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成语故事
45871500000010

第10章

有一次,秦二世把博士和儒生们召来,问他们:“天下是不是有人在造反?”有个叫叔孙通的人知道说了真话要吃亏,就说:“我们有圣明的皇上统治,又制定了严厉的法令,天下人人都奉职守法,四面八方也都归附朝廷,哪里有敢造反的人呢?他们说的只不过是几个偷鸡摸狗的小毛贼而已,哪里值得放在嘴上?”

秦二世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好,还给了叔孙通丰厚的赏赐。从此,秦二世更加放心了,自然不会想到要派大军去打那些“偷鸡摸狗”的小毛贼。结果,没过多久,秦朝就被推翻了。

身轻言微

【释义】形容地位低下的人,说话不被重视。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列传》。

东汉时,浙江会稽上虞县有一个寡妇,她非常孝顺,特别是对她的婆母更是照顾得非常周到,可是她的婆母不久就去世了。

这位寡妇有一个小姑,心肠歹毒,为人刁钻,对自己母亲不但不敬、不孝,反而说她受嫂嫂虐待。老人死后,她竟然到县衙告状,说嫂嫂毒死了老婆婆。县令是一个昏官,不加调查就判了寡妇死罪。当时在县衙内担任户曹小官的孟尝,知道这是一起冤案,急忙报告太守,可太守根本不当回事儿,孟尝又气又恨,辞职不干了,寡妇终于冤枉而死。

两年后,换了新太守,孟尝向他告发寡妇蒙冤受难之事。新太守惩办了诬告贤妇的那个女人,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不久,孟尝到合浦当太守。孟尝有个同乡名叫杨乔,在朝廷做尚书,他很了解孟尝,曾七次向皇帝推荐孟尝,但汉桓帝都没有理睬。杨乔第八次给桓帝上书,说:“臣下前后七次向陛下举荐合浦太守孟尝,但因为我身轻言微,臣的建议始终得不到采纳。孟尝确实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他是难得的清廉之士呀,如果被选到陛下左右,一定能帮助陛下成就大业!”

汉桓帝仍然置若罔闻,对杨乔的建议他之所以没有采纳,有很多原因就是杨乔位低言轻。孟尝一气之下,辞官而去,不再为其效力。

身先士卒

【释义】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奋勇杀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辅传》。

孙策是东汉时的勇士,他勇猛过人,力大无比。他在短时期内削平了江东的割据。孙策善于用人,也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所以他的将士愿为其效命,谋士肯为其尽力。孙策在创立东吴政权的过程中,特别倚重士族中的杰出人物,如周瑜、鲁肃等人。孙策据有江东五郡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庐江郡。

那时,庐江太守刘勋屯兵皖城,收留了前来投靠的袁术的部下数千人马,可是又没有粮食来养活他们,只好率兵偷袭海昏县,企图夺取粮食。这个消息被孙策知道了,孙策就派孙贲、孙辅兄弟率8000人马在刘勋归途必经之地彭泽等候,自己与周瑜带2万步兵袭击刘勋的老窝皖城,俘虏了3万余人,包括刘勋、袁术的家眷。

再说刘勋偷袭海昏县,毫无所获,在返回皖城的路上,与孙辅一场恶战。孙辅年轻气盛,等刘勋的军队一到,就带领一支人马冲出拦住刘勋的残兵败将。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短兵相接,士兵们受到激励,个个争先。这一场伏击战,直杀得刘勋丢盔弃甲,逃的逃,跑的跑,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他仅带领十几名亲随,从楚江逃到寻阳。听说皖城已被孙策攻下,家眷也被虏去,回去不得,只好投奔曹操。

孙策顺利得到了庐江郡,共占据了江东六郡,势力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含沙射影

【释义】原指动物“蜮”的特性。比喻隐射或暗中攻击别人。

【出处】春秋·佚名《诗经·小雅·何人斯》。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动物,样子长得像鳖,只有三条腿,人们称它为“蜮”。蜮平时藏在水中,见有人来,就含上一口沙子朝人身上喷去,人因此便会生疮、得病。即使是喷到人的影子上,人也会害病。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听了这个传说后写了一首诗,诗中说:

含沙射人影,

虽病人不知。

这种动物的神奇本领当然是没有的,但“含沙射影”却成了一句被后人引用的成语。

饮鸩止渴

【释义】鸩:传说中的毒鸟。比喻只图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痨传》。

霍痨,东汉人。少年时就发愤苦读,四书五经无所不通,周围人视为“神童”。长大后,做过廷尉的官职。

霍痨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从而被押到京都洛阳,关进监狱。

宋光下狱后,霍痨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当时霍痨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从小常和宋光在一起,对舅舅的为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他日思夜想怎样为舅父伸冤,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辩白。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得到朝廷的重用,怎么会触犯死罪篡改诏书呢?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等东西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人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很有道理,对霍痨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没过几天,汉顺帝便命人放了宋光,从此,霍痨的名声也迅速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余音绕梁

