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源洞,桃花成林,鲜桃满枝,花果掩映中,“弹琴谢客”佳境引人瞩目。只见五根空心的天然石柱,并排而立,宛若琴键,以石击之,叮当作响,恰似一曲悦耳动听的乐章,令人心往神驰,留连忘返。
勾漏胜景,姿态万千。到此一游,使你若置身于仙境。其风韵:正如郭沫若诗云:“魏晋以来负盛名,洞天勾漏自天成。电光射透蛟龙窟,风景争衡临桂城。不为丹砂思作今,斯出纸虎愿从征,苕华闻道敷红紫,绿满群山乐耦耕”。
湖北奇洞
水帘洞在大神农架东北约37公里的金银山附近峭壁下部。水从山上百米的壁顶下泻,遮掩其洞,故名。穿过水帘入洞,奇岩怪石琳琅满目,为神农架胜景之一。
冰洞在大神农架东北约36公里的冰洞山腰凹陷处的陡壁间。洞口呈拱形,洞内宛若神话中的水晶宫,寒光皎洁。奇异的是不论什么季节,特别是天气愈热,洞内冰结愈剧。
燕子洞在大神农架东北约35公里的燕子垭峡谷右侧山壁间。洞口宽大,前为大厅,广容千人;右为幽洞,前直后曲;左为天洞,阳光透射;后为里洞,深不可测,更奇异的是这里不论春夏秋冬,常年栖息着千万只燕子。
飞云洞在黄石市东郊狮子山东面陡壁之间,洞分三窟,幽深奇幻:上窟出云、中窟出风、下窟出水。每当山雨欲来时,飞云洞云涌雾腾,殊为奇观。
双善洞在武穴市城西9公里、笠儿垴主峰南侧。相传此洞有十八重之多,因年久被淤,今不能穷其源,但尚可深达三重,共3000多平方米,洞内钟乳奇石,千态万状,光怪陆离,美不胜收。
石通洞在建始县城西15公里的朝阳观下。相传为古时五峰禅师修行遗址,因其前后通透,故名。洞呈穹窿状,入洞左旋可容纳数百人,内有层台,尤多钟乳,色彩斑斓,甚为美观,而昼酷暑有清幽之风,数九有温暖之气。
玉虚洞在秭归县香溪镇东2公里许的谭家山麓、香溪河畔。洞门呈半月形,入洞右行下石阶50余级,到洞之内厅,全洞3600多平米,宏伟壮丽,浑如地下宫殿。尤为绝异的是,壁间垂一巨型钟乳石,高10余米,似盘龙大柱。
白马洞在南漳县城南门外1公里。背倚玉溪山,为山腰削壁处的一天然石室,上刻“洞天福地”四字,相传东汉末年司马徽隐居于此,自号水镜,故又名水镜庄。
三游洞距宜昌市10公里。洞室面积约700平方米。洞的中部有钟乳石二根并列下垂,宛如门楹,将洞隔成两室,前室明旷,后室幽深。洞室内外石壁上,现存文人墨客石碑及诗人题刻40余处。附近有白马洞,洞长,景观很多。
读书洞在秭归县城东北30公里的屈原故里响鼓溪左岸,距香炉坪约15公里。相传为屈原少年时读书之处。洞口高约2米,上为陡崖,藤萝垂挂,洞室幽曲,凉气袭人。
以上并非湖北奇洞的全部。尚有利川市的腾龙洞、京山县空山洞等均未列入。
台湾着名瀑布
乌来瀑布乌来瀑布位于台北知东南28公里的游仙峡尽处,南溪右岸。
瀑布高82米,宽约市米,沿峭壁一泻而下,水珠四溅,声震山谷。它的源流是由两条水源汇合而成,远望如白练飘空,近看似蛟龙出海,非常壮观,崖顶云雾弥漫,气象万千,故有“云来之珑”美称。
蛟龙瀑布蛟龙瀑布是台湾最大的瀑布,位于西部嘉义县梅山乡。瀑布高约1000米,分为四层奔泻而下,最底下的一层高达500米左右。远眺如玉柱擎天,壮观异常。
合欢瀑布合欢瀑布位于南投县境的合欢山上。合欢山的主峰海拔3394米,是台湾最寒冷的地带。冬天风雪弥漫,积雪高达1米。山中原始森林密布,合欢瀑布自南侧山腰凌空而降,高达520米,景色奇伟,十分壮观。
蓬莱瀑布蓬莱瀑布在云林县的古坑乡,因地形的关系,最宜于上午8时至9时,或者下午3时至4时观赏,因此时飞瀑直下,珠花四溅,受朝阳或落日的照射,呈现出斑驳陆离的各种颜色,犹如七色彩虹自天而降,旖旎如画。
乙女瀑布和云龙瀑布从花莲县玉里镇出发,沿通关古道西行到南投县境内,重峦叠嶂,飞瀑纵流,处处可见瀑布美景,乙女瀑布和云龙瀑布坐落其间。乙女瀑布是一缕清水顺崖石流下,两旁绿草如茵,远望恰似身穿白纱的玉女,亭亭伫立在碧玉屏风之前。云龙瀑布则是断崖两壁夹着一股巨流,凌空奔泻而下,恰似空中飞舞的银龙。
