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生于 1 902 年,卒于 1 988 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5 岁离家到地方部队当文书。
1 92 2 年他到北京,经过自学,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1 92 4 年开始写小说。自 20 年代末到抗战爆发的七八年间,出版了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石子船》、《旅店及其他》、《老实人》、《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20 多部小说集,成为当时新文学领域中小说创作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有描写旧军队生活的,如《入伍后》、《会明》、《传事兵》等;有描绘城市世态人情的,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某夫妇》等;而最有特色的作品,则是反映湘黔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民情,如《旅店》、《夜》、《还乡》、《边城》等。写于 1934 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以川湘边境的小山城人们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的生活,以及外孙女与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老人性格淳朴忠厚,在这条川湘来往孔道的小溪上摆渡50 年,从来没有误过一次工,从来不多收一文钱。和他形影不离的是他的 16 岁外孙女翠翠,美丽、热情、单纯。翠翠对两个年轻人都有好感,但心里却爱老二。哥哥明知自己不能得到翠翠的爱情,驾船沉没于激流中。老二因哥哥之死与翠翠有关,不敢公开向翠翠求婚,但心中仍然恋着翠翠,宁愿要渡船而不要富家女陪嫁的磨坊。小说围绕着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的故事,对这个僻远边城的自然景致、生活风习和人物性情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地方色彩极为浓厚。小说的细节描写,从日常生活到节日活动,从平凡无奇的摆渡到引人入胜的龙舟竞赛,都写得逼真而生动。
沈从文在小说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官僚、军阀、资本家、政客、土豪,也有士兵、船夫、渔夫、小贩、娼妓以及工人、学生等,组成当时社会广阔的世态画。作者集中笔力加以刻画的人物形象,大多写得栩栩如生。如《会明》中那个体魄魁梧、心地忠厚、坚持职守 30 年如一日的伙夫会明,《灯》中那个勤勤恳恳、细密周到、对主人无比忠诚的老司务长,《连长》中那个爱上边境旅店里一个寡妇而宁愿丢弃差事的连长,《萧萧》中抱着小丈夫长大而有曲折生活遭遇终于化险为夷的童养媳萧萧,都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但作者往往孤立地描写人物,而不是把人物放到社会矛盾中加以刻画,时代色彩淡薄,对各种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挖掘不深。在他的小说中反映生活面的广阔和作者视野的狭窄形成了明显的矛盾,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社会变化既异常剧烈,我的生活工作方式却极其窄狭少变化,加之思想又保守凝固,自然使得我这个工作越来越落后于社会现实。”但他也曾努力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写于 1934 年下半年的《过岭者》和 1935 年的《顾问官》、《大小阮》、《失业》以及 1936 年的《生存》等短篇,较有社会意义。《过岭者》描写了一个往来于山岭间的红军通讯员的辛勤跋涉和英勇牺牲,从侧面反映了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斗争。《大小阮》描写“在辈分上是叔侄,在年龄上像兄弟,在生活上是朋友,在思想上又似乎是仇敌”的两个青年大阮和小阮的不同生活道路。小阮的积极进取、勇往直前和大阮的顽固自私、投机钻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顾问官》、《失业》从不同侧面暴露旧军队的腐败。《生存》通过一个贫困失业青年的遭遇,提出“死的让他死去,活着的要好好活下去”的题旨。这些作品写得比较真实。
沈从文最初的作品,受到“五四”时期以回忆故土为内容和主题的“乡土文学”的启发,在表现手法上则带有郁达夫、废名等人抒情笔调的影响。但他在勤奋多产的创作过程中,对于小说创作的写法和结构,进行过多种多样的试验,还因此被人称为“文体作家”。他的小说,语言新鲜活泼,句法短峭简练,忧郁的情调与诙谐的风致结合一起。在描写人物和事件时,往往渗入来自民情风俗的联想,读来饶有余味,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