【释义】余音:乐曲结束后留在耳边的声音,仍绕着屋梁回荡。形容动人的音乐或话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韩娥是战国时韩国一个有名的歌女,她不仅人长得美丽,而且歌声也悠扬悦耳。

有一次,韩娥来到齐国的都城临淄,在西城门卖唱维持生活。她优美的歌声使围观的人们听得出了神,虽然韩娥唱完了歌已经离开,可是她那悦耳的歌声好久也不消失,仿佛仍在屋梁周围荡漾回响,大家以为她并没有走呢!几天后,仍有人不时来到韩娥唱歌的地方,希望她再次出现。

兵贵神速

【释义】神速:极其快速之意。形容打仗要神奇快速,使敌人难以预料。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东汉末年,汉献帝软弱无能,天下大乱,各地军阀混战不止。出身名门的袁绍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令河南中牟东北)大战。袁绍战败,不久病死,他的儿子袁熙、袁尚投奔北方的蹋顿单于。蹋顿支持袁氏兄弟,他经常派兵入侵,曹操深感忧虑。

公元207年,曹操决定亲自领兵征讨北方三郡,消除北方边境隐患。曹军人马、辎重太多,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谋士郭嘉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使敌人难以预料。我们应当把大量辎重留下,派出轻兵昼夜兼程,深入敌境,出其不意发动进攻,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亲率数千精兵轻装北进。他们翻山越岭,直奔蹋顿所在地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在距离柳城还有100多里的白狼山,曹军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相遇了。双方兵力相差悬殊,但曹操并不慌乱,他登上高处,见敌军队形不整,就立即下令命先锋张辽率领部队猛冲过去。曹军将士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勇往直前。蹋顿军队大败,一时,蹋顿手足无措,士兵大乱,有的自相残杀,蹋顿和许多将领都死在乱军之中。

近朱者赤

【释义】接近什么样的人或环境,就容易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出处】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晋代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这四句话都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能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则受到坏的影响。后两句更以形和声为比喻,进一步作了说明:形体端正的“影”一定直而不歪;声调和谐的“响”一定清而不乱。这是说,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在一起,一定能受到良好的影响。这两句,不但比喻得巧妙,而且还分别用上了“影”、“响”二字,是很有意思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两句,后来流传而成为成语,或简称“近朱者赤”。

近水楼台

【释义】比喻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他在被贬期间写的名篇《岳阳楼记》留传于后世。范仲淹以正直敢言着称。

范仲淹曾任杭州知州,当时他很注意任用贤才,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巡检(官名)苏麟久不被提拔,心中很有些不平,“我苏麟也并非等闲之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升了官,而我熬了这么多年还只是个巡检。”他左思右想,愤愤难平。由于他在外县任职,便很少能见到范仲淹,所以虽想当面陈言却总也没有机会。

后来,他写了一首诗,托人呈献给了范仲淹,其中两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是说,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被提拔,不是我能力不够,而是咱们离得太远,你没有机会赏识我的才能。话说得含蓄,目的却很明白。范仲淹一看,暗地就留了心。

他任用官员很谨慎,并没有因此立即提拔苏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发现苏麟确实很有才干,就给苏麟安排了合适的官职。

返老还童

【释义】形容老年人恢复健康。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

淮南王刘安是汉朝时一位喜欢求仙学道的人。他昼思夜想,到处寻问,想知道哪里有长生不老之术。由于他求仙心诚,一天,果然来了八个老翁请求拜见他。来者声称有使人延缓衰老、防止早衰或能促使生命逆转使人返老还童的却老术,愿当面指点他。刘安一看他们均已老态龙钟,哪里还会有什么却老术啊!这分明是骗局。一气之下就叫人把他们赶走了。八老翁听说淮南王嫌他们太老了而不相信却老术是真的,就说,好吧,等着瞧吧。一会儿,八老翁嘴里念动咒语,微微能听到变!变!变!的声音,说着说着,八老人变成了八位儿童。

迎刃而解

【释义】刃:刀口。比喻主要的问题一解决,其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杜预传》。

晋武帝时,有一个名叫杜预的人。他学问渊博,见识广远,能文能武。当文官时,经常提出安邦理财的好建议;当武将时,率军打仗屡建战功。晋武帝时任镇南大将军,总督荆州一带的军事。

