此时才感到害怕,便派人飞驰报景公求救。但去的人辽未来得及返回,已经斩了庄贾来警示三军。三军将士都震惊战粟。

过了不久,齐景公派的人才拿着符节赶到,车直驰进入军中。穰苴说:“将在外,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他又问军中执法官:“军营中不许车马驰入,现在使者这样干了,该如何处置?”执法官说:“当斩。”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可杀。”于是杀了他的仆役和砍掉车的左车辕及左骖马,来警示三军。田穰苴让使者回报齐景公,然后执行军务.部队行军驻扎,掘土埋灶、士卒伙食、看病食药,他都亲自一一布置安排。他还把自己的官俸粮饷拿出,自己与士卒一样饮食,并特别照顾体弱有病的。三天之后,率兵出发,那些生病的士卒都纷纷请求出征,大家奋勇争先,为报答将军的关怀去战斗。

晋军听到这些消息,便撤兵而去:燕兵听到这些消息,也过黄河北撤。齐国的危急解除由穰苴亲自半领大军追击敌人,收复了失地,然后丰军凯旋归来。

赏战

【原文】凡高城深地,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以赏有功者。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故能每战必胜。

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原文见《三略·上略》;“香铒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② 靡丽:华丽美好。

【译文】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城上箭石密集地抛射下来,士卒却争先攀登;白刃相接,士卒却奋勇向前的,必定是诱之以重赏,这样,敌人就没有不被攻克的。兵法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汉末,大将曹操每当攻破敌人城镇,得到华丽物品,全都用来奖赏有功的人。如果将士有特殊的功劳应该奖赏的,他就不吝惜千金。没有功劳却妄想得到赏赐,他一分一毫都不给。所以,每次战斗都必然取胜。

罚战

【原文】凡战,使士卒遇故敢进而不敢退,退一步者,必惩之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曰;罚不迁列。

隋,大将杨素御戎严整①,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对敌,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者不下十数人,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三百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者。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

① 杨素(?一606年):隋大臣,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译文】凡是作战,须使官兵在遇到敌人时,只敢前进而不敢后退;如有人后退一步,就用重刑处罚,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兵法说:施用刑罚,队伍就不乱。

隋朝时,大将杨素所率领的军队严谨整齐,有违反了军令的就立即斩首,没有一点宽容。每次对敌作战之前,总要将犯有过失的人斩首,多则百余人,少也不下十多人.面前鲜血遍地,杨素却谈笑自如。等到与敌人对阵时,杨素先命令300人向敌人进攻,能攻破敌阵则罢,如果不能攻破敌阵而活着回来,不问多少人都要全被斩首;然后又命令二三百人再进攻,还像前一次那样处置。将领和官兵吓得大腿发抖,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出战.因此,他能战无不胜。

主战

【原文】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若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侯其困敝而击之,则无不胜矣。法曰:自战其地为散地。

《北史》:后魏之武帝,亲征后燕慕容德①于邺城,前军大败绩。德又欲攻之。别驾韩倬进曰:“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今魏不宜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德曰:“何故?”倬曰:“魏垂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屯;深入近细畿,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即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未修,敌来未备,三不宜动。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攻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起而图之,可以捷也。”德曰;“别驾之言,真良、平策也。”

① 慕容德(336~405年):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建立者,398~405年在位.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前燕之后,归前秦。其兄慕容垂建立后燕,封他为范阳王。北魏军攻占河北,后燕被截为南北西部,他率众南迁到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称王。魏军攻占滑台,他又东取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占据今山东一带。

【译文】凡与敌作战,如果敌方为客方,我方为主方,决不可轻战。如果我部队平安据守,官兵思念家乡,就应该集合部队屯积粮食,设立险要的城池,切断敌人的粮道。敌人挑战不成,辗转运输又不能达到,等他陷入困境和疲惫时再攻击他,就能战无不胜。兵法说:在自己的国土地上作战的地区叫散地。

据《北史》记载:后魏武帝拓跋挂率领军队到邺城征讨后燕幕容德。魏军前锋被打得大败。慕容德想乘胜攻击,别驾韩淖进谏说;“古人出兵都要先在朝廷议决,有胜利把握然后才出兵进攻。现在不能攻击魏国的原因有四个,燕国不宜出兵的原因有三个。”慕容德问:“什么原因?”韩谆说:“魏军从远方进入我境,野战对魏军是有利的,这是不宜攻击的第一个原因;敌军深入我京城附近,这就将他的军队置于了死地,这是不宜攻击的第二个原因;敌军的前锋已经败阵,后面部队的阵势必然会加固,这是不宜攻击的第三个原因;敌众我寡,这是不宜攻击的第四个原因。而我官兵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这是不能出动的第一个原因;如果出动不能取胜,官兵的心就难以稳固,这是不宜出动的第二个原因。城邑尚未控堑筑垒,敌人已经来了,还没有做好防御的准备,这是不宜出动的第三个原因。这三条都是兵家所忌讳的,不如深挖沟,高垒墙,以逸待劳。敌人从千里以外运来粮食,野外又没有什么可以掠取的,时间长了,三军耗费必然很多,进攻官兵就会大半死伤。军队疲惫就会有隙可乘,这时乘虚取谋,一定胜利。”慕容德说:“别驾说的有理,真是好计策。”

客战①

【原文】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②。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谓客在重地,主在散地故耳③。法曰:“深入则专。”

汉韩信、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赶④。赵王及成安君陈除聚兵井陉口,众号二十万⑤。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⑥“闻汉韩信涉西河,掳魏豹,禽夏悦,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去国而远斗,其锋不可当⑦。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⑧。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骑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能斗,后不能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则,必为所禽。”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听,果被杀⑩。

① 本篇讲探人敌土作战的原则,即《孙子兵法·九地》上所说的“深入则专”。就是说一旦深入敌纵深腹地,我方士卒则无后顾余地面专心拚以死战。同时,也造成对方士卒因我方深入而产生恋亲之情,失去战斗力。

② 深入:即一定要指挥我军进入敌人腹地。

③ 重地:即敌人腹心之区,有很多城邑的地方。

④ 韩信:西汉初名将,建立汉朝有大功,后因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张耳,陈胜起义时,从武臣定赵地,武臣为赵王,张耳为相;后项羽封为常山王;后投刘邦,改封赶王。并陉,故址在今河北西北。

⑤ 赵王:即赵王歇。陈馀,陈胜起义后,奉命与张耳从武臣进占赵地,他与张耳共立旧贵族赵歇为赵王;后迫走张耳,自为代王,在韩信破赵后被杀。

⑥ 李左车:西汉初赵王歇的谋土。

⑦ 西河:黄河。魏豹,战国时魏国贵族,秦末陈胜起义,立兄咎为魏王,秦攻魏,咎自杀,豹逃至楚,借兵攻下魏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后为韩信所杀。夏悦,西汉初,陈馀派说齐王田荣共击常山王张耳。阏与,今山西和顺。

⑧樵苏:打柴割草;爨(cuān)。烧火煮饭。

⑨方轨两车并行谓之方孰。

⑩此史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凡作战,如果敌为防守本土的主方,我为攻击敌地的客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一心一意地探入敌人腹地。只有探人到敌人腹地,敌人才很难取得胜利。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客军处在了主军的腹地。士卒无后退之路,只有拚以死战;而主军处于本土,土卒思乡亲,容易不战而逃散。所以兵法上所说的;“探人敌人腹地,士卒就会专心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