银河瀑布从台北乘车到银河洞,下车后沿小溪步行40分钟左右,再上数百石级,即可到达。银河瀑布高约150米,宽3米,飞帘溅珠、清凉透体。
溪内瀑布在桃园县大汉溪上游有一座角板山,海拔640米。角板山层峦丛中,溪内瀑布急流如矢,吐珠溅雪,飞降断崖、声震涧谷,山中树木劲秀,苍翠欲滴,景色迷人。
除上述所列之外,台湾尚有许多着名瀑布,如阳明山的“第一瀑布”、宜兰县的“盈瀑布”;南投县的“雌雄瀑布”、屏东县的“阿乌瀑布”、台东县的“加拿瀑布”,以及高雄县的“崎溜瀑布”和“白水泉瀑布”等,均各具特色。
威远古井的传说
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首府威远镇内,有一口遐迩闻名的古井,人称威远古井。深约百尺,其水清澈异常,甘洌爽口,并有一股淡淡的酒香。
这口井的历史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只知与八洞神仙有关。很早以前,吕洞宾、铁拐李等从昆仑山西王母瑶池赴宴归来,途中路经互助龙王山下的威远堡,远远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顶着烈日,在一口古井旁摆摊卖茶水。八洞神仙刚吃过西王母的蟠桃宴,此时有些口渴,于是扮成形骸浪迹的乞丐向老奶奶讨水喝,老奶奶虽以卖茶水度日,但对南来北往的讨水人从不嫌弃。她热情地为他们每人斟上一大碗香喷喷的热茶。临走时,为了报答老奶奶的热情好客,铁拐李打开宝葫芦,将一葫芦王母瑶池的千年佳酿倒进了古井,然后化作一阵清风飘然而去,老奶奶好奇,提了桶井水一尝。只觉得酒香扑鼻,沁人肺腑。
又过了很多年,从山西杏花村来了几位酿酒商人,他们用此井水和当地盛产的青稞、大麦配以黑燕麦、豌豆等来酿酒,想不到酿出来的威远烧酒清香四溢,风味非常独特,一时轰动四方,各地商贾竞相购买。当时民间流传着“开坛十里游人醉,千里驮酒一路香”的佳话。威远古井因此声名大震。
西湖十景的命名
在全国各风景区,西湖十景的命名是最值得称道的,也是流传最广的。
现今的西湖十景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它们是经过历代筛选而最后确定的。
首先,这十景的命名,都具有诗的意境、画的情感,有一定深度的美的内涵。但文字并不晦涩、生僻,也没有暗藏典故,故让人一看就能领悟,做到了雅俗共赏,所以上至专家教授,下至一般市民均能接受,这也是它们易于流传的原因。
景点的命名应该是景观的精粹,并具有导游的作用,这在西湖十景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像雷峰夕照,如果仅仅是一座塔也没有什么,只是塔的本身的审美价值,但是夕阳中的雷峰塔,就别有一番情致了。尽管现在雷峰塔已倒塌了,人们也不难从这个景点的命名中遐想出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观。还有平湖秋月,虽然只是一座湖,但加上一轮清辉的秋月,其意趣就大不相同了,它可导引人们进入美的境界,使人留连忘返。
西湖十景的命名还考虑到了时序的变化,使游客一年四季均可享受到旅游之乐。如春有苏堤春晓,夏日可观曲院风荷,秋夜则可欣赏平湖秋月,冬晨可漫步赏断桥残雪。正因如此,使得杭州西湖一年四季游人如织。
西湖十景不仅给人视觉的美,还有听觉美。如南屏晚钟,当游客在薄暮时沿着山路归来,突然耳边响起钟声,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还有柳浪闻莺。西湖遍植柳树。柳枝低垂,阿娜多姿,而以柳“浪”命名更见命名用心之巧;还在视觉美的基础上,又加上“闻莺”,可以想象:绿柳黄莺,色彩鲜丽,蹄声婉转,悦耳畅神,这是多么美的境界啊!