公元280年,杜预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讨伐吴国。他调兵遣将,出兵不过十天,就占领了长江上游的许多城池,接着又用计活捉了吴军都督孙欲等高级文武官员两百多人。

当时有人认为吴国建国多年,有相当大的实力,不可能一下子将它彻底打垮。同时又正值酷暑,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何况河水又因暴雨而泛滥,对大部队作战十分不利。因此建议就此收兵,等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兵力攻打,其结果可能比现在进攻要好得多。

但杜预主张却与众人恰恰相反,他主张乘胜前进,扩大战果,不给吴军以喘息的机会。他说:“现在我军连胜几仗,军威大振。以这种斗志旺盛的军队去进攻连吃败仗、士气低落的吴军,继续打下去,其形势就像用利刀破竹子一样,前面几节破了之后,后几节只要刀刃一进,无需用力竹子就顺势自然破开。”

后来,杜预领兵继续前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他经过的地方,都顺利占领,最后吴国灭亡了。

完璧归赵

【释义】完:完整;璧:玉器。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给原主。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便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15座城池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将璧送去,但又怕秦王借口派兵来犯。就是连可以派到秦国去答复的人,一时也物色不到。

就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赵王召见了他,听他分析了这件事的性质,认为还是答应秦国的要求为好。赵王很满意他的分析,问他谁可以出使秦国。蔺相如回答说:

“想必大王还未找到可以出使的人,我愿意捧着璧出使秦国,并向大王保证:秦国将城池给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王;如若秦国不将城池给赵国,我就定将完整的璧送归赵国。”

于是,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他向秦王献上和氏璧后,秦王满心欢喜,只顾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玉璧而无意交城。蔺相如借口璧上有小白斑点要指给秦王看,取回和氏璧,随即愤怒地指责秦王不提交城之事,显然不是诚心交换。如强行逼迫他,他将让玉璧与自己脑袋一起在柱上撞个粉碎。

秦王怕他真的这样做,马上表示道歉,并当场叫人拿出地图,划出15座城池。但蔺相如料到他只是做做样子,不会真的交城,因此要求秦王必须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最隆重的仪式,方能献璧,秦王被迫同意。

蔺相如估计到,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五天再受璧,但肯定不肯给赵15座城池。因此让一个随从人员换上普通百姓穿的粗布衣服,藏着和氏璧,从小路逃回赵国,从而实现了自己完璧归赵的诺言。

虽然秦王知道蔺相如欺骗了他,他还是没有杀蔺相如,一方面他考虑到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另一方面对于名声也不好,不如把蔺相如放回去,以博得赵国的信任。

孜孜不倦

【释义】孜孜:勤勉的样子。意指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出处】春秋·孔丘《尚书·君陈》。

上古时候,洪水经常泛滥。每次洪水泛滥,都会使山丘被淹,农田被吞没,村庄倒蹋,百姓流亡。

禹看到这种情景后十分忧虑,他决心竭尽所能,为百姓做些有益处的事。于是,禹开始奔走各地,带领众人全力疏通沟渠,引渠入河,引河入江,引江入海,从而彻底解决了水患问题。

洪水之患消除以后,禹又同稷一起教导百姓,向他们传授播种庄稼的方法,使连年荒芜的土地上长满了绿油油、茂盛的庄稼。等到庄稼收获以后,禹又让大家按照所需相互交换物资,使百姓的生活安定,天下太平。

禹的行为感动了舜。后来,舜将帝位传给了禹。而禹也曾对舜帝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意思是说:我每天都勤勉地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不能贪图享乐。

纸上谈兵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用兵。后比喻不切实际的空谈。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是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由于他从小熟读兵书,所以对用兵之道,会引经据典,说得有条有理,这样,使别人误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将才。但是,他的父亲却始终不承认儿子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他甚至说:

“我的儿子将来要是不做赵国的将军,那倒是赵国的福气;万一不幸让他当上赵国的将军,那他一定是个败军之将。因为他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问题!”

知子莫若父,赵奢对儿子的看法十分正确。秦昭王四十六年,秦王派大将王癈攻打赵国的上党,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二十万救援上党。他采取固守政策,坚守长平,和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秦军没能攻下长平。

于是,秦王采用宰相范睢的离间计,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秦兵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再过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

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赵王召来赵括,问他说:

“你能击败秦军,为国争光吗?”

赵括大言不惭他说:“要是碰上秦国名将白起,那我还得考虑一下对付的办法,现在是王癈领兵,我一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