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如何科学栽培白灵菇
45771900000066

第66章 白灵菇栽培发生畸形菇的原因是什么?

畸形菇降低产品等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影响栽培者经济效益,这个问题普遍存在。畸形菇的发生,究其原因归纳起来,是培养环境条件与白灵菇生理生化要求不相适应。关键在于出菇期温、湿、光、气协调不好,在管理技术上操作失误等。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出现畸形菇的原因:

(1)房棚结构不合理。现有白灵菇栽培场所,有室内菇房和野外菇棚,建造简陋,结构不合理。有的菇房门窗单向,有的通风口开在墙体上半部,致使室内空气不流通;有的塑料大棚两旁虽设有通风口,但通风口都是朝着菌墙两端;也有的虽然开有通风口,但为了保温,始终没打开。由于棚内空气不流通,造成严重缺氧,致使好气性的白灵菇变成畸形。

(2)菌墙垒叠欠妥。其表现是菌袋进棚垒墙太高,10袋一码,超过1米;有的菌墙之间填入黏性土壤,不透气;有的填土后浇水不足偏干;有的菌墙码垛过于密集,中间不填土;有的垒墙时,袋头割膜不得法,入墙部分只割1/3太少,而露外一端反而割膜,菌丝体露空不保湿。这些子实体生长发育必然受到抑制。比如北方菌袋叠墙,袋内填土水分不足,进入寒冬加温催蕾时水分偏干,菌袋内的含水量小,使菌丝体脱水,出现菌盖不展或萎缩状态的畸形菇,而黏性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对菌丝体不能起调节作用,反而阻碍正常的生理生殖。

(3)先天性营养缺陷。有3种表现:①配方中原辅料棉籽壳、麦麸陈年受潮霉变,养分降解,配方中含氮物质麦麸用量偏少,菌丝生长前期无不良反应,到长菇期不能满足要求。②培养基酸败。③菌袋内水分蒸发菌丝体脱水。这些属于先天性营养不良,所以产出菇盖波边状或不展盖、色偏黄不白的变异菇。

(4)预产期把握不准。常因栽培者求菇心切,菌丝生理没成熟就进入人为催蕾,造成早产畸形。

(5)催蕾技术没到位。菌丝生理成熟后还需要0℃~13℃低温刺激10~15天,这期间还要进行5~7天的10℃以上温差刺激,才能促使原基发生分化成菇蕾,这是白灵菇与众不同的一个特性。栽培者常因没掌握这个独特种性,低温蹲菌期不足,温差刺激不够,与生殖期理化要求不协调,导致子实体发育受到抵制而变形。有的在12月上旬进棚催蕾时,为了保温,缺少通风,棚内严重缺氧,结果催出的尽是菇柄长达20厘米,菇盖紧握不展,尽是“拳头菇”。

(6)疏蕾未引起重视。有人看到菇蕾丛生喜出望外,明知菇蕾太密,却舍不得摘掉,有人担心摘一个蕾会连累其他;也有人留蕾太多。由于忽视疏蕾,出菇互相拥挤,因此出现孪生蝴蝶形,侧向倾长牛舌状、驼背菇等变异体态。

(7)长菇期管理不善。菇蕾出现后逐步分化成子实体,在长菇期间常因温、光、气调节不好,导致菇体发育倚斜侧长,或驼背或盖面凹陷,或斑点麻脸、色变,以及采收过迟、菇体超大、不符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