可以说西湖十景的命名是恰到好处,既具有较强的概括力,又突出了特点;既有文采,又有内涵,且经得起推敲。这说明西湖十景的命名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经过提炼,具有相当的美学价值的。
西湖的“绰号”
西湖有多少“绰号”呢?
金牛湖汉时有金牛见于湖中,故有此名。
明圣湖因金牛见之,人以为是明圣之瑞。
钱塘湖因湖属钱塘县。
石函湖唐李泌作石函闸,排湖水,遂有此名。
上湖唐时白居易筑堤围湖,想使湖水徐泄于外,故湖分上下,西湖为上湖。
放生池宋真宗天禧四年,郡守王若请把西湖作放生池,禁止捕鱼,故名。
西子湖宋代苏东坡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于是后人常用之。
贤者湖南宋楼钥,因倪思之论,因西湖似贤者,遂改名。
锁金锅西湖如销游人金钱之锅。
高士湖因明孙一元着高士服,栖隐湖边。
明月湖清周起渭有诗“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
美人湖清代诗人有诗“若把西湖比西子,西湖原是美人湖。”
西湖三怪
人们常说杭州的西湖胜处无穷,但是西湖有“三怪”却鲜为人知。
一到断桥,人们便会想起许仙与白娘子断桥相会的爱情故事,但断桥并不断。为啥叫断桥?原来,“断桥残雪”定名于南宋。当时的断桥顶端曾有一个木质跨桥亭,冬季下雪后,白雪积压在早上,而桥顶上没有雪,像断掉似的,称断桥。断桥桥不断,为西湖一“怪”。
唐宋以来,苏轼与白居易疏浚西湖,利用挖起的淤泥筑起两堤,命名为“苏堤”、“白堤”,并筑了湖中三岛——阮公墩、湖心亭、三潭印月,与原来湖中仅有的孤岛——孤山,相伴成趣。“孤山山不孤”,这是西湖的又一“怪”。
在西湖的南面,有一座并不大的普通小桥,全长不足5米,但名为“长桥”。据说长桥原有1000米左右,由长变短也是西湖演变的过程,宋代以前,西湖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随着西湖不断缩小,长桥就从1000多米缩到现存的5米左右。长桥桥不长,也是西湖一“怪”。
中国八大西湖
我国西湖并非杭州1处。据统计,全国共有西湖36处。清代《冷庐杂识》中说,“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着。”这36处西湖,在《永乐大典》中有记载,其中浙江9处,广东、湖南、四川各4处,福建、江西各3处,河北2处,广西、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陕西各1处。其中较为着名的有八大西湖。
杭州西湖湖面上有白、苏二堤,湖中有孤山、小瀛州、湖心亭、阮公墩四岛。汉时,湖中涌现金牛,人们说这是“明圣之瑞”,遂称明圣湖;又介于钱塘,称钱塘湖;还有武林水、西子湖的美称。
颍州西湖位于安徽阜阳县,唐宋以来,即与惠州、杭州西湖并称,宋时,晏殊、欧阳修、苏东坡相继为太守。曾宴游其地,多有题咏。清嘉庆后,黄河屡次决口,使湖面逐渐淤塞,现仍存有会老堂和欧阳修石刻像。
惠州西湖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面积为杭州西湖的四倍。远在晋代,已在此建楼台水榭,湖光山色迷人,湖畔白鹤峰上,原有苏东坡故居,现仅存东坡亭和建于宋代的丰湖书院。
桂林西湖面积为八大西湖之首,南宋范成大说,“隐山六洞,皆在西湖中,广袤数百里。”隐山六洞是桂林名胜之一,岩洞奇丽,湖水晶洁。
北京西湖亦称昆明湖,源白玉泉水,四山回绕,周围10余里。面积达3000多亩,湖的北面是万寿山,万寿山与昆明湖组成举世闻名的颐和园。
福州西湖在福州市区西北隅,是晋太守严高在公元283年所凿,当时为灌溉良田之用,为福建最负盛名的风景胜地,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
扬州瘦西湖瘦西湖之名源于清代诗人汪沆的诗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书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南昌西湖因建有孺子亭而着称于世。明万历年的西湖四周垒石,环护亭基,湖畔垂柳成行,为当时豫章十景之一。
