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社会和谐视角下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研究
45756200000014

第14章 石龙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举措

石龙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举措主要有:

(一)规划管理,严格落实

石龙镇政府根据石龙镇未来发展战略,即构建发展型、创新型、生态型、服务型、和谐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城市,统筹镇、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形成“全镇一盘棋”的规划建设管理格局。对全镇的经济、交通、治安、娱乐、住宅等方面的设施设备进行综合部署,对全镇居民的生活、生产及其他活动空间进行科学安排,综合考虑工业区、商务区、行政区、居住区、休闲区等城市功能的划分,做到协调配套,相得益彰。严格落实新城组团中心区、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编制老城区和西湖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镇内交通网络综合改善规划,科学配置,解决过境交通和内部交通存在的拥塞问题。落实石龙历史古镇保护规划、中山路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修建详细规划,严格执行城市的商业发展规划,巩固并提升石龙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地位。

(二)夯实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环境

石龙是千年古镇,宜居宜商,为继续发扬这一特色,石龙大力推进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优化城镇,打造宜居环境。

(1)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根据东莞市政府的文件,轨道交通R2线与广深铁路接驳车站选址在石龙镇西湖,石龙镇负责车站的具体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滨江路改造首期工程、东桥扩建工程、西湖三路(南)和东江大道下穿广深铁路隧道工程;逐步推进方正路、美能达路、龙升路、广源路北段、沿江路一期和裕兴路等道路改造工程;沙河大桥已完成报批立项、设计工作。

(2)在文体设施建设方面,2009年完成西湖城市公园一期工程的建设并投入使用;2009年动工建设石龙中学新校区。

(3)在防灾设施建设方面,石龙镇正在加紧新城区排涝站工程建设;山洲围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也在有序推进。

(4)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推进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和红海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进行城市综合改造整治,优化一江两岸绿化、美化工程,增设霓虹灯饰。

(5)在安居工程建设方面,通过购买、置换二手房等方式,为住房困难户提供廉租房;发展中、高档地产项目,提升城市居住水平。

(6)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利用石龙现有的数字化电子产业基础和信息服务资源,建立起以数码产品生产为基础,以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为中心,以电子政府为依托的信息化城镇;加快技术市场建设,鼓励并扶持开普互联、巨龙信息、龙信数码科技等软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协调联动,严保社会安全

(1)在城市治安方面,石龙镇公安分局利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在全镇建立治安联动网络系统,全面推进“五个一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通过建立标准统一的警务室,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治安服务。组织开展“百日严打整治行动”、“粤安08”、“春雷行动”和“治爆缉枪”等专项行动,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石龙镇公安分局在全镇主要道路及重要场所设置了140多个治安视频监控点,实施全天候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110指挥中心即刻发出指令,路面巡逻队、公安分局、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点,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2)在市运交通方面,取缔摩托车非法营运,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实行本地摩托车分片区分时段禁行。投放大批“小公汽”,方便市民出行。

(3)在公共安全保障方面,石龙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防范并遏制各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4)在应急管理方面,石龙镇在农村、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地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全力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四)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石龙镇信访办公室针对群众关注的土地、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村民福利待遇、民政、教育、环境保护、房地产等热点和难点问题,扎实开展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和市镇领导大接访活动,通过走访、“镇长信箱”电邮、信访等形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广泛开展各类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主题活动,如举办“志愿者服务”、“暖流行动”、“法律宣传”、“户外拓展”等活动为全镇全面开展依法信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此外,石龙镇针对信访工作还有一项新举措,即在社区设立法官驻村工作室,将司法工作关口前移,协助调解当地发生的涉法信访、群体性事件等,与人民调解对接,通过参与驻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群众诉讼和参与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便利,建立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

(五)加强环保,建设生态江城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城镇,必须以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依托,为此,石龙镇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首先,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石龙镇政府在镇管网建设方面已经投入4亿元。其次,在控制三废排放方面,石龙镇对各企业单位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继续推进在新城区和红海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严格控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的排放量,尤其是在汽车尾气检测方面,严格执行《东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强化对在用车的监管,确保排放达标,计划到2010年,实现所有上路机动车都经年审并挂环保标志;2009年总体要求公交货运达标排放,集中整治了学校接送车的尾气;对全镇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如一次性塑料、橡胶用品废物、一次性检查器等,建立专门的运输通道,并加强检测;规范畜禽养殖场的废物排放。此外,政府严格控制噪声污染,关闭了两家电厂,大大减少了噪声源。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石龙的水体、大气和土壤,推进了生态江城的建设步伐。

(六)各方配合,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石龙镇各部门积极配合,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1)石龙镇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给予大量财政支持。镇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经费作为镇科技创新资金,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2008年,镇财政拨款232.5万元对优秀教师和学校进行奖励,鼓励发展教育事业。

(2)石龙镇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政策支持,推进卫生服务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石龙镇编制出台了《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文艺创作奖励办法》,在政策方面对卫生服务建设和文化事业给予大力支持。

(3)社会事务办公室积极做好文、体、卫方面的建设工作。在文化体育方面,积极配合镇政府做好基层文化管理、博物馆建设、文物的发掘保护以及对广播电视、报纸等的管理工作。社会事务办公室还组织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石龙素有“举重之乡”的美誉,对举重事业尤其重视,同时组织龙舟节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4)政府与各部门联合,共同推进文教卫事业工作。石龙镇已被评为“食品安全示范镇”,该项目由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市政府协助,各部门协调配合,行业组织、企业多方参与,最终取得了成功。

(七)全方位推进,保障人民生活

(1)促进就业,保障劳资双方权益。为缓解就业压力,镇政府认真抓好技能培训机构管理,推进技能培训市场规范发展;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落实资助性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援助等措施;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力度,积极化解劳资纠纷;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完善企业倒闭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处理因企业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保障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2)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镇政府及社会保障分局加大了对“五保户”、重度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党员的优抚力度;1995年,全市首批推行全镇养老保险统筹;1998年,实现医保方案统筹,制订了医疗保险方案,后被东莞市合并过渡;2000年,首批推行了生育保险政策;2001年,把外来人(又称“新莞人”)纳入社保范围;2009年,把生育保险、医疗保险整合在了一起。另外,近年来,石龙镇也加快了养老、工伤、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3)规范市场秩序。石龙镇推行了四大措施:农产品的跟踪检查;进行市场整顿,对生产许可证的办理严格把关,杜绝小作坊生产经营;坚决落实餐饮卫生政策,要求各个经营部门必须办理卫生许可证才可经营,并实行社长负责制,促使90%以上的单位实行卫生量化管理;对农贸市场进行监督,加强对市场上生菜、生猪、水产品等农贸产品的检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