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技发明解秘(上)
45708500000007

第7章 日月食

中国古代对发生日月食原因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在古籍《周易·丰卦》中就有“月盈则食”的记录。此外,在《诗·小雅·十月之交》中也有“彼月而食,则维其常”的句子。这说明,那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月食现象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只是在“月望”的时候,才会发生。而并不是一些迷信中所说的“天狗吃月亮”。

战国时期的石申,已经发现了日食的出现与月亮有关。西汉末期的刘向在《五经通义》一书中写道:“日食者,月往蔽之。”这段记录说明,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了日食的出现是因为月亮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这个发现比外国早了几千年时间。东汉时期的张衡在《灵宪》一书中把月食现象解释得更加清楚。他认为月亮的光芒不是月亮自己发出的,而是反射的太阳光,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月亮得不到照耀,就产生了月食现象。

据考古学家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不但已把发生日月食的原因探讨得非常清楚,而且还作过世界上最早对日月食现象的预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为什么日月食现象并不在每个朔望月都出现的道理。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地球的黄道和白道并不是平行的,它们是相交的。只有当它们的经度一样,而且两条道又比较靠近的时候,才能够出现日月食的现象。沈括在书中还明确写道,如果黄道和白道在正好相交的地方,那么肯定会出现月全食或日全食。如果不在正中,则发生偏食。

随着人们对日月研究的深入,中国古代科学家推算日月食的时间也越来越准确。从古至今,中国对日月食的研究一直处在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古代科学家对日月食研究的成果,在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