园中之园:谐趣园
谐趣园的原形是江南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代皇帝南巡,都曾多次在该园驻跸。其中乾隆每次南巡几乎都到寄畅园。“辛未一七五一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东麓,名曰惠山园”。1811年,嘉庆重修惠山园时,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将惠山园改名为谐趣园。
谐趣园是颐和园中一个自成一局的小园,它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按照清代宫苑的规矩作法,精巧富丽,保持与颐和园其他建筑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尽力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处处体现清朴雅洁,追求私家园林所表现的真、幽、雅的境界。它的小青瓦顶,水戗作法,园中曲池、假山、花木等诸多自然景观,都显得小巧玲珑、亲切宜人。
谐趣园景观的布置更注意运用江南私家园林善于在小面积中创造大空间的效果,将自然山水之美提炼浓缩到五亩多地的有限空间之内。首先,它采用了江南园林常见的“占边”方法,园中八座小亭,六处楼阁,尽量贴边布置,而把中央部分让出来布置山池主景,然后在以水面为主体的空间外围,以曲廊、墙、山石围合成一些不大的,但各有特色的小空间,这些小空间,由曲廊和小桥连结,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使个别景致与主体空间之间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地相互穿插、吻合,有次序、有节奏地串连起来。在变化与曲折中,令游人产生错觉,以达到以小见大,地段小而游路长的效果。其次是造园者成功地运用了借景手段。登霁清轩及八方亭高处,可观园外农田阡陌,西山群峰,东面不远就是与颐和园相毗邻的圆明三园。这无疑增加了小园的范围,突破了本园空间的局限,在“咫尺山林”之间再现了大自然美景中的“山水林泉之乐”。
谐趣园在缀山、理水的技法上,也充分反映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特色。谐趣园的假山比较集中摆设在北部山岗一带。这里与万寿山余脉相连,山石的走向与神韵与主山连贯一致,形神兼备,避免了假山的感觉。整块岩石如斧砍削凿而成,坡度又陡,神态粗犷峭拔。在凿开的一块石峡之中,一股山泉沿着石径层层跌落,形成水瀑、悬淙、曲涧等各种水景。水流常年不断,滴滴如玉琴之声,故取名“玉琴峡”,成为谐趣园一处很有特色的景观。
然而,谐趣园毕竟是属于皇家园林,这座小园采用了明显区别于一般民居的形式,如大门、洗秋瞩新楼等建筑都采用了卷棚歇山屋顶形式。整个园子的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华贵,并饰有大量的苏式彩画,尤其是红漆大门上铜钉灿烂,橼头、梁头沥粉贴金,充分显示出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
中华奇泉掇拾
珍珠泉(喜客泉)在贵州平坝县。人在泉旁喧哗鼓掌,泉就大量进出气泡,在左则左应,在右则右应。
雌雄泉在四川新宁县多喜山上,有两个泉,一个春夏有水,秋冬无水,另一个正好相反。
咄泉(喊泉)在安徽寿春县北10里,人在其旁,大叫则泉大涌,小叫则泉小,不喊则不涌。
八目井在山西襄陵县西18里薛村,先打了七眼井,都没有水,第八眼井见水后,原来七眼井也都出水了。
双井在河北保定城内,两井一起开凿,相距只一尺多,一苦一甘。
观音井在四川保宁巴州,井内一个洞出水清,另一个洞出水浊。
桃花泉在浙江余姚县龙蜕洞西,春天有桃花片流出,有人写诗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