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尊师重教
4571100000037

第37章 阳先女生张悉妮成功之路

差生是差老师和不懂家庭教育的差父母联手缔造的。反过来说,好学生是好老师和懂家庭教育的好父母联手缔造的。好老师、好父母最懂得发现孩子的长处,最懂得如何启发孩子的思维,最懂得培养孩子挑战自我的信心。

16岁的中学生张悉妮,2006年2月获得第八届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文化作品奖和优秀文化新人奖,2006年3月,她的发明AES汽车追尾系统和SEE绿色照明技术获得成功。2004年8月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文学希望之星,2005年10月获得第二届新新文学奖,被誉为“文学千手观音”、“中国的海伦”。

“蝉是聋的。其实人类同蝉一样脆弱,也同蝉一样执著。”——摘自张悉妮九岁时的日记。

张悉妮三岁那年,因为高烧时吃了过量的抗生素,损坏了听觉神经。父母带着小悉妮跑遍了广州的各大医院,但是医生的诊断让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张悉妮重度耳聋,听力无法康复。

五岁那年,张悉妮第一次接触了电脑,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渐渐地,张悉妮开始用电脑写作,用电脑作画,上网与别人交流,世界一下开阔了许多。有了电脑陪伴,张悉妮与外界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说到电脑,张悉妮十分感谢父亲,在电脑及网络方面,除了教女儿最基本的操作之外,张世平从来没有干预过女儿。作画也好,写作也好,甚至聊天打游戏都不去干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悉妮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信任,一步步用电脑证明给父亲看:你的女儿也很优秀。

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这是张世平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师经验。

张悉妮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刊登在深圳《特区教育》,题目是《我是谁》,当时她读小学四年级。也就是这篇变成了铅字的文章,让张悉妮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同时,起初只是为了与人交流和沟通而写作的她,又有了新的动力:“一套助听器需要3万多元,爸爸妈妈挣钱那么辛苦,如果自己写文章能赚钱,爸爸妈妈不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吗?”

一路写下来,张悉妮终于出书了,《童言无忌?三国志》是她的第一本书,随后,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写出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畅销,并在北京举行了张悉妮作品研讨会。著名作家史铁生评价:“她更能够听见内心深处的声音,说出被喧嚣的白昼所忽视的话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刘玉山认为,张悉妮的文学写作明显不同于20世纪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张海迪等,张悉妮的世界里有阳光、有知识、有朋友、有互联网,她有充分利用当下发达传媒提供的便利条件,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碍她去追寻梦想,相反却给了她积极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和一颗感恩的心。

张悉妮也因为这本书,成为了深圳市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同时赢得了“文学千手观音”、“中国的海伦”等美誉。

如果你问盲人:你能看见太阳吗?盲人必定说:能,我能!我能从各种各样的声音,从我的触觉和我对光和色彩的感受看见!所以,盲人的太阳必定更美!如果你问聋人:你能听见音乐吗?聋人必定说:能,我能!那是我对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色彩、形象,最微小的光和影的感受,对人类最神秘的心灵的喜悦、愤怒与失望的体验……——摘自张悉妮的《假如我是海伦》。

张悉妮因为失聪,童年过得并不快乐。她说:“我五六岁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失聪了,我看到别的小孩用嘴一动,大人就会满足他们的要求。可我不论怎么用力地大叫,大人也只是用眼睛惊讶地看着我,也不满足我的要求。后来长大了一点后我才知道,别的小孩子动嘴,其实是在说话,而我动嘴,其实只是在哇哇乱叫,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失聪让悉妮痛苦不堪,脾气也变得很焦躁。五岁那年,张悉妮第一次接触到了海伦,张悉妮就想,至少我的双眼还是健康的,我比海伦幸运得多,海伦可以做到的,我没有理由做不到。

就是凭着这种信念,张悉妮一路走了下来。因为平时自己打交道最多的除了父母就算电脑了,张悉妮还把电脑和学习结合了起来,创立了“1+3+X”学习模式,即运用电脑及网络(1)学习语数外和其他课程。张悉妮所就读的东湖中学校长彭彪对这种“研究型学习”评价很高,要求在张悉妮创立的中学生“张悉妮创业学会”中推广,帮助同学和网友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让许多同龄人羡慕的是,张悉妮制作的flash动画《童言无忌三国志》预告片和《我心中的深圳国际儿童艺术节》在首届深圳文化博览会上放映。其电脑作品《我所看到的世界》还被选人广东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张悉妮是一个利用网络成功学习的例子。她不但利用网络创作小说,还经常在网上做“义工”,教别人如何上网,特别是有好几位思想脆弱,甚至有自杀念头的少男少女向她求助时,她用一些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语言和自己独特的经历,成功地挽救了这些孩子。张悉妮在“中华三国在线网站”与世界各地的网友交流的过程中,无意中还当了一次“红娘”,为她的手下大将“姜维”(美籍华人,兵器专家)与东湖中学的英语老师牵上了线、搭上了桥,使两位异国恋人成为伴侣。

张悉妮并不是“网呆子”,相反她爱好十分广泛,打跆拳道、玩CS等,空闲的时候,还研究星座,思想很独特。一天,张悉妮骑着电动助力车放学回家,在一个十字路口,差一点儿发生车祸。回家后,她就反复琢磨“刹车”。后来,她的“AES汽车追尾预警系统”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这种系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实现汽车刹车“0秒”预警,使汽车安全预警距离增加了八米。

因为长期接触电脑、熬夜等缘故,张悉妮的眼睛有些近视,她认为是光污染导致的。后来,就有了她的SEE全环保直流荧光灯技术及电子流变装置,具有无屏闪、无辐射等特点,能有效地预防近视。

张悉妮说她有三个愿望:第一,她希望自己发明的SEE绿色照明技术,能创造一个没有辐射,没有屏闪的光环境,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贡献;第二,把电视剧本《小偷》《张悉妮看深圳》DV片和AES汽车防追尾系统,这些人文作品和科技发明带进2010年世博会;第三,要把“1+3+X”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轻松愉快地进步。

盲人一样可以看到太阳,聋人一样可以听见音乐——太阳,是他们世界中的太阳,音乐,是他们世界中的音乐。渐渐长大的张悉妮不再自卑了,反而变得十分自信,相当乐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不仅只是注意自己成才,还十分注意为社会做贡献,她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阐述——盲人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太阳,聋人听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

小时候爸爸站在树下,那时爸爸那么年轻,树是那么老;现在爸爸站在那棵树下,树是那么年轻,爸爸是那么老……——摘自张悉妮的读书笔记。

自从三岁时被确诊“听力无法康复”之后,张悉妮曾先后被送入聋校、东莞语训中心,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一狠心,悉妮的爸爸张世平,决心自己教孩子。

第一步是教会张悉妮发音,可是小悉妮完全不能理解声音的概念,只会无声地吹气。后来,父母用纸条和蜡烛放在嘴边,吹气的时候,纸条和火苗会摆动,说话的时候则不会。在无数次的演示后,张悉妮明白了。

第二步是学说拼音,悉妮的母亲曾经学过声乐,他们后来采用的办法是模仿口型、摆舌位。悉妮的舌头被父母的手指摆来摆去,一旦悉妮在千百次实验后终于发出了一个正确的拼音时,家里就好像过节一样。在父母的眼里,看得到的,只有悉妮的进步,哪怕是很不足为道的一点点进步。

快七岁的时候,悉妮吵着要去上学。因为她当时已经学会了许多汉字和简单的算术,于是插班到水田小学二年级。为了能在听不清老师讲课的情况下不耽误学习,她每天会自学第二天的课程,不会就让父母教她,这样的学习方式一直保持到今天。

去学校的路上要经过一片田野,金黄和鲜绿的颜色是她最喜欢的,她每天回去都喋喋不休地讲见到的一切。父亲说:“你为什么不把你想说的写出来呢?”张悉妮惊讶地问:“可以写吗?”她一直以为只有课文里的内容才是能写的,只有课文里的写作模式才是正确的。在放开思路后,她开始书写她所见到和幻想中的一切。四年级的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张悉妮的处女作《我是谁——网络笔谈》在深圳《特区教育》上变成了铅字。

小学毕业后,有人建议张世平送女儿去特教学校,毕竟张悉妮和正常人是有差异的,在特教学校会接受到更适合她、更专业的教育。张世平没有多想就拒绝了:孩子学会了手语,以后可能永远不愿意开口讲话了!事实证明,张世平的选择是正确的。

但是张悉妮在第一次踏进东湖学校的时候,并不顺利,“这孩子耳聋”的哀求并没有打动校长彭彪,他也是建议张世平送孩子去特教学校。

没过几天,这对父女又出现在了彭校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张悉妮就从书包里往外掏出了三张电脑打印的纸,一篇以张悉妮求解一道数学难题经过的总结性文章《一道难题的启示》。

校长当即就感觉张悉妮这个孩子不一般,有培养前途,现在的教育,再不能把孩子变成死记硬背的机器了。

在学校,张悉妮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待遇:配备最好的班主任和老师,坐到第一排的中间位置,老师讲课时在她的课桌前大声讲解。为了让她找回自信,学校安排她担任校园网站站长,校园文学刊物主编,安排专门的老师辅导她搞文学创作。

2006年7月,